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与传感技术实验指导书全文(2015).doc_第1页
测试与传感技术实验指导书全文(2015).doc_第2页
测试与传感技术实验指导书全文(2015).doc_第3页
测试与传感技术实验指导书全文(2015).doc_第4页
测试与传感技术实验指导书全文(201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试与传感技术实验指导书 李江全 编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系二0一五年八月前 言实验课是测试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工作,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验证课堂讲授的测试理论,加深和巩固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建立对传感器、测试仪器的感性知识。2、了解和掌握有关非电量电测的最基本的测试技术和有关的主要仪器的操作和调试。3、对测试的全过程进行初步实践,掌握测试系统的初步设计。为了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按时完成实验内容,保证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前认真学习、阅读实验指导书及教材中有关内容,对当次实验的目的、内容、所用仪器设备、实验步骤等做到心中有数。对有关的理论,要进行复习,以防止盲目地参加实验。2、实验态度要认真,思想要集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3、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实验材料,非经辅导老师准许不要动用与当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如遇仪器损坏,必须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4、遵守实验规则,进实验室不要大声喧哗,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烙伤、碰伤。5、实验完毕,将仪器、电线、元件等整理好,放回原处方能离开实验室。6、必须按时完成实验报告。无正当理由拖延不交实验报告,按不及格计入平时成绩。实验指导书由兵团精品课程“测试技术”主持人李江全老师编写,恳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目 录实验一 电阻应变传感器应用1(静态载荷测量)实验二 电阻应变传感器应用2(动态载荷测量)实验三 电容传感器应用(位移测量)实验四 电感传感器应用(接近开关)实验五 热电传感器应用(温度测量与控制) 实验六 霍耳传感器应用(转速、计数测量)实验七 光电传感器应用(转速、计数测量)实验八 光纤传感器应用(位移测量)实验一 电阻应变传感器应用1(静态载荷测量)一、实验目的1认识电阻应变片的类型、组成与结构;2掌握单臂半桥、双臂半桥、四臂全桥的连接;3验证电阻应变片电桥加减特性;4了解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二、实验器件序号名 称数 量1YJ-31型静态电阻应变仪12YD-28A型动态电阻应变仪13等强度悬臂梁式电阻应变传感器14标准砝码(1Kg/个)45标准电阻(120*2)16起子17数字万用表1主要仪器简介图1-2 电桥电路图1-1 传感器1等强度悬臂梁式电阻应变传感器的结构,见图1-1。2YJ-31型静态电阻应变仪YJ-31型静态电阻应变仪主要用于实验应力分析及静态强度研究中测量结构及材料任意点的应变,其主要特点是将应变仪与平衡箱二者合为一体。1)仪表各部分功能说明(1)灵敏度电位器:根据应变片灵敏系数不同,可调节该电位器使仪器灵敏系数与应变灵敏系数一致。如灵敏系数为2时,标定值为-10000。(2)调零电位器:当测量桥路处于不平衡状态时,调节该电位器使仪器显示为0000或-0000。(3)本机切换开关:在本机测量时开关置“本机”状态,当10点测量时开关置开关置切换状态。(4)10点转换开关:当开关置“1”状态,表示第“1”点测量;当开关置“2”状态,表示第“2”测量。依次类推。可测量“10”点。当开关置“切换”状态可与外接预调平衡箱相连并测试。2)仪表操作说明(1)在半桥测量时将D1、D、D2接线柱用金属连接片连接起来并旋紧。(2)将标准电阻分别与主机A、B、C接线柱相连。仪表电桥电路见图1-2。(3)接通电源开关。(4)按下“基零”键仪表显示“0000”或“-0000”(仪表内部已调好)。(5)按下“测量”键,显示测量值,将测量值调到“0000”或“-0000”。