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pdf_第1页
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pdf_第2页
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pdf_第3页
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pdf_第4页
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9 卷第2 期 2 0 0 9 年3 月 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C h a n g a n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V 0 1 2 9N o 2 M a r 2 0 0 9 文章编号 1 6 7 1 8 8 7 9 2 0 0 9 0 2 0 1 0 1 0 6 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 郑仲浪吕彭民 长安大学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 1 0 0 6 4 摘要 为研究大型载重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 建立了四轴拖挂车动力学模型 以路面随机不平 度为激扰 研究车辆动载荷和动裁系数随路面等级 车速 载质量 轮胎刚度 悬架阻尼和悬架刚度 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如果路面等级下降或车速提高或轮胎刚度增大 拖挂车各轮动栽荷都增 大 挂车悬架阻尼的减小和悬架刚度的增大都能使挂车各轮动载荷增大 对拖车各轮的动载荷影响 则不大 拖车后悬架阻尼的增大能引起拖车后轮动载荷的减小 但拖车后悬架刚度在原取刚度值的 1 5 倍附近时 能使拖车后轮动载荷最小 在模拟中 动栽荷系数和动载荷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而 载质量的增加 拖挂车各轮的动栽荷变化不大 但动载系数减小 对路面总作用力会逐渐增大 关键词 机械工程 路面不平度 四轴拖挂车 动裁荷 动载系数 中图分类号 U 4 6 1 1 文献标志码 A D y n a m i cl o a do fl a r g et r u c k sa c t i n go np a v e m e n t Z H E N G Z h o n g l a n g L UP e n g m i n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f o rH i g h w a y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E q u i p m e n to fM i n i s t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 C h a n g a n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7 1 0 0 6 4 S h a a n x i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4 一a x l et r a c t o r t r a i l e rm o d e l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t os t u d yt h ev e h i c l ed y n a m i cl o a dt h a t t h el a r g et r u c k sa c to nt h ep a v e m e n t B a s e do nt h ep a v e m e n tr o u g h n e s s t h ec h a n g el a wo f v e h i c l ed y n a m i cr o a da n dd y n a m i cl o a dc o e f f i c i e n t w h i c haree f f e c t e db yr o a d r a n k s v e h i c l e v e l o c i t y w e i g h t t i r es t i f f n e s s s u s p e n s i o nd a m p i n ga n ds u s p e n s i o ns t i f f n e s s w e r es t u d i e d I ti s f o u n dt h a t w h e nt h er o a dr a n ki sd e g r a d e do rt h ev e h i c l es p e e di sh i g h e ro rt h et i r es t i f f n e s si s e n h a n c e d t h ed y n a m i cl o a do fe a c hw h e e li si n c r e a s e d t h er e d u c t i o no ft