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后援345.doc_第1页
金融后援345.doc_第2页
金融后援345.doc_第3页
金融后援345.doc_第4页
金融后援34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金融后援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3.1金融后援服务概念界定服务业指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参照服务业概念,金融后援服务业可界定为金融机构业务部门和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的集合。金融服务外包和后援中心是金融后援服务业两个重要方面。1、金融服务外包巴塞尔委员会在金融业务中的外包中,将金融服务外包的含义,其界定为“指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为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具体来讲,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将原本应由自身处理的某些事务或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本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处理的经营方式。2、金融后援中心金融后援中心是指顺应因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全方位市场竞争所引致的金融机构后台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根本性变革需求,政府为促进资源有效共享与节约利用,整合与金融后台业务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包括良好的信用环境,便利的通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提供专业化、增值性、生产性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生态化金融后援服务产业园区,针对性强的金融外包监管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惠的政府扶持政策等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是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2金融服务外包现状分析3.2.1金融服务外包内容按照外包内容划分,金融外包可以划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营销外包、资产管理外包和知识处理外包(KPO)等。其中,信息技术外包主要包括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服务三类;业务流程外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需求管理、内部管理及业务运作服务等。3.2.2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和特征1、总体现状金融服务外包迅猛发展。全球实施外包的金融机构从2003年的26%,增长到2005年的75%。银行和保险业外包规模最大,增长速度快。以西欧为例,2001年到2006年,银行业和保险业外包规模年均增速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分别是15%和14%,高于全球外包平均增速一倍以上。金融服务IT外包占主导地位。金融机构IT外包金额占IT总支出的比重,从1996年的50%,增长到2010年的60%。TPI监测数据显示,2007 年全球价值2500万美元以上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合同金额,金融服务行业占29%,居各行业之首。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ITO市场规模达到1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9%。因此,ITO仍将是服务外包产业的主流。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日益盛行。2011年,Everest集团出具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全球金融BPO市场规模约为160-180亿美元,占全球外包市场400亿美元总额的近40%,尽管如此,其增长潜力仍有望达到15倍至2500亿美元。2、主要金融机构特征1)银行业外包特征目前,IT业务和数据处理是银行外包的主要领域。据统计,银行业IT外包费用占比达到其IT支出的30%左右。银行IT外包主要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备份和灾难恢复等。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的重要选择是后台业务外包。后天业务属于典型的资源集中性产业,越来越多的大银行通过“大集中”的方式,将后台操作外移,以期实现流程再造。2)保险业外包特征Datamonitor的调查显示,2006年以来,保险外包正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保险业离岸外包业务范围也呈现出由低端转向高端的发展趋势,随着理赔、保单管理等传统离岸外包的业务持续增长,新型BPO业务会持续增长。保险业外包的最主要领域是信息技术。2002-2005年间寿险、养老险和非寿险公司IT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0.9%,其中,寿险和养老险公司IT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2%,非寿险公司IT花销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全球保险业BPO增速较快,2006-201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其中增长最快离岸外包领域是理赔、保单管理和呼叫中心等特殊业务流程,发展水平最高的领域是客服关系管理。3.2.3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和特征1、总体现状我国金融服务业外包处于初级阶段,但经过近20的发展,在法律环境、政府政策、行业发展和市场品牌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我国金融外包内容已经从最初的文书业务、数据录入等相对简单的业务领域,发展到了运营过程、信息技术、会计服务、银行卡业务、人力资源管理、话务呼叫服务、定损理赔、后勤保障等综合化、多元化的领域。