(6)按下“标定”键,仪表显示-10000附近值(内部已调好)。(7)将“本机、切换”开关置“切换”状态。(8)进行多点测量时,将被测量应变片分别与对应通道的A、B、C接线柱相连,而主机的A、B、C接线柱上的标准电阻去掉。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图1-3 金属丝式电阻应变片图1-4 箔式电阻应变片(一)认识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由基底、敏感栅、盖片和引线等部分组成,见图1-3和图1-4。观察等强度悬臂梁式电阻应变传感器上的电阻应变片及其粘贴、布置,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为:_。(二)单臂半桥测量1关闭应变仪电源。将D1、D、D2接线柱用金属片短接;将托盘悬挂在悬梁臂上。图1-5 单臂半桥接线图2按图1-5接线。将应变片R1接到1通道的A、B端点,将应变片R补接到1通道的B、C端点(R1是受力应变片,称为工作片;R补是不受力应变片,称为补偿片)。3检查无误后接通应变仪的电源(在仪器的后面板上)。4调零:用起子调节1通道的调零按钮,使显示屏的指示值为零(可能由于干扰误差,调整时显示值不为零,应尽可能使其接近于零)。5加载:将1个标准砝码轻轻的放到托盘上。6读数:待托盘稳定后读取显示屏的数值并记录到表1-1中。7继续往托盘上加砝码,每加一个,待托盘稳定后读取数值并记录到表1中,累计加载4个砝码。8卸载:逐个从托盘上去掉砝码,每去一个,待托盘稳定后读取数值并记录到表1-1中,直到去完为止。表1-1 单臂半桥测量数据应变值()载荷(Kg)01234正行程(加载)反行程(卸载)9关掉应变仪电源,从电桥盒上去掉应变片。(三)双臂半桥测量图1-6 双臂异号半桥接线图1按图1-6接线,将应变片R1接到1通道的A、B端点,将应变片R2接到1通道的B、C端点。2检查无误后接通应变仪的电源(在仪器的后面板上)。3按单臂半桥测量步骤4步骤8进行操作,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1-2中。表1-2 双臂异号半桥测量数据载荷(Kg)应变值()01234正行程(加载)反行程(卸载)4关掉应变仪电源,从电桥盒上去掉应变片。图1-7 双臂同号半桥接线图5按图1-7接线,将应变片R1接到1通道的A,B端点,将应变片R3接到1通道的B,C端点。6检查无误后接通应变仪的电源(在仪器的后面板上)。7按单臂半桥测量步骤4步骤8进行操作,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1-3中。表1-3 双臂同号半桥测量数据应变值()载荷(Kg)01234正行程(加载)反行程(卸载)8关掉应变仪电源,从电桥盒上去掉应变片。(四)四臂全桥测量1将D1、D、D2之间的金属片去掉。图1-8 四臂全桥接线图2按图1-8接线,将应变片R1接到1通道的A、B端点,将应变片R2接到1通道的B、C端点,将应变片R3接到C、D端点,将应变片R4接到D、A端点。3检查无误后接通应变仪的电源(在仪器的后面板上)。4按单臂半桥测量步骤4步骤8进行操作,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1-4中。表1-4 四臂全桥测量数据应变值()载荷(Kg)01234正行程(加载)反行程(卸载)5关掉应变仪电源;从电桥盒上去掉应变片。四、实验思考题将实验数据填入表1-5中。表1-5 实验数据记录表电桥类型输出()输入(Kg)01234单臂半桥正行程(加载)反行程(卸载)双臂异号半桥正行程(加载)反行程(卸载)双臂同号半桥正行程(加载)反行程(卸载)四臂全桥正行程(加载)反行程(卸载)1接完每一种电桥,加载前为什么要调零?2根据表中所记录的测量数据画出单臂半桥、双臂异号半桥、四臂全桥输入-输出曲线(正行程,加载-卸载分别画)。从各个曲线特点可得到哪些结论?3从实验测量数据分析电桥的输出特性,得到电桥加减特性结论。4实验测量数据与理论值存在差异,请问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实验二 电阻应变传感器应用2(动态载荷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态压力测量的方法及系统组成;2了解动态应变仪、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器件YD-28型动态电阻应变仪、等强度悬臂梁式电阻应变传感器(图2-1)、DS5042M数字存储示波器、计算机、PCI-1710数据采集卡、测控实验箱图2-1 等强度悬臂梁式电阻应变传感器ZCY型综合传感器实验仪。所需单元和部件: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V/F表、低通滤波器、低频振荡器。