h et r a i l e rs u s p e n s i o n d a m p i n go rt h ei n c r e a s eo ft h et r a i l e rs u s p e n s i o ns t i f f n e s sw o u l dc a u s et h ei n c r e a s eo fd y n a m i c l o a do fe a c ht r a i l e rw h e e l s b u ti th a sl i t t l ee f f e c to nt h et r a c t o rw h e e l s t h ed y n a m i cl o a do ft h e r e a rt r a c t o rw h e e li si n c r e a s e dw i t ht h er e a rt r a c t o rs u s p e n s i o nd a m p i n g w h e nt h er e a rt r a c t o r s u s p e n s i o ns t i f f n e s si s n e a rt h e1 5t i m e so ft h ep r i m a r yv a l u e t h ed y n a m i cl o a dg e t st h e m i n i m u m t h ec h a n g el a wo ft h ed y n a m i cl o a dc o e f f i c i e n ti sa st h es a m ea st h ed y n a m i cl o a di n t h o s ec a s e s w h e nt h ew e i g h ti sa d d e d t h ed y n a m i cl o a do fe a c hw h e e lh a sal i t t l ec h a n g e d a n d t h ed y n a m i cl o a dc o e f f i c i e n ti sd e c l i n e d b u tt h ew h o l el o a da c t i n go nt h ep a v e m e n ti sr a i s e d 13 f i g s 8r e f s l I l l 一 收稿日期 2 0 0 8 0 4 2 0 基金项目 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2 0 0 53 1 88 1 21 2 作者简介 郑仲浪 1 9 8 1 一 男 福建永定人 工学博士研究生 E m a i l z z l c 72 h o t m a i lo m 万方数据 1 0 2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9 皋 K e yw o r d s 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r o a dr o u g h n e s s 4 a x l et r a c t o r t r a i l e r d y n a m i cl o a d d y n a m i Cl o a dc o e f f i c i e n t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公路交通网致密化 公路交通 突出表现为交通量增大 汽车轴数 轴载增加 车速 加快 中国的公路交通已经进入重交通阶段 多轴 载重汽车占汽车通行量的比例逐年增加 1 重载交 通被认为是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 2 而大型载重货车对路面的破坏远大于其他车 辆 在路面动力响应计算中 往往采用恒定的移动 载荷或将车辆简化为2 个自由度的1 4 模型或4 个 自由度的半车模型进行计算 4 这与多轴大货车对 路面的动作用力差异较大 随着车辆速度的提高和 车辆载质量的增大 车辆在运动状态下由于振动所 引起的惯性荷载和冲击荷载大大增加 为了能比较 准确地模拟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 本文建立 了7 个自由度的四轴拖挂车计算模型 采用随机路 面谱作为激扰 研究各种参数下车辆对路面的动作 用力 为路面动态设计提供参考 1 四轴拖挂车车辆模型的建立 根据车辆的实际结构 建立四轴拖挂车辆模型 如图1 所示 由于车辆和路面为弱耦合系统 5 6 仿 真时可不考虑动弯沉量对车辆振动的影响 图1 中 m l m 2 均为拖车簧下质量 m 3 m 均 M 2 C 2 图1 四轴拖挂车振动模型 为挂车簧下质量 m 为拖车簧上质量 m 为挂车簧 上质量 k s k e k 均为悬架弹性元件的刚度 C s c e f 均为悬架阻尼器的阻尼 五 k k k 均为轮胎刚 度 f c 2 c 3 C 均为轮胎阻尼 J l J 2 J3 分别为拖 车 挂车 平衡悬架的转动惯量 n a 口 分别为拖 车前轴 铰接点 拖车后轴到拖车质心的距离 b b z 分别为铰接点 挂车平衡悬架中心到挂车质心的距 离 d 为平衡悬架长度 q q 2 q a q 分别为各轮的路 面不平度激励 z z 均为拖车簧下质量的垂向位 移 z 为挂车簧下质量的垂向位移 2 为拖车车身 的垂向位移 z 为挂车车身的垂向位移 巩 晚 巩分 别为拖车 挂车 平衡悬架俯仰摆角 根据A l e m