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pdf_第1页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pdf_第2页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pdf_第3页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pdf_第4页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年 1 1 月 第 2 5卷第6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t y N a t u r a l S cie n ce E d i t i o n NO V 2 01 O Vo 1 2 5 No 6 文章编号 1 6 7 3 06 4 X 2 0 1 0 0 6 0 0 5 9 0 7 驱油用表面活 性剂 的发展及界面 张力研究 饥 莉 吴 芳 张 弛 刘晓玲 葛际江 张贵才 1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 6 6 5 5 5 2 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 北京 1 0 0 0 2 8 摘要 综述 了驱油用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 非 离子 一阴离子两性表 面活性剂 烷基 多糖苷表 面活性剂 G e m in i表面活性剂 甜菜碱表 面活性剂的发展 指 出 Ge m in i表 面活性剂 甜菜 碱表 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和 国外近年较重视驱油用非 离子 一阴离子表面 活I 生 剂的 趋势 总结 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与降低界 面张力性能的关系 指 出研 究甜菜碱类表 面活性剂低界 面张力形成机理对指导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化 学驱油 表面活性剂 提 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 T E 3 9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 8 5 原油产量来 自产龄 1 0 a以上 的老油 田 但我国老油 田的平均原油采 收率仅为 3 2 而 世界先进国家采收率 已达到 5 0 因此 确保我 国 原油产量的持续增长 最为关键的是提高老油 田的 最终采收率 根据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 潜力分析及 发展战略研究结果 我 国注水开发 油 田 其储量 和 产量均 占全国的 8 0 以上 提高采收率 的方法主要 为化学驱 碱驱 聚合物驱 表 面活性剂驱等 该方 法覆盖地质储量达 6 0亿 t 以上 可增加可采储量 1 0 亿 t 为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潜力的7 6 是我国提 高采收率研究的主攻方向 近十几年来 复合驱 碱 一 表面活性 剂 一聚合物 的复合 从 化学 驱 中脱颖 而 出 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 这一方面是 由我 国的特殊油藏条件及各种技术 的适应性所决定 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复合驱综合发挥了不同化学剂的 协 同效应 从而成为大幅度提高石油采 收率 的重要 方 法之 一 1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是决定化学驱 表面活性剂 驱 含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 成功的关键 从选择指标上讲 驱油用表 面活性剂要求降低 界面张力强 在岩石表面吸附量 小 价格低 能适应 地层的温度和盐含量等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在室 内 物理模拟中表现出较高 的提高采收率的能力 国外 根据相态试验选择表面活性剂时 还提 出在相态试 验中不会 出现液晶相 凝胶 g e 1 或其他类似 的黏稠 相 相态试验平衡快等要求 目前现场和室内研究 中用于驱油 的表面活性剂 包括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 一阴离子 型表面 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G e min i表面活性剂等 1 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用于驱油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石油磺 酸盐 重烷基苯磺酸盐 一烯烃磺酸盐 木 质素磺 酸盐和石油羧酸盐 烷基羧酸盐 1 1 1 磺酸盐表 面活性 剂 木质素磺酸盐是最早 用作驱油的表面活性组分 1 9 2 9年 