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三峡大学校内三峡大学校内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 承承 诺诺 书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 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 包括电话 电子邮 件 网上咨询等 与队外的任何人 包括指导教师 研究 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 题 我们知道 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 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 严格遵守竞赛规则 以保证竞赛的公正 公平性 如有违反 竞赛规则的行为 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 从 A B C D 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 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 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1 年 8 月 14 日 赛区评阅编号 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1 三峡大学校内三峡大学校内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 编编 号号 专专 用用 页页 赛区评阅编号 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 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校内统一编号 全校评阅编号 中国修建高铁利弊的定量评估 摘要 本文是一个对中国修建高铁利弊的定量评估问题 文中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 决策方法分析同一层的各个因素关于上一层中的某一准则的重要性 或贡献值 隶属度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并在问题的判断矩阵分析中 合 理运用群组决策方法 使决策更具科学性 文中在方案层选取武广高铁作为评估对象 通过官方和媒体 我们收集了 2011 年元月以来与高铁有关的数据 如武广 高铁 普快 汽车 飞机 的时 价表 武广高铁等的经济投入 安全性等 我们从效益和代价两方面来分析建设 高铁的利与弊 为了更好的发现高铁的利与弊 从横向上 同时分析了普快 汽 车 飞机四种交通运输工具在相关因素上 利益和代价 的相关系数 接着通过 利益和代价的比值 看出四种交通运输工具在诸多因素综合情况下的优劣 最后 得到的结果为 方案 效益总排序 代价总排序 效益代价比 V 高铁 0 343617 0 254575 1 349767 普快 0 253767 0 288226 0 880445 汽车 0 104978 0 200675 0 523124 飞机 0 297651 0 256487 1 160492 可以得到高铁的效益代价比最高 利大于弊 最后 我们根据所求得的效益代价比 对中国修建高铁写了一篇利弊评估报 告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模糊决策 群组决策 中国高铁的利弊 效益代价比 1 问题重述 1 1 问题背景 中国这几年高铁发展很快 自 2008 年 8 月 1 日 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 先进水平 运营时速 350 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2009 年 12 月 26 日 世界上里程最长 运营时速 350 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成为中国高 速铁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2010 年 2 月 6 日 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 黄土地区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中国西部结束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 2010 年 7 月 1 日 世界上标准最高 里程最长 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铁路 沪宁城 际高铁开通运营 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 系统技术最全 集成能力最强 运营里程最长 运营速度最高 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 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 发 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 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但从另一方 也引起了人们对高铁能否带来很好的效益的怀疑 高铁的高额 票价令普通老百姓生畏 从这一点不符合民生要求 百姓会不会 被高速 被迫承受高铁的高票价 另外 从官方数据看来 我国在高铁建设投资出现亏损 面临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高铁建设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 高铁的建设会 不会对生态的保护产生影响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一个一条高铁线路 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互联网数据 定量评估中国修 建高铁利弊 2 模型假设 1 