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红印花邮票的八问八答.docx_第1页
围绕红印花邮票的八问八答.docx_第2页
围绕红印花邮票的八问八答.docx_第3页
围绕红印花邮票的八问八答.docx_第4页
围绕红印花邮票的八问八答.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绕红印花邮票的八问八答 英国是世界邮票的发源地,黑便士是世界邮票的鼻祖,,也代表世界集邮最高水平二十世纪四十年来年以来,每十年在伦敦举办一次世界邮展,被普遍认为是最高水平、最有影响力的邮展。2010年5月8日,英国伦敦2010世界邮展隆重举行。今年的伦敦世展,是英国伦敦邮票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邮票节以纪念爱好集邮的国王乔治5世即位100周年、宣传邮票设计和邮政遗产为主旨,参赛展品达24(X)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A CPF)选送本次邮展的6部展集均取得优异成绩,令中国集邮者欣喜不已。上海邮王丁劲松的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首次走出国门参展就喜传捷报,获得传统类大金奖。这是继1990年沈曾华中国华东人民邮政展集获得世界邮展金奖后,ACPF古典邮票展集参赛世界邮展获得的最佳成绩,也是ACPF传统类展集在世界邮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这部邮集中汇聚了众多红印花珍品,包括红印花小一元四方连,红印花原票方连等曾在“2008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南昌”获得大金奖加别奖,在中国洛阳世界邮展获得金奖加特别奖。ACPF选送本次英国伦敦2010世界邮展的6部展集全部沾金,成绩喜人,证明了中国集邮的水平。 1、您的丁劲松:“红印花”邮票的传承人一文在中国集邮报发表后,很多读者对您的“红印花”情结以及他集邮爱国、保护珍邮的精神表示赞扬。同时也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红印花”邮票的相关知识。答:红印花邮票是中国古典邮票中的一种,与清代大龙、小龙、慈禧等邮票并驾齐驱。某种程度上,“红印花”知名度更高,声誉更大,价值更昂贵。要了解“红印花”,首先要了解历史,特别是与邮政、邮票相关的历史。“红印花”诞生在一百多年前。我国最早是清代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了“大龙”、“小龙”邮票,“慈禧寿辰” 纪念邮票。“红印花”加盖邮票与“小龙”改值、“慈禧寿辰”改值邮票一样,属于清代国家邮政创办初期发行的。之后发行的“蟠龙”、“飞雁”、“宣统”等邮票,则属于“大清邮政”官方正式发行的邮票。以上所说,就将清代邮政分成三个阶段。而“红印花”正是清代海关邮政向国家试办邮政过渡,没有正式成立国家邮政之前,承上启下时期的产物,所以才会有“改值”、“加盖”、“暂作”的出现。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红印花”加盖邮票,使用时间不长,发行数量不大,却有许多人为的元素在内,因此“红印花”面世后一直深受青睐,几代人对它孜孜以求。2、在“红印花”加盖邮票诞生115周年之际,是否可以简单介绍“红印花”邮票的种类?答:1896年,“红印花”原票问世。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发行。100多年过去了,“红印花”的收藏者、研究者、探索者历经了几代人。“红印花”原票,本意是为了防止不法商人假报作弊,用于贴在海关报关单据上作为收费凭证的,因受到反对而未实施。因此,“红印花”原票虽然印制了上百万枚,可作为原票从未出售过。据考证,“红印花”原票仅流出53枚,因存世少,成为难寻觅的珍品。在“红印花”原票的基础上,通过“加盖”的邮票又有多种区分,而原票有不同齿孔,许多文献的介绍有14度、15度和14度、14.5度的混合齿孔,还有笼统地称为12度至16度;加盖票按顺序和不同面值种类又有当壹分、小贰分、大贰分、小肆分、大肆分、小壹圆、大壹圆、当伍圆等多种;按“红印花”邮票的销票邮戳分,又有八卦戳、海关日戳、帝国日戳、大圆日戳、首日销印、早期销戳,还有不常见的邮戳等;如果结合使用的汇银单据、在各种封片上的贴用以及不同资费、不同地域、地名等因素,相关研究和考证的内容更加丰富。