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道名称典故.doc_第1页
广州街道名称典故.doc_第2页
广州街道名称典故.doc_第3页
广州街道名称典故.doc_第4页
广州街道名称典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历史:广州街道名的由来小北路飞来对面巷: 很多人都知道,杭州有座飞来峰,庐山有个飞来石,清远还有座飞来峡、飞来寺。但有很多广州人不知道,其实在广州的小北路,也有一条“飞来对面巷”。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古古怪怪的巷名呢?现在还流传着几个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认为和广东才子伦文叙有关,另一种认为和当年附近的一座“飞来庙”有关。 据说,在明代,“飞来对面巷”本来是一条穷苦人家聚居的无名小街。由于住在对面小石街的都是一些财主,他们把小石街更名为“福来街”,这些财主们自以为是,很看不起住在对面无名街的穷人们,时常借故羞辱他们。因此,广东才子伦文叙决心替穷人出气,便把无名街起名为“飞来对面巷”。意思是说,要使财主的“福”气统统从福来街飞过来,让穷人们也享享福。 也有人说,这仅仅是个传说,巷名的真正来历还要追溯到清代,据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在一个黄昏,突然刮起一阵奇怪而猛烈的旋风,随后人们发现这里多了一尊观音菩萨像。人们都认为,这肯定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到此“显灵”。不少人蜂拥而至,祈求观音菩萨保佑他们。据说都非常灵验。30年后,到雍正八年(1730年),当地百姓集资兴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庙宇。因为庙中的观音菩萨是“飞来”的,所以这座庙就叫“飞来庙”。在“飞来庙”对面本来是一片无人居住的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条小巷,由于这条小巷在“飞来庙”对面,人们便把它命名为“飞来对面巷”。 北京路: 提起广州,无人不识北京路,北京路历史上曾是官道。正式更名为北京路,始于1966年。 据介绍,北京路财政厅一带从南越开始就是“政府办公”地段。南汉以后的官员们从公署出来,是沿着现在的北京路走到拱北楼的,这一路是官道,只能步行。 到了清朝,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称为承宣直街、双门底、雄镇直街和永清街。其中,“双门底”是至今许多老人还记得的路名。“双门底”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是城门楼之一的“大南门”,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 “双门底”的起源是因为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记载“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 民国年间,北京路于1920年扩建为马路,统名为永汉路,据说因为原有“永清”街,取反其意为“永汉”。上世纪20年后期,为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北京路改名为“汉民路”。1945年,又复名为永汉路。 1966年,永汉路正式更名为北京路,寓意广州人民拥护党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 晏公街(河南前进路一带): 碧空明月照鹅潭,谷埠笙歌彻夜生。 珠江饮恨秋娟泪,花鞋山上有传闻。 话说广州河南前进路一带,原有一个山丘叫大元岗,后改称为花鞋山,为何呢? 