但由于该类 物质没有长链亲油基 因此界面活性差 在早期化学 驱中曾用作牺牲剂 近年来 国内鉴于木质素较低 的 价格 有通过烷基化等手段制备含长烷基链木质素 磺酸盐的研究 不过对于能否取得较好经 济成本与 技术指标之间平衡 的报道极少 一 烯 烃磺 酸盐是 工业 化较 晚 的表 面活性 剂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8 3 0 基金项 目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 十一届高等 院校青年教 师基金 优选 资助 课题 资助项 目 编号 1 1 4 0 1 6 作者简介 仉莉 1 9 8 3 一 女 主要从事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方面的研究 E mm l h a p p y z ll2 1 2 6 C O B 一 6 O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6 8年 分子 中含有双键 耐盐能力可 比于聚氧 乙烯烷基醇醚硫酸盐 A E S 但界 面活性 比烷基苯 磺酸盐差 且价格高 因此主要作起泡剂 在泡沫驱 稠油注蒸汽 开采过程 控制蒸汽窜进和超覆 中有 广泛应用 研究表 明 一烯烃磺 酸盐 的亲油基越 长 高温稳泡能力越好 但 目前 国内 O 一烯烃磺酸 盐亲油基主要为 C 一c 未出现高于 c 的工业化 产品 真正大量用作驱油剂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是石 油磺酸盐和合成磺 酸盐 石油磺酸盐具有生产工艺 简单 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石油磺酸盐耐盐性差 可 用于含盐量低 于 3 的情况 吸 附损失较大 且由 于原料组成复杂 不同批次产品性能稳定性差 因此 进入 2 O世纪 9 0年代 国外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主要 集 中到重烷基苯磺 酸盐 的研制上 这类表面活性剂 以生产洗涤剂用十二烷基苯的副产品作 为原料 同 样具有价格低 的优势 而且 重烷基苯磺酸盐中除直 链和支链烷基苯磺 酸盐外 还含有部分二烷基苯磺 酸盐和烷基萘磺酸盐 界面活性优 于十二烷基 苯磺 酸盐 因此被迅 速推 广使用 美 国 的 S t e p a n公 司 S C I 公 司 和 Wit co公 司先 后 研 制 了各 自产 品 如 O R S 4 1 S C I 公 司技术 Wi t co公 司生产 B一1 0 0 S t e p a n 公 司 大庆油 田三元复合驱在杏五及杏二 西区先导性矿场试验用 的表面活性剂即为 O R S 4 1 中区西部先导试验用的表面活性剂 即为 B一1 0 0 曲 景奎 J 邹文化 等分别以抚顺洗 涤剂厂 的重烷基 苯 金桐石油化工有限公 司的重烷基苯为原料制备 了重烷基苯磺酸盐 对大庆原油 苏北原油表现出较 好的界面活性 为达到超低油水界 面张力 上述磺酸盐表面活 性剂通常和碱复配使用 构成复合驱油组分 但碱组 分的引入 同时引起地层伤害 井简和管线结垢 破 乳难等问题 为解除这些困扰 要求驱油组分有高的 界面活性 趋向于低碱 甚至无碱即可达到超低界面 张力 因此进入 2 1 世 纪以来 随着 对表 面活性剂结 构 一性能关系的研究和低 界面张力理论 的发展 通 过使用设计 的原料和特殊的合成工艺 形成 了一些 新型的表面活性剂 如支链烷基 苯磺酸盐L 5 J 烷基 甲基萘磺酸盐 6 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院对烷 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中苯环在烷烃碳链上不同取 代位置的研究发现 随着取代位置向碳链中间移动 界面活性增加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增 加 在此规律的指导下 通过对烷基苯磺 酸盐原料 的 调整和适 当增加碳链支化度 合成 出了石蜡基 和环 烷基原油 的弱碱化表 面活性剂 郭万奎 杨振宇 等 以 一烯烃 二 甲苯为原料制备 的长链烷基苯 磺酸盐 在 较宽 的表面活性 剂质量分 数 0 1 0 3 碱质量分数 0 6 1 2 范 围内可与大 庆原 油形成 1 0 mN m数 量级 的超低 界面 张力 P D B e r g e r 等 通过烯烃磺酸盐和芳烃加成制备出 了苯环位于烷基不 同位置的芳基烷基磺酸盐 不需 同碱复配即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 从上述发展历程可 以看出 驱油用磺酸盐表面 活性剂的合成从原料选择到合成工艺 都逐步精细 化 另外为合成高界面活性的合成磺酸盐 要求构建 和原油 相容性 好的亲油基 烃链支链化 烃链 有 芳环 不 同 的油 相 对 烃 链 支 化 度 b r a n ch in g in d e x 芳环位置 芳环有无的要求不一样 心 大庆 油田经多年攻关 从 分子水平上基本掌握和控制了 三次采油用的烷基苯磺酸盐的分 子结构 并取得了 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 其性能与国外 O R S 一 4 1 相 当 1 1 2 羧酸盐表面活性 剂 作为驱油组分 的羧酸 盐表面活性剂 主要包括石油羧酸盐 和天然羧酸 盐 以油脂下脚料为原料开发的混合羧酸盐在 中 原油 