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doc_第1页
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doc_第2页
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doc_第3页
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doc_第4页
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较熟练地进行三步式题计算。教学重点:三步计算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以前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应当怎样进行计算?如果只有乘除法呢?(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当怎样进行计算?(3)算式里有括号,应当先算什么?2口算下面各题。 30十246 100605 9054 25104(3024)6(10060)5 90(54)25(104)(l)口算时要求学生说出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对每组的两道题进行比较: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添上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改变了,所以计算的结果就不同了。3计算下面各题。(l)15042214 (2)(240120)(14020)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两道题:第()题是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有乘除法又有减法,应当先算乘除法,再算减法;第(2)题中带有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先进行计算,然后再算括号外的除法。让全班学生进行练习,个别板演,集体订正。二、新授。1教学例l。出示例1:100一(32540l8)(l)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目,指名学生试说这道题应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应当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2)再引导学生观察小括号里面的部分,指名学生说说:小括号里面有几种运算?应当先算什么?(括号里面有加、除两种运算,应当先算除法,再算加法。)(3)根据上述运算顺序,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板书:100(32十540 18) =100一(3230) =10062 =38 告诉学生:第2步现在刚开始学习,要求写出来。今后熟练了,这一步可以不写出来。2归纳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应当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小括号里面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当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题目: (90212)1270(75065 11)(1)让学生说出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2)让全班学生做在作业本上,并指名板演。(3)师生共同订正。2课本练习一的第1、2题。(l)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 混合运算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2)第2题做完后,要引导学生把4道小题进行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这4道小题虽然数字、运算符号、排列顺序都一样,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或小括号加的位置不同,因而运算顺序就不同,计算的结果也不同。板书设计教后感:第二课时: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文字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三步汁算文字题的解题方法会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教学重点:三步式题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率的提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做和、差、积、商?要求这几种数,必须各具备哪两个条件?2出示准备题: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读题后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要求出商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被除数和除数都直接给出了吗?怎样求出被除数?这道题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进行评议。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45与39的和”要添上小括号?二、导人新课刚才这道题目中的除数“6”也没有直接给出,而改为“45与39的差”,那么就变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2了:“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这道题应当怎样进行列式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综合算式计算三步文字题。(板书课题)三、新授。1、学生读题后,教师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并把重点之处加以板书。 这道题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商)能直接求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教师板书) 被除数是什么?应写在什么地方?(教师在除号的前面板书:4539) 除数又是什么呢?应当写在什么地方?(教师在除号的后面板书:4539)2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算式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这样列式能表示要先算被除数和除数吗?为什么?怎样才能表示要先算出被除数和除数?引导学生检查:现在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明确:因为要求的是商,根据题意,被除数是“4539”,要写在除号的前面,除数是“4539”,要写在除号的后面。又因为要表示出先算“4539”和“45一39”所以必须分别要给他们添上小括号。列成:(4539)(45一39)、组织学生将准备题与例2讲行比较,明确列综合算式计算二、三步文字题,关键都是先要弄清楚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哪部分要先算的。在列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小括号的应用。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题目。()下面各题,列出综合算式,再算出来。48加上60的和,乘以25与4的差,积是多少?15与4的积,减去50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学生做完题目后,提问分析:为什么第题的综合算式不要加上小括号?因为这道题最后要求出的是两个数的差,要先求的是两个数的积(被减数)和两个数的商(减数),不加小括号已能体现这样的运算顺序。(2)先按照各图指定的运算顺序填下面的方框,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图见课本第2页)让学生直接填写在课本上。列综合算式时提示强调:要不要用小括号?(3)完成课本练习一的第36题。第35题逐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个别板演,师生共同订正。第6题是改错题。练习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作业中发现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题目,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计算中发生的错误。四:作业l、把下面各题的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8043202043 320一3029 课 题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0(2)90十60150 6530 1503052、列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l)935减去125的差除以56 加上25的和,商是多少?(2)从9500除以19的商里减去36乘以12的积,差是多少?(3)用468除以36的商,去乘48与22的和,积是多少?(4)4800除以80的商,加上3200减去2850的差,和是多少?板书设计教后感第三课时巩固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文字题。教学重点:三步式题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率的提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应当先算什么?括号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应当怎样进行计算?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当怎样进行计算?2说说计算下面各题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25一(72十57019)(1050十25123)153“25与6的积,减去750除以25的商,差是多少?”这道题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应当先算什么?