假设所收集的各方面的数据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 假设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可以忽略 3 假设节假日对高铁 普快 汽车 飞机等的影响可以忽略 4 假设所选取的因素具有代表性 对决策分析和确定必不可少 5 假设未选取的因素对问题的决策的影响可以忽略 3 符号说明 A 目标层效益 Bi 准则层效益因素 Ci 子准则层效益因素 Di 方案层交通工具 S 目标层代价 Ei 准则层代价因素 Fi 子准则层代价因素 因素 i 对因素 j 的重要性质比 第 k 层因素 i 的权重 最大特征值 方案层在效益目标层 A 的排序向量 方案层在准则层 B 的排序向量 方案层在代价目标层 S 的排序向量 方案层在准则层 E 的排序向量 V 方案的效益代价比 4 问题分析 4 1 问题的决策分析 从问题的分析中 我们的关键问题是确定以什么作为标准来衡量我国建设高 铁的利弊 需要从哪些因素来支持我们的决策 我国兴建高铁 既带来巨大的效益 其中主要包括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以及 环境效益 但同时国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与效益类似 代价中有经济代价 社会代价及坏境代价 很显然 我们的期望是兴建高铁所获得的效益能够超过代 价 国家从中获益 那么我们的问题转化成讨论高铁的效益是否超过代价 从而 说明高铁是否有前景 是否利大于弊 但另一个问题是 即使我们能够得出高铁的效益大于代价 即效益与代价的 比值大于 1 但还是不能很好而有力的说明高铁就是一种好的决策方案 因为如 果我们还可以得出有另一种交通工具比高铁更具有前景 更能被人们接受 国家 理所当然应发展这种交通工具 而不是高铁 所以问了更有利的说明问题 我们 从横向角度选取并分析了另外三种常用交通工具 普快 汽车和飞机 我们可以 比较这四种交通工具的效益代价比 确定大小顺序 从而最终给出一个最佳方案 为决策给出正确的依据 5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5 1 数据收集 1 2011 年 元月 4 月 武广路线主要交通工具的信息 数据来至对百度 百科数据的整理 武广路线各交通工具比较表 表 5 1 1 交通工具 高铁 普快 汽车 飞机 里程 km 1069 1069 1255 873 票价 元 490 140 341 930 运行时间 小时 3 75 12 18 16 75 1 5 载客量 万人 天 2 202 3 831 0 780 0 252 所用燃料 电能 煤 汽油 柴油 2 高铁 普快 汽车 飞机四种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主要考虑年死 亡人数 数据来自百度百科 安全性比较 表 5 1 2 交通工具 每年死亡人数 高铁 趋于 0 普快 1350 汽车 25 30 万 飞机 1385 3 对高铁 普快 汽车 飞机四种交通工具投入的资金 数据来自中 国铁路官网 百度百科 表 5 1 3 交通工具 投入的资金 亿元 高铁 1166 普快 96 76 汽车 23 飞机 110 2 5 2 数据分析 由于上述数据的收集涉及类型比较广 有必要做一些处理 1 高铁的票价此处考虑二等车厢的值 2 普快 汽车 飞机均只计入其中的一种票价 3 运行时间忽略晚点 迟开的时间 即取平均运行时间 4 载客量考虑 2011 年元月到四月的平均日载客量 5 安全性主要考虑年平均死亡人数 6 投入的资金主要考虑固定的投资总额 6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6 1 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通过分析系统中各因素间的关系 来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将问题的预 定目标作为目标层 中间层次是准则层 包含子准则层 最低层为决策的方案 在对问题全面分析后 我们分别给出问题的效益和代价层次结构图 如下图所示 效益 A 经济效益 B1 社会效益 B2 环境效益 B3 节 省 时 间 收 入 线 商 业 当 地 商 业 节 能 环 保 进 出 方 便 舒 适 自 豪 感 交 往 沟 通 安 全 可 靠 建 筑 就 业 高铁 D1 普快 D2 汽车 D3 飞机 D4 目标层 准 则 层 方案层方案层 代价 S 环境代价 E3 社会代价 E2 经济代价 E1 投 入 资 金 操 作 维 护 生活 方式 的冲 击 对其 他交 通工 具的 冲击 交 通 拥 挤 居 民 搬 迁 排 放 物 对生 态的 破坏 高铁 D1 普快 D2 汽车 D3 飞机 D4 目标层 准 则 层 方案层方案层 6 2 构造判断矩阵 作出权重分析 建立了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后 需要对同一层的各个因素关于上一层中的某 一准则的重要性 或贡献值 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的的判定矩 阵 A 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值 6 2 1 效益判断矩阵建立及权重分析 我们根据同一层利益因素对上一层的贡献值的不同 给出如下指标评定贡献 值的判定表 等级 1 3 5 7 9 2 4 6 8 贡献值相 同 贡献值稍 高 贡献值明 显偏高 贡献值强 烈偏高 贡献值绝 对偏高 贡献值介于个 等级之间 根据指标评定贡献值的判定表 结合实际数据 可以基本确定出同一层的各 个因素关于上一层中的某一准则的重要性 或贡献值 隶属度 然后得到相对权 重值 产生判断矩阵 实际数据表明 对于经济因素来说 高铁和飞机能节约更多的时间 武广线 路 高铁仅需 3 小时 46 分钟 而飞机仅需 1 小时 30 分钟 飞机的时间效益是高 铁的两倍 高铁和普快能提供更多的建筑就业岗位 每年能提供比飞机 汽车多 近两倍的就业岗位 并且对沿线商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社会效益来说 普快 飞机 高铁能很好的促进社会的交流沟通 飞机 高铁更具安全可靠 对 于环境效益来说 飞机 高铁明显的比普快舒适 高铁使用电能 节能环保 绝 对优于其他交通工具 由此我们定量定性的得到了效益的判断矩阵 见附录表 1 表 15 6 2 1 代价判断矩阵建立及权重分析 我们根据同一层代价因素对上一层的代价程度的不同 给出如下指标评定贡 献值的判定表 等级 1 3 5 7 9 2 4 6 8 