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湖北武汉考察高铁旅游的考察报告.doc_第1页
赴湖北武汉考察高铁旅游的考察报告.doc_第2页
赴湖北武汉考察高铁旅游的考察报告.doc_第3页
赴湖北武汉考察高铁旅游的考察报告.doc_第4页
赴湖北武汉考察高铁旅游的考察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赴湖北武汉学习高铁旅游的考察报告为抢抓京沪高铁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迎接高铁时代旅游业到来,2月23日-25日,省旅游局于凤贵副局长带队,组织省局有关处室以及京沪高铁沿线5个市分管局长,赴湖北武汉考察学习高铁旅游。作为京沪铁路沿线5个市之一,德州也派员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根据考察情况,结合德州旅游业实际,现就我市如何应对高铁时代旅游到来汇报如下:一、 湖北武汉高铁旅游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武广高铁开通于2009年12月9日,全长1068.8公里,列车运营时速可到350公里,全程票价在490-700元之间。在湖北境内设有武汉、咸宁、赤壁三个站,其中赤壁为县级市。武广高铁的开通,湖北与广东的交通距离缩短为3小时,从根本上改变了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的旅游交通格局,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巨大机遇,南方入鄂游客出现“井喷”现象。2010年,武汉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9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48%,首次出现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春节黄金周期间,乘坐高铁来汉的游客超过5万人次,仅广东游客就突破3万人次。旅行社接待的高铁旅游团队近千个,游客达2.6万余人次。黄鹤楼公园、辛亥革命纪念馆等景区接待量同比分别增长95%和79%,高铁游客数量占到景区接待总量的65-75%。高铁的开通,使武汉这一传统的旅游出发地、过境地、中转地,一跃转型成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高铁的开通不仅促进了省会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如咸宁市2010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1%和74%。咸宁康辉旅行社由原来的年组团5000人达到5万人,地接3000人达到3万人。高铁成为湖北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强劲动力。湖北高铁旅游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积极应对,措施得当。一是提前应对,全面谋划。针对高铁开通,湖北省政府召开了以“应对高铁时代,满足游客期待”为主题的专题座谈会,就如何应对高铁时代加快湖北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整旅游发展战略,明晰旅游发展思路。武汉市针对如何建设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开展了思想大讨论。咸宁市实行政府主导,统筹协作,每个部门一个课题,研究如何应对高铁旅游时代到来。二是开发产品,大力宣传。针对广东、湖南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武汉市重点推出了“赏樱、观雪、看东湖”为主题的都市旅游产品。咸宁市推出了“沐温泉、品赤壁、登九宫、游陆水、探溶洞、赏桂竹”为内容的旅游产品。并普遍加大了针对广东、湖南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策划举办了鄂粤两省互送旅游首发团、武广高铁广东旅游首发团欢迎仪式、“2010广东人游湖北主题年活动”启动仪式。利用高铁阵地加强宣传,在高铁列车上滚动播放旅游产品宣传片,在高铁客运专线杂志旅客报上刊登主要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携手湖南、广东两省旅游局在广州联合召开“湖广游、一家亲”旅游推介会,联手打造鄂湘粤旅游黄金通道。武汉、咸宁两市旅游局分别针对广东旅行社和自助游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咸宁还开展了“免费做高铁,到咸宁旅游”活动,力度前所末有。三是强化旅游管理服务,提高接待水平。按照“先软件后硬件、软件硬件一起抓”的思路,狠抓服务质量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启动了旅游从业人员全员培训计划,面向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餐饮、住宿等一线服务人员举办了多期培训班。针对“高铁时代”地接导游不足的情况,在导游考试基础上,积极研究出台了湖北省地接导游员管理暂行办法,举办了首期武汉地接导游培训班和地接导游供需见面会,缓解地接导游结构性短缺矛盾。虽然,湖北武汉应对高铁旅游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高铁刚开通时,大量游客欲“尝鲜”,造成短时间内大批游客集中出游,短时间过度火爆,但“五一”过后广东游客下降八成,造成高铁旅游“冷热骤变”。 旅游市场出现“井喷”现象的同时,暴露出当地旅游设施和接待能力的不足。如武汉市高星级饭店供给不足,高铁站周边没有配套建设高星级酒店,因而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接待餐馆普遍对接待国内旅游团队不重视,也不熟悉旅游团队的用餐习惯,致使接待服务不规范,经常发生吃冷饭、上菜慢等现象。旅游接待车辆不足,从高铁武汉站通向主要景区的道路拥堵严重。游客乘高铁从广州到武汉只要个多小时、下高铁后到景区却要耗费2个多小时,影响了行程安排和出游心情。高铁站内及周边没有专门为高铁游客提供购物服务的场所,旅游购物不方便,致使游客多有抱怨。德州也是客源输出型城市,武汉在应对高铁旅游方面遇到的问题,对德州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二、 京沪高铁对德州旅游业的影响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目前京沪高铁已全线铺轨,2月21日上海段试跑,6月份有望通车运营。