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时的思考:原来最稀缺的是「复合型人才」.pdf_第1页
招人时的思考:原来最稀缺的是「复合型人才」.pdf_第2页
招人时的思考:原来最稀缺的是「复合型人才」.pdf_第3页
招人时的思考:原来最稀缺的是「复合型人才」.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招人时的思考 原来最稀缺的是 复合型人才 究竟什么是 复合型人才 招聘方的需求和态度是什么 以及怎么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 这篇文章将会展开讨论 加入 秒嗨 后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人 一 招人的困惑 在这个过程中 我一直在思考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里包含了几层意思 比如个人素质 专业技能 兴趣爱好 这是基础层 而思维方式是进阶层 三观是核心层 对于一个初创团队来说 或许不能寄希望找到100 满足上述条件的人才 所以就要有优先级和 取舍 首先 核心层肯定不能有问题 否则能力越强 杀伤力反而越大 其次 进阶层是区分初级和高级人才的关键因素 决定了人才在公司的定位 也会直接影响薪资 待遇 以上两个标准 我是非常坚定的在执行 但在基础层 却让我有点困惑 原因就在于 专业技能 这一点 我们肯定希望找到有一些经验或非常有潜力的员工 这样可以尽快开始工作 但问题在于 什么是 专业技能 是互联网运营的方法 还是对体育行业的理解 如果只有前者 懂互联网运营 但不懂行业 不了解用户 那可能会做出让用户无感的运营措施 如果只有后者 懂互联网运营 但不懂行业 不了解用户 那可能会做出让用户无感的运营措施 如果只有后者 可能无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顺着这个思路走 最理想的人才类型就是 既懂互联网运营 又熟悉体育行业的 复合型人才 二 复合型人才 的需求出现 几年前 我们称自己从事的是 互联网行业 范围虽大 界限却很清晰 这几年 我们在介绍自己时 除了 互联网 还会再加一个 行业 比如互联网金融或互联网 医疗 纯粹的互联网项目和公司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 是和垂直行业深度结合的 互联网 行业 的 模式 互联网本身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 而是一个工具 让用户更便捷的使用 也是一种媒介 让信息更好的流通 行业的发展 会对人才产生新需求 如果需求量足够大 也足够吸引人 就会带动人才类型的走向 因此 对于 互联网 行业 这个模式 最受欢迎的是复合型人才 这也是目前最稀缺的 当然 身价也是更高的 复合型人才 简单的说就是可以同时驾驭 互联网 和 垂直行业 的人才 比如上面提到的互联 网医疗 就是既要懂互联网 又要熟悉医疗行业 但是 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了 毕竟要在互联网和垂直行业的人群中取交集 所以 目前 互联网 行业 的公司 在选用人才时 只能是二者取一 另外一端靠后天培养 如果是我在招人 我觉得懂行业更重要 互联网运营可以学 系统的方法论就摆在那里 或者说至 少我了解一些 可以提供指导 而面对某个垂直行业时 我就完全是门外汉了 对于行业特征 人 群属性 圈子人脉 需求喜好等 都不了解 需要有人可以承担此重任 这时 有朋友会说 虽然我现在不懂 但我可以学 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有信心 可是 我会说 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学习能力强 这点很难判断 如果有选择的余地 为什么不直接选一个老 手呢 三 如何成为 复合型人才 即使能做到同时驾驭互联网和垂直行业 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因为从熟悉一个行业和人群 到 运用在互联网运营工作中 有挺长的路要走 这也是很专业的事 就好比 即使你很熟悉电影爱好者这个群体 但你不一定能做出合理的运营决策 让他们在你的产 品上活跃 所以 要想成为一个 复合型人才 虽然互联网和垂直行业都要学 但最核心的 是要具备 同 理心 简单地说就是换位思考 在做运营工作的过程中 最理想的状态是 以用户的视角看问题 但做出互联网运营的专业决策 做到这点非常难 需要有一定的境界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 要么是在用户视角中跳不出来 做 的决策过于业余 要么只是以互联网运营的视角做决策 其实用户根本不care 以一个最近面试时遇到的小事作为案例 在和一位酷爱篮球的男生 聊内容策划方面的事 我问他 篮球爱好者对互联网产品有哪些需求 他说了资讯 直播等 这些都毫无争议 但后来他突然冒出一句 有社交需求 会在网上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人 加微信交流聊天 我赶紧喊停 问他 假设你刚搬家 不知道哪里能打球 这时你发现楼下的学校里有球场 每个周末都有人在这 里打球 于是你在网上搜索这些球队的信息 通过加群认识了他们 开始约着一起打球 这 个场景是合理的 需求是存在的吧 他说 对 我接着问 但你会在网上加一个人的微信 和他聊天 仅是因为你俩同是某个球队的球迷 他说 这个倒没有 我说 所以了 你说的这个社交需求是不存在的 你刚刚是从篮球爱好者的视角 一下子跳到了运 营从业者的位置 给出了一个看似专业 但其实根本不存在的需求 你自己本都可以很容易 的判断 这是不对的 他连连点头 再举一个例子 在我收到的300封简历里 有八成都是有邮件正文的 大多都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 是我公众号的 粉丝 其次 非常愿意跟着我学习 问题来了 如果有同理心的意识 可以推测出 我可能会被大量的类似内容淹没 即使我怀着感恩 的心去阅读 但看多了也就没什么特殊的感觉了 更重要的是 作为招聘方 我关注的是人才能为公司做什么贡献 而不会在意求职者期望获得什么 很多朋友一再强调自己特别需要一个好上级 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这些想法很正常和合理 但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关注的只是公司的利益 这么说虽然有点冷酷无情 但事实就是这样 这就好像一个男生向心爱的女孩表白 一直在强调自己多么需要这份爱情 多么渴望得到女孩的爱 但从不提自己会为对方做些什么 这样的求爱成功率肯定不会高 女孩也不敢和这么自我的男生 在一起吧 所以 求职时也要有同理心 想像对方在寻找和期待什么 用事实做论据 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 非虚幻的描述 比如 从零组建10人团队 策划过参与人数高达100W的线上活动 这就是客观事实 即使没有任 何粉饰的语言 只是平铺直叙也会让人觉得有说服力 相反 在简历中反复表达自己学习能力强 认真踏实 吃苦耐劳 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等等 这些务 虚的自我评价毫无价值 不会有人关注这样的内容 因为只需要动动手指 这些优点每个人都可以 拥有 在招人的过程中 不断有朋友询问自己为什么没被录用 差在哪里 道理很简单 不一定是自己差 而是有人更合适 如果有同理心就可以推测出 我面对的不是几份简历 而是几百份简历 录用 者需要有足够的理由从中脱颖而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大到做公司决策 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只要有同理心的意识 就离目 标会更近一些 具备 同理心 同时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勇于钻研的精神 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去理解某个垂直 行业 去感受某个特定人群的特征属性 能做到这点 即使先天不是业内人 后天也可以补上 让 自己的弹药库储备充足 成为做决策的依据 想起之前有一位前辈考问我 作为一名运营人员 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我回答 对人性的理解 因为任何行业都需要理解人性 如果你觉得这是废话 那我可以再具体一些 就是 同理心 专栏作家 韩叙 微信公众号 运营狗工作日记 猫眼电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