3、对于您如此的了解“红印花”邮票,是否是参考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答:对于我所说的关于“红印花”邮票的知识,只是万里冰山中的一角。在这方面,我们能够查到的文献大约有500万字。我手中有1976年黄光诚所著的红印花小壹圆票存世考图鉴,这本书是由菲律宾马尼拉出版的。黄光诚是旅菲著名集邮家、邮学家,1905年生于福建晋江,10岁时移居菲律宾,16岁又回国读中学,后在菲律宾读大学。他早年曾参加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会,曾任菲律宾华侨邮学会首任理事长、菲华邮刊主编等职。吴乐园编著的红印花加盖邮票专集也非常重要,16开本,1983年出版。我看到最翔实、最权威的文献是由台湾邮政和集邮人士编辑的红印花邮票。这部巨著厚重、完整,更有内涵。1984年10月出版的上编就达317页,50万字(含有图片)。而1987年5月出版的红印花邮票下编。4、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称为“红学”。在集邮界,也有人将“红印花”研究称做“红学”,对于“红学”的发展,您是怎么看的?答:在集邮界,围绕“红印花”邮票也有专门的“红学”研究,同样很热门,早在几十年前就与红楼梦的“红学”研究相提并论了。对于我说的肯定不是全面的,港澳内地有很多的收藏专家对此都非常的热衷,如果有不周和没提到的还请读者和邮友见谅,更欢迎加盟研讨,深入探索,进一步补充。5、对于您列举的“红印花”邮票收藏家,台湾、香港的集邮家居多,祖国内地的集邮家提及较少,是否可以介绍一下大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答:前面我说了,对“红印花”的收藏研究历经了几代人,许多人乐此不疲、锲而不舍。老一代的集邮家们既收藏又研究,相继留下传承有序的史料和票品实物,有些还无偿捐献给国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邮刊、邮报上,有关内容很多,都有据可查、可考。改革开放后,随着集邮事业的繁荣,相关文献又逐渐多起来。全国集邮联第一届副会长、老集邮家马任全,1947年编著出版的国邮图鉴中就介绍了“红印花”不同的加盖暂作邮票,书中印有20多枚图谱,并逐枚介绍它们的区别。存世仅1枚的“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在近50年中曾九易其主、两度外流。1944年,马老重金购得,珍藏十几年。1956年,马老毅然决然地将这枚国宝珍邮连同其他珍贵邮票共计6167枚,全部捐献给国家。老一代集邮家姜治方捐献给国家的邮票中,同样有“红印花”。夏衍先生是当年文化部的老领导,是著名文学、电影、 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1年捐献给国家的珍邮中,仅“红印花”加盖邮票就有146枚。中国邮票博物馆珍藏的一部红印花专集是老集邮家王纪泽1965年捐献的。这部专集1957年7月被选送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期间举办的国际邮展,荣获银奖,为中国集邮家争得了荣誉。周今觉有“邮王”的美称,他当年斥巨资购得“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的传奇故事,脍炙人口,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红印花四宝”的称呼就是他提出的。为纪念老一代集邮家张庚伯诞辰百年,2003年,张庚伯的四子张盛裕在集邮界人士的帮助下,出版了张庚伯文集,全书洋洋50万字,涉及“红印花”的内容有不少。老一代集邮家叶季戎一直生活在四川,可他集邮交友、交流遍及海内外。1995年,他的邮海话沧桑一书出版,收录了忆赫崇佩兄兼述藏红印花小四分当五元、竞购红印花大一分全格票等论述“红印花”的文章。另有几位已故并为大家熟知的集邮家,也对“红印花”独有情钟。如杨耀增曾谈过对所谓“红印花大肆分复盖票”真伪的看法;张文光在20世纪80年代初写过红印花杂谈和红印花加盖票应分A、B型等文章;赵善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甲戌邮刊上发表红印花小二分变体之概述一文,此后,我看到他于1985年、1986年和1990先后在常州集邮、江苏集邮和新加坡狮城邮苑上发表有关“红印花”方面的文章,发表文章的时间跨度长达60年。