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名小吃:万州面 09-12-18 作者: 编辑:校方人员 文 猛品读万州的美食文化,正申报注册“万县面”商标的万州面恐怕应该是万州美食文化的封面。达观显士没有说过,文人著述还未提及,但万州人这么看,到万州的人吃了万州面也这么看。从生产耕耘的角度,万州并非产麦名地,麦子加工而成的面条也并不十分出名,但万州人在煮面条上有奇异的地方。面条是普通的面条,但煮出的面条在佐料配制上讲究很多,随便走进哪家面馆,佐料碟都是一长串,酱油,麸醋,芝麻酱,蒜泥,姜汁,葱花,花椒末,红油,香油,猪油,辣椒等等,冬季佐料中必辅以芫荽,春季春芽上市时,香椿末更是不可少。万州面更特别的地方是万州面在臊子上创新太多太美。譬如杂酱面,从市场上买来新鲜的五花猪肉,太瘦的猪肉不好,炸出来太干,不油润,不上口。把五花肉快刀剁成肉末,现在为节约时间都用上绞肉机绞成肉末,倒入滚烫的菜油中炸,炸到一定的火候放入万州独有的胡豆瓣,再炸到一定时候就可,做法其实非常简单,关键是火候的掌握和加入的胡豆瓣非常考手艺,大约这是全国各地到万州学艺均做不到万州杂酱面诱人的原因。面条煮熟了,舀上一勺杂酱,就送到你面前,该你享用了。譬如牛肉面、鳝鱼面、酸菜面、土豆丝面、豇豆肉末面、猪肝面、腰花面、鸡杂面、酸菜肉丝面、红烧牛肉面、酸辣肥肠面等,样样可称极品。有“不吃万州面,没到万州来”一说。面是普通的面条,但面条上覆盖溶一方水土一方江城美味之集成的红烧牛肉、现炒鳝鱼、土豆丝、酸菜、豇豆肉末等臊子的确是万州独有,那味还真是相当诱人。万州人到外地出差回来,一下车忙拣一家面馆,狠狠地叫上两碗,馋得慌。外地人到万州全然不顾城里那几十家星级酒店,也总是要到面摊来上一碗,感觉才到了万州。如今万州杂酱面不但走向了全国,也远传海外。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旁边,就有万州人开的杂酱面馆,受到了世界各国朋友的亲睐。在面条的臊子上做文章有了这些面种,万州人又在面汤上做文章,又有了鸡汤面、羊肉汤面、香菇面、排骨面等等。在面条加工形式上做文章,还有凉面、炒面、拉面等。总之万州人在面的花样上可谓丰富多彩与时俱进。除了面条,在包面上,万州也有非常出名的海包面。说到包面最早应该是汉代扬雄的著书方言,开创了名小吃“馄饨”之雅称。历经两千多年,几经演变,现在包面北呼“馄饨”,南谓“云吞”,蜀称“抄手”,巴名“包面”。万州的海包面是回人海子远在1948年开始在万州三马路大巷口经营包面,始用牛肉馅,开启面食制作之先河,兼具麻辣沁香,父老欢颜,趋而食之,交口称赞,以至门庭若市,名震万州。现在的海包面是海六长女正贡,付承父母技艺,深谙品味渊源,让海包面老字号商标注册,属正宗家传。走进海包面面馆,一进门就可看见柜台上摆放着一只大瓷盘,肉馅像大半个肉球端正地伏据在盘的中央,“肉球”的表面涂了一层黄色的蛋液,上面又撒满了一层剁细了的金钩末。海包面讲求品质,重在口感。肉质上乘,辅料精选。加工考究,味道齐全。馅肉鲜嫩,面皮松软。入口不腻,易嚼易咽。老少咸宜,百吃不厌。除了这些,在万州吃面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他的汤。汤不是面汤,是你一进屋就有服务员先端上来的汤,放好面汤和消毒好的筷子才开始问你要什么面。那汤是骨头汤,用筒子骨炖了很久,白似奶汤,清香扑面,朴实的各色面类加上清香的骨头原汤,平平淡淡,美味诱人。重庆火锅的来源 09-03-08 作者: 编辑:校方人员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即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它也许就是火锅的雏形吧。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萌芽。中国陶瓷史中介绍的“樵斗”,是放在火盆之中,以炭火温食,可能是暖锅的原型,东汉的墓葬中已有出土。北齐的魏书中载,“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既薄且轻,易于熟食”,可能是当时火锅一类的炊具。三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类似火锅的“五熟釜”,锅中分五格,可调五种味道,类似现在的“多味火锅”。1984年,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出土了一幅墓葬壁画,画中绘三个契丹人席地而坐,围着一个火锅,有一人在涮羊肉,画上有桌,桌上放着两个盘子,还有酒杯、酒瓶、羊肉块等,描绘的是我国辽代人涮羊肉火锅的情景。真正有记载的是宋代火锅。