二、指导练习。1课本练习一第7题。(1)分小组讨论每小题应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由各组的代表说说运算顺序。(2)让学生独立做题,个别板演,师生共同订正。2课本练习一第8题。(l)指名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尤其注意应多让后进生说,使其真正掌握运算顺序),再让他们计算出来。(2)加强巡视,注意辅导后进生,发现问题及时订正。3课本练习一第9题。(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应当先算什么?(2)全班学生进行练习。指名个别板演,集体订正。4课本练习一第10题。(1)让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填空,再在图的下方列出综合算式。(2)说说列出的综合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5、课本练习一第11题。(l)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结合插图指导学生弄清题意。(注意两种思路)(3)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练习。列式有两种:60001210;6000(1210)。(4)说说每一种列式中,第一步各是求什么?三、课堂作业。1先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出来。190076038076 1900一(76038076)1900一(760380)76(1900760380)762计算下面各题。210(9803625)(1000550450)25(18181816)32 450(50450424)4列综合算式计算下面各题。(l)86与74的和乘以86减74的差,积是多少?(2)从64乘以35的积里减去280与370的和,差是多少?(3)840加上56乘以12的积,再除以28,商是多少?四:作业1填空。()在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里,应当先算()如果小括号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当先算(),再算()。(2)在下面的算式里加上小括号,使运算顺序变为: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乘法。75 480360182改错。(78048030)45 16(1200254)(30030)45 16(1200100)1045 1612450 1923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l)50加上25的和去除75,商是多少?算式是( )。A75(50十25) B(5025)75(2)800减去350除以50的商,再加上20,和是多少?算式是( )。A800350(SO20) B8003505020C(800350)5020 D800一(3505020)4计算下面各题。(40008070)53 3022一(7503524)5列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l)2712与504的和除以80与64的差,商是多少?(2)26乘5的积比3600除以25的商少多少? 板书设计:教后感: 课 题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第四课时:连乘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教学重点:连乘应用题的题型特点教学难点:连乘应用题的不同类型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每天可以编多少个筐?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每个人4天可以编多少个筐?二、新授。我们在第六册中已学过了一种连乘应用题。这节课再来学习另一种形式的连乘应用题。请同学们注意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板书课题。l、教学例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l)要求学生默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想一想:要求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可以先求什么?(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用线段图怎样表示?画出线段图。(3)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分步算求的是什么和算式。5个人1天编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多少个?804320(个)用综合算式解答:2这道题还可以先求什么?(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用线段图怎样表示?一个人4天编多少个?16 464(个)5个人4天编多少个?645320(个)用综合算式解答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连乘应用题,不但学会了用两种方法解答,而且还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7页“做一做”的题目。试算后,可让学生分析,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2,完成练习二的第l5题。第5题是第六册已学过的连乘应用题,也可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做完后,再要求学生与第l4题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并掌握两种连乘应用题不同的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四、作业1说出下面各种解法中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并列出综合算式。 一辆卡车每次可运货4吨,8辆这样的卡车5次可运货多少吨?解法一:(l)4832(吨)表示:( )(2)325160(吨)表示:( )列成综合算式是( )解法二:(l)4520(吨)表示:( ) (2)208160(吨)表示:( )列成综合算式是( )2四年级(1)班有48个同学。李老师平均每天为每个同学批改13道数学题,一星期上课5天,李老师一星期要为这班同学批改多少道数学题?(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板书设计: 课 题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教后感第五课时:连除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和用综合算式解答。教学重点:认识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教学难点:认识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两种方法解答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4米布,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l、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3、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让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二、新授。l、引言:我们把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改编,成了例2的连除应用题。这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课题。2、教学例2。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l)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想一想: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回答后,帮助学生画出线段图。 然后求出每台1小时织多少米布?(画线段图示意)(3)列式解答。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用综合算式解答.2引导学生讨论: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先求5台织布机1小时织多少米布并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分析,让学生说出每步算的是什么,并列式解答:(1)5台1小时织多少米布? 16820(米) 2054(米) (2)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再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步运算所表示的意义。3小结。 师问:今天学习的连除应用题与前天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新学习的连除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新学习的连除应用题与连乘应用题是互逆关系的。连除应用题的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例2中160米是与5台织布机和8小时工作时间都有关系,所以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先求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也可先求5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因此,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和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三、巩固既习。1完成第10页“做一做”题目。 试算后,可让学生分析,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2完成练习三的第l5题。 第4题解答完后,可让学生说出两道小题有什么联系,弄清第(1)题的条件是第(2)题的问题,而第(l)题的问题正好是第(2)题的条件。这样就为第9题改编题做了准备。四:作业1、说出下面各种解法中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并列出综合算式。