田采油五厂先后 开展 了单井吞吐 井组 区块驱 替试验并取得 了成功 羧酸盐表面活性剂耐盐能 力和界面活性均比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差 但与磺酸 盐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可以产生协 同效应 1 2非离子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烷氧基羧 酸盐 烷氧基磺酸盐 烷氧基硫酸酯盐 烷 氧基磷酸 酯盐 其性能取决于阴离子基团类型 烷氧基类型和 链节大小 亲油基类型和大小 相 比于磺酸盐表 面活性剂和羧 酸盐表 面活性 剂 非离子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的最大特点是抗盐 能力强 另外 针对不同盐含量 的地层水 通过调节 烷氧基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氧 乙烯 和 或氧丙烯 链 节的大小 可以调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 因 此作为驱油剂 非离子 一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表 现出 比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和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更大的优 势 加拿大 D a v id L io y m in s t e r 和 Wa in w r ig h t S p a r k y复 合驱试验 中选用 的表 面活性 剂就属于烷氧基硫 酸 盐 从发展历程看 较早研究的非 离子 一阴离子两 性表面活性剂仅含有氧 乙烯链节 2 0世纪 8 0年代 仉莉 等 驱油用 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 张力 研究 后 出现了分子中同时含氧乙烯和氧丙烯链节 的磺 酸盐 硫酸盐两性表面活性剂ll 引 上述两类表面活 性剂主要是为高盐储层的低浓度表面活性剂驱而设 计的 L o u d o n油 田 矿化度 1 0 4 0 0 0 mg L N o r t h S e a 油田 矿化度 3 6 1 8 4 m g L 蚴 J 2 0世纪末 仅含氧 丙烯链节 亲油基为支链 的非离子 一阴离子两性表 面活性剂受到关注 2 0 0 2年 J a y a n t i发表了 支链醇 聚氧丙烯醚硫酸酯盐是高效 的油污地层除油剂 的 研究成果 鉴于油污地层修复和提高原油采收率 的相似性 支链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酯盐作为驱油剂 开始受到重视 相关研究展示 了该类表面活性 剂 良 好 的应用前景 2 0 0 5年 Y Wu 2 2 评价了亲油基不同 氧丙烯链 节分别为 3 5 8的 1 8种聚氧丙烯支链 醇醚硫 酸酯 盐 A ff o t e a 发 现该 类 表 面活 性 剂 在低 质 量 分数 0 1 下 不需 同碱 助溶 剂复配 即可使盐 辛 烷或原油的界面张力 降至 0 0 1 m N m 以质量分数 为0 2 的 A lf 0 t e m C 3个 氧丙烯 作驱油剂 可 使水驱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5 0 2 0 0 6年 D B L e v it t通 过 相 行 为研 究 表 明 C 6 l 7 一 P O 3 一 S O 4 N a与 C 2 0 2 4 A O S 一 烯烃磺酸 盐 C lO S 内烯烃磺酸盐 复配后 对 We s t T e x a s 原油的增溶参数均大于 lO 相应于界面张力低 于 0 0 0 3 mN m 可以避免凝胶或液晶出现 是有潜力 的提高采收率用表面活性剂 此外 聚氧丙烯支链醇醚硫酸酯盐 A ff o t e a还 具有较好 的润湿反转 能力 0 0 5 A ff o t e a与最佳 含量的 N a 2 C O 复配 可使 吸附 We s t T e x a s原 油的 方解石表面反转为 中性或水湿 其 性能不 比 1 的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差 应用于裂缝性碳 酸盐地 层中前景可观 J 国内日用化学研究所较早进行 了羧甲基聚氧乙 烯烷基酚醚的生产 中国石油大学 的王业 飞 李宜 坤 圳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 所的靳 志强等对非离 子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 究 2 但含氧丙烯链节的非离子 一阴离子两性表面 活性剂在我国属空 白 其合成 应用均未引起注意 研究证明 聚氧 乙烯烷基 醇 酚 醚 硫酸酯 钠 盐 羧甲基聚氧 乙烯烷基醇 酚 醚 聚氧 乙烯烷基 醇 酚 醚 磺 酸 盐 钠 盐 是 性 能 优 异 的 稠 油 乳 化 剂 Q L i u以 5 0 m g L的烷基醚硫酸盐 a l k y l e t h e r s u l t e 与质量分数为 0 1 5 的 N a C O 复 配 通过轻微扰动 即可使 1 8 0 0 mP a s 2 2 o C 的稠油 乳化 填砂管驱替试验表明 类似的配方对 B fi n t n e l E a s