代价相同 代价稍高 代价明显 偏高 代价强烈 偏高 代价绝对 偏高 代价介于个等 级之间 按照效益判断矩阵建立同样的步骤 可以分析得到代价判断矩阵 鉴于对实际数据的分析 对于经济因素来说 国家对高铁投入很高的代价 且操作维护代价也较高 对于社会代价 汽车的交通拥挤给社会产生的代价最高 高铁和普快基础设施建设 需占用较多的土地 而对于环境代价 根据燃料和运 行的空间的不同 可以知道 汽车的排放物较严重 普快次之 由此我们可以定 量定性的得到代价的判断矩阵 见附录表 16 表 27 6 3 计算总排序权重 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6 3 1 计算效益总排序权重 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将 附 录 表 五 表 九 以 所 得 到 的 经 过 归 一 化 后 的 特 征 向 量 所构成 4 5 的矩阵 和由表二中对准则层经 济效益的权量向量构成的 5 1 矩阵做乘法 结果是四种交通工具在 B1 层的排序 如下图 表 6 3 1 D C 四种交通工具 在 B1 层的排 序 C1 0 3993 C2 0 2036 C3 0 1254 C4 0 2319 C5 0 0398 D1 0 2788 0 4375 0 4118 0 3125 0 4092 0 340794 D2 0 0958 0 3125 0 3529 0 4375 0 2721 0 258417 D3 0 0677 0 0625 0 1765 0 0625 0 0455 0 078195 D4 0 5577 0 1875 0 0588 0 1875 0 2733 0 322597 下面给出四种交通工具在 B1 层的总体一致性检验 0 1 此结果说明四种交通工具在 B1 层的排序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按照同样的步骤我们得到了四种交通工具在 B2 B3 层的排序以及总体一次 性检验 结果如下 表 6 3 2 D C 四种交通工具在 B2 层的排序 C6 0 6483 C7 0 2297 C8 0 1220 D1 0 3684 0 3500 0 3500 0 361929 D2 0 2632 0 3000 0 1500 0 257843 D3 0 2105 0 1000 0 0500 0 165537 D4 0 1579 0 2500 0 4500 0 214692 此结果说明四种交通工具在 B2 层的排序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表 6 3 3 D C 四种交通工具在 B3 层的排序 C9 0 3090 C10 0 1095 C11 0 5816 D1 0 3043 0 1875 0 3600 0 323936 D2 0 2174 0 3125 0 2000 0 217715 D3 0 0870 0 4375 0 1200 0 144581 D4 0 3913 0 0625 0 3200 0 313867 此结果说明四种交通工具在 B3 层的排序也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最后可以根据表 表 6 3 2 表 6 3 2 和 表 6 3 2 得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在准则层 B 的排序构成 4 3 的矩阵 和由附录表一准则层 B 对总目标效益 A 的权重向量构成的 3 1 矩阵做乘法 结果就是四种交通工具在目标层效益 A 的总排序 表 6 3 4 B 四种交通工对总 目标 A 的排序 B1 0 6667 B2 0 2222 B3 0 1111 P1 0 340794 0 361929 0 323936 0 343617 P2 0 258417 0 257843 0 217715 0 253767 P3 0 078195 0 165537 0 144581 0 104978 P4 0 322597 0 214692 0 313867 0 297651 此结果说明四种交通工具在总目标效益层 A 的排序也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种交通工具高铁的效益最高 飞机次之 紧接着是普快和 汽车 这一结果与实际相符 高铁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 产生了巨大的时间和 社会效益 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 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 展和国土开发 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 6 3 2 计算代价总排序权重 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 按照求效益各层次的总排序权重的方法步骤 同样可以计算出四种交通工具在 代价准则层 E 的排序和总体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 6 3 5 D F 四种交通工具在 E1层的排序 F1 0 5556 F2 0 1111 F3 0 3333 D1 0 3913 0 2829 0 2638 0 336761 D2 0 2174 0 3699 0 2173 0 234309 D3 0 1304 0 1361 0 0572 0 106636 D4 0 2609 0 2111 0 4616 0 322261 此结果说明四种交通工具在 E1 层的排序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表 6 3 6 D F 四种交通工具在 E2层的排序 F4 0 5000 F5 0 1429 F6 0 3571 D1 0 1858 0 1283 0 2857 0 213258 D2 0 2675 0 3006 0 3333 0 295727 D3 0 3744 0 5110 0 2381 0 345247 D4 0 1723 0 0601 0 1429 0 145768 此结果说明四种交通工具在 E2 层的排序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表 6 3 7 D F 四种交通工具在 E3层的排序 F7 0 3708 F8 0 6292 D1 0 0667 0 2218 0 164289 D2 0 3333 0 3745 0 359223 D3 0 4667 0 1153 0 