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乙醇蛋白分离实现自控后对人血白蛋白质量的影响.doc_第1页
低温乙醇蛋白分离实现自控后对人血白蛋白质量的影响.doc_第2页
低温乙醇蛋白分离实现自控后对人血白蛋白质量的影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温乙醇蛋白分离实现自控后对人血白蛋白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后被分离的人血白蛋白各项质量指标和收获率进行评价。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有关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对低温乙醇分离的人血白蛋白样品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的结果与自控前的制品进行比较。结果连续测定血浆蛋白分离实现自控后42批人血白蛋白样品,与该工艺实现自控前连续35批成品检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其人血白蛋白的纯度、收获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多聚体有明显的下降,其它指标(离子含量、吸光度等)均无明显改变,且制品质量稳定,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有关要求。结论通过人血白蛋白各项质量指标、收获率的比较,低温乙醇蛋白分离过程实现自控后,进一步提高了人血浆蛋白的内在质量,同时,还全面提升了该工艺的分离水平,使得血浆蛋白分离过程中的温度、乙醇浓度、离子强度和蛋白含量等因素变得更加容易控制,使得制品各项质量指标更加稳定,批间差异缩小,更加符合GMP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血浆蛋白分离;自动控制;纯度;多聚体 人血白蛋白(HAS)具有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结合并转运体内各种脂肪酸、激素、离子以及多种药物的重要生物学功能1,已广泛应用各种低白蛋白血症或创伤性休克。自从1946年Cohn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低温乙醇(Cohn 6法)分离白蛋白以来2,相隔十年Nitschmann和Kistler于1954年又提出了另一种改变的低温乙醇分离血浆蛋白方法3,该改良方法简化了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血浆白蛋白的回收率(当时的最大收率为2.5g/100ml血浆),降低了乙醇的消耗,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低温乙醇法的最大优点是适应工业化、自动化的生产要求,为了充分发挥该工艺的潜能,适应GMP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血浆蛋白制品的内在质量,增加收获量,在不改变原来基本工艺路线的前提下,我们于2004年末实现了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系统的自控(包括温度控制、加液控制、自动清洗等)。 通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后,使批处理的血浆能力增加了一倍,工艺操作更加符合GMP管理的要求,血浆蛋白能充分有效的混合反应,蛋白分离的五个控制因素:反应液温度、pH值、离子强度、酒精浓度和蛋白浓度得到了严格、准确的控制,避免了人为操作的误差,经过连续4年人血白蛋白的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实现自控后,人血白蛋白的纯度、收获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多聚体有明显地下降,其他指标(如钾离子含量、吸光度等)与自控前无明显差异,均在质量标准范围之内。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人血白蛋白样品(2003年2006年上半年期间制备的人血白蛋白检定样品)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制剂室提供。 112 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日立3400型);电泳仪(DYY-2型,北京六一仪器厂);扫描仪(BECKMAN CSDS -200型);液相色谱仪(SP8800,USA);火焰光度计(CORNING 480型,USA)。 12方法 121纯度测定纯度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A)规定进行4。 122吸光度测定吸光度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A)规定进行4,用生理热氯化钠溶液将人血白蛋白样品含量稀释至10g/L,按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在波长403nm处测定吸光度。 123钾离子含量的测定钠、钾离子含量的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 )(附录 J)规定进行4。 124多聚体含量测定多聚体含量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附录 Q)规定进行4。 2结果 21人血白蛋白质量指标的比较通过对20042006年共77批人血白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控前与自控后其人血白蛋白的纯度、多聚体均有明显地差异,工艺实现自控后,其中人血白蛋白纯度平均提高0.25%,多聚体平均下降0.72%,其他指标(如钠、钾离子含量、吸光度)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见表1。表1人血白蛋白质量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2人血白蛋白的收获率的比较根据2003年2006年上半年连续共153批人血白蛋白统计数字分析,自动化控制前后人血白蛋白收获率也有明显差异,实现自控后,人血白蛋白分装前收获率均有明显提高,提高的比率为0.02g/100ml血浆。结果见表2。表2人血白蛋白收获率的比较 3讨论 在血浆蛋白的分离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有效分离、回收、提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采用低温乙醇法生产人血白蛋白过程中,影响人血白蛋白的5个重要生产工艺参数:反应液温度、pH值、乙醇浓度、离子强度和蛋白浓度,其中任何一个参数的改变都会影响到白蛋白的分离效果,甚至影响制品质量。 尽管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已延用多年,但由于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工序均为人工操作,众多技术指标均靠经验和手工控制,如乙醇、缓冲液的滴加,设备的清洗,制品反应温度的控制和反应液计量等,且不说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时人为的因素造成的误差(操作误差、计量误差、温度控制误差等)严重影响着制品的质量和收获率,形成较大的批间差,未能充分发挥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的诸多优势5,通过实现自动化控温、称重、加液和自动清洗,从而实现了设备状态的自动控制,减少了血浆蛋白分离过程中手工操作的误差,有效地控制了制品制备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降低热原质。通过自动化控制,使得血浆蛋白分离过程中严格控制的五个控制因素(反应液温度、乙醇浓度、离子强度、pH值和蛋白浓度)有机结合并得到准确的控制,使得整个血浆蛋白分离过程趋于理想状态,使被分离的制品各项质量指标更加趋于稳定,工艺特点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更加符合GMP管理要求,从而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血浆蛋白分离工艺实现自动化后,为进一步全面提高血浆蛋白的质量和收率,增加制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为充分挖掘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工艺的潜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憬惺.血液制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4:57. 2Cohn E J,Strong LE,Huges WL,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erum and plasma proteinsIV A system for the separation into fractions of the protein and lipoprotein components of biological tissues and fluids.AmerChem Soc,1946,68:459-475. 3Kistler P, Nitschmann H.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human plasma fractions. Eight years experience with the alcohol fractionation procedure of Nitschman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