且说清朝咸丰年间,惠州有位书生,名叫曾其,因上京考试,途经广州,由卖艇仔粥的乡亲利记叔带他去谷埠(即沙面一带)游河,结识了歌妓秋娟。秋娟因卖身葬母,不幸陷入烟花柳巷。曾其对她十分同情,两人情投意合,指天盟誓,共订白头之约。后来曾其京试落第,他不甘失败,留京攻读,准备下科再考。于是托人带信给秋娟,说明未归原因。怎料此信落在鸨婆手中,她恨秋娟有私情,把信撕毁。刚好那时有个老财主愿出高价娶秋娟为九姨太,鸨婆就逼秋娟嫁他。秋娟如雷轰顶,暗自饮泣。她不甘嫁给别人受辱,只想一死了却前缘。当晚,月冷风凄,白鹅潭波涛汹涌。秋娟搭着利记叔的小艇到了江心,仰望苍天,悲叫:“曾郎,我就是这样报答您了!”说完纵身跳下江中。利记叔一见势头不好,马上拉她,但迟了,只抓得她一只绣花鞋,秋娟被滔滔江水冲得无影无踪。利记叔不禁老泪纵横,摇头叹息,深为秋娟的坚贞不屈而感动,决定保存好这只绣花鞋,待曾其回来后交给他。再讲曾其,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第二科高中进士,马上回广州要为秋娟赎身完婚。在惠州会馆遇见利记叔,利记叔说出当晚之事,并将绣花鞋交给他。曾其捧着绣花鞋,睹物思人,肝肠寸断,泪湿衣衫,哭道:“秋娟,我对不住您了,功名误我,我误卿卿!我虽高中,但您却不在了,功名利禄对我有什么用呢?我要找块地方,安葬这绣花鞋,令您魂有所归,享我祭奠吧!” 他找到了大元岗,把花鞋盛葬,墓碑上写着“爱妻秋娟之墓”,并在墓旁搭座茅寮住下,永伴芳魂。又写了副对联挂在床头,联云:孝女陷火坑,毒害惨遭,白骨无辜填恨海。 痴郎归羊石,惊闻噩耗,花鞋独葬表情天。 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忠贞爱情,就将大元岗改称为花鞋山了。正是:“红颜薄命遭残害,多情书生葬花鞋。” 河南珠江之南: 如问广州“河南”是怎样得名的?也许很多人笑道:“一字般浅,珠江河之南就叫河南啦!”当然,不能说你错,但从前珠江宽阔,广州人是称之为海的。渡江叫“过海”、江边叫“海皮”,有条街叫“珠海波光”,称珠江为“珠海”,亦有“镇海楼”、“靖海路”等地名,可见不是称珠江为河的。 “河南”之语,要追溯到东汉时期,广州下渡村出了个大官,名叫杨孚,在洛阳任议郎之职。他为官正直,为国家推荐了不少贤人,深得皇帝器重。 一天,杨孚见手下官差张宝愁眉苦脸,便问其故,张宝说,母亲病重,无钱医治。杨孚马上拿出二十两银给他,张宝千恩万谢,就将此银请医买药,使母亲得救了。从此张宝将杨孚当是救命恩人,处处殷勤侍奉,亦念念不忘要归还杨孚给的银子。但他是个杂差,能挣多少钱呢?有天,同事说:杨大人告老还乡,过几天要走了。张宝又心急、又难过:为了医母亲的病,弄到家徒四壁,一件值钱东西也没有,现在人家要回乡了,怎办呢?刚刚此时,杨孚路经他家附近,顺便来探望他。张宝很不好意思地说:“大人,那二十两银子”“哈哈,你以为老夫是来催债的吗?”“不不,但我”“老夫初到洛阳时,人地两生,得你帮助不少,应向你感谢才是,我现在是来向你告辞的。”说完,拱手作别。 得你帮助不少,应向你感谢才是,我现在是来向你告辞的。”说完,拱手作别。 张宝含着眼泪相送,一看门口有两棵五鬣松,青葱翠绿,十分可爱。心念一动,马上说:“大人,我没有什么送给你了,这两颗五鬣松,南方少有,就这样,杨孚将松树带回下渡村,种在家门口。说也奇怪,当年冬天,没雪的广州竟下起雪来,五鬣松挂满了雪花,十分罕见。人们都说:此雪是受杨大人的感召,从河南而来的。汉朝称洛阳一带为河南,意为黄河之南,众人纷纷相约:去河南看雪松!后才泛指珠江两岸这一带为“河南”。 对此故事,唐朝诗人许浑有诗句:“河畔雪飞杨子宅,海边花发越王台。”清代学者屈大均亦有诗云:“能将北雪为南雪,为有苍苍自洛来。松柏至今虽已尽,花田尝见雪花开。” 纺织路: 70年多前,从现在广州海珠区草芳围到石涌口一带,一座规模宏大的工厂拔地而起。厂区占地38.64万平方米,由当时广东省国民政府耗资6340万元毫银兴建。这便是广东省营纺织厂,现今广州第一棉纺织厂的前身。后来,这一带渐渐又陆续建起麻织厂等多家纺织企业。于是,珠水之滨,江湾桥脚,纺机声曾经日夜轰鸣,震耳欲聋,出产的麻布、棉布等产品,源源不绝运往广州甚至广东各个地方。“纺织路”之名由此而来。