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即其所称的“拨霞供”,谈到他游五夷山,访师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活(浸油)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半吊子),候汤响一杯后(等汤开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涮)熟,啖(吃)之,乃随意各以汁供(各人随意沾食)。”从吃法上看,它类似现在的“涮兔肉火锅”。直到明清,火锅才真正兴盛起来,清烹饪理论家袁枚随园食单中已有记载。当时除民间食用火锅外,从规模、设备、场面来看,以清皇室的宫廷火锅为最气派。清帝王的冬季食单上写有:野味火锅、羊肉火锅、生肉火锅、菊花火锅等。锅具形式已有双环方形火锅、蛋丸鱼圆火锅、分隔圆形火锅等。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其盛况可谓中国火锅之最,详情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有载。1796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1550个,其规模堪称登峰造极,令人惊叹!重庆火锅出现较晚,大约是在清代道兴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水锅。四川作家李颉人在其所著的风土什志中说,四川火锅发源于重庆。他写道:“吃水牛毛肚的火锅,则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线,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尚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失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人的口味。”他对四川火锅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另外有一种说法,说四川火锅起源于川南江城泸州,且有证据:重庆火锅较集中的地方是小米滩,据说以前长江边上的船工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停船即升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汤,加入各种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湿,船工吃后,美不可言。这食欲便沿袭下来,传至重庆扎根,并渐丰富,成为川人特有的美食。根据李老的记载,可说川味火锅发源于重庆,经过饮食界的不断改进,色、香、味独具特色,因此重庆火锅或山城火锅最负盛名。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火锅特别兴旺,许多外省人也爱上了火锅,有的人甚至吃上了瘾,军政要人宴客多以火锅为席上珍肴。如国民党的军统头目戴笠就曾经摆过五百人的火锅宴以示阔绰。一些金融巨头宴客也不到大餐馆,而上火锅店,认为吃火锅既能开胃又别有风度。当时文化界的名流(作家、演员、画家)也成了火锅店的座上客。如电影界的名导演谢添就是一个爱吃火锅的“老饕”。由于市场的变化,火锅从沿街摆摊,改变为开店营业。抗战初期,重庆新开的火锅店很多,大街小巷都有火锅店,不仅专业火锅店愈开愈多,就连一些冷饮店、咖啡馆、大餐厅也经营起火锅业务来。当时最有名的火锅店是临江门杨海林开的“云龙园火锅店”和杨述林开的“述园火锅店”、保安路兰树云开的“一四一火锅店”、五四路杨建臣开的“不醉无归火锅店”,还有在南岸海棠溪桥头由李文俊开的“桥头火锅店”。这些火锅店之所以在当时能扬名山城,一方面是设备较好,座场舒适。店内设瓷面圆桌或方桌、矮桌配矮凳、高桌配高凳(这也是火锅经营之窍门,因解放前重庆的妇女多穿长旗袍,坐高凳才方便),每桌只坐四人,桌面中央挖一个圆洞,放入泥水炉,卤汁用的是铜锅或铝锅盛装,装菜用的是金边瓷盘,有的店还备有冰柜。另一方面是服务周到,每桌均定有专人制作卤汁(以求味正,食时注意适时添加卤汁,为换了顾客即时换卤汁)。此外,还有专人管理炉火。加炭也很讲究,一般不在桌上加生炭,而是先把炭烧红了再加进炉膛,避免了烟、灰。每桌配有茶壶、茶杯,让顾客边吃火锅边喝茶,以解油腻。在烹调方面十分讲究选料。如用牛内脏必须是水牛的肚、肝、腰;用牛肉也应是黄牛的背柳肉、红包肉(牛腿上的净瘦肉)、和尚头肉;吃鱼必须用活鲫鱼;掺入卤水的同时还要掺入老荫茶;甜料不用冰糖而用醪糟汁;调肠、调蘸碟都不用味精而用原汁原味。素菜只用豌豆苗、白菜心、黄葱、蒜苗而不用菠菜,特别禁用豆腐(认为豆腐坏卤水),血旺可以用,但不算营业收入,是作为工人们的小费。毛肚要剔去梗子和底板,专用叶子部份,切成二指宽约10厘米长的块子。抗战时期一些曾在重庆居住后移居到台湾的同胞,在离开重庆数十年后,仍然忘不了重庆的火锅。