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关闭应变仪电源,按图2-2将应变片接到应变仪的电桥盒上,组成四臂全桥。2按图2-3利用数字存储示波器构成动态力测量系统:将动态应变仪的电压输出接数字存储示波器的1通道。3按下“总调零”按钮调零。4给应变传感器加动态载荷,通过数字示波器观察动态力测量曲线并保存曲线。5按图2-4利用计算机构成动态力测量系统:将动态应变仪的电压输出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采集卡的1通道。 6按下“总调零”按钮调零。7给应变传感器加动态载荷,通过计算机观察动态力测量曲线并保存曲线。图2-3 动态力测量系统1图2-2 电桥电路图2-4 动态力测量系统2四、实验思考题如何从实验曲线判断某一瞬间力的大小?实验三 电容传感器应用(位移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使用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二、实验器件ZCY型综合传感器实验仪。所需单元和部件: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V/F表、测微器。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观察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如图3-1(a)所示。图3-1 位移测量实验线路2ZCY型综合传感器实验仪旋钮的初始位置:差动放大器增益旋钮置于中间,V/F表置于V表20V档。3转动测微器,将梁上振动平台中间的磁铁与测微头相吸,使双平行梁处于(目测)水平位置,见示意图3-1(a),再向上转动5mm,使梁的自由端往上位移(这时电容片的一组动片一般处于上组定片的中间)。4根据图3-1(b)的电路结构,将电容片的动片和上下两组定片,与电容变换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5顺时针转动测微器,使梁的自由端往下产生位移,从而改变电容片的动片和定片的相对位置(改变覆盖面积)。每转1圈(位移0.5mm),记一个电压数值,填入下表。X(mm)V(mv)四、实验思考题根据所得数据作出V-X关系曲线。分析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位移测量特点。实验四 电感传感器应用(接近开关)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感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利用电感接近开关组成控制系统。二、实验器件计算机、电感接近开关、继电器(DC24V)、红绿指示灯(DC24V)、直流稳压电源(DC24V)、导线、起子等。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一)电感传感器的结构认识图4-1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结构图图4-2 电涡流传感器结构图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如图4-1所示,电涡流传感器如图4-2所示,电感接近开关如图4-3所示。图4-3 电感接近开关结构图(二)电感接近开关控制系统兰线被测金属 物电感接近开关棕线黑线+-常开红灯常闭绿灯DC24V786462图4-4 电感接近开关控制原理图1电感接近开关控制原理如图4-4所示。图4-5 电感接近开关控制接线图2接线:按图4-5所示,将电感接近开关、继电器、指示灯、直流电源等连成开关控制系统,以控制指示灯的亮和灭。(继电器的6和4端点、5和3端点组成2对常开开关,6和2端点、5和1端点组成2对常闭开关)3接好线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开关,此时绿灯亮。4将金属物靠近电感接近开关的探测端面,观察红/绿指示灯的亮灭情况:_。四、实验思考题1被测金属物的材质、被测金属物与电涡流探头端面的距离对检测有何影响?2电感接近开关是如何实现控制的?画出电路图说明。实验五 热电传感器应用(温度测量与控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等热电传感器的结构及测温原理;2利用热电传感器、温度测控仪表等组成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3了解温度变送器、温度测控仪表的使用。二、实验器件镍锘-镍硅(K型)热电偶、Pt100热电阻、CU50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热电偶温度变送器、数字万用表、温度显示控制仪、XMT3000A智能仪器、直流稳压电源、指示灯、电炉、水容器等。