245599 D4 0 1333 0 2883 0 230826 此结果说明四种交通工具在 E3 层的排序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表 6 3 8 E 四种交通工对总 目标 S 的排序 E1 E2 E3 0 4667 0 2000 0 3333 0 336761 0 213258 0 164289 0 254575 0 234309 0 295727 0 359223 0 288226 0 106636 0 345247 0 245599 0 200675 0 322261 0 145768 0 230826 0 256487 此结果说明四种交通工具在总目标代价层 S 的排序有非常满意的一致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种交通工具普快的代价也是最高的 飞机次之 接着是高 铁和汽车 得出的结果从实际可以得到验证 普快由于使用年限较久 使得操作 维护代价高 普快的建设 需大量征用土地 造成居民搬迁 很多普快基本上使 用煤作为燃料 排放的废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6 3 3 求各方案的效益代价比 最后列出效益总排序和代价总排序 并分别求出各方案的效益代价比 结果如 下表所示 表 6 3 9 方案 效益总排序 代价总排序 效益代价比 V 高铁 0 343617 0 254575 1 349767 普快 0 253767 0 288226 0 880445 汽车 0 104978 0 200675 0 523124 飞机 0 297651 0 256487 1 160492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种交通工具的效益代价比顺序为 V 高铁 V 飞机 V 普快 V 汽车 这个模型的结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高铁具有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大的优越 性和潜在的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高铁的发展面临许多未能就解决的问题 但在如 今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高铁的发展将使一个必然的趋势 国家应该坚持不懈的 发展高铁运输业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 我们应该从分认识到高铁所 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 以及在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进和均衡作用 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 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 加 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高铁的快速发展 对其它的交通工具有较大的影响 尤其对普快和汽车的 影响 但对我们所讨论的对象武广高铁可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因为武广线路较长 考虑到时间的效益及舒适程度 人们一般不会选择耗时比较长的交通工具 所以 普快和汽车运输业受到巨大的冲击 而飞机受到的冲击比较小 7 利弊评估报告 评估目的 评估目的 对我国建设高铁的利与弊定量做出的评价 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 武广高铁线路的利弊 评估方法和结论 评估方法和结论 应用层次分析法系统的对高铁及其他交通工具在效益和代价两 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 在问题的分析中 我们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 从不同的层面 选取了与高铁效益和代价相关的因素 以减低问题结果的偶然性 我们的目标是 得到高铁的效益与代价的高低 所以把效益和代价作为问题的目标层 在准则层 我们从经济 社会 环境三个大的层面划分效益和代价 然后分解分别得到与经 济 效益 环境相关的主要子因素 在方案层 我们横向选取了高铁 普快 汽 车 飞机四种交通工具对问题进行对比决策 得到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后 应用 层次分析法 我们分别定量定性的给出各个子因素相对对上一层的相对权重的大 小 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 应用计算机求出了排序权重向量以及最终四个方案的 总排序 得到了四个方案在总目标效益和代价的权重系数后 通过比较四种方案 的效益代价比可以很清楚的得到问题中高铁的利与弊以及四种交通工具利与弊 的对比情况 从而最后我们解决了问题 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 评估结论评估结论 评估出来得到 高铁的利益代价比约为 1 35 普快的利益代价 比约为 0 88 汽车的利益代价比约为 0 52 飞机的利益代价比约为 1 16 结果 表明 高铁利大于弊 且高铁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具有前景 评估日期 评估日期 2011 5 14 8 模型的评价 改进及推广 8 1 模型的评价 优点 1 系统性 将对象视作系统 按照分解 比较 判断 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 决策 成为成为继机理分析 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 在 研究高铁的利与弊过程中 我们将整个交通运输工具的效益和代价分别看作是一 个系统 在分别对其研究 2 实用性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 实际问题 应用范围很广 同时 这种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 通 决策者甚至可以直接应用它 这就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 