b e r t 原理 车辆振动方程为 朋贾 蕊 K X 1 式中 O000O O 0O O O m 3 m 4 0000 0 研5 m 6a 2 m 6b l m 6 0 0 a 2 m 6 l a m 6a 2 b l m 6 0 0b l m 6a z b l 1 6J 2 研m 6 0 OOoO J 3 i 1d 2 优 l c 1 c s 0 0C 2 C O O0 一c 5一 口1 岛一锄c 6 0O OO 0 C5 0一f 6 c 3 c c 1一c 1 一c 7f 5 C 6 C 7 一a 2 f 7 一a lc 5 a 3 c s a 2 6 7 一 6 1 6 2 c 7 6 1 6 2 c 7 0 5 d Q C 4 0 a 1 C s 0 a 3 C O 0 一a z c 7一 6 l 6 2 f 7 一a l c 5 a 3 c 6 a g C 7 6 l 6 2 c 7 斫岛 a 2 c 6 磋C 7a 2 6 1 6 2 c 7 a 2 6 l 6 2 c 7 6 l 6 2 2 c r OO O O 一0 5 d c 3 一 O O O 0 2 5 d 2 c 3 C 4 o 忱o o o o o 帆o o o o o o 万方数据 第2 期 郑伸浪 等 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 1 0 3 K k l 愚5 0 0k 2 k 6 OO k 5一k 6 a l k 5一a 3 k 6 00 0O 0 一k 5a1岛0 0 0 一 一a 3 k 6 00 k 3 k 4 k 7一k 7 一a 2 k 7一 6 l 6 2 k 7 0 5 d k 3 一k 4 一k 7k 5 k 6 k 7一a l k 5 a 3 k 6 a z k 7 6 l 6 2 k 7 0 一a 2 k 7一a l 岛 口3 忌6 砚k 7 斫愚5 口 五6q a Z z k 7a z 6 l 6 2 岛 O 一 6 1 既 点 6 1 6 2 愚7a 2 1 6 2 忌7 6 1 6 2 2 k 7 0 0 5 d k 3 一k 4 0 00 0 2 5 俨 惫3 k 4 x z l z 2z 3瓠口l 如0 3 T F t k 4 g t 一z 3 f 0 5 d 8 a f 1 口1 k l q z C z q z k z q z C 3 口3 k 3 q 3 c 4 q 4 k 4 q 4 O O O 0 5 d 一f 3 口3 一k 3 9 3 C 4 q 4 k 4 q 4 由图1 设四轴拖挂车从左到右各轮对路面的 附加动载荷随时间的变化分别为F F 2 F 3 F 4 即 F 1 f 一k ll q l 一翻 f l 口l f 一z 1 f 2 F 2 f 愚2 q 2 一2 z f 2 I q 2 一z 2 3 F 3 t 一k 3 q 3 一施 f 0 5 d 0 3 f 3 I q 3 一z 3 0 5 瑚3 4 口 一之 f 一0 5 a 9 3 5 由于F 1 F F F 4 均为随机载荷 取各轮胎附加动载荷变化的均方根值吼 吃 吒 吼作为各轮的附加动载荷 则 卯1 2 口F 3 2 一 q2 6 式中 N 为采样点数 拖挂车从左到右各轮的动载系数D D 2 D s D 分别为 r F J 卯 m 1 口3 a 1 口3 优5 6 2 b 1 b 2 口3 一a z n l 口3 m 6 g 啊 u 2 瓦一2 而再瓦万i 五万石干丽灭F 瓢万瓜百i 西兀i 矗了瓦五一j u nF J 2 卯z m 2 a l n 1 口3 m 5 b z b l b z a l a 2 a l a 3 m 6 g Y F 2 Q 如一 瓦 一 丽j i 及百干习瓦了可万酉干硒可瓦了i 河瓦干i 河矿 q 政 半一 等5 羔 并 t 舞 m 6 垫A g J L 押幻 L 轨z L 仉D 2 9 n 警 鼍篇糍器 1 0 式中 F j F J F j 分别为拖挂车从左到右各轮 的静轴载 g 为重力加速度 2 路面随机激扰模拟 路面不平度是引起车辆振动的激扰源 研究表 明 路面不平度是服从G a u s s i a n 分布的 具有零均 值的均匀随机场 若转化为随机过程则具有平稳遍 历特性 路面不平度的特性可用功率谱密度函数 P S D S o 表示 7 3 为 s s 盖 1 1 式中 n 为参考空间频率 n 0 1m 1 叫为频率 指数 一般取硼 2 S 鼠 为参考空间频率下的路 面功率谱密度值 称为路面不平度系数 对于平稳G a u s s i a n 随机过程 有多种方法可以 生成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 8 基于幂函数的P S D 可 采用谐波叠加法生成随机道路不平度 所模拟出的 路面随机不平度为 q t J 2 S q A f s i n 2 兀f l t 统 1 2 f 1 式中 为时间频率 与空间频率的关系为1 2 口 铆为车辆行驶速度 厂为微小增量 舅为 o 2 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t 为时间 3 计算机仿真分析 本文选择M a t l a b 软件和S I M U L I N K 工具箱作 为仿真工具 对整个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 选取四 轴拖挂车结构参数如下所述 万方数据 1 0 4 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9 牟 7 1 1 4 0 