t b o d e C a ct u s la k e C o u n S e n la c 5种 黏 度 6 5 0 1 8 0 0 0 m P a s的稠 油采 收 率增 值 水驱 之 后 可 达 2 0 以上 同烷基氧基硫酸盐和烷氧基羧酸盐相 比 烷氧 基磺酸盐合成工艺较为复杂 国内相关工业化生产 的报道较少 1 3 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 1 3 1 烷基 多糖苷烷基 多糖苷 中糖 的聚合度和 烷基大小 影 响其 性 能 糖 的聚合度 一 般为 1 1 3 0 烷基链长度一般为 c 一c 其 H L B值一般 为 1 3 1 6 虽然烷基多糖苷作为表面活性 剂在 1 9 3 6年 已 被注意到 但直到 1 9 8 0年才开始被商业应用 1 9 9 9 年年产量 达 8 0 0 0 0 t 目前 我 国年 生 产 能力 也 达 6 0 0 0 t 烷基多糖苷起泡性能好 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配伍性好 无毒 生物降解迅速 目前主要应用 于民 用洗涤用 品和工业清洗剂 该类表面活性剂虽然在 1 9 9 1 年提出用 作驱 油用表面 活性 剂 但 该方 面 的研究一直未受 重视 S L g la u e r 指 出 单纯烷基多 糖苷 由于亲水基较大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不强 但同醇或斯 盘等含有小亲水 基的表面 活性 物质复 配 可在 较低 质量 分数 下使 界面 张力降低 至0 0 1 m N m以下 而且上述体系的界面张力几乎不受温 度 盐含量 的影响 这与常规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 同 烷基多糖苷 目前价格较高 似乎作为驱油剂在 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但若以烷基多糖苷粗产品 不 进行纯化 直接应用 可大幅度降低成本 因此有必 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1 3 2 G e m in i表 面活性剂 Gemin i表面活性剂是 2 O世纪末 出现的一类 由 2个或 2个 以上 同一 表面 活性剂分子在亲水基及其附近用联接基团连接起来 的表面活性剂 由于该类表面活性剂独特的性能 因 此国内开展了大量该类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 应用研究 非 离子型 G e min i表面活性剂 阴离 子型 G e m in i表面 活性剂 阳离子 型 G e m in i 表面活 性剂 两性 Ge m in i 表面活性剂均有涉及 但 目前鲜 见在油田化学驱应 用的报道 主要有以下 问题 尚待 解决 在上述 4类表面活性剂中 以阳离子型 G e m in i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最为成熟 虽然表面活性剂 降低油水界 面张力 的能力 优异 但在地 层 中 我国 仉莉等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 一6 3一 另外 由图 1可以看 出 组成相 同的十六烷基苯 磺酸盐异构体 烷基的支链越长 具有最低界面张力 的烷烃碳数越大 由于原油 的等效烷烃碳数一般为 6 1 0 此时只有丙基十三烷基苯磺酸盐和丁基 十二 烷基苯磺酸盐有较好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 3 直链的烷基 苯磺酸盐 疏水链与油 相烷烃 碳链长度越相近 界面上 吸附 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越 多 表面活性剂在油 一水界面上排列越紧密 界 面效 率越高 降低油 一水 界面张力 的能力越强 J 支链 长度相 同的表面活性剂 主链越长 适应的最低界面 张力的正构烷烃碳数越大 随烃链长度增加 降低界 面张力的能力增强 但达到最低 I F T r的时 间效应显 著增大 有学者认为这一现象同扩散过程有关 2 2 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可用于驱油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 相 关 的 亲 水 基 团包 括 一S O 一S O 一 C O O一 按亲水性从大到小排 列 依次为 一S O 一 C O O一 一S O 在上述 亲水基 团中再 引人氧 乙 烯 和 或氧丙烯 链节 可进一步提 高表 面活性剂 的亲水性 A S k a u g e 比较 了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磺 酸盐和羧 甲基聚氧 乙烯烷基醇醚的界面活性 发现 当亲油剂 氧乙烯链节相 同时 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相 比于羧 甲基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增溶参数和较低 的界面张力 表面看来 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对界面张力影 响 没有亲油基大 