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在安徽的活动.doc_第1页
太平天国运动在安徽的活动.doc_第2页
太平天国运动在安徽的活动.doc_第3页
太平天国运动在安徽的活动.doc_第4页
太平天国运动在安徽的活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天国在安徽以太平天国历史相关考证、新闻、文艺、杂谈,石达开陈玉成相关内容较多2007-06-22 12:47徐川一:石达开与太平天国安徽建省录入:翼王坪 (一)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年青英俊,文武兼备,功勋卓著,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半个世纪之后,“江淮间犹称”其“威仪器量为不可及”(江表忠略卷二十),但揆其一生,又颇多争议,褒贬不一。大渡河兵败迳入清营,是中计被俘?是意欲投降?抑或是“舍命以全三军”?是长期争论的热点。最近,争议的镜头似乎已从大渡河畔拉向皖国故地安庆,以探究“安庆易制”的是非得失。这一转变颇有意义,并接触到了历史人物的喜剧的场面。试想:“先时数千里过而不留,未尝行设官安民之事”(草茅一得),而自石达开主持安庆易制起,安抚黎庶,设官理民,很快就取得了“军用裕而百姓安之”的良好效果,这该要何等的气概,何等的才气!这自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 安庆易制是太平天国前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位于太平天国治国安邦国策的转折点上,涉及太平天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只有从总体上把握它,才能理解它,以器取得正确的认识。 安庆易制在安庆,但并非决定于安庆,而决定于天京。“易制”虽由石达开主持推行,而是由太平天国中枢所批准。仅从石达开个人立论,似有人在事兴,人去事废的错觉。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安庆易制的核心问题是开辟安徽根据地,建立太平天国安徽省地方政权,其他问题则由此展开。史式同志说:“对太平军活动过的地区加以鸟瞰。发现有些地方是“点”,有些地方是“线”,有些地方是“面”,又说:“最典型的“面”是在安徽中部”。(史式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点,线,面)顺着史式先生的思路想下去:在石达开主持安庆易制,开创皖中根据地之前,太平天国之国,尚停留在若干点上,所谓一统江山七十二里半。只有在此以后,太平天国才由点到面,从而结束了“国不像国”的状态。 (二)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在中国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此,在近代初期的太平天国时期亦是如此。1853年2月24日一克安庆与同年6月9日二克安庆,由于没有驻军镇守,均成“弃土”。 太平天国踞守安庆的时间,史有明载: 一 剿平粤匪方略卷五十七载安庆巡抚李嘉端夏历九月初二奏报:“据前臬司张熙宇禀称:八月二十八夜间至次日午间,贼船六百余只,陆续停泊安庆城外,乘夜进城,不许百姓逃避。.众约五六千人。意图占踞安庆”。 二 光绪安徽通志 武备志 兵事四载:“是月(夏历八月-引者注)粤逆自江西下驶,癸己(二十一日)东流陷,甲午(二十二日)建德陷,乙未(二十三日)安庆三陷。” 三 桐城练首戴钧衡草茅一得载:“贼攻江西不克,八月二十四日,复回窜皖城。” 四 桐城方宗诚俟命矣 自序之四载:“八月二十四日,贼踞省城。” 五 桐城方江家园记卷五载:“(八月)二十五日,集贤告急于庐州,一食顷八百里羽书飞骑三过。.有污者(泥水匠人-引者注)自皖北来,局(桐城团练局-引者注)中呼入问之,曰:“吾过集贤,闻臬司又莫知去向。有吉将军者,闻贼至如中酒,起居需两人掖之。人言将军即前此报收复省城者。吾见贼泊抵岸不下八百。贼登北门城楼,用千里镜寮望。.夜,羽檄又过。” 以上清方公私记载所说的“夏历二十四日”即公历9月26日,就是贼情汇纂 卷一所载石达开“癸丑八月奉伪令赴安庆一带安民”,入踞安庆的确切日期。