0k g m 2 5 5 3k g 7 n 3 3 9 6k g m 4 3 9 6k g 7 2 5 26 5 9k g 1 61 9 8k g m 2 诋 1 24 6 0k g 2 1 0 00 0 0k g m 2 k 1 1 0 3 1 0 6N m C 1 30 0 0N s m k 2 2 0 6 1 0 6N m f z 一30 0 0N s m k 3 2 1 0 6N m c 3 30 0 0 N s m k 4 2 1 0 6N m 30 0 0N s m k 5 2 3 2x1 0 5N m c 5 22 0 0N s m k 6 8 6 1 0 5 N m f 6 1 00 0 0N s m k 7 2 1 0 6N m c 7 8 40 0 0N s m J3 2k g m 2 口l 一0 7 7 8m n 2 2 1 6 5m 口3 2 7 1 2m b l 一4 8 4 3m d 一1 0 1 2 1 b 2 2 3 5 7I T I 仿真得到四轴拖挂车在不同路面等级 不同车 速和不同车辆结构参数下各轮的随机动响应 进而 求得各轮均方根动载荷和动载系数 这里仅列举四 轴拖挂车以2 0m s 7 2k m h 的速度在A 级路面上 行驶时 拖车后轮的随机动载荷响应如图2 所示 2 5 2 0 1 5 堇 1 0 稼 J 鬈 一0 5 一1 5 2 0 一2 5 051 0l52 02 53 0 时间 s 图2拖车后轮随机动载荷与时问的变化 3 1 路面等级对四轴拖挂车系统响应的影响 四轴拖挂车以2 0m s 的速度分别在A B C 级 路面上行驶时 得到车辆各轮均方根动载荷及动载 系数与路面等级的关系 如图3 图4 所示 1 6 1 5 籁I4 耗 1 0 图3 各轮均方根动载荷图4各轮均方根动载系数 与路面等级的关系与路面等级的关系 由图3 图4 可知 随着路面等级从A 级到C 级 的下降 路面不平度加剧 车辆对路面作用的动载荷 加大 动载系数增加 路面不平度状况的好坏 对车 辆的动载荷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建设高等级路 面 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是减小车辆动载荷的一个 重要途径 同时减小了路面的早期破坏 比较分析可 得 拖车后轮受到的动载荷最大 动载系数也最大 是四轴拖挂车受力最严重的车轮 挂车前后轮的动 载荷和动载系数相差不大 动载荷比拖车前轮大 由 于轴载较大 动载系数反而小 轴载一定时 各轮的 动载荷及动载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由于篇幅 所限 本文只取挂车后轮作为考察对象 轴载一定时 的动载系数将不列出其变化趋势 3 2 车速对四轴拖挂车系统响应的影响 将车辆以0 5 0m s 的速度在A 级路面行驶 作为仿真对象 得到拖挂车各轮的均方根动载荷随 速度的变化 图5 由图5 可知 车轮的动载荷随着 速度的提高逐渐增大 各轮的动载系数与动载荷变 化规律是相似的 拖车前后轮 挂车后轮动载系数分 别在1 1 2 1 1 2 3 1 1 1 8 之间变化 因此 在做路面动力学分析中 选取动载荷系数时 应充分 考虑车速的影响 3 3 载质量对四轴拖挂车系统响应的影响 用挂车簧载质量的变化来模拟拖挂车辆载质量 对动载荷的影响 得到拖挂车各轮的均方根动载荷 动载系数与挂车簧载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6 图8 所示 圣l i 裂 0 l 嚣 鬈 l 图5 各轮均方根动 载荷与车速的关系 l Z 芒 采 畦 鞋 确 图6 各轮均方根动载荷 与挂车簧载质量的关系 0 1 0I 5Z 00 51 01 52 0 挂车簧载质量变化倦 挂车簧载质量变似倍 图7 各轮均方根动载系数图8 各轮对路面总作用力 与挂车簧载质量的关系与挂车簧载质量的关系 由图6 图7 可以看出 随着挂车簧载质量的增 加 拖车后轮的动载荷变化不大 但由于轴载的增 大 动载系数下降 挂车的动载荷则随着簧载质量的 提高而有所下降 且动载系数比拖车的动载系数下 降要快 空车比载重车振动要大 拖车前轮的动载 随挂车簧载质量增加有所增大 动载系数变化并不 大 但综合考察车辆对路面的动作用力 得出车辆 各轮对路面总作用力与挂车簧载质量变化的关系如 图8 所示 车辆对路面的总作用力逐渐增大 挂车 各轮的影响最大 其对路面的总作用力增大最快 而 拖车后轮的影响次之 对于道路而言 行驶车辆对 万方数据 第2 期 郑仲浪 等 大型货车对路面的动作用力 1 0 5 路面的总作用力就是移动载荷 对道路内部产生的 应力应变均为动态变化的 挂车簧载质量的增加 车辆对路面的总作用力增加 这不仅会使路面各结 构层正应力应变增加 而且会使垂向剪应力应变增 加 从而加快道路的损坏 因此 限制超载是非常必 要的 3 4 轮胎刚度对四轴拖挂车系统响应的影响 在实际交通中 由于超载等原因 普遍出现依靠 提高轮胎胎压来保证车辆行驶性能的现象 而轮胎 胎压的变化可以粗略的归结为轮胎刚度的变化 模 拟得到拖挂车各轮均方根动载荷随轮胎刚度变化的 关系如图9 所示 由图9 可知 轮胎刚度的明显增 加会导致动载荷的迅速提升 拖车前后轮 挂车后轮 动载系数具有相似变化 最大值分别达到为1 3 1 3 2 1 2 由此可得 车辆胎压过大会造成路面的 破坏 因此 应考虑采取措施 限制提高轮胎胎压 3 5 悬架参数对四轴拖挂车系统响应的影响 四轴拖挂车各轮均方根动载荷与挂车悬挂阻尼 变化的关系如图1 0 所示 由图1 0 