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增长很快,潜力很大。从较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外包增长看,据计世资讯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金融IT外包服务市场规模为74.5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1.03%,2011-2014年中国金融IT外包服务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91%;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公司看,近年来正处于快速扩张期,年均增速都在100%左右;从我国大型金融服务外包公司分支机构数量和地域分布变化看,大多数外包机构设立不到10年时间,但网点铺设速度很快,普遍在国内重点城市广泛布点,并根据客户分布集中度和业务发展需要,在发包方最集中的欧美和日韩等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图 20072015年中国金融IT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长2、主要金融机构特征1)银行业外包特征我国银行的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电子银行、信用卡发行、管理和后勤事务外包等几个传统领域,尽管外包的总量并不小,但大都属于“内包”的范畴(集团内的附属实体),外包给独立第三方的并不多。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内大中型银行软件开发、技术研究等业务一般都外包给了隶属于总行的软件开发中心,如中行软件开发中心、农行银联等。对BPO业务,这些银行的流程再造与转型完成尚有时日,目前外包的可能性不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在或已经完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工程,使得很多业务转移到后台集中处理,由此产生外包的机会。中小型商业银行:多采用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并将电话银行、国际业务等非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外包给了专业化公司。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外包范围逐步推向前台,甚至是中台业务;很多外资银行把贸易单证和付款等业务逐步向上海转移;新组织形势的外包承接方增多,出现了完全独立于银行的第三方外包公司,以及和银行合资的第三方外包公司。2)保险业外包特征最近几年,后援集中成为寿险行业普遍接受的业务支持和运营模式,集中带来的流程细分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外包机会。就外包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中外合资寿险公司理念比较成熟,在新契约、理赔、综合客服等方面的外包进程都走在行业前列。国有中型寿险公司后台集中后,也有较为强烈的外包需求。国有大型寿险公司伴随着后援集中工程,后台操作的外包进程会加快。3.3金融后援服务中心现状分析1、国外金融后援服务中心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制定战略,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国家主要有印度、爱尔兰、菲律宾等国,尤其以印度最为突出。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国家,俄罗斯、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新加坡、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凭借语言优势、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后来居上,逐渐成为发展服务外包的新兴力量。印度是目前承接服务外包最为成功的国家。印度的金融外包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在印度设立后援中心,从事较简单的文书类业务处理;发展阶段,后援中心逐渐适应当地情况,业务品种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独立的第三方外包企业;成熟阶段,业务发展较为成熟的外包企业开始为客户提供综合报告、趋势预测、决策参考等服务,同时很多企业被国际大公司收购,第三方外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印度的金融外包正由普通的外包提供商向国际金融集团的战略伙伴转变,服务范围已逐步扩展到信息类业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更加战略性的领域。2、我国金融后援服务中心现状随着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进驻中国,金融后台也开始逐步落户中国。中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立金融后台中心的目标,截至2009年共有17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佛山、天津、杭州、昆山、大连、成都、西安、重庆、大连、成都、武汉、长沙、铁岭、青岛、沈阳。一场没有硝烟的针对金融后台中心的争夺战已经悄然展开。依据17个城市后援服务中心共同特点进行分析,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北京、上海:综合情况占优,战略地位显要北京和上海作为我国金融最重要的两个城市,两个城市金融后援服务中心的建设竞争显著。在金融后援中心的定位上,两个城市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未来两个城市都将会成为全国性的金融后援中心,会以高端金融外包业务为主,并成为金融后援业务发包的主要城市;不同之处在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会导致其金融后援也会逐渐以外资金融机构为主。第二类,大连、深圳、广州、佛山、天津、昆山、杭州:地缘优势明显大连临近日韩,广东毗邻香港,在地域上与发包地相近,交通便利,此外,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大量的相似之处。因此,大连在日韩金融服务外包方面,广东对香港的金融外包方面都具有优势。