他们多次在台湾的报刊上发表怀念川味火锅的专文,有的称当年由怕麻辣到习惯麻辣,再到喜欢麻辣是川味火锅入门的“三部曲”。有的人还写下当时流行的一首小诗:“朝天门、枇杷山,火锅小吃店,伴我八年度磨难,饭菜麻辣香,雾都印记难消散!”几十年都还念念不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川味火锅”,可见火锅的吸引力是多么的大。 解放后,重庆的火锅业一直兴盛不衰。“毛肚火锅”、“清汤火锅”,同时还有将两味火锅融为一锅的“鸳鸯火锅”,此火锅在1983年全国烹饪名师表演鉴定大会中大受赞誉。制作厨师获得了优秀厨师称号。近年来,重庆的火锅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在制卤、用料、吃法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毛肚火锅”已经成为重庆最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三峡烤鱼 09-03-09 作者: 编辑:校方人员 烤鱼的制作,由来已久,唯三峡烤鱼最为出名。三峡烤鱼发端于巫溪,经万州人的改进和营销而发扬光大,故多称之为万州烤鱼。近年来三峡烤鱼红遍大江南北,风靡京城,是时下人气颇著的一道三峡菜品。三峡烤鱼的制作有三步:先将鱼腌制入味,再以炭火烤至八九成熟,最后将鱼盛盘内,淋上事先制好的调料后架木炭炉用小火煨之。先烤后煨,是三峡烤鱼区别于其他烤鱼的主要特点,烤熟的鱼干香鲜嫩,而小火细煨又使调料的味道深深渗透于鱼肉中,风味独特,别具一格。三峡烤鱼的口味多样,依浇淋的调料不同,有香辣、泡椒、豆豉、麻辣、鲊海椒等多种味型,可供不同偏好的人选择。末了,还可在汤汁中加各色小菜或面条,继续享受,味美价廉。吃三峡烤鱼,当在盛夏夜于空旷处用冰啤酒送之,鱼肉辛香入味,啤酒清凉沁脾,令人几疑身在何处。三峡名菜:烧白 09-03-16 作者: 编辑:校方人员 烧白是三峡地区的一道名菜,其普及度和知名度非常高,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烧白,都喜欢吃烧白。烧白选料讲究,一般以猪后臀尖为最佳,肥瘦相杂,谓之“五花肉”。做时,先将肉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去皮上的油水,再抹上酱油使其上色,然后将猪肉放入油锅中(皮朝下)煎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海淀人大附2026届中考数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共享出行新模式下的共享出行平台运营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2025年免疫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神经病变治疗的新突破报告
- 社区零售业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创新报告2025
- 2025年精神健康医疗服务市场供需协同创新与行业前景深度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园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回收研究报告
- 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功能优化与居民满意度调查报告
- 中国海星苷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5标准物流配送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年中国汽车空调胶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胡麻种植技术课件
- (零诊)成都市2023级(202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料质检员笔试试题及答案
- 高压安全知识培训
- 护士长岗位胜任力培训心得
-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英语试卷(含答案)
- 警察警械使用培训课件
- 燃气管道施工重点难点及安全措施
- 2025年重庆市南开中学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 2025年中国翻译机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