然而,现在,走在纺织路上,目之所及,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当年气势宏大的厂房区已完全被高大的楼盘所代替。当年规模最大的第一棉纺织厂,其新厂区已移至昌岗西南边路,其他纺织厂也都销声匿迹。 曾经是广州纺织业的中心,而现在,“纺织路”已成一个城市逐渐远去的记忆。石井桥: 广州有座著名的石井桥,桥两头石杆上刻着:“好进仙人履,能通四马车。”“彼岸逢黄石,横江映白虹。”这里是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从前石井河是没桥的,全靠木船摆渡,如遇干旱或水退时,船不能泊岸,人们只好趟着没膝的泥泞艰难地过河,真是苦不堪言。 且讲附近石门村有个年轻的石匠,叫周合盛。他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经常修桥补路,众人提起他,无不竖起拇指称赞!他眼见石井无桥之苦,决心筑座石桥来方便乡亲,但一无资金,二无经验,谈何容易呢! 一天,春雨绵绵,路滑难行,又遇退水。周合盛像往日一样,来到石井河边,扶老携幼,帮行动不便的人过河。只见有一位白须老人,拄着拐杖,望着对岸,摇头叹息。周合盛立即上前道:“老伯,我背你过去吧。”说着就把老人背过河,放他在平地坐下。老人忽然道:“我的鞋不见了,怎么走路呢?”周合盛二话不说,回头在泥泞中替他捡回,但老人把脚抬起说:“替我穿上。”周合盛又照办。老人微笑道:“孺子可教也!”说完起身就走。周合盛见他行走如飞,觉得很奇怪:莫非是神仙?于是起身,追他,但总是追不上。突然老人回头道:“年轻人,你真好心,我乐意助你!”周合盛就把想建桥之事讲了。老人点点头说:“你有造福乡民之心,难得!要记住: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必佐。”说完化作一阵清风去了。 当晚,周合盛梦见老人,把建桥式样、用料、技术等,说得明明白白,周合盛连声多谢,请问姓名时,老人说:“我乃黄石公是也!”说完飘然而去。 翌早,周合盛把梦中一切记下来,并把建桥计划向众人说出,立即得到众乡亲的热情相助,建桥款很快筹足了!由周合盛监工建造,经数月辛劳,终于竣工了,像一条白虹,横卧石井河上。众人欢呼之际,忽然有人拾到一张字条,写道:“此桥中央一石会断,请即换,”落款是黄石公。大家上前一看,果见裂痕,马上更换,消除了隐患。众人为了纪念黄石公和周合盛,在桥头刻上上述的对联,并刻上“石门周合盛造”,以志不忘建桥人。 北京路仰忠街:(路长约200米,宽约3.5米) 从前广州南关附近,有位青年叫陈仰忠,他单身一个,以抬轿为生,虽穷,但性格豪爽,很有义气。一天,陈仰忠与胡须九抬着空轿到天字码头兜生意,忽然听见有人叫救命,抬头一看,只见有几个贼将一个汉子打倒在地,抢他的包袱。陈仰忠大怒,抢步上前打走小贼,把汉子救了。汉子哭道:“我是来省城买货的,现在连回去的路费也没有了!”说着要往珠江里跳。陈仰忠一手将他拉着:“难道你的命这样不值钱?我替你想办法!”把身上的钱全掏出来,又问胡须九借,把两人的钱全给了汉子,汉子正要感谢时,陈仰忠已和胡须九抬轿去远了。 汉子打听恩人的名字,街坊说他叫陈仰忠。汉子记着,回乡后生意顺利、财运亨通,成了富翁。为了报恩,曾几次派人到羊城访寻陈仰忠,不知怎的,总是找不着。后来因身体不好,图个清静,在湖北黄梅寺出家,法号叫了恩。 多年来,了恩始终不忘陈仰忠的大恩,暗中将几埕黄金埋在后园,准备找到陈仰忠时,作为酬谢。恐被人发现,在埕上放一铜牌,刻着:“天赐陈仰忠之财,他人不得乱取,违者五雷轰顶。了恩。”不幸他突患急病去世。那几埕金就默默地睡在地下,无人知晓。 若干年后,几个和尚掘地建屋,发现了这些金子,众僧喜道:“好呀,我们正要建大雄宝殿,正愁没钱!”但有人说:“不能,铜牌上了恩先师写着,是陈仰忠之财呀!”“陈仰忠是谁呢?”主持老和尚忆起道:“了恩生前曾对我说过,他当年羊城遇凶,幸得陈仰忠救命,这金子定是他报答陈仰忠用的了。这样吧,我们找到陈仰忠,请他布施些给我们,这就三全其美了。” 于是,派几个和尚到羊城寻访。凑巧听见一间屋内有人呼叫陈仰忠,问知是轿夫陈仰忠,忙说:“请陈施主捐赠建大雄宝殿。”陈仰忠以为他一定是疯了,于是开玩笑地说:“得,我素来大方!”并在香油簿上大笔一挥:“陈仰忠捐大雄宝殿一座!”