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一)热电传感器结构与测温原理(演示实验)1热电阻测温原理图5-1 热电阻观察热电阻Pt100、铜电阻Cu50的结构,如图5-1所示。图5-2 热电阻测温原理系统图数字万用表()Rt用铂热电阻与数字万用表组成测量系统,如图5-2所示。当铂热电阻在室温下,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的电阻值R1=_,对应的测量温度t1=_;将热电阻放在通电的电炉上方某一位置加热数分钟后,测得其电阻值R2=_,对应的测量温度t2=_;比室温下的电阻值(增大/减小)_。2热敏电阻测温原理观察热敏电阻的结构。用热敏电阻与数字万用表组成测量系统,如图5-2所示。当热敏电阻在室温下,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的电阻值R1=_,对应的测量温度t1=_;将热敏电阻放在水容器中加热数分钟后,测得其电阻值R2=_,对应的测量温度t2=_;比室温下的电阻值(增大/减小)_。热敏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有何不同?_。3热电偶测温原理图5-3 热电偶观察热电偶的结构,如图5-3所示。图5-4 热电偶测温原理系统图用热电偶与数字万用表组成测量系统,如图5-4所示。当热电偶工作端置于室温环境下,数字万用表测量的电势值为_mV;当热电偶工作端置于通电的电炉上方数分钟后,数字万用表测量的电势值为_mV。测得室温t0=_,如果某一时刻测得热电偶的输出电势E=_mV,则该时刻的测量温度t=_。(二)温度变送器的使用(演示实验)热电传感器温度变送器如图5-5所示。+-250420mADC24V+-输出电压Pt100图5-6 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的连线图5-7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连线+-250420mADC24V+-输出电压图5-5 热电传感器温度变送器按照图5-6或图5-7将热电传感器与变送器相连。 已知Pt100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的测量范围是0200,输出420mA,经250电阻输出电压信号,给传感器加热,若某时刻测得电压U=_V,则测量温度t=_。(三)温度显示控制仪的使用用热敏电阻、温度显示控制仪、压电蜂鸣器等设计组成温度测量及报警系统。图5-8 温度测量及报警控制系统示意图1接线:按图5-8所示,将热敏电阻、指示灯、电源与温度显示控制仪连成测温报警系统;指示灯接到温控仪的常开开关上。2在温度显示控制仪上设置好温度上限报警值;3接好线检查无误后,先打开温度显示控制仪的电源开关,再接通稳压电源的电源开关;4热敏电阻传感器在室温下,温度显示控制仪显示的温度值为_;5将热敏电阻感温端置于水容器中加热,观察显示仪温度指示值的变化情况。6当显示仪温度指示值超过温度上限设定值时,注意观察有何现象出现。图5-9 智能仪器示意图(四)智能温度显示控制仪的使用XMT-3000A智能仪器(图5-9)在使用前应对其输入/输出参数进行正确设置,设置好的仪器才能投入正常使用。正确设置仪器参数后,仪器PV窗显示当前温度测量值。按表5-1设置仪器的主要参数。表5-1 仪器的主要参数设置参 数参数含义设置值HiAL上限绝对值报警值30LoAL下限绝对值报警值20Sn输入规格20Addr通信地址2bAud通信波特率48001参数设置过程:(1)按压SET键并保持约2秒,PV窗会显示第一个功能参数HiAL的提示符,SV窗显示该参数的数值。(2)按 键(或 键)可以增加(或减少)该参数的数值。按 键或 键不放,可以快速增加/减少数值,并且速度会不断加快(3级速度)。(3)继续按压SET键,PV窗会依次显示各功能参数的提示符,SV窗显示该参数的数值。依次进行其它参数的设置。在设置参数过程中,如果10秒内无操作,仪表将自动返回PV窗显示测量值的状态。2温度测量与控制1)正确设置仪器参数后,仪器PV窗显示当前温度测量值;2)给传感器升温,当温度测量值大于上限报警值30时,上限指示灯亮,仪器SV窗显示上限报警信息;3)给传感器降温,当温度测量值小于上限报警值30,大于下限报警值20时,上限指示灯和下限指示灯均灭;4)给传感器继续降温,当温度测量值小于下限报警值20时,下限指示灯亮,仪器SV窗下限报警信息。四、实验思考题1请描述给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加热时出现的现象,并加以比较。2将图5-8温度报警系统改成恒温控制系统,画出接线图,简述控制过程。3请用一电路图表示出图5-8温度显示控制仪的超温控制原理。