根据决策者的生活 经验 对整个交通运输工具采用定量分析 决策出相应的效益和代价的比值 本 文中各项权重的计算已经由编程实现 专家评估时只要输入相对重要性比值 计 计算机就会完成权重的计算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 简洁性 计算简便 结果明确 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即可以了解层次分 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该法的基本步骤 容易被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便于决策者 直接了解和掌握 在本题中所用数据均简洁而易懂 所用知识也是浅显易懂的 通过表格比较和简单的逻辑推理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4 本模型利用效益与代价权衡对高铁的利与弊做出了评价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在本文中 我们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将一个多层次 难以完全定量的 评价问题做出了系统化 层次化的分析 5 本模型充分考虑了建设高铁涉及的诸多因素 不仅考虑了经济效益 还考虑了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是问题的分析更具科学合理性 缺点 1 缺乏许多的详细数据 有些方面的数据都是根据决策者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 历而确定的权重 对此研究的数据是在一个长久平衡态的情况下研究的 不太适 合于所有交通工具每天或是每月的利与弊分析 2 由于先前各评判指标没有确定的标准 而是我们主观的制定的 所用的数据 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而结果也有一定的主观性 另外 由于受所能查询的资料 所限 我们只选取了四个评判指标 致使结果不够全面的 3 只能从原有的方案中优选一个出来 没有办法得出更好的新方案 该模型中 的比较 判断以及结果的计算过程都是粗糙的 不适用于精度较高的问题 从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成对比较矩阵 人主观因素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很大 这 就使得结果难以让所有的决策者接受 8 2 模型的改进 1 对本文的模型 我们可以对准则层在细化 考虑得更加详尽一些 如在考虑 环境代价时 我们可以将对生态的破坏在对其细化 考虑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周围动物的影响 对周围植物的影响等 得出交通工具的效益和代价 2 采取专家群体判断法可对层次分析法作更好的改进 8 3 模型的推广 层次分析法 AHP 是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 也是一种对一些 较为复杂 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 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 合起来 按照决策者的思维 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 数量化 适用于一 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 9 参考文献 1 叶其孝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 一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9 2 杨启帆等 数学建模案例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 3 王新洲等 模糊空间信息处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6 4 高速铁路 百度百科 2011 5 12 5 人民铁道网 2010 10 13 10 附录 附录 1 问题求解的计算机程序问题求解的计算机程序 层次分析法的matlab程序 clc clear disp 请输入判别矩阵A n阶 在屏幕上显示这句话 A input A 在屏幕上接受 判别矩阵 n n size A 计算判别矩阵A的维数 x ones n 100 x为n行100列的全1矩阵 y ones n 100 y同x m zeros 1 100 m为1行100列的全0矩阵 m 1 max x 1 x的第一列中最大的值赋给m的第一 个分量 y 1 x 1 x的第一列赋予y的第一列 x 2 A y 1 x的第二列为矩阵A y 1 m 2 max x 2 x的第二列中最大的值赋给m的第二个 分量 y 2 x 2 m 2 x的第二列除以m 2 后赋给y的第二 列 p 0 0001 i 2 k abs m 2 m 1 初始化p I k为m 2 m 1 的 绝对值 while k p 当k p时执行循环体 i i 1 i自加1 x i A y i 1 x的第i列等于A y的第i 1列 m i max x i m的第i个分量等于x的第i列中最大值 y i x i m i y的第i列等于x的第i列除以m的第i个分 量 k abs m i m i 1 k等于m i m i 1 的绝对值 end a sum y i y的第i列的和赋予a w y i a y的第i列除以a t m i m的第i列赋给t disp 权向量 disp w 显示权向量w disp 最大特征值 disp t 显示最大特征值t 以下是一致性检验 CI t n n 1 t 维度再除以维度 1的值赋给CI RI 0 0 0 52 0 89 1 12 1 26 1 36 1 41 1 46 1 49 1 52 1 54 1 56 1 58 1 59 计算的标准 CR CI RI n 计算一致性 if CR 0 10 disp 此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disp CI disp CI disp CR disp CR else disp 此矩阵的一致性不可以接受 end 附录 2 效益效益判断矩阵及权重分析数据表判断矩阵及权重分析数据表 