高铁经过德州市经济开发区、陵县、平原、禹城、齐河,里程87.8公里,在经济开发区设高铁德州东站。距离老德州火车站约15公里,距离京福高速出入口5公里左右。目前,京沪高铁德州段已累计完成投资约83亿元。京沪高铁的开通,必将成为一条连通山东中西部旅游的黄金线路,继而引发山东省旅游业的深层次变革。京沪高铁的贯通,使得德州与济南、泰安、曲阜、枣庄联合建立“旅游黄金通道”成为可能。(一)有利影响首先,高铁开通必将为德州带来大量客源。资料显示,日本的新干线通车后,沿线城市的旅游人数大量增加,而没有高铁站的城市,旅游人数减少了9。目前,京沪高铁沿途设置了24站,地级市站基本上为二等站,德州站按一等站枢纽标准规划, 是高沪高铁和太青客运专线的共用站,站房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是京沪高铁沿线地级市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客运站。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正处于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5月1日全部完毕。 单位:平方米站名德州沧州泰安曲阜滕州枣庄面积20000984496269996800010000根据高铁站点的设置,将实行错站停靠制,即选择途中若干站点停靠,这就势必影响到沿途各站点的停靠车次。如沪宁高铁设21个站点,日发列车60对,其中一二级站停靠36-46对,三四级站停靠4-10对,个别站点每天仅停1-2对。因此,站点级别越低,停靠车次就越少。根据铁路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京沪高铁暂定68对车辆,再加上原青岛至北京的6对动车过济南后上京沪高铁线,将达74对,预计德州站停靠40多对。高峰时期,每3分钟发送一列,将会增加到110至120对运营,德州将达到100对左右。旅客日发送量1.7万人,年达636万人,到2020年将达924万人,而现有的德州火车站旅客发送量只有300万人。这对德州旅游业的发展将是极大利好,更多的外地人将乘坐快速动车来到德州,极大地拉动我市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及会展业发展。其次,高铁的开通使德州旅游业的“高铁时代”真正来临。高铁建成后,从德州东站到济南站只需28分钟,到北京与上海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小时,时间的缩短将拉近空间距离。高铁建设让德州真正融入北京“1小时经济圈”。京沪高铁通车后,德州市将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内等同于保定市和石家庄市的北京首位联系区。北京到德州的时间由现在3小时压缩到开通运营后1小时,缩短了三分之二。从目前的态势看,北京到保定为1个小时,北京到石家庄以及北京到秦皇岛都在2小时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判断,京沪高铁开通,势必将德州市纳入其紧密联系区范围之内。第三,高铁开通使德州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德州自古以来就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而著称,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随着京沪高铁、德大铁路、太青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德州即将成为客货铁路运输的“双十字”交叉枢纽,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目前,德州市境内已有京沪、邯济、石德3条铁路专线,加上在建和即将开通的京沪高铁线、太青客运专线、德龙烟邯济复线,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铁路交通网。再加上已有的和在建、待建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线,德州成为典型的“交通主枢纽”城市。德州高铁站作为中间站,辐射半径50公里左右,辐射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将辐射包括衡水、沧州南部、聊城、滨州等鲁西北、冀东南大部分地区。德州高铁站不是一般客运中转站,德州不仅是山东北大门、北京南大门,还是整个华北地区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能连接京沪、京广两大干线的只有德州。在不久的将来,德州必将成为华北的区域经济文化高地。(二)不利影响高铁开通给德州旅游业带来机遇同时,带来更多的是冲击。首先德州缺少响当当的旅游产品。济南有泉水、泰安有泰山,曲阜有三孔、枣庄有台儿庄目前,德州缺少一个叫得响的旅游产品。高铁时代,哪里能吸引住大量的旅客,哪里就有充裕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目前,济南、泰安、济宁、枣庄等高铁沿线城市,除枣庄吸引游客与德州差不多外,其他城市都比德州高。城市国 内 旅 游旅游总收入 (亿元)同比(%)游客 (万人次)同比(%)收 入 (亿元)同比(%)济南市3365.24 19.21 306.29 22.45 313.82 22.35 枣庄市945.00 26.40 60.40 34.20 60.95 34.50 济宁市2989.50 22.30 221.90 25.50 223.24 26.00 泰安市3021.20 30.10 241.10 35.60 253.28 34.70 德州市965.50 23.20 45.44 29.40 46.56 29.30 由于高铁极大的便利性、舒适性,高铁将为旅游业带来更多游客是不争的事实,但便捷的高铁可以让游客来得快,也能让游客走得容易,旅游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 “过道效应”的制约。因此,德州市作为京沪高铁中部沿线的一个节点城市,能否让旅客从列车上“走下来、玩一玩、吃点饭、住上一晚”,将是迎接高铁时代到来的重要课题。其次,德州将面临“虹吸效应”的竞争。资源是双向流动的,“高铁时代”既有在更大范围聚集资源的可能,也有向周边经济发达地区输送资源的可能。特别是在德州周边,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正处在加速发展期,旅游业的内聚能力极强。高铁沿线分布有北京、天津、济南、泰安、曲阜、枣庄、徐州、南京、黄山、苏州、无锡、上海等多处著名旅游城市。由于我市处旅游业发展起步晚、综合实力弱、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较为落后,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边大城市的抑制和挤压。