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民间工艺产业化初探.doc_第1页
黑龙江省民间工艺产业化初探.doc_第2页
黑龙江省民间工艺产业化初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民间工艺产业化初探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优秀的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越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猛变化的时期,越是要加强挖掘、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拥有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真正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民间工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思想与情感的形象表达,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保护、开发民间工艺,实现产业化,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边疆文化大省、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全面稳定发展、延续民族传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下容低估的作用。一、多姿多彩的黑龙江省民间工艺黑龙江省是边疆大省,自古以来居信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满、蒙古、柯尔克孜、朝鲜、回等族世代生息居住在这里。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从民族风格、民俗风情、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等角度观察,许多工艺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的。女真族的铜镜,蒙古族的毛纺毡毯,鄂温克族的绣花地毯,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刺绣,满族的青瓷,海伦剪纸、蒙古族的玉器、赫哲族的鱼皮鱼骨制品、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桦木,桦树皮制品,蒙古,达斡尔,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皮革工艺品,历史悠远,民族特色鲜明。其余如林甸的芦苇工艺、方正的挂笺、宁安的满族刺绣、阿城的仿古青铜、板皮雕、肇源的布贴画、哈尔滨的布塑、木雕、麦秸画、泥塑、陶艺和铜浮雕以及勃利的黑陶、呼兰的通草蝴蝶,散见于全省各地的皮影等等,制作精美、各具特色。近年来,黑龙江省的民间工艺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借助国家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 政策,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一批在省内外国内外广受好评的艺术品牌。如同江市民间工艺家刘升的赫哲族鱼皮萨满服饰、徐国的鱼骨艺术、黑河市工艺家刘恒甫、莫鸿苇、陶丹丹、郜金凡的桦树皮系列,阿城市翟孟义的重彩木版画、五常市陆洪章的圆木雕、哈尔滨市季玉梅、张密林的民俗泥塑、海伦市满族老工艺家傅作仁的剪纸曾经多次获得国家大奖。在市场化,产业化的探索尝试上,也初现效。海集伦的剪纸、富锦的草编、勃利的黑陶、伊春的木拼画、木雕画、林甸的芦苇画、绥化的木包雕、阿城的板皮雕、恒甫桦皮工艺、方正的剪纸、黑河、逊克的玛瑙工艺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间规模,实现了企业化运营,建立了实体,艺术品变商品,产品远销省外国外。传统看法认为,黑龙江地区开发比较晚,社会历史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积淀不如南方省份深厚,民间工艺较南方省份逊色。但是,认真研究可以发现,黑龙江省的民间工艺资源有自身独有的优势,一是种类纷繁多样,既有中原移民带来的传统工艺,又有当地世居民族的发明创造。二是地域和民族色彩明显突出,黑土、冰雪情调浓郁。只要利用合理,发掘充分,必将在国内文化市场上占据牢固的一席之地。如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选择一批艺术上比较成熟、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经济上有销路有效益的工艺品种,作为重点开发扶持项目,有望在短期内见到成效,收到市场回报,实现产业化突破。二、 当代民间工艺生存艰难黑龙江省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历史影响。建国之后的历次政治动乱严重损害了民间文化艺术,许多古老技艺失传,行业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二是社会大环境影响。世界各国都走过这样一段路,即全力发展经济阶段破坏自然破坏文化;当经济到达到一定高度,人们又重新回过头来挽救大自然和文化。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初步发展之后的文化意识苏醒时期;三是观念影响。民间艺人自古以来社会地位不高,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尊重;四是现实利益影响。目前国内民间艺人收入不容乐观,有些甚至比较困难。为了保证生活,不少有才华的艺人只能无奈的转而从事其他行业。黑龙江省民间工艺行业当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缺陷,不足有六点:一是从生产上看,工艺品的制作处于原发状态,停留在个人作坊的水平上,不成规模,生产周期长,费时费力,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部分成品工艺相当简单,做工粗糙;二是从销售上看,没有成型的营销渠道,市场狭小、信息不畅,有了好东西找不到买家,而买方急需某种产品又找不到生产者。不了解行情,缺乏参照系统,无法准确定位价格,好产品却卖不上好价钱,市场的回报不足;三是资源流失严重。因为在省内找不到适宜的生存空间,很多不愿放弃爱好,特长的工艺家,不得不远走他乡,另觅出路。勃利的黑陶工艺,在省内独树一帜,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但是绥棱黑陶工艺的创始人,现在已经移居山东。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加工工艺,源远流长。黑河市的满族女工艺家陶丹丹,曾经在“杭州清河坊民间艺人节”上获得“十佳艺人奖”,现在也远赴杭州。省报曾经以绝活何以流落他乡为题作过专门报道(2005年5月20日)。赫哲族是我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其余皮服饰承载浓缩着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同江市工艺家刘升以鱼皮服饰屡获大奖。然而广西,云南现在正在极力邀请刘升,收购其作品。齐齐哈尔市民间美术家吴士超,独创相纸刀刻画,别开洞天,另辟蹊径,作品深受外国游客欢迎。现在亦久住北京。黑龙江省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外流,“孔雀东南飞“。