可知 挂车悬架 阻尼发生变化时 对于拖车的动载影响不大 但对挂 车的动载影响很大 在阻尼值较小时 O 0 5 倍 挂车各轮的动载变化很快 在相似的动载系数变化 中 挂车后轮动载系数最大可达1 2 6 可见挂车悬 架阻尼对减缓挂车振动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阻 尼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减小动载荷不起作用 注 W 1 1 0 w z 1 1 l 3 一1 5 W 一Z 0 图9 各轮均方根动载荷 与轮胎刚度的关系 拖车前轮 馋车后轮 o 一一挂车后轮 一 一一一一一 w 1W r W l W 挂车悬架阻尼变化 倍 注 W l 0 2 W 2 一O 4 w 3 1 0 W 4 2 0 图1 0 各轮均方根动载荷 与挂车悬架阻尼的关系 四轴拖挂车各轮的均方根动载荷与挂车悬架刚 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 1 所示 由图1 1 可以看出 拖 车的动载荷变化不大 而挂车各轮的动载荷增大 同 样也就增大了挂车各轮的动载系数 增大挂车悬架 的刚度 会增大挂车的两轮对路面的损伤 四轴拖挂车各轮均方根动载荷与拖车后悬挂阻 尼变化的关系如图1 2 所示 由图1 2 可知 拖车后 悬架阻尼发生变化时 对于挂车后轮的动载荷影响 不大 拖车后轮的动载荷则随着拖车后悬架阻尼的 增加而持续降低 拖车后轮动载荷系数在阻尼为0 时取到最大值1 2 8 尽可能增大拖车后悬架阻尼 对减轻拖车后轮对路面的作用力是十分有效的 拖车前轮一拖车后轮 注 W I 0 8 W 2 1 0 w 3 2 0 W 4 3 0 图1 1 各轮均方根动载荷 与挂车悬架刚度的关系 1 至 娃 藕 磊 四轴拖挂车各轮均 方根动载荷与拖车后悬 架刚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杂 1 3 所示 由图1 3 可以看嚣 出 拖车后悬架刚度增大 时 对拖车前轮和挂车的 动载荷影响不大 拖车后 轮的动载荷与拖车后悬 架刚度成平缓的抛物线 状 在原来拖车后悬架刚 0W IW 2W 3W 4 拖车后悬架阻尼变似倍 注l W I 一0 2 w 2 0 4 w 3 1 0 W 4 2 2 0 图1 2 各轮均方根动载荷 与拖车后悬架阻尼的关系 拖车前轮 拖车后轮 注 W 1 0 8 W 2 1 0 W 3 2 0 W 4 3 0 图1 3 各轮均方根动载力与 拖车后悬架刚度的关系 度值的1 5 倍附近取得最小值 此时对应的动载系 数为1 1 4 4 结语 1 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 会对路面产生较大动 载荷 动载荷的大小受路面等级 车速 载质量以及 车辆结构参数的影响 可用动载系数进行评价 2 车辆对路面的动载荷直接取决于路面的平 整度 平整度较好的路面所承受的动载荷较小 建设 高等级路面 保证路面施工质量 是减小车辆动载荷 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能很好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3 车辆对路面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随着车速 的提高而增加 4 各种载质量下 拖车各轮对路面的动载荷变 化不大 但各轴的静载荷增大 各轮的动载系数减 小 挂车的动载荷有所减小 空车比载重车振动大 车辆对路面的总作用力在增大 车辆对路面损坏在 增大 所以需严格限制超载现象的出现 5 车辆轮胎刚度的增加 会增大车辆对路面的 动载荷 增量越大 动载荷和动载系数增大就越快 而轮胎胎压的变化 可以粗略归结为轮胎刚度的变 化 因此应该对车辆轮胎胎压做一定的限制 6 挂车悬架参数的变化 对拖车动载荷的影响 万方数据 1 0 6 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9 互 并不是很明显 但对挂车各轮动作用影响很大 增大 分析方法 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 0 0 7 7 4 3 9 4 3 挂车悬架阻尼会减小挂车两轮对路面的动载荷 挂 S O N GY i f a n C H E NR o n g f e n g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o f 车悬架刚度增大 则会增加挂车的轮胎动载荷 拖车 嘉v i J b r u a m t i o n lr e f s 絮 三 篙 后轮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则随着拖车后悬架阻尼的 n e 2 0 0 7 7 4 3 9 4 3 9 增大而持续降低 尽可能增大悬架阻尼以减轻车辆 5 刘晶郁 王少赠 蔡红民 重型载货汽车悬架的优化设 对路面的动作用力是十分有效的 拖车后悬架刚度 计 J 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8 2 8 5 增大时 拖车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在原来悬架刚度 1 U 卜1 u 6 值的1 5 倍附近取得最小值 三1 U 1 7 9 y