从广东三市来看,深圳欲做香港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广州金融产业以前台服务为主,后台方面暂未形成规模;佛山虽不具备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其依托广州、深圳及香港等多个区域及全球金融中心,且在人力、土地等资源成本上具有先天优势。天津、杭州、昆山都具有明显的国内地缘优势。天津利用其紧邻北京以及金融创新试点的优势,定位于服务于北京银行总部和本地金融机构;而杭州和昆山都提出要依托利用上海国际中心的溢出效应,二者存在接的竞争,两个城市各具优势。第三类,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长沙:成本优势明显这几个城市都欲成为中西部金融后台中心,主要的优势都是成本优势,尤其成都、重庆和西安都明确打出要成为西部金融后台中心的口号。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成都和武汉略胜一筹。第四类,其他:沈阳、青岛、铁岭,这三个城市虽然提出要建设金融后台中心,但动作不大,且没有什么明显的特色。表 全国金融后援中心类型和特征分类类型特征城市金融企业数量业务中心数量外包商数量金融后台业务中心范围1综合情况占优;战略地位显要北京6771833银行类: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数据中心、生产基地、灾难备份中心、呼叫中心、支付系统中心、信息中心;保险类:研发中心、综合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后援中心、电话服务中心上海85818292地缘优势明显深圳18377银行类:清算中心、数据中心、后勤中心、呼叫中心、集约化中心、电子资料处理中心;保险类:数据中心、后援中心、电话销售中心广州16055佛山4081天津7414昆山4618杭州200-103成本优势明显成都130128银行类:电子银行卡中心、信用卡中心、研发后台服务中心、客服中心、信息中心;保险类:后援中心、数据灾备中心重庆5013农行西南信用卡中心西安6024北京银行灾备中心武汉92126银行类:信用卡中心、客服中心、后台中心、金融开发中心;保险、证券类:后台中心长沙50-1-4无明显特色青岛58-1-沈阳75-2-铁岭-3.4 中国金融后援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面临全球金融前后台业务加快分离和金融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中国金融业将面临着国际金融竞争、外包业务经验不足、相关立法滞后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诸多严峻的挑战。而建立起良好的金融后援服务支持体系,必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拉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高端服务业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金融业应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加快金融后援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金融后援服务业。未来中国金融后援服务业发展将呈现以下三个方面趋势:1)本土品牌服务商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中国金融外包服务市场属于分散型市场,分布着大量的服务商,其规模实力和服务能力差异巨大,未来品牌向集中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其中,2009年中国金融IT外包服务市场中前10名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40%。跨国服务提供商的进入将带来成熟的金融服务外包运营模式,随着外资银行和跨国服务商的涌入,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从业规范必将给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带来从概念到实践的全面冲击,进而对本土服务商产生示范效应,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和中国金融外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2)金融后援中心的建设推动金融后援服务业多层次发展金融后援中心是金融后援服务业的核心内容。一方面,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客观上会产生规模化、集中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这就促使规范性的金融后援产业、集聚性的金融后援中心逐渐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金融后援中心城市带来的专业化发展和规模扩张,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更有效率、质量更高的金融后援服务,从而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推动金融后援服务业向多层次迅速发展,从而实现多方共赢。3)金融后援中心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金融后援中心具有科技含量高、高级人才密集、吸纳就业量大、提供数据集中和技术保障能力强、直接支持前台业务发展的优势。目前我国的金融行业正呈现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标准流程业务和非标准流程业务加快分离的趋势。金融机构迫切需要金融后援中心这样的载体为其承担非核心业务的压力,从而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核心业务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上。4 重庆金融后援服务需求分析4.1重庆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分析4.1.1重庆银行业概况1、重庆内资银行目前,全市共有市级银行类机构52家,各级营业网点4206个,银行从业人员54000余人。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0家,城市商业银行6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邮储银行1家,外资银行8家,村镇银行15家。其中资产规模达600亿元以上的银行机构共7家。 