表一 3 CI 0 CR 0 表二 5 0209 CI 0 0052 CR 0 0047 表三 3 0037 CI 0 0018 CR 0 0036 表四 3 0037 CI 0 0018 CR 0 0036 表五 4 0017 CI 5 7837e 004 CR 6 4985e 004 A B1 B2 B3 1 3 6 1 3 1 2 1 6 1 2 1 0 6667 0 2222 0 1111 B1 C1 C2 C3 C4 C5 C1 C2 C3 C4 C5 1 2 3 2 9 1 2 1 3 2 1 5 1 3 2 3 1 1 2 3 1 2 1 2 1 7 1 9 1 5 1 3 1 7 1 0 3993 0 2036 0 1254 0 2319 0 0398 B2 C6 C7 C8 C6 C7 C8 1 3 5 1 3 1 2 1 5 1 2 1 0 6483 0 2297 0 1220 B3 C9 C10 C11 C9 C10 C11 1 3 1 2 1 3 1 1 5 2 5 1 0 3090 0 1095 0 5816 C1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3 4 1 2 1 3 1 3 2 1 6 1 4 2 3 1 1 8 2 6 8 1 0 2788 0 0958 0 0677 0 5577 表六 4 CI 0 CR 0 表七 4 CI 0 CR 0 表八 4 CI 0 CR 0 表九 4 0571 CI 0 0190 CR 0 0214 表十 C2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7 5 7 7 3 5 7 1 5 5 3 1 7 1 5 1 1 3 3 7 3 5 3 1 0 4375 0 3125 0 0625 0 1875 C3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7 6 7 3 7 6 7 1 2 6 3 7 1 2 1 3 1 7 1 6 1 3 1 0 4118 0 3529 0 1765 0 0588 C4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5 7 5 5 3 7 5 1 7 7 3 1 5 1 7 1 1 3 3 5 3 7 3 1 0 3125 0 4375 0 0625 0 1875 C5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9 7 9 9 5 7 9 1 7 5 7 1 9 1 7 1 1 5 5 9 7 5 5 1 0 4092 0 2721 0 0455 0 2733 C6 D1 D2 D3 D4 4 CI 0 CR 0 表十一 4 CI 0 CR 0 表十二 4 CI 0 CR 0 表十三 4 CI 0 CR 0 表十四 4 CI 0 CR 0 D1 D2 D3 D4 1 7 5 7 4 7 3 5 7 1 5 4 5 3 4 7 4 5 1 4 3 3 7 3 5 3 4 1 0 3684 0 2632 0 2105 0 1579 C7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7 6 7 2 7 5 6 7 1 3 6 5 2 7 1 3 1 2 5 5 7 5 6 5 2 1 0 3500 0 3000 0 1000 0 2500 C8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7 3 7 7 9 3 7 1 3 1 3 1 7 1 3 1 1 9 9 7 3 9 1 0 3500 0 1500 0 0500 0 4500 C9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7 5 7 2 7 9 5 7 1 5 2 5 9 2 7 2 5 1 2 9 9 7 9 5 9 2 1 0 3043 0 2174 0 0870 0 3913 C10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3 5 3 7 3 5 3 1 5 7 5 7 3 7 5 1 7 1 3 1 5 1 7 1 0 1875 0 3125 0 4375 0 0625 表十五 4 CI 0 CR 0 附录附录 3 代价判断矩阵及权重分析数据表代价判断矩阵及权重分析数据表 表十六 3 CI 0 CR 0 表十七 2 9433 CI 0 0283 CR 0 0544 表十八 3 0662 CI 0 0331 CR 0 0636 表十九 1 9428 CI 0 0572 CR Inf C11 D1 D2 D3 D4 D1 D2 D3 D4 1 9 5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贷款合同创新条款解读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矿产品直销合作框架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住宅买卖预约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明星跨年演唱会艺人演出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广告媒介购买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金融科技创新股票质押贷款合同模板
- 2025版跨境电商平台代理销售合同规范细则
- 2025版带利息还款的个人信用贷款合同样本
- 2025版房产赠与合同附带子女教育基金计划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医疗平台运营劳务合同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沪教版)
- 八大特殊作业管理培训
- 费用报销合规培训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Q-GDW11628-2016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导则
- 十五五文物规划思路
- 2025年修订版《雇佣合同》全文
- 公安宣传工作管理制度
- 咨询行业流程管理制度
- CJ/T 96-2013生活垃圾化学特性通用检测方法
- 呆滞库存考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