实际不尽然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甜菜 碱 国内近几年开展的研究说明 甜菜碱分子结构简 单 但不需 同碱配合使用 即可使多种原油 的油水界 面张力降至 1 0 mN m以下 这与 目前广泛研究 的 烷基苯磺酸盐 的情况截然不 同 后 者往往综合调控 苯环位置 烷基链长度 烷基链分支和苯环上取代基 等才能得到较合适 的分子结构 这说 明 选择特定 的 亲水基 可 以构建出界面活性高 适应性强的驱油用 表面活性剂 因此 研究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低界 面 张力形成机理 对指导新 型表 面活性剂 的合成具有 重要意义 2 3 表面活性剂复配规律 有两种观点用于解释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低界 面张力形成机理 一种是提高界面电荷密度机理 另 一 种是表面活性剂界面密堆积机理 K S C h a n和 D 0 S h a h发现 当聚氧 乙烯烷基 醇醚 磷 酸 酯 K le a r f a c A A 一2 7 0 和石 油 磺 酸 盐 T R S 1 0 8 0 混合时 随体系中磷酸酯 的比例增加 界面张力值 降低并且低界 面张力 区有相 当大 的展 宽 对此 K S C h a n依据表面电荷密度对超低界 面 张力的影响进行了解释 在石油磺酸盐 中 每个磺酸 基 团有 1 个荷负电的氧原子 而在磷酸酯 中每个极 性基团有2个荷负电的氧原子 因此石油磺酸盐和 烷基单磷酸酯的混和胶束在胶束表面及油 一盐水界 面将产生较大的表面电荷 如图 2所示 T R S 1 0 4 1 0 胶束 K le a r f a c A A 2 7 0 胶束T R S 1 0 4 1 0 K le a r f a c A A 2 7 0 混合胶束 图 2聚氧 乙烯烷基磷酸 酯与石油磺酸盐混合 引起胶 束表面 电荷密度增加 示意图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和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复 配 虽然复配体系界面电荷密度没有大的变化 但复 配体系的界面密度会发生变化 谭晶等 利用耗散 颗粒 动力学方法通过研究 椰油酸二 乙醇酰胺 与 一烯烃磺 酸钠 椰油酰胺丙 基二甲基甜菜碱和十二烷基苯磺 酸钠复配体系中表 面活性剂分子在界 面的吸 附行为发现 当具有高界 面效率的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吸附趋势大于非离 子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 界 面层 中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以分子簇形式插入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 形成的空穴中时 界面上分子排列紧密 既具有高界 面效率又具有高界面密度 产生复配协同增效 在最 佳配比条件下 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具有最大界面吸 附密度 体系具有最高界面效力 在极低浓度下即可 大幅度降低界面张力 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趋 势远低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界面上分子排 列 比较 散乱 不能产生协同效应 界面张力 比较大 3 结 论 1 综述 了驱油用磺 酸盐 表面活性剂 羧酸盐 6 4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 一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 烷基 多糖苷表面活性 剂 G e m in i 表面活性剂 甜菜碱表 面活性剂的发展 指出 Gemin i表面活性剂 甜菜碱 表面活性剂在油 田中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和国外近年 较重视驱油用非离子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趋势 2 总结 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与降低界面张 力性能的关系 指出研究甜菜碱类表 面活性剂低界 面张力形成机理对指导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有重 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D e G r o o t M L i g n o s u l f o n a t e s a cr ifici a l a g e n t s i n o i l r e co v e r y U S 1 8 2 3 4 3 9 P 1 9 2 9 2 曹绪龙 何秀娟 赵国庆 等 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对 高温下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 0 0 7 2 8 1 1 2 1 0 6 2 