表 2010年重庆市各类商业银行主要指标 单位:亿元、%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存贷款比例净利润网点数员工数工商银行1700.11345.179.125.72986777农业银行1809.51424.378.741.94588480中国银行831.5637.576.76.11903662建设银行1575.9128384.133.62364775交通银行476356.8758.1571348国有控股合计63935046.778.9 115.4123925042光大银行300.5294.998.16.717545招商银行397.9310.5785.5271000浦发银行335.725174.86.619545中信银行381.2296.277.75.720707华夏银行326.5198.960.97.115460深发银行84.891107.32.411384兴业银行352.3278.879.18.616623民生银行349.5374.7107.212.817721恒丰银行204.193.645.94.14126股份制银行合计2732.52189.680.1 59.51465111重庆银行689.2435.663.210832715三峡银行204.5101.949.83.8332780重庆农商行2051.6122059.531174314478重庆市属银行合计2945.31757.559.7 44.83185817973重庆邮储银行87260.36.90.98813586总合计12942.89054.170.0 220.634124517122、重庆外资银行2009年末,重庆辖内共有外资银行机构8家,从业人员426人。其中营业性机构5家,分别为加拿大丰业银行重庆分行、新联商业银行重庆分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重庆分行、东亚银行重庆分行、荷兰银行重庆分行和渣打银行重庆分行。代表处1家即日本三井住友银行重庆代表处。3、国内银行业概况截至2009年末,全国大型商业银行有5家,从业人员57673人,总资产40.1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资产的50.9%;股份制商业银行有12家,从业人员197657人,资产总额11.8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有143家,从业人员17765人,资产总额5.7万亿元;邮政储蓄银行全国共有132536从业人员,资产总额27045.12亿元;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达到86398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有3056家,从业人员570366人,资产54945亿元,农村合作银行有196家,从业人员74746人,资产12791亿元,农村商业银行有43家,从业人员66317人,资产18661亿元。截至2009年末,共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4家银行在我国设立229家代表处,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33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199家)、2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6家,附属机构1家)、2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4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5家分行。在华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492.29亿元,同比增长0.33%,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4.1.2保险业概况1、重庆保险业概况2009年,重庆保险业共有138个机构,630734个从业人员。其中,保险集团公司8个,拥有职工1954人;中资保险公司68个,拥有职工599923人;中外合资保险公司52个,拥有职工28857人。2009年,重庆保险业优化机构布局、稳步拓展币场,新增保险分支公司66家。法人机构发展加速,保费收入合计增长94.7%。保险业总资产快速增长,76%的产险公司承保利润改善。新增就业16万人,保险从业人员达75万人。全市保费收入增长22%,排名全国第五。2、国内保险业概况2009年,保险行业业务增长好于预期,保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在上年基数较高、当年外部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13.8%的增速,保险公司总资产突破4万亿元。经营效益大幅提升,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到530.6亿元,财产险公司总体扭亏为盈。全行业投资收益率6.4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人身险公司61家,财产险公司53家,养老险公司5家。人身险公司中,中资公司33家,外资(包括合资)公司28家。4.1.3其他金融业概况其他金融业是指排除银行、保险以外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证券、担保、信托、基金、期货等。1、重庆其他金融业概况重庆市三峡担保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注册资本金达25亿元,2011年内将达到30亿元。截至2010年末,三峡担保公司资产总额38.3亿,累计实现利润6372万元。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2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末,进出口担保公司资产总额22.8亿,累计实现利润2808万元;担保总额77.6亿元,在保余额63.5亿元。西南证券是重庆市内资证券公司,2009年西南证券在重庆有81个营业部11个服务部;在国内18个经济中心城市设有41家营业部、5家投行分部,一个全资子公司西证股权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西南证券总资产达到206.9亿元,实现净利润6.9亿元。2、国内其他金融业概况截至2009年末,全国58家正常经营信托公司管理资产总额2.06万亿元。全国共有各类担保机构10000家左右,其中主要为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担保机构约4200家。2009年,全国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20274亿元、净资产4840亿元、净资本3820亿元,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53亿元、净利润934亿元。全国共有持牌期货公司167家,其中正常经营的公司为164家,164家正常经营期货公司的资产总额为201.05亿元。全国期货公司合计实现利润总额23.33亿元,净利润17.22亿元。2009年,共有基金管理公司60家(其中合资公司34家),管理证券投资基金557只(其中封闭式基金31只,开放式基金526只),基金总规模24536亿份。