u P N G h a 舱n g C 0 1 篡m i m p l I I 诅Ia e s l g no in e a v Y r U C Ks u s p e n s l o n L JJ J o u r u a lo I 参考文献 C h a n g a n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 0 0 8 R e I e 心n c 姻 6 M a r i oF M a r t i nL M a r cS e ta 1 D y n a m i ca n a l y s i so f 1 叶俊杰 高等级公路车辆轴载特性研究I D 西安 长 砌8 t l n gc o n t i n u o u sb 1 d g e L J J J o u r n a lo fB r i d 9 8E n 9 1 安大学 2 0 0 7 n e e r i n g 1 9 9 8 3 1 2 8 3 7 2 T h o m a sD G K a r a m i h a sSM H e a v yt r u c kp r o p e r t i e s 7 刘献栋 邓志党 高峰 基于逆变换的路面不平度仿 s i g n i f i c a n tt op a r e m e n td a m a g e C B o h d a n T K u l a 一 真研究 J 中国公路学报 2 0 0 5 1 8 1 1 2 2 1 2 6 k o w s k i P r o c e e d i n go ft h eV e h i c l e r o a dI n t e r a c t i o nI I L I UX i a n d o n g D E N GZ h i d a n g G A OF e n g S t u d yo f C o n f e r e n c e P h i l a c l e l p h i a A S T M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19 9 4 s i m u l a t i o no fr o a dr o u g h n e S Sb a s e do ni n v e r s et r a n s 一 5 2 6 3 f o r m J C h i n aJ o u r n a lo fH i g h w a ya n dT r a n s p o r t 3 C e b o nD T h e o r e t i c a Ir o a dd a m a g ed u et od y n a m i c 2 0 0 5 1 8 i 1 2 2 1 2 6 t y r ef o r c e so fh e a v yv e h i c l e s p a r t1 d y n a m i ca n a l y s i s 8 曾凡奇 黄晓明 超载对沥青路面的影响 刀 交通运 o fv e h i c l e s8 n dr o a ds u r f a c e s J P r o c e e d i n g s0 ft h e 输工程学报 2 0 0 4 4 3 8 1 0 I n s t i t u t i o no f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s P a r tC M e c h a n i Z E N GF a n q i H U A N GX i a o m i n g A s p h a l tp a v e m e n t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S c i e n c e 1 9 8 8 2 0 2 c 2 1 0 3 1 0 8 s t r e s su n d e ro V e r l o a d i n g J J o u r n a lo fT r a f f i ca n d 4 宋一凡 陈榕峰 基于路面不平整度的车辆振动响应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4 4 3 8 1 0 上接第1 0 0 页 衰1 实测结果 车速 k m h 1 51 02 03 04 0 最大偏差 2 1 02 8 03 4 0 3 7 0 4 7 7 3结语 1 分析了影响动态称重精度的主要因素 并选 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处理动态称重数据 提出了在 采样时间内未采样到2 个极值点情况下 采用非线 性拟合的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动态载荷的影响 具有 一定的创新性 2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方法在汽车动态称重数 据处理中的应用 一方面采集更多的车型 载质量 车速情况下的称重数据 进行E M D 分解及非线性 拟合试验 另一方面对E M D 分解的边缘效应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 寻找更有效的端点判定方法 减小边 缘效应对动态称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1 李振锋 基于光纤光栅的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