如果不能做好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文章,高铁带来的交通优势将会演变为大城市之间的“优势交通”。如果德州旅游业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服务功能得不到根本性提升,德州市的文化、休闲、旅游等高端消费群体将大量流失。第三,德州缺少迎接高铁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目前,德州市共有A级景区20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处,旅游强县1处,旅游强乡镇2处,旅游特色村4处,星级饭店19家,星级餐馆12家,旅行社57家,导游员达到416人。在景区景点方面,虽然有4A级景区4处,但是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旅游景区。某些旅游景区,如夏津黄河森林公园、乐陵万亩枣园虽然有一定特色,但是季节性太强,对外很难有持久性吸引力。虽然有星级酒店19家,但德州是传统意义上的商贸型城市,星级酒店接待商务型客人较多,在接待旅游团队方面存在着不规范,不懂得按旅游行业规律运作。在车辆方面,德州市目前共有旅游专用车辆34辆,1143座。旅游高峰时,全市每天需租用旅游车辆300余辆,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现有专用旅游车辆远远无法满足高铁时代旅游市场需要。由于德州是客源输出型城市,导游多为全陪导游,虽然近年来德州市旅游局加大了对地接导游的培训力度,但真正能够担负起地陪的导游数量不多。三、 德州市旅游业应对高铁开通拟采取的措施虽然德州在应对高铁旅游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但我们要不等不靠,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搞好与高铁经济的对接。 (一)尽快筹建游客集散中心。适应高铁时代游客散客化、自助游点主体的特点,积极向市政府申请,在高铁客运站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目前,由交通部门投资5亿多元的德州高铁客运站正在建设之中。该客运站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6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长途候车大厅和长途停发车场、公交枢纽中心、综合服务大厦、出租车停车场、阳光换乘大厅等附属设施,并设有航空港连接济南机场,可以实现铁路、公路、航空、出租、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在高铁客运站建设集游客咨询、交通、住宿、购物等服务为一体的游客集散中心,有效服务散客市场。选择全市重点旅行社在游客集散中心设立经营点,实现旅行社对高铁游客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快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紧急救援、旅游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化。(二)开发适应高铁时代的旅游线路。分析客源市场变化,根据客源市场需求,把文化、休闲、度假、会议会展作为德州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面。以高铁站为出发点,向庆云、夏津、乐陵、陵县、齐河等重点县市,以及河北的吴桥、衡水辐射,策划特色性、主题化的“一日游、周未游”旅游线路。重点推出“中国太阳城”低碳之旅,与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交相辉映,展示中国太阳城、低碳中国贡献城市全新形象。推出历史感悟之旅,让更多的人们踏访董子读书台、苏禄国东王墓、禹王亭、碧霞祠、秦汉墓群等历史古迹,感受历史文化魅力。推出“德州扒鸡”美食之旅,形成展示民俗民风、地域特色的旅游经典大餐。推出工业体验之旅,依托皇明集团、扒鸡集团、古贝春集团、禹城高新区等4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让游客领略工业文明成果。推出休闲生态之旅,做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乐陵万亩枣园、世纪风农业创新园、唐枣生态观光园等7 处国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让游客体验假日田园风光。(三)加大高铁沿线旅游市场宣传力度。发挥德州对鲁西北、冀东南的辐射功能,加强与滨州、聊城、衡水、沧州等京沪高铁辐射城市对接,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通过组织重点景区、旅行社互换免费宣传、推出旅游优惠套餐等方式,搞好整合营销,形成宣传合力,统一开拓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高铁重点旅游市场。借助高铁宣传平台,通过在高铁动车播放宣传片,在旅伴杂志投放广告等方式,加大对外宣传。制定促进旅游营销的鼓励政策,发挥旅行社招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与京沪地区旅游企业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介我市旅游产品。(四)强化管理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适应高铁时代的变化,深化旅游管理职能转变,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规范的接待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贯彻推行国家、省服务标准,开展大规模培训,加强导游管理与培训力度,培育适应高铁旅游的地接导游队伍。加快旅游车队建设,建设一支适应高铁时代旅游要求的旅游车队。加强对购物、餐饮、娱乐场所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在全市培育一批优秀服务窗口单位,推出一批优秀服务企业、经营业户和服务明星,增强旅游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形成与高铁时代的无缝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