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漯河市人口发展概况发布时间: 2009-04-20 来源: 社会科 编辑: 邢晓志 发布人: 杨 屹 访问次数: 1113 随着漯河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市人口也呈现稳步发展趋势。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我市人口状况是总人口256.90万人,与2007年的255.69万人相比增1.21万人,常住人口248.05万人,出生率10.41,死亡率5.66,自增率4.75。人口总量和三率呈稳步提升趋势。一、人口发展特征 1、出生率继续回升。漯河市人口发展趋势是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41、5.66和4.75;全市出生人口2.66万人,死亡人口1.45万人,出生和死亡相抵净增人口1.21万人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育旺盛期妇女婚育年龄的上移,使得近四年来人口出生率波动的振幅减小,人口变动趋于平稳,但是由于1986年的区划调整新转移来的人口,现在他们的子女结婚生子增多,加上人口发展的惯性作用,全市人口出生率将呈温和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年龄结构变动的结果,是实现人口转变后正常的人口现象。三率情况如下表:出生率死亡率自增率2005年9.865.194.672006年9.985.244.742007年10.665.235.75200810.415.664.752、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加强,妇女生育水平继续有所上升,总和生育率稳步上升水平。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各项服务措施进一步落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极大地促进了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育观念的转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2005年全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4,2006年为1.43,2007年为1.51,2008年为1.45,总和生育率略有所回升,但仍保持在低生育水平的轨道上运行。3、劳动力转移加快,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聚集。根据2008年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市总人口256.90万人,常住人口248.05万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且是省外迁移的务工人数8.85万人,不含本市、县、乡镇之间务工、经商转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加上金融危机造成企业裁减人员,农村外出人口开始出现回流现象,离土不离家,2008年本市县区、乡镇流动人口务工、经商4.7万人,这些务工人员选择了离家门近的方式,他们既可务工又不影响务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4、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漯河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等级规模不断提高,城镇聚集、辐射功能和城镇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进一步推动了人口城镇化进程。据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市城镇人口9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7.48%,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5、人口负担较轻。随着人口再生产转型的完成,低龄组人口减少,全市人口负担目前处于最轻时期。2008年全市人口总抚养比为36.04%,少儿抚养比23.17%,老年抚养比12.87%,这一人口年龄结构呈典型“中间大、两头小”橄榄状,中青年人较多、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相对占比重少,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通常将总抚养比在50%以下划定为低抚养比,这一阶段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随着总抚养比较低时期的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逐渐加快,“人口红利”之窗也将逐渐关上。扶养比如下表:总计市村镇总抚养比(%)36.0430.6738.2235.59少儿抚养比(%)23.1720.7224.3122.64老年抚养比(%)12.879.9513.9112.956、1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08年全部人口256.90万人,0-14岁人口43.75万人,占17.03%, 15-64岁人口188.85万人,占73.51%, 65岁以上人口24.3万人,占9.46%,从下表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中,市级15-64岁以上人口占72.38%,低于总平均水平,村、镇所占比重分别是76.22%、75.50%,高于平均数,由此看出农村劳动力队伍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后勤保障,但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为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各年龄组所占比例如下表:总计市村镇岁(%)17.0315.8617.5916.70岁(%)73.5176.5372.3573.75及以上(%)9.467.6210.069.557、家庭户规模稳定、构成简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加之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2008年全市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32人,2007年为3.31人,2006年为3.24人,2005年户规模3.28人,由此可见家庭户规模稳定,家庭结构简单化,“两口、三口之家”成为现代家庭的主流,2008年,全市二人户和三人户占所有家庭户的84.9%,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二、存在的问题:1、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国际上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根据人口抽样调查2008年我市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9.46%,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虽然目前我市劳动力人口负担36.04%,相对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压力会迅速加大,老龄化速度会加快。2、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居高不下。根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漯河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2106之间是合理区间。我市的出生人口性比2005、2006、2007、2008年性别比分别为:125、124、122、118,出生人口性别比虽说缓慢下降,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离常态,其结果将给社会增加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 三、建议1、健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在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基础上尽快建立能够覆盖广大城乡老年人群体的生活保障平台,把保障全市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漯河市特点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 “老有所养”问题。2、全社会关爱女孩。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稳定,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扭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并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以及溺、弃、残害女婴等行为,要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理念,让男女平等落到实处。3、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布局,统筹推进,繁荣小城镇经济,大力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