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doc_第1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doc_第2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doc_第3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doc_第4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属病毒感染,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系,也有人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腹部的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和脐周为主。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疼痛发作间隙感觉较好。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7mm,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淋巴结长轴直径大于10mm,短轴直径大于5mm,纵横比大于等于2主要类型表现为:1、单个肿大2、散在多发性3、串珠样排列。全部患儿腹部均可见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淋巴结数量多,大小不一,分布范围广,多数呈串珠状堆状分布,但有重叠,最大25X15cm有的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自淋巴门进入,肠间隙可见少量积液,所有淋巴结纵横比均大于2,淋巴结内部呈低回声或等回声,皮髓质分布清。结合国内外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0cm或短轴直径0.5cm视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大于1.50CM提示病理性肿大)彩色多普勒信号:彩色血流的观察主要是看淋巴结内血流的分布形式,血流的分布通常有三种类型:淋巴门型: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的淋巴结;中心型:血流分布在没有淋巴门的淋巴结中心,多见于淋巴瘤;周边型: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周边部,而淋巴门无血流信号,多见于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腹痛是儿童常见症状。过去由于检查仪器条件限制,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引起的腹痛常常被忽视。超声是 所有检查中被认为对淋巴结最为敏感及特异的检查。主诉以腹痛为主就诊,部分 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无发热、腹泻。腹痛为隐痛、钝痛或胀痛,多位于脐周,时间为1周以上,最长达3年。查体除体型偏瘦及腹部轻压痛外,无其它明显阳性体征. 。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频远场聚焦性能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加上超声具有连续、多切面、多角度观察等特点,目前认为超声是淋巴结无创性检查的最佳手段。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免疫系统活跃,免疫功能旺盛,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不完善,各种肠道细菌、病毒、毒素等都可能透过肠粘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过去由于检查条件限制,许多儿童慢性腹痛可能因误诊而延误治疗,甚至行不必要手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儿童腹痛有关;淋巴结长短径之比均2。我们认为超声是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可靠检查。通过超声检查慢性腹痛儿童的肠系膜淋巴结,有助于尽早明确腹痛原因,及时合理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是儿童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是高频超声提示长轴大于1.0cm,短轴大于0.5cm.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血液感染过敏免疫性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指感染性或过敏性的特异非特异性炎症。从病原分可见于结核伤寒及腹腔感染病毒等。从病程分急性多于2周内的,急性以感染据多。慢性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夏秋季节,以婴幼儿和学龄前期为主。主要与不规律饮食有关。临床表现为脐周痛,阵发性,全身症状轻。腹部超声可见右下腹,脐周为主的淋巴结肿大。治疗最主要的是规律饮食,不吃任何零食,建议不要喝牛奶(不是说牛奶没营养,只是有些产品太垃圾)。药物选择如血象高合并有腹腔积液可以加窄谱抗生素,如果没有建议口服中药加西咪替丁。与之主要鉴别的疾病结核性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标准1 (1) 轻症阑尾炎: 阑尾轻度肿大, 浆膜回声不光滑, 管壁层次欠清晰。(2) 典型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阑尾肿胀粗大。纵切似蚯蚓状或手指状, 末端钝圆, 肠壁增厚, 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 腔内为强回声; 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 似“靶环”样。(3) 阑尾穿孔或脓肿形成: 内膜面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强回声局灶性连续中断或回声失落, 提示有穿孔。有时可示阑尾腔内有粪石、虫卵或气体, 呈强回声后伴声影。囊实性包块并阑尾周围积液。(4) 阑尾腔闭塞或粪影。(5) 回肠末段肠壁水肿并肠腔积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标准是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 个以上淋巴结显像, 长轴直径 1. 0 cm 或短轴直径 0. 5 cm 视为肿大。attach66485/attach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且不易鉴别的疾病主要是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据报道急性典型性阑尾炎的临床正确诊断率约为70% 80% 2 。由于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年龄阶段不同其阑尾长度和解剖不同。阑尾的位置可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异, 为临床及影像诊断增加了难度, 是造成临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误诊的原因之一。但是阑尾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比较恒定, 它是根据麦氏点压痛诊断阑尾炎的解剖基础, 也是超声检查阑尾时的定位依据。因此正确显示阑尾位向对诊断急性阑尾炎尤为重要。急性阑尾炎时, 升结肠壁水肿明显呈低回声, 而使结肠内气体线显示清晰的强回声光带, 因而沿其气体线向下探查至低回声消失处即为回盲部。如果在此找到异常回声, 探头加压后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 即可诊断急性阑尾炎3 。痛点部位加压、逆时针旋转扫查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我们在小儿麦氏点以超声探头加压后, 其压痛、反跳痛能明显则可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我们的体会是在超声显像清楚的情况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而未发现增粗的阑尾, 可除外阑尾炎, 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如果能用高频(7. 5MHz) 彩超, 排除肠道气体干扰, 绝大多数病例图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