写完哈哈大笑,但和尚却一本正经地合十道:“多谢施主!” 回寺后,就动用了这些黄金来建大雄宝殿,剩下的送回给陈仰忠。陈仰忠惊得目瞪口呆,追问下才知自己好人遇好报。陈仰忠用这些金子买下一条街的房屋,分给没屋的穷人居住,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此街称为仰忠街。 龙溪乡: 福建漳州有个龙溪乡,在广州海珠区,也有个龙溪乡。其实,这两个龙溪乡同名,不只是巧合而已。他们与200多年前的十三行富商潘振承都有一段渊源。说起来,前者是潘振承的原籍,所以他在发达之后,把广州“潘家花园”一带也命名为龙溪,表示自己富贵不忘本之意。 潘氏家族:生活奢华镬底镶金,昔日的“潘家花园”离现在的海幢公园不远,有龙溪首约和龙溪南首约两条街道,以往统称为龙溪乡。当年“潘家花园”的主人,就是潘振承,是当时广州首富之一。潘家处于全盛时,曾在广州河南(今海珠区)购置约20公顷的地,修第宅、建祠堂。潘振承念念不忘自己的先祖乃福建漳州龙溪乡人,将建筑群落一带亦命名为“龙溪乡”。后来,潘氏的后人还在龙溪乡建了许多园林别墅,如潘园(潘正衡筑)、万松山房(潘正亭建)、南墅(潘有度建)、六松园(潘有为建)、清华池馆(潘正炜建)等,都是当时的名园。 广东十三行考曾转引咸丰十年(1860年)法国杂志登载的一则广州通信说:“彼有妻妾五十,婢仆八十,园丁役夫三十,然在华北之财产犹更丰裕。彼之家园内穷奢极侈,以云石(大理石)为地,以金、银、珠、玉、檀香为壁。”从中仍可窥见潘氏家族的奢华生活。 物转星移,如今的“龙溪乡”尽成民居,是南华西街第四居委会的辖区。而偌大的潘氏花园,昔日“镬底镶金”的大富之家,也早已式微与普通人家无异。 康王路: “康王”原是宋朝爱国将领 贯穿老西关的康王路得名于“康王”,究竟“康王”是什么?原来康王是宋朝的一位爱国将领康保裔。 据了解,康王路的最前身是带河路,当时的带河路很短,只有现在的龙津路到长寿路之间的一小段。据当地居民陈婆婆介绍,带河路是一条沥青路,不足3米宽,道路的周边都是居住区。后来道路扩建,贯通南北,一直通到珠江边的人民桥,形成现在的康王路。 “康王路”曾经有一段时间叫“世纪路”。最终,广州市地名办经过反复推敲,将这条经过康王直街、康王上、下街的规划路,敲定更名为具有历史基础及文化内涵的“康王路”。 “康王”的称谓主要是来源于附近原有的一座康王庙,此庙是纪念宋朝的一位爱国将领康保裔。传说,康保裔出身将门,是洛阳人士,祖父和父亲都是捐躯沙场、马革裹尸的武将。康保裔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射空中飞鸟,箭无虚发。从军后,康保裔屡立战功,在任高阳守将期间,辽国进犯中原,他不顾年龄高迈,奋起抵抗,但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随着康保裔的事迹流传,人们尊称他为康公、康王,后人敬其忠勇在大江南北广建“康王(公)庙”。清代时候,羊城西郊、南郊都曾经有过康王庙。中山七路附近的康公直街、康王(上、下、直)街都是因为同名寺庙而得名。据说,前进路的康公街、同福中路的康公后街也因为曾有同名寺庙而得名。 上下九原来以前叫:第九甫 翻开广州地图,老西关有许多地名以“甫”为名,原来大名鼎鼎的下九路,过去还称为“下九甫”,加上现存的第十甫路,十八甫路、六甫水脚等,“甫”字可谓老西关地名的佼佼者。 老西关地名有很多“甫” 什么是“甫”?原来“甫”的含义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如下:一指土步的转音;二指商人的自卫组织;三指平坦而未耕种的地貌;四指古南越方言中的村庄。现存在西关,市民的最熟悉的是“第十甫路”,它东与宝华路、南与恩宁路相接,西至文昌南路与下九路相接。 有第十甫,有没有其他数字的“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第十甫路相连接的下九路,原来即是下九甫。据说,清初清兵沿西城墙外追杀群众路过此地已到九甫路程,故名九甫,因位于上九甫与三坡地后段,故称之为下九甫,后改称为下九路。 有了下九路,上九路地名是否也和“甫”有关?