现已过九旬的赵人龙先生专门撰写红印花小壹圆四方连的迷雾一文,谈到红印花加盖票为什么惹人喜爱、小字当壹圆出世的传说、四方连的出现、四方连如何进入周今觉的邮集、四方连几度易手的过程、四方连的“庐山真面目”、冒充品和伪品等,讲述了人们广泛关注的故事。他还撰写过读红印花大字壹圆邮票漫谈续貂等文章。赵老的追随者华超,前些年以赵人龙:红印花情愫为题,介绍赵老50多年研究“红印花”的主要心得。据华超介绍,赵老写过的有关“红印花”的文章达150余篇。原籍浙江青田,现旅居法国的集邮家留伯仙编著了红印花邮票加盖字模解说、红印花加盖票古封录两本书。十年前,我发表华邮归故里 集邮爱国情一文,介绍过留伯仙先生,并且代他约请当时的全国集邮联会长刘平源为红印花加盖票古封录一书题写书名。近几年,江西年轻的集邮者邹小亮编著了红印花邮票张号存世考、红印花邮票文献索引两本书。赵强、刘源等也撰写过相关文章。由此可见,“红印花”研究后继有人,这是非常可喜的 6、听您这样说,您对“红印花”邮票的情况了解的很多,可以称得上是“红学”方面的专家了。您是否能再推荐一些集邮者比较容易查阅到的书籍呢?答:称“红学”专家,我实不敢当。对于“红印花”,我只能说个大概或大致,还是比较宏观的,真要细究起来,写个“百问百答”也是有内容的。记得2005年,我曾写过绿衣使者与绿衣红娘一文,从微观角度,具体解读“红印花”相关邮票。20多年来,涉及“红印花”的普及读物和专业工具书出版了不少。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邮票大图典、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邮票博物馆藏品集、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邮票全集等大型工具书,其中“清代卷”或“清代部分”中都有“红印花”的图文介绍。全国集邮联编辑的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邮政文史中心编辑的中国近期集邮文献集成中都有“红印花”的相关词条和文章。集邮知识普及读物中介绍“红印花”的就更多了,不胜枚举。如李英豪编著的保值珍邮、中国珍邮有多种版本,戴其晓编著的中国珍邮辞典等。世界珍邮等书中也有相关内容。1994年,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中国珍邮,封面用8枚“红印花”珍邮的彩图装饰,介绍了“红印花”加盖、改值、暂作的珍邮近20种,该书再版多次,一次追加印数达四五万册,本人即有1994年和1997年两个版本。7、对于在拍卖会上见到“红印花”邮票,在很多的文艺品中亮相,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下?答:在海内外拍卖公司的邮品拍卖目录中有这部分内容,“红印花”已成为文学创作、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选题,诞生出许多作品。1987年,三秦出版社出版长篇传奇小说绿衣红娘,作者汪剑光,讲述的是围绕争夺国宝珍邮“红印花”,主人公甘氏三姐妹与邮魔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绿衣红娘”是“红印花”家族中的一款珍品,它是“小字二分绿色加盖票”的俗称。同样以绿衣红娘为题,全国集邮联副秘书长刘建辉执笔编写过电视剧剧本,该电视连续剧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为1999年我国第一次举办世界邮展助兴,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集邮爱好者的欢迎。山东烟台作家矫健,以红印花为书名,创作过一部22.5万字的小说,于199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讲述了一位邮王的传奇故事,但跟历史上的“红印花”邮票没有多大关系。小说中提到的邮票,多以新中国近期邮票为主,以“红印花”为题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8、对于“红印花”知识的传播、普及与研究,您还有哪些好的建议?答:围绕“红印花”邮票,我国台湾地区从2004年起每年专门举办专题讲座,主讲人是老集邮家朱焕钧。据我了解,第一次讲座的题目是红印花邮票张号之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