1 1 1 3 曲景奎 周桂英 朱友益 等 三次采油用烷基苯磺酸 盐弱碱体系的研究 J 精细化工 2 0 0 6 2 3 1 8 2 8 5 4 邹文化 崔正刚 张天林 重烷基苯磺酸盐中试产品的 应用性能 J 日用化学工业 2 0 0 2 3 2 6 l6 1 9 5 Y a n g J ie Q ia o We i h o n g L i Z o n g s h i E ff e ct s o f b r a n ch i n g in h e x a d e cy lb e n z e n e s u lf o n a t e is o me r s o n in t e r f a cia l t e n s i o n b e h a v io r i n o i l a lk al i s y s t e ms J F u e l 2 0 0 5 8 4 1 6 07 1 61 1 6 Z h a o Z h o n g k u i B i C h e n g u a n g Q i a o We ih o n g e t a 1 D y n a mi e in t e r f a e i al t e n s io n beh a v io r o f t h e n o v e l s u r f a ct a n t s o lu t i o n s a n d D a q i n g cr u d e o i l J C o l l o i d s a n d S u r f a ce s A Ph y s ic o che m En g As pe ct s 20 0 7 29 4 1 91 2 02 7 沈平平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基础研究 J 中国基础 科学 2 0 0 3 2 9 1 4 8 郭万奎 杨振字 伍晓林 等 用于三次采油的新型弱 碱表面活性剂 J 石油学报 2 0 0 7 2 7 5 7 5 7 8 9 B e r g e r P D L e e C H U l t r a l o w co n ce n t r a t i o n s u rf a ct a n t s f o r s a n d s t o n e a n dl i me s t o n e flo o d s C S P E 7 5 1 8 6 2 0 0 2 1 0 韩冬 沈平平 表面活性剂驱油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 0 0 1 2 1 3 2 8 9 1 1 R a m e s h V a r a d a r a j J a n B o e k P a u l V a li n t F o u n d a me n t al in t e r f a cia l p r o p e r t ie s o f a lk y l b r a n ch e d s u lf a t e a n d e t h o x y s u lf a t e s u r f a c t a n t s d e ri v e d f r o m g u e r b e t a lco h o ls 1 s u r f a ce a n d 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 i n t e r r a cia l t e n s i o n s J J P h y s C h e m 1 9 91 95 1 6 71 1 6 7 6 1 2 R i ch a r d F T a b o r S a r a h G o ld E l e ct r o n d e n s i t y m a t ch i n g a s a g u id e t o s u r f a ct a n t d e s i g n J L a n g mu i r 2 0 0 6 2 2 9 6 3 9 6 8 1 3 王德民 大庆油 田 三元 二元 一元 驱油研究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 0 0 3 2 2 3 1 9 1 4 黄宏度 D o n n e ll a n l U W H J o n e s J H 用中和烃氧化产 物制备高界面活性的驱油剂 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 9 9 0 1 2 4 5 0 1 5 李干佐 沈强 郑立强 等 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天然 混合羧酸盐 J 油田化学 1 9 9 9 1 6 1 5 7 5 9 6 3 1 6 李干佐 顾强 毛宏志 天然混合羧酸盐驱油剂在中原 油田的应用 J 油田化学 2 0 0 0 1 7 4 3 4 6 3 4 7 3 5 8 1 7 黄宏度 吴一慧 王尤富 等 石油磺酸盐和羧酸盐体系 的界面活性 J 油田化学 2 0 0 0 1 7 1 6 9 7 2 1 8 Wa l t e r G a le W Ma u r a P u e r t o C T h o ma s A s h cr a f t L e t a 1 P r o p o x y la t e d e t h o x y la t e d s u r f a ct a n t s an d me t h o d o f r e co v e r in g o i l the r e w ith U S 4 2 9 3 4 2 8 P 1 9 8 1 1 9 Mich