据说,也跟清初清兵沿西城墙外追杀群众的故事有关,当清兵路过此地已到九甫路程,此段在第九甫上段(即前段),故称为上九路。 光复路为三、四、五甫 有了“第九甫”,还有没有一、二、三、四等甫?据说,与上九路相接的光复路,过去也是以“甫”为名的,如今上九路附近还有六甫水脚等地名。 光复路原为第三甫、第四甫、第五甫,1931年改建成马路,命名为“光复”,含纪念辛亥革命之意,取推翻清朝统治,光复河山之意。 恩宁路也跟“甫”有关,恩宁路原名十一甫、恩宁东路、恩宁中巷、恩宁北路和恩宁市,1931年扩建成路,并沿用“恩宁”作路名。 随着时代变迁,老西关有数字开头的以“甫”字为地名的也逐渐减少,现存有第十甫路,十八甫路、六甫水脚等。 南京路: 广州有三条以兄弟城市命名的道路:南京路、福州路、彭城路。 南京路南起西增路,北至新生厂,长约230米,宽约5米,属混凝土路面。福州路北至增埗码头,南至西增路,长约360米,宽约5米,也为混凝土路面。彭城路南起环市西路,北与南京路相接,长为500米左右,宽为5米左右,同样属混凝土路面。有老人说,彭城路与前两条路最大的不同,是它原名叫美华后街,于1981年改名为彭城路。 这三条马路名字都隐含了一段历史:多年前,在这一带分别住有南京人、福州人、彭城人,他们不约而同群居在此。因此,为道路起名时,就干脆用兄弟城市的名字定名了。 盘福路: 越秀山附近的盘福路,路长也就几百米,宽度差不多10米左右。为何有“盘福”一说呢?据介绍,曾有专家破译其中掌故:据考证,盘福路得名于清朝初,最初叫做“盘福里”。再追溯历史,原来在南朝宋武元帝永初元年即公元420年,古印度高僧求那跋陀三藏到广州译经传道,创建戒坛给弟子举行受戒仪式。戒坛落成之日,他就预言“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82年后,即南朝宋元武帝天监元年,古印度一名叫智药三藏的高僧,前来此弘扬佛教,还带来一棵菩提树虔诚地种在戒坛旁。高僧种树时也说:“吾过后170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在174年后(即唐朝仪凤元年),我国禅宗“六祖”的慧能,在这菩提树下披剃受戒。 就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当年高僧起戒坛和菩提树一带即被视为佛门福地。明、清时,戒坛的仪门高悬着“真如法界”的横匾,戒坛大殿的大匾则书“待圣人来”几个大字,这些都令“福地”之说流传更广。在这两个朝代里,现在的盘福路是广州的城墙,于上世纪30年代初,才被辟建为马路,因其位于盘福里的北侧,故名盘福北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去掉“北”字,遂成今名。 广州起义路: 海珠桥北桥头直对着的广州起义路,长为一公里多,宽为10多米。在这里的居民指着就近的海珠广场雕塑说,这是一条让他们骄傲不已的路,因为在1949年10月,解放军循着这条染满先烈鲜血的路,解放了广州。 据介绍说,这条路在1966年以前叫广州维新路,是年才改叫广州起义路。掌故来源就是1927年12月的广州起义。当年起义开始后,设于该路的旧广州公安局和旧保安大队,也遭到了工人赤卫队和起义士兵的攻击。 激战中,敌人的装甲车被打翻,旧公安局局长朱晖日仓皇爬墙逃走。这时,有6名女赤卫队员,扛起红旗就冲向旧公安局的门楼。这些女队员分三批冲锋,欲把红旗插上门楼,但都先后牺牲了。最后,男队员又冲了上去,直到顽敌被全部消灭,让红旗飘扬在门楼上为止。于是,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原公安局所在地,就成了东方第一个苏维埃诞生地。 然而,东方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更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对工农革命的仇恨。他们调集重兵,集中向革命力量反扑,新生的“广州苏维埃”终因寡不敌众,退出了广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