一个修路队有8个工人,20天共修路2400米,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修路多少米?解法一:(l)24008300(米)表示: (2)3002015(米)表示:列成综合算式是( )解法二:(l)240020120(米)表示: (2)120815(米)表示:列成综合算式是( )2、同学们为图书馆修补图书,8个人3小时修补144本。平均每个同学每小时修补多少本?(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3、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l)10个伐木工人两天伐木320棵树。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伐木多少棵树?(2)每个伐木工人每天平均伐木16棵树。10个工人两天一共伐木多少棵树?板书设计教后感: 课 题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第六课时: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两种检验应用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逆推思维能力,并养成学生做题后自觉进行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逆推法检验教学难点:逆推法检验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每辆汽车每次可运煤5吨,12辆汽车8次一共运煤多少吨?2、12辆汽车8次一共运煤480吨,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煤多少吨?让全班学生自己默读题目,分析题意,独立进行解答指定两人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两道题的联系。二、新授。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应用题。怎样检验应用题解答得是否正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种分步检验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课题)2介绍常用的两种检验方法:(1)第一种是按照原来的题意,依次检查每一步列式和计算,看看是不是正确。这是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它实际上就是把原题重新再算一遍,看两遍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这种方法由于检验时仍用原来的解题思路,容易理解和掌握。过去也已经用过,比较熟悉。(2)第二种检验方法是: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这种检验方法实质是在数量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把原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当作未知数,重新编一道题,再解答出来。但并不要求把原题进行改编,而只是把得数代入原题按题意进行逆推。3用第二种方法检验例2。(题目与解答过程略)(l)检验第一种解法。把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当作已知数。按照题意,求1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的米数。4832(米)再按照题意求5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的米数。325160(米)计算的结果和原题的16o米相同,说明全部解答是正确的。(2)检验第二种解法。 在学生检验之前,教师可进行启发指导。提问:检验的第一步做什么?(把得数当作已知数)第二步做什么?(在原题里找出与得数有关系的一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检验,最后再进行评讲、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页“做一做”的题目。 学生可随意选用一种解法进行解答,然后用第二种检验方法进行检验。2、完成练习三的第610题。第7题是刚学的连乘应用题,但叙述方式有所变化,求的是新增加5台电冰箱一年的用电数,即是多用电的数。第9题改编时,可以启发学生回想第4题两小题之间的联系,想一想怎样把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四、作业1、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如果每个同学每天都节约2分钱,那么东方小学1000个同学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以节约多少分钱?合多少元?(l)l个同学一个月节约多少分钱?(2)全校同学1天节约多少分钱?(3)全校同学一个月节约多少分钱?2、电视机厂装配车间有工人50人,6天共装配电视机1500台。平均每人每天装配电视机多少台?(解答后再检验)3、学校建教学楼买了300吨沙,用6辆卡车10次才运完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沙多 应用题的检验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少吨?(解答后再检验)4把第3题改编成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5,张明一家5口人,平均每人每月吃粮食14千克。照这样计算,张明一家一年吃粮食多少千克?板书设计教后感:第七课时: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应用题掌握它们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编三步应用题教学教学难点:认识三步应用题的最基本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1根据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口头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再列式解答。(1) ,2小时行多少千米?(2)有两辆汽车运货,每辆 ,一共运多少吨?2出示复习题: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2)提问:问题“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三年级有多少人,题中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样求?”(40 4160人)“四年级有多少人,题中有没有告诉我们?”(没有)“应补上什么条件?”(四年级有 人)指定个别学生补充条件,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二、新授。1、引言:如果把复习题的条件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该怎样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教师边说边出示例3)2、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l)指名读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教师口述:这道题里有4个条件,这些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用线段来表示。教师边叙述边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3)教师指着线段图,问:“上面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下面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右边的问号表示什么?”(所求的问题: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4)分析数量关系。问:“要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什么?”指名回答后,问:“第一步求什么?第二、三步呢?”教师把学生说的解答步骤和算式分别写在黑板上,如下:三年级有多少人?40 4160(人)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60114274(人)问:“这道题用几步计算?”(三步计算)(5)小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与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一样的。这道题要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先要分别求出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最后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3、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指名回答后教师说明:这两道题告诉的条件都是相同的但所求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前两步都是求三年级有多少人,再求四年级有多少人;不同的是第一题是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第二题是求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5总结:今天学的是三步应用题,三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虽然解答步骤多了一步,但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考虑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先求,哪个条件后求。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5页上“做一做”的两道题目。第l题要求学生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解答。第2题解答完后,把问题改成“杨平和王丽丽共跑了多少米?”怎样解答2完成练习四的第13题。第l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第ZN提示。