e l A M D j o j o s oop a r t o R S H e n k H a a s e t a1 E n h an ce d wa t e r fl o od in g de s ig n wit h d ilu t e s u r f a ct a nt co nce n t r a t i o n s f o r n o r t h s e a co n d i tio n s C S P E 3 5 3 7 2 1 9 9 6 2 0 3 Ma e r k e r J M G al e W W S u r f a ct ant flo o d p r o ce s s d e s i g n f o r L o u d o n C S P E 2 0 2 1 8 1 9 9 2 2 1 S h e k h a r J a y ant i I 丑 r r y N B r it t o V a r a d a r a j an D w a r a k ana th L a b o r a t o r y e v al u a ti o n o f cu s t o m d e s ign e d s u r f a ct a n ts t o r e m e d ia t e N A P L S O U Lr C e z o n e s J E n vi r o n S ci T e ch n o l 2 0 02 3 6 5 4 91 5 49 7 2 2 Wu Y S h u le r P B l a n co M e t a1 A s t u d y o f b r a n ch e d a 1 co h o l p r o po x y la t e d s u rfa ct an t s for imp r o v e d o il r e co v e r y C S P E 9 5 4 0 4 2 0 0 5 2 3 L e v i t t D B J a ck s o n A C H e i n s o n C I d e n t i t ica tio n and e v al u a t i o n o f h ig h p e rf o r mance E O R s u r f a ct ant s C S P E 1 0 008 9 2 0 0 6 2 4 K is h o r e K Mo h a n t y D il u t e s u r f a ct ant m e thods f o r ca r b o n a t e f o r m a t io n s R D E F C 2 6 0 2 N T 1 5 3 2 2 2 0 0 5 2 5 王业飞 焦翠 赵福麟 羧甲基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与石油磺酸盐的复配试验 J 石油大学学报 1 9 9 6 2 0 4 5 2 5 5 2 6 李宜坤 赵福麟 王业飞 以丙酮作溶剂合成烷基酚聚 氧乙烯醚羧酸盐 J 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2 0 0 3 1 9 2 3 3 3 8 2 7 靳志强 王涵慧 俞稼镛 G u e r b e t 十四醇聚氧乙烯醚硫 酸钠的合成与表面活性 J 精细化工 2 0 0 2 1 9 8 4 35 43 9 2 8 秦冰 稠油乳化降粘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D 北 京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2 0 0 1 2 9 马文辉 梁梦兰 袁红 等 稠油低温乳化降粘剂 B L 一 1 的研 制及 反应 J 油 田化学 2 0 0 2 1 9 2 1 3 4 1 3 5 3 0 李明忠 赵国景 张乔 良 等 耐盐稠油降粘剂的研制 J 精细化工 2 0 0 4 2 1 5 3 8 0 3 8 4 3 1 L i u Q ia n g D o n g M in g z h e Y u e X iang an e t a 1 S y n e r g y o f a lk a li a n d s u rf a ct a n t in e mu ls if ica t io n o f h e a v y o il in b ri n e J C o ll o id s a n d S u rf a ce A P h y s ico ch e m E n g A s p e ct s 20 0 6 27 3 21 9 22 8 3 2 L i u Q D o n g M M a S A lk al in e s u r f a ct ant flo o d p o t e n t ia l i n We s t e r n C a n d i a n h e a v y 0 i1 r e s e r v o irs C S P E 9 9 7 9 1 2o o6 3 3 B a lz e r D i e t e r L u e d e r s H a r a ld P r o ce s s f o r t h e e x t r a t i o n o f cr u d e o il for a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d e pos it e u s i n g s u r f a ct a n t U S 4 9 8 5 1 5 4 P 1 9 9 1 3 4 L g l a u e r S Wu Y A 1 k y l p