他是天京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大员。 石达开进城,入居安庆巡抚衙门,下令在安庆设防,其措施是: 一 安抚黎庶,稳定民心,并将不愿留在城内的百姓放出。 二 将安庆城垣增高五尺,培厚加倍。将五门封筑,仅留小南门出入。北门一带,形势险要,太平军在这里广设枪炮,重点防守。 三 取民间门扇窗格,修筑“黄花亭,马山,准提庵诸土城,筑迎江寺炮台,加强城外要地的防御工事。 四 在城厢内外,遍立望楼,以为寮望指挥之助。 五 分军进驻枞阳等地,拱卫安庆侧翼。 六 在城外各庄“打先锋”,索贡献;在城外开炉,“添造刀矛”,以利久守。 经过一番紧张的布置,太平军在安庆的防御已趋牢固,随即转入反攻。 太平军在安庆设防驻守,已察觉太平军这一动向的清安徽地方当局,加强了在集贤关一带的防守。已革按察使张熙宇、汉中镇总兵恒兴率山东,陕甘兵千余,广勇五百镇守集贤,游击赓音泰统领抚标千人扎营十里铺,勇目、亡命徒杨老四率领的六百庐州勇,竟进至五里营,并常到北门一带骚扰。 肘腋之患,势在必除。10月12日,太平军派出小分队出北门向庐勇寻战,庐勇不知是计,倾巢出动。太平军且战且退,诱敌入门,遽扼城门,另派大队出东、西两门,分进合剿。至此庐勇方知大事不妙,夺门返奔,死伤过半。杨老四连人带马,跌进陷坑,三跃不起,顿时毙命。太平军医举踏平了五里营敌营。 25日,太平军往攻十里铺,与敌赓音泰部接战。另派大兵绕到集贤关前,攻其要害。正在进餐的张熙宇“闻兵声投箸(足俞)垣而走”,直奔桐城。守关之兵随之而逃。庐勇为泄五里营败不相救之愤,放火将关前营房全部烧毁。赓军见后火起,知已陷入腹背受敌之境,一片混乱。太平军乘机推进,毙赓音泰以下六百余人,进克雄关。 经此一战,敌军已无法在集贤关立足。11月12日,太平军进克练潭,14克桐城,29日克舒城,太平军继续北上,进围安徽省临时省会庐州。在此之前,太平军已入踞池州、青阳、建德、东流、望江、太湖等安庆周围各地。 军事上的胜利,为建政安民铺平了道路。 (三) 石达开到安庆,下船伊始即布告安民,剖明其前来安徽的目的是“抚安黎庶,援救生灵”。殷望“良民各安生业,勿受妖惑,惊惶迁徙”,致使“或丢家业,或丧身命”之害。(翼王训谕)并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安抚四民诰谕广为散发,用以揭露清妖罪恶,宣传太平天国威德,号召士农工商各安其业。象这样的太平天国文告,安徽群众见之多矣。如殿左一检点曾添养等颁发的晓谕众民放胆宽心以勤稼穑札谕等等。所不同的是,此次随之而来的是紧张的建政活动。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的地方政权分省、郡、县三级,废除了清制“道”这一级。县以下则按太平军制,实行乡官制度,废弃了清朝的保甲制度。 太平天国安徽省地方政权的组建,是以军队为骨干,自上而下展开的。石达开以从天京带来的由南昌调来的太平军军官为基干,搭起了安徽省级机构的架子。省会设在安庆。首任行政首脑是恩赏丞相赖裕新。赖裕新曾接见前来安庆进贡的石台乡民刘海庵等人,颁给刘等太平天国官书,要刘等返里,速速公举乡官,安抚民众.其继任者是殿右捌指挥杨。他们都是石达开部下,石达开通过他们执掌全省政务。 郡、县两级政府首脑,起初多由当地驻军首领兼任。我们今天尚能见到的安徽省首批县级政府首脑名单是: 罗忠球:功勋土正土一戊一监军,曾踞东流县 张立旺:典圣粮,踞建德,东流等处。 李名玉:繁昌县监军。 黄振钧:潜山县监军。 黄振兴:铜陵县监军。 万成桂:青阳县监军。 (均据贼情汇纂) 也许正与处于打天下的战争环境有关,太平天国郡、县主管官员的职权,比清朝同级官员要大得多,“虽大辟不以上闻”。(据贼情汇纂) 当时,最麻烦的是组建基层乡官政权。正因如此,它更受到石达开的重视。为解决贵池县在这方面遇到的困难,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十月十八日(1853年11月22日),石达开颁布训谕: “本主将奉天安民,抵此安徽,前于十月初一日饬遣使人四名,欲递训谕,谕尔该城内外人等,速宜敬天,依限回禀,讵料我使今止转来二名。据云贵池县各耆民人,经读圣书及诰谕、训谕等,颇能回心敬天,独有高村罪民,胆敢逆天.本主将必定兴师,剿洗高岭.并谕尔等各村民人一乡谕知:遍传合邑诸耆良民,准宜速急依制,举官遵限呈册,以五家设一户长,二十五家公举一两司马,一百家公举一卒长,五百家公举一旅帅,二千五百家公举一师帅,一万两前五百家立军帅。所举各官,须要注明三代履历,及本身岁次,家口若干。