实验六 霍耳传感器应用(转速、计数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霍耳式传感器、霍耳接近开关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利用霍耳接近开关进行转速、计数测量。二、实验器件霍耳传感器,JSQ-2000C智能双数显计测器,风扇,小磁铁、指示灯、调速开关等。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一)霍耳传感器的结构认识图6-1 霍耳位移传感器磁铁霍耳元件1霍耳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如图6-1所示,霍耳接近开关的结构如图6-2所示。图6-2 霍耳接近开关磁铁图6-3 霍耳转速/计数测量系统2按图6-3将霍耳接近开关与JSQ-2000C智能双数显计测器组成转速测量系统。霍耳接近开关位于转盘磁铁的上方。(二)霍耳传感器转速测量1开启计测器电源,将计测器设置成转速表: 注意:在整个设定过程中,应连续进行,每两个步骤之间不应超过8秒。1)按住位选键10秒后,上边四位数码管亮,表现为XY-Z形式,其中XY是产品编号,Z为继电器工作方式编号。2)抬起位选键,XY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改变XY值,本实验将产品编号设为27(转速表,每转取1个脉冲,测量范围60-9999rpm,测量周期1秒)。 3)继续按位选键,Z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改变Z值,本实验将继电器工作方式编号设为1(通电仪表工作,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吸合)。设置完毕任XY-Z值闪烁10秒,XY-Z值便自动存入仪表内,即设定了产品型号和设定了继电器工作方式。4)转速控制值设定:在显示范围内利用位选键和增加键即可任意设定转速控制值。下边四位LED数码管显示转速控制值。第一次按位选键,下边第一位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设定第一位数值;再按位选键,下边第二位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设定第二位数值;依次类推,设定第三、第四位数值,此时,数码管仍在闪烁,过8秒,闪烁停止,转速控制值便自动存入仪表内。本实验将转速控制值设为2500。2开启转盘的电源,磁铁随转盘转动,计测器上边四位LED数码管显示转盘的转速值,脉冲指示灯闪烁。3调节转盘转速,当转速显示值达到或超过控制值2500时,计测器继电器动作,常开开关闭合,控制指示灯亮。(三)霍耳传感器计数测量1开启计测器电源,将计测器设置成计数器:1)按住位选键10秒后,上边四位数码管亮,表现为XY-Z形式,其中XY是产品编号,Z为继电器工作方式编号。2)抬起位选键,XY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改变XY值,本实验将产品编号设为29(计数器,测量范围0-9999,最大计数速度1万次/秒)。3)继续按位选键,Z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改变Z值,本实验将继电器工作方式编号设为3(通电仪表工作,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释放)。设置完毕任XY-Z值闪烁10秒,XY-Z值便自动存入仪表内,即设定了产品型号和设定了继电器工作方式。4)计数控制值设定:在显示范围内利用位选键和增加键即可任意设定计数控制值。下边四位LED数码管显示计数控制值。第一次按位选键,下边第一位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设定第一位数值;再按位选键,下边第二位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设定第二位数值;依次类推,设定第三、第四位数值,此时,数码管仍在闪烁,过8秒,闪烁停止,计数控制值便自动存入仪表内。本实验将计数控制值设为100。2转动转盘,磁铁随着转动,计测器上边四位LED数码管显示磁铁经过霍尔传感器的次数,脉冲指示灯闪烁。3当计数显示值达到或超过控制值100时,计测器继电器动作,常闭开关打开,控制指示灯灭。4按下复位键RST,计数器恢复初始状态(0),重新开始计数。四、实验思考题1根据图6-3,描述霍耳传感器测量转速/计数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图说明。2用计测器测得转盘频率值为_(Hz),此时转盘的转速为_(r/min),依据的计算公式为_。3图6-3中,如果2个小磁钢,一个N极在上,一个S极在上;或者2个小磁钢的S极均在上,这2种情况对测量有何影响?为什么?