四是技艺断档失传。一方面受主流文化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利益回馈不够,年轻一代大多不愿意学习继承前人的技艺。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工艺后继乏人。随着老一辈工艺家的老去凋落,很多古老工艺渐成绝唱。而且,新生代工艺家断档,也必然性地妨碍工艺的创新,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不利于民间工艺的长远发展。五是缺少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资金支持,事业举步维艰。民间工艺家大多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生存经营,有诸多的现实困难。既难以静下心来搞创作,也无力扩大再生产,恶性循环,愈现式微。六是技术扶持不够。民间工艺源于民间,依托于传统,受原材料,制作技艺等多重因素限制,包装不够精美,细节不够精巧,时代性不强,受众群狭小,适应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亟需升级改进。但是工艺家难以找到与专业工艺部门,人员联系的途径,无法实现合作对接。三、 探索出路,走向市场,形成产业民间工艺来自民间,是最质朴最亲民的,理应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也应当和必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坚持走市场化道路,逐步形成真正的产业,是繁荣民间工艺的必由之路。1、 找到切入点。在我国,文化不同于其他产业,开发之初必须有政府的积极介入,扶持。由于现阶段政府财力紧张,投入有限,扶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并且无法充分满足需求,为了尽早地看到民间工艺的起色,当务之急是出台政策,为民间工艺从业者们创造一个适宜宽松的市场环境,让他们有立足,展示空间,真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参考南方省份的成功经验,可以考虑在哈尔滨等大都市选择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段,建立“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一条街”或者“民间工艺品市场”,为民间工艺品搭建平台。设置一批民族风格,仿古风格的商亭,租赁经民间工艺品经营者。为了调动租赁者的热情,可以设置试营业期,其间免除管理费用。经营者感到效益不好,允许选择退出。长期租用者,可适度减少费用。一旦这些富于民族特色的街市建立起来,既为工艺品的营销创造一个稳定的基地,又可以吸引社会关注,造成广告效应。进而还可以和旅游部门合作,发掘其旅游价值,使之成为新兴的旅游景点。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又为都市增添了色彩,还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低投入高产出,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2、 选准方向。民间工艺应当对准四个市场;一是旅游市场。近年来全省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打民族民俗牌。哈尔滨市南岗区正在建设“金元满族民俗风情区”,齐齐哈尔梅里斯区有“达斡尔风情园”,黑河市正在筹备建设“民族风情园区”,同江市已经建成“赫哲族风情园”,塔河县正建“鄂伦春萨满文化基地”和“鄂伦春博物馆”。购买有纪念商品,是旅游者的重要活动内容。民间工艺品因为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重的文化内涵,深长的纪念意义,深受游客的欢迎。所以,瞄准旅游市场,应该成为民间工艺走入市场的一条至关重要的思路。二是环境市场。这里所讲的环境包括了三个方面;家居环境,公共环境(包括休闲和市政环境),办公环境。各种雨后春笋般建成的住宅楼,公共设施,办公楼,需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的门面装饰品,墙壁装饰品,艺术化案头办公用品,陈列品等等。以上三种不同环境,对于民间工艺都是难得的商机。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跻身其中,把握市场机遇。三是礼品市场。馈赠礼品是沟通表达感情,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人际交往,商业往来和对外开放的深化与扩大,大大增加了对礼品的需求。在礼品市场中,民间工艺品显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开发强化以民间工艺品为核心的礼品市场,无疑将有巨大的效益回报。四是收藏市场。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收藏热。民间工艺品应该并且能够抢占一席之地。3、 挖掘现有营销渠道潜力。积极举办或参加展览,展销会,是民间工艺打入市场的一条重要途径。“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和“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现已形成全国性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之上,应该继续加大力度,提升档次,把这两大活动真正办成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文化艺术盛会。同时,转换打法,把文艺博览会逐步转变成文化艺术商品展销会,从展示为主向销售为主转化,使之成为黑龙江民间工艺精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展览,交易平台。4、 提供智力服务。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决不能因为某种艺术形式曾经达到过一定高度,得到过社会的肯定,就抱残守缺,固守窠臼。必须顺应社会进步的大趋势,适应大众审美观和需求的变化,不断的创新,求变。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激活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获得销路,增加市场销售份额。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品生产基本处于作坊状态,信息不畅,工艺阵旧,作品落伍。为解决这一问题,并为今后长远发展做准备,应建立专门化的科研信息机制,开展研究,设计,改进工艺,提升作品档次。收集提供信息,引导方向。以智力服务为主,并考虑兼顾生产销售。组织省内艺术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合作,民间工艺家自发参与,联合其他社会力量,把国家科研课题,民间自发原创结合起来,对民间工艺品有重点的研发。5、 组建专业化民间工艺家队伍。人才是事业之本。为了团结凝聚全省的民间工艺家,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共同为繁荣我省的文化产业做出贡献,应逐步把民间工艺家们纳入到规范化管理体系中来,建立民间工艺家职称评定制度,给与相应的经济待遇。初步方案为:打破身体,学历,年龄等限制,依据民间工艺家的水平,贡献,设立“民间工艺师”“高级民间工艺师”“民间工艺大师”三级称号,结合国家开展的“杰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