o l y g l y co s id e s u r f a ct a n t s f o r i m 仉莉等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 一6 5一 p r o v e d o il r e co v e r y C S P E 8 9 4 7 2 2 0 0 4 3 5 C h e n H o n g Ha n L i j u a n L u o P in g y a T h e u lt r a l o w in t e rf a cia l t e n s io n s b e t w e e n cr u d e o ils a n d G e min i s u r f a ct a n t s o l u t i o n s I J 1 J o u r n a l o f C o l lo i d a n d I n t e rf a ce S ci e n ce 2 0 0 5 2 8 5 8 7 2 8 7 4 3 6 谭中良 韩冬 阴离子孪连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界面 活性研 究 J 化学通报 2 0 0 6 7 4 9 3 4 9 7 3 7 杨颖 李明远 林梅钦 非离子型 Gem i n i表面活性剂的 表面活性与固液界面吸附特性研究 J 中国石油大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6 3 0 3 1 2 3 1 2 5 3 8 朱 森 程发 郑宝江 Ge m in i 阴离子 表面活性 剂水 溶 液 的界面活性 J 应用 化学 2 0 0 5 2 2 7 7 9 2 7 9 5 3 9 吴江勇 于芳 吴巍 氨基磺酸两性 G e m in i 的制备及驱 油性能 J 研发前沿 2 0 0 9 1 7 2 1 2 5 2 7 4 o 郭丽梅 武首香 熊开琴 双子双酯硫酸钠的合成及性 能 J 日用化学工业 2 0 0 6 3 6 1 l5 1 7 4 1 刘冰妮 葛启 刘燕军 二辛基低聚二醇合成工艺初探 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 0 0 4 2 3 3 4 6 4 8 4 2 李干佐 牟建海 陈锋 天然 混合羧 酸盐 在三 次采 油和 稠油降粘中的应用 J 石油炼制 与化工 2 0 0 2 3 3 9 2 5 2 8 4 3 徐军 孙文起 李干佐 等 D S B显著提高羧酸盐驱油体 系抗钙镁离子能力的研究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 0 0 7 2 8 3 4 9 6 5 0 1 4 4 Wang D M uu C D Wu W X e t a 1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an u lt r a lo w in t e r f a cia l t e n s io n s u r f a ct an t in a s y s t e m wit h n o a l k a li f o r ch e mi e M fl o o d i n g C S P E 1 0 9 0 1 7 2 0 0 8 4 5 Ma n n h a r d t K N o v o s a d J J J h a K N A d s o r p tio n o f f o a m f o r m in g s u r f a ct a n t s in b e r e a s a n d s t o n e J The J o u ma l o f C ana d i an P e t r o l e u m T e ch n iq u e 1 9 9 4 3 3 2 3 4 43 46 Wo r m u t h K R P h a s e b e h a v io r o f b r a n ch e d s u r f a ct a n t s in o il and w a t e r J L a n g mu i r 1 9 9 7 2 2 0 4 8 2 0 5 3 4 7 朱友益 沈平平 曲景奎 等 三次采油用烷基苯磺酸盐 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4 31 9 1 2 4 8 Wi ll ia m A G o d d r a d T ang Y o n g e h u n 1 o w e r co s t me t h o d s f o r i m p ro v e d o i l r e co v e r y v i a s u r f a ct a n t flo o d i n g R DE FC2 6 01 BC1 5 6 2 2 00 4 4 9 曹绪龙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一 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的分子模拟与配方设计 J 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2 0 0 8 2 4 6 6 8 2 6 8 8 5 0 S k a u g e A P a lm g r e n O P h ase beh a v io r and s o l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