实验七 光电传感器应用(转速、计数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敏电阻、光电接近开关、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利用光电接近开关和计数器组成计数控制系统。3掌握反射式、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测量转速的原理。二、实验器件光敏电阻、光电接近开关、数字万用表、JSQ-2000C智能双数显计测器,继电器、指示灯、直流稳压电源、导线等。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一)光敏电阻测量原理(演示实验)观察光敏电阻的结构。图7-1 光敏电阻阻值测量光敏电阻数字万用表用光敏电阻与数字万用表组成测量系统,如图7-1所示。当光敏电阻在无光(暗光)环境下,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的电阻值为_,在有光(亮光)环境下,测得其电阻值为_,比无光环境下的电阻值(增大/减小)_。(二)光电计数控制图7-2 光电计数控制系统1按图7-2将光电接近开关、指示灯与智能双数显计测器组成计数控制系统。2开启计测器电源,对计测器进行设置: 注意:在整个设定过程中,应连续进行,每两个步骤之间不应超过8秒。1)按住位选键10秒后,上边四位数码管亮,表现为XY-Z形式,其中XY是产品编号,Z为继电器工作方式编号。2)抬起位选键,XY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改变XY值,本实验将产品编号设为29(计数器,计数范围:0-9999,最大计数速度:1万次/秒)。 3)继续按位选键,Z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改变Z值,本实验将继电器工作方式编号设为1(通电仪表工作,达到或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吸合)。设置完毕任XY-Z值闪烁10秒,XY-Z值便自动存入仪表内,即设定了产品型号和设定了继电器工作方式。4)计数控制值设定:在显示范围内利用位选键和增加键即可任意设定计数器的控制值。下边四位LED数码管显示计数器控制值。第一次按位选键,第一位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设定第一位数值;再按位选键,第二位数码管闪烁,按增加键,设定第二位数值;依次类推,设定第三、第四位数值,此时,数码管仍在闪烁,过8秒,闪烁停止,转速控制值便自动存入仪表内。本实验将计数器控制值设为10。3将被测反光物对着或离开光电接近开关探测面,计测器上边的四位LED数码管显示计数值。4当计数器显示值达到或超过控制值10时,继电器动作,指示灯亮。5按下“RST”复位键,计数器恢复初始状态,抬起该键,计数器重新计数。实验八 光纤传感器应用(位移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2利用单头反射式光纤传感器进行位移测量;二、实验仪器图8-1 光纤位移测量系统计算机,ZCY型综合传感器实验仪。传感器实验仪所需单元和部件:Y型光纤束,水平千分尺位移架,V/F表,光纤变换器,光电转换耦合器。、数据采集器。光纤传感器位移测量系统如图8-1所示。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一)人工记录、处理实验数据1检查光纤传感器安装情况,确保光纤探头装入水平位移架内,并装到底;2检查反光膜是否粘贴完整,膜表面是否清洁平整,否则重新更换反光膜;3将V/F表置于V表20 V档,光纤变换器增益旋钮置于中间或较小位置;4将光纤变换器的电压输出端V-OUT与直流电压表输入端IN相连, 将光纤变换器的接地端与直流电压表的接地端相连,如图8-2所示。5接通光纤变换器电源:按下光纤变换器单元电源开关;6转动水平千分尺至零位置,此时电压表输出值最小(小于1V最好,也可调整增益旋钮来达到);7转动水平千分尺,每0.1mm位移间隔(千分尺转10格),从电压表上读取一个光纤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值,填入表8-1(测50100个值)。图8-2 光纤位移测量接线图1表8-1 光纤位移测量输入位移x-输出电压数据记录表千分尺读数(mm)输出电压(V)千分尺读数(mm)输出电压(V)千分尺读数(mm)输出电压(V)千分尺读数(mm)输出电压(V)千分尺读数(mm)输出电压(V)千分尺读数(mm)输出电压(V)(二)计算机记录、处理实验数据1检查光纤传感器安装情况,确保光纤探头装入水平位移架内,并装到底;2检查反光膜是否粘贴完整,膜表面是否清洁平整,否则重新更换反光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