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1页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 ,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比冠 ,学通经史 ,属文日数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 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 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平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属:写作 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杜:关闭 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发:发展 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 不以为恨恨:遗憾 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 3 分) 比冠,学通经史 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 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A B C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发奋学习。 B谪居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苏轼,才高而自负 ;此后的苏轼,潜心读书,学贯儒佛道三家。 C苏轼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了易传、论语说和书传。苏轼担心这三本书在当世无人能够理解。 D苏轼晚年特别喜爱陶渊明的诗歌,把陶渊明的诗几乎追和了一遍。书法造诣也很高,可与唐代书法名家比肩。 1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