4.2金融后援服务类型及业务流程分析4.2.1信息技术后援服务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首先是从信息技术外包(ITO)开始的。常见的金融机构IT外包涉及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数据中心等。1、数据中心(IDC)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Internet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具有访问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服务、反应速度快等。数据中心作为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可以为企业和各类网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甚至ASP、EC等业务。数据中心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数据中心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软件系统、数据中心自身服务系统、机房场地这些方面的建设。其中,服务器包括基础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备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是和服务器的负载均衡。2、容灾备份容灾备份分为同城备份和异地备份。容灾备份指对这些金融信息数据进行保护和备份,备份站点在正常的情况下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而一旦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将及时地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容灾备份是为了保证能在灾难(包括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发生时,全面、及时地恢复整个系统,避免关键数据丢失所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容灾备份的数据复制目前有四种实现方式:1)基于主机。不考虑存储系统的同构问题,只要保持主机是相同的操作系统即可。2)基于存储系统。利用存储系统提供的数据复制软件,复制的数据流通过存储系统之间传递。3)基于光纤交换机。这项技术正在发展中。4)基于应用的数据复制。主要利用数据库自身提供的复制模块来完成等。3、软件开发与测试金融机构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金融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语言识别系统和加密系统等。应用软件是为满足金融机构不同业务、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它可以拓宽系统软件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1)软件开发(银行、保险、其他金融机构) 金融系统主要包括票据提出系统、人行票据清分系统、提回票据处理系统、同城清算系统、个人贷款管理系统、开放式基金代理销售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电子联行系统、网上银行(对公)、事后监督系统、缩微系统、平台验印系统、智能分析系统。 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的是验证系统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的定义,找出需求规格不符或与之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系统测试发现问题之后要经过调试找出错误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改正。系统测试对象不仅仅包括需测试的软件,还要包含软件所依赖的硬件、外设甚至包括某些数据、某些支持软件及其接口等。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和安装与反安装测试。系统测试流程如下:1.制定系统测试计划;2.设计系统测试用例;3.执行系统测试;4.缺陷管理与改错。如图示:审批 审批 运代制定测试计划 设计测试用例 执行系统测试 缺陷管理与改错经过上述测试过程之后,开发人员及时消除已经发现的缺陷,同时,应马上进行回归测试,以确保不会引入新的缺陷。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由于新增测试需要由银行业务人员进行测试,而历史测试则倾向于外包给第三方。4.2.2业务流程后援服务业务流程外包(BPO)是将业务的整个运行过程外包,通过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个业务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利润。BP0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呼叫中心、采购、人力资源、后勤服务等业务,其中银行还包括ATM加(清)钞和机具维护、银行卡业务,保险公司还包括核保核赔、影像处理。1、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又叫客户服务中心,是利用现有的各种先进的通信手段,效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呼叫中心外包,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提高业务能力、延伸服务时间、更好处理波峰、提高业务人员排班灵活性。目前,中国各个行业对呼叫中心都开始了投资建设,其投资规模如下,其中电信占42、39%,银行占20、98%。2、培训中心作为人力资本管理重要内容的员工培训外包,是指客户企业将全部培训程序为国给专业的中介机构去做,客户只通过选择、评估、管理专业中介机构来完成培训工作。根据员工在单位的状态可分为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银行员工培训主要包含:员工的入职培训、定期培训、清账培训、账户管理培训、反洗钱培训,目前这三项培训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来进行组织实施。保险员工培训主要包含:员工的入职培训和保险业务培训。3、核保核赔中心核保核赔中心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核保核赔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核保核赔的主要任务是审核从综合业务系统录入的单证(包括投保单、保单、批单和赔案)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是否存在风险隐患,然后将审核后的结果返回到综合业务系统。