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 李白.doc_第1页
唐诗鉴赏 李白.doc_第2页
唐诗鉴赏 李白.doc_第3页
唐诗鉴赏 李白.doc_第4页
唐诗鉴赏 李白.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李白的蜀道难及其诗风莫再柳 201005001033 莫再柳 注会10-12011年6月20日读蜀道难有感。摘要:文章对我国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蜀道难及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做了一唱三叹的评价及赏析。关键词:蜀道难 浪漫主义 清新 俊逸蜀道难中,李白以雄健奔放的语句, 夸张的手法, 描绘了由秦经剑阁入蜀一种上奇险壮丽的山川, 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给我们一种极高品位的艺术享受。“ 噫吁戏, 危乎高哉”这是全诗开篇。这种开头颇为别致、奇特乃至于“ 险” 。在一般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中这是少有的一种写法。这一句仅寥寥七字,诗人在其中就安排下五个表示语气的虚字,非大手笔不敢为也。除掉虚字,剩下的突兀在我们眼前的还有什么呢一曰“危”,二曰“ 高”。这一“危”一“高”,就紧紧扣住了题目中的一“难”字,成为“ 蜀道难”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犹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这种大胆的表现手法,借用李白自己的诗句来形容,那就是“山随人面起”。此时,蜀道的全貌尚未展现于我们眼前,然而,一声“危乎高哉”的惊叫却进人了我们的耳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相当高明的“ 先声夺人”的艺术手法,同时给人造成一个悬念蜀道究竟如何“高”,又如何“危”。诗人出奇制人,将“蜀道之难”与“上天之难”相比较。之后李白开始描写蜀道之难、之高、之危。“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四句暗示出一个字:“难”!以时间之久,来暗示蜀道之难。接着,李白只给我们看:“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峨眉本是当时认为天下最高山之一,通过蜀道的一条“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那么蜀道之高峻也可想而知了。诗人并未放过描绘的时机载载孑立于“天梯石栈”之上,鸟瞰“冲波逆折之回川”,行人到此,肉跳心惊偶一失足,遗恨千古岂但是人,就连那体态轻盈、擅长攀援的里手猿揉,面对首这险峻的深山峡谷,也因无计可度而正在大犯其“悉呢这一上一下,对比十分强烈。水险,更显得山势高峻山高,更觉得水势险急。这就更加反衬出山路的险阻难行。在这里,作者将美丽的神话、迷离的传说穿插起来,忽而追溯“天梯石栈”的历史,忽而回到“猿揉欲度愁攀援”的现实,诗人通过一连串的想象、联想、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给人造成一种蜀道确实高得不能再高、危得不能再危之感。至此,诗人将蜀道之难、之高、之危都作了一些极其夸张的描写,但是诗人并没有在此停笔。诗人好似读者小心翼翼而又步履维艰地开始踏上了蜀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为了加深悲凉的气氛,诗人又驱遣一群悲鸟在深山老林间凄惨地号叫,几只啼血的杜鹃在月夜的空山中悲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里,诗人采用了一阿种身临其景、移步换形的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不禁随着诗人再次高吟道“蜀道之难,难阿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这一句,是全篇的主旋律,在本诗中凡三见,为诗人跌宕之笔,在这里是第二次出现,并不使人有重复之感,反而认为恰到好处。这是因为,诗人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让人身临其景、耳闻目睹蜀道之难后,即使诗人此时缄口不语,你自己也会仰天长叹“ 蜀道之难”现在, 诗人为我们唱出了此句,正中下怀,何重复之有呢?下面,诗人仿佛是用一组特写镜头,继续表现蜀地山川的险要形势在那“连峰去天不盈尺” 的高山峡谷之中,“石水崖转石万壑雷”,“使人听此凋朱颜”;在那百年“枯松倒挂”的陡崖绝壁上,“飞湍瀑流争喧豗”,令人闻之毛骨悚然!以上的描写,均是为下面作者发议论张本。蜀道如此艰难,形势如此险峻,更加上“峥嵘而崔鬼”的剑阁, 因此, 即使“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天半人云”,也不要去吧“磋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即使你能克服大自然的艰难险阻, 来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倘若“所守或匪亲”,那就非同儿戏了。蜀道本为天险,如果再加上用人不当,造成分裂和战霖,那麻烦可就更大了这里,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时局及潜伏危机的一种隐忧与关切。后来的安史之乱已证实诗人的这种优虎并非“ 祀国无事忧天倾”。因此,诗人最后发自肺腑的一声警戒之辞似乎也格外高亢、有力,使人为之动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从而收束了全诗。读罢全篇,掩卷深思,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这篇蜀道难之所以比同时代或后代诗人描写同类题材的作品高出一筹,成为这一题材的千古绝唱,是有它自身深刻的原因的。与杜甫“ 沉郁、顿挫”的诗风不同,李白诗歌的风格是“清新、俊逸,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是说得很确切的。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 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 也包含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 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 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 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影响, 但对他影响更深的却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李白和屈原又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同样有着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也有着可以媲美的高品质和艺术天才。以这些共同的特点为基础,他必然会走上屈原所开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道路,并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它有所丰富和发展。李白的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唐代和后代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李白在蜀道难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它们不是客观的描摹,而是为他的感情所加工过了的一种主观印象。他并不力求刻划景物的各个方面,而是抓住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如“危乎高哉”,加以集中,然后用自己的想象、幻想使它们强化如“六龙回日之高标”杂糅上有关的神话、传说来加以补充如“蚕丛及鱼尧”、“地崩山摧壮士死,”,借夸张的笔触来增强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如“ 猿揉愁攀援”、“扣参历井”,从而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既有色彩,又具音响,还有动感的画面,因此才能给人以很高的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大诗人杜甫评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的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