至民家亦须注明某姓、某名、一户男妇老幼,合家总共几十名。速于倒限十一月二十日旦,写明载册,交与举任卒长,旅帅,师帅等,亲身赴安徽投案。” 十日后,殿右捌指挥杨给繁昌人民札谕,限该镇于“十一月初九日举齐旅帅、两司马等官,填名造册,赴安徽省呈报本指挥衙门,以便发给门牌”。该札谕附有“举官次第名目,三代履历及民户款式”,工作趋于规范化。 同时,杨指挥在另一件札谕中谈到“该省各郡州县已投册者请领门牌。”这就是说,组建乡官基层政权的工作,并不限于贵池、繁昌,而是在安庆周围各地同时展开。时至1854年2月,潜山县已公举了“六军帅,十八师帅,七十二旅帅”,组建工作,已经完成。 建立一定的生产秩序、生活秩序,求得社会的安定,这是任何政权的绝对要求。可是,自回师西征以来,特别是秋收以后,安徽沿江一带的社会秩序混乱。大量人口由沿江近水之地,迁至深山老林。许多人家只剩少量精壮维持生产,谨守门户,并随时准备离去。这种情况的出现,广大太平军将士深感困惑。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七月廿五日(1853年8月29日),西征军重要将领曾天养札谕中说: “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兹我天王合万亿之众,行仁义之师。原以使天下享舜躬之福。尔等轻信人言,自相恐吓,背井离乡,殊不少解。本大臣?在抱,胞与为怀,特剀晓谕尔等:继自今宜拜天父天兄,恪守天王诏旨,为农为圃,各宜其生,乃积乃仓,毋废厥业。何必奔走四方,辗转沟壑也!且我天朝整旅兴师,南征北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尔等不归之于今,其欲归之于后乎?谕后各当猛省回头。” 石达开乍到之时,亦不明实情,以为是“惑于妖言,擅自迁徙”。但很快就发现,致乱之由在太平军内部。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正月二十六日(1854年3月1日)顶天侯秦日纲札谕写道: “本侯恭奉天命,出师安良。凡官民兵士人等,莫不教导,俾得个个修好炼正,化醒心肠。但新投军人兵士甚众,良莠不齐,难保无不法之徒,乱行滋扰.前翼王颁行训谕,严禁逆徒滋扰在案,至今未见尔等良民举公秉正擒拿前来送案.特行札谕,仰军民人等知悉:自谕之后,倘有圣营兵士人等,胆敢不遵天命,妄到乡村骚扰者,不论欺勒吾民与不欺勒吾民,准尔等放胆扭拿送案。本侯定将该犯讯明,按天法究治,以警凶顽而安良善。” 石达开与秦日纲虽归罪少数不良分子,但已接触到问题之所在。而且,允许良民“放胆扭拿”,下情定能上达。究其实,百姓之弃家废业,迁徙在途,与太平天国的“贡献”制与强征入伍的“掳人”制,直接有关。数量不限,次数不限的“贡献”制,使人民应接不暇,难以承受。而“贼之所至,专务胁从,其壮者为兵,蠢者役使之,士则掌其文书”(方宗诚柏堂集 续编卷十一),更使人无法忍受。显然,不易此侵犯许多人利益的“苛制”,所谓建政安民,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因如此,太平天国领袖们才决心在安民区内,以计亩征粮,计货收厘的新制度,取代“贡献”制,并严禁掳人,而进行招募。 “不甚理会邪教俚说”的石达开,衔命赴安庆主政,敢于面对现实,爱民亲民,锐意易制,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没有根据地到创立根据地,从没有地方政权到建立地方政权的伟大转变,并为从贡献制至赋税制,普遍征兵制至募兵制的转变打下基础,提供条件,使太平天国军民都受到实惠,功勋卓著。1854年初天国首开翼试,天王特以“翼化如春润”为诗题,以“美其安恤安庆之功”。(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 (四) 本文开头一段,我们谈到石达开安庆主政,开辟安徽根据地之前,太平天国只有“点”、“线”而没有“面”。其所以如此,与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上下对形势的估量有关。当时,他们把打平江山,取得天下,视为易事,以为倚马可待。“三两月之间”,即可“灭尽妖清”。因此,在从北伐军出征到西征南昌的这段时间里,他们采取来许多临时性的措施,如“打先锋”,索贡献,掳人当兵,别男行女行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