根据单证的不同性质和处理的不同流程,分为核保与核赔。核保处理是对投保单、保单和批单的审核,核赔处理是对赔案的审核。从核保与核赔的关系来说,核保是核赔的基础,核保明确了风险和价值,出险后核赔参照核保的情况核算理赔;核赔是核保的服务延伸,是整个保险合约的终结。“两核”都是保险经营的核心环节,“两核”流程是保险企业的核心流程。整个核保核赔中心分别将核保流程和核赔流程模型化。核保模板主要分为系统自动和人工审核两块并行。核赔模块包括:自动理算、标准化审核、理赔数据分析、保险责任设置、给付清单、结案进度查询与结案通知、理赔满意度调查、理赔全流程监控、理赔自动服务。核保核赔中心实现目标:1)核保、理赔、保全等流程集中到后援中心,使得业务处理中心上移,加强了风险管控,提高了核保核赔的专业度。2)实现了核保规则自动化,缩短了系统中支持新产品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根据既定规则自动理赔、自动提起调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理赔风险。3)支持异地理赔申请和跨产品系列跨机构的多保单集中处理;支持实现异地通缴和异地通付,有效的提升了客户服务品质。4、保险影像管理中心保险影像管理中心集档案原件录入、海量存储、自动管理、智能检索于一体,利用图像数字化技术设备(如摄像机、高速扫描仪)将保险业务资料的影像录入计算机系统,通过条码识别、OCR技术自动建立影像索引,使保险单证影像化、数字化,将保险公司全国范围内所有分公司基于纸质保单的流转处理的各种保险业务转变为基于电子保单处理的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了对保险档案的长期保存、智能查询和科学管理。保险影像管理中心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降低了许多由于档案管理不当引起的潜在风险和档案管理成本;提高了资料资源在保险业务流程中的流转效率和业务处理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投保客户满意程度和保险公司品牌形象。保险影像管理中心功能模块:扫描录入、图像质检、图像倒入、索引倒入、档案存储、档案管理、档案查询、保单审批。保险影像管理中心实现目标:1)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电子化的业务处理流程,由影像文件代替实物在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中流转,有效地节约了传递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2)提高实物档案管理的质量,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实现电子化档案管理方式,使纸质档案的归档方式发生了飞跃性变化。系统能够及时按日期分类进行归档,在本系统中真正实现一户一档的档案管理模式;而且,由于日常的业务处理无须再依赖纸质档案资料,档案资料可以,从各个县公司的分散的保存,改变成集中存放在市公司,这不仅可以更好的集中管理档案资料,还有效地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3)支持业务的集中化管理利用网络,在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之间共享资料的影像资源,从而克服了集中化管理与业务服务地域分布广的矛盾。通过网络,县支公司、市公司可以将数据和影像传送到省公司,省公司可以根据资料影像完成核保、核赔等工作,强化了对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业务管理的质量。实现集中化管理后,可以进行集中出单,有效地提高和统一保险公司的对外形象。5、ATM业务ATM业务属于银行系统的业务,它包括ATM加(清)钞和ATM机具的维护以及布点。ATM加(清)钞分为营业网点加(清)钞和离行加清钞,营业网点加清钞由网点工作人员负责,离行加(清)钞可以有支行派业务人员清自加(清)钞,但必须有加钞人员和出纳同时在场才能实行,离行加(清)钞特别是郊县地区的ATM加(清)钞业务占用了银行不少人力和精力。加(清)钞业务外包可有第三方押运公司承接,形成服务网络,全面实现全市ATM加(清)钞集中管理,助力重庆金融业发展。在ATM加(清)钞外包中所要克服的难点:首先要突破政策关口,虽然ATM加(清)钞在中国银监会文件中未明确规定其为核心业务,其他省市也有实行ATM加(清)钞外包的先例,但重庆银监会不允许外包;其次选择合适的押运公司,确定ATM加(清)钞路线、维护路线,确保押运路线科学、优化、实用,以确保承接次业务万无一失;第三,一定要加大对加(清)钞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队伍建设;第四,ATM加(清)钞业务的管理办法必须和重庆市银行的业务流程想适应。ATM机的维护也是ATM外包服务中一项重要的业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ATM机具维护工作一般都交由ATM机具供应商来实行,其费用或者包含在机具的购买款里,或者另外收取。目前重庆城区银行ATM机分的情况如下:重庆城区银行ATM机分布重庆主城区银行ATM机分布按银行分列数量中国工商银行228中国建设银行274中国农业银行202中国银行124交通银行96招商银行54邮政储蓄银行93中信银行22中国光大银行20兴业银行47中国信合131中国民生银行42浦东发展银行32汇丰银行2华夏银行23深圳发展银行9重庆银行109重庆三峡银行19重庆农村商业银行69合计15966、库款押运库款押运市内银行目前在在库款押运方面均通过具有武装性质的专业押运公司押运库款,通过外包能有效降低押运费用,由于押运公司有专业高素质的守押人员、先进的受压技术装备和复合市场和现代金融机构要求的经营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有效地降低现金押运风险。这种方式目前在金融机构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外包效果,对银行的效益增长有较大益处。7、银行卡中心银行卡业务是与银行卡相关的征信、营销、授权、交易及交易发生之后代办行与发卡行之间所进行的跨地区、甚至跨国家的清算等运行体系。信用卡系统作为一个业务管理系统,初期投入成本巨大。因此,一方面,信用卡的发卡成本呈边际递减趋势,存在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在信用卡投资门槛前望而却步,心有余而力不足,外包是解决金融机构自建信用卡系统的较好选择。同时,信用卡的账单打印、日常业务数据的录入、呼叫中心和数据信用卡的账单打印、日常业务数据的录入、呼叫中心和数据处理等事务性部分包。这些业务基本没有附加值、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琐碎繁杂。是可以外包的业务内容。8、金融采购金融采购是对金融机构业务的物质支持,其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