要比较“哪个班平均每人采集的多,必须先算什么?”学生明确后,再列式解答。第3题提示:要求“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多少倍,必须先算什么?”学生明确后,再独立列式解答。四:作业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括号内。)(l)向阳小学买了10盒白粉笔和6盒彩色粉笔。每盒白粉笔2元,每盒彩色粉笔3元。买这些粉笔一共用了多少元?算式是( )。A31026; B(23)(106);C21036; D(23)106。(2)三、四年级同学参加种树活动,三年级有12人参加,共种48棵树;四年级有15人参加共种90棵树。四年级比三年级平均每人多种多少棵树?算式是( )。A90 1548 12; B48 129015;C(9048)(1512); D9015一4812。2、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五年级有124人,每人捐2元;六年级有108人,每人捐3元。五、六年级同学一共捐款多少元?3、骑自行车2小时行30千米,骑摩托车3小时行225千米。骑摩托车的速度是骑自行车的几倍?4、 商店运来5袋红糖每袋50千克。又运来10袋白糖,每袋30千克。运来的白糖比红糖多多少千克?)5、 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用了6小的。起先4小时,每小时行50千米;后来2小时每小时行56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板书设计 应用题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教后感第八课时:用两种方法解答两、三步应用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两、三步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并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的特点,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重点:掌握两、三步应用题的题型特点教学难点:根据两、三步应用题的题型特点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四年级(1)班有学生45人,每人做纸花6朵;四年(2)班有学生48人,每人做纸花7朵。两个班一共做纸花多少朵?2师傅和徒弟各要加1288个零件。师傅要8小时完成,徒弟要9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可加工多少个零件?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解答,指名二人板演,做完后集体进行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二、新授。1教学例4。(l)出示例题。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找出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画出线段示意图。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同时让两个学生把线段图画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进行评议、订正,真正弄清题意。 1 20米第一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米第二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02米(3)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教师巡视、辅导,如发现有两种不同的解法,让他们分别板演在黑板上。(分别称为小林的解法和小强的解法)小林的解法 小强的解法120340(米)12010218(米)102334(米)1836(米)40346(米)2比较两种解答方法。(1)小林的解法对吗?请小林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先算的是什么?再说说三步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小强的解法对吗?请小强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先算的是什么?再说说你的两步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通过讨论,肯定两种方法解答都是对的,但小强的解法比较简便。3小结。以上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就不同,解题的步骤也不一样。小林的解法是三步计算小强的解法是两步计算。在什么情况下三步解答的应用题也可以用两步解答,所以同学们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选用合理的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6页“做一做”的题目第l3题。(l)第1题先让学生讨论,明白第一种方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二种方法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解答。(2)第2、3两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教师巡视、辅导。订正时还可问学生:如果把第2题“平均每人糊5个”改成“一班平均每人糊5个,二班平均每人糊7个”,还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为什么不能?2完成练习四的第46题。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五课时作业设计1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l)学校买回文艺书和科技书各8本每本文艺书5元,每本科技书6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列式是:(56)8( )5868( )(56)82( )(56)88( )(2)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各30袋,每袋大米5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来的面粉比大米少多少千克?列式是:50 3025 30( )(50十25) 302( )(5025)30( )5030十25 30( )2火车5小时行375千米,汽车5小时行190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3甲、乙两个工程队合挖一条隧道,12天完成。甲队每天挖15米乙队每天挖20米。这条隧道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4啤酒厂上午生产啤酒804瓶,下午生产744瓶。每12瓶装一箱,上午比下午多生产多少箱?(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设计教后感 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第九课时: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用分析法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2通过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解答三年计算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倍比个比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较多量与较少量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1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师生一起做伸手指的游戏。要求学生看准老师伸了几个手指再根据老师提出的条件,很快地伸出手指,并说出是几个。老师伸出的个数 条件 学生伸出的个数 3 是老师的2倍 (6) 2 比老师的3倍少1 (5) l 比老师的5倍多2 (7) 4 比老师的2倍多2 (10)2口头解答应用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外国语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牛级裁的棵数是二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二、新授。1改编复习题导人新课。我们刚才解答的这道应用题,现在老师再加上一个条件:“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并把问题改成:“五年级栽树多少棵?”这就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问题。2、理解题意。(l)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并说一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各是什么?(2)与复习题比较相同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点?(3)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提问:你能用线段图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作图)。(4)问:“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棵数少10棵”。这里的“总数”是什么意思?(就是把两个年级栽的棵数合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刚才画的两条线段图组合到一块,来表示三、四年级栽的总棵数:(图略)再问:五年级栽树的棵数应当怎样表示呢?(让学生表示)3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途径。(l)理清思路。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从线段围看,五年级栽的棵数和谁有直接关系?三、四年级的总数和谁有直接关系?四年级裁的棵数和谁有关系?(2)用分析法找出两个中间问题。想一想,要求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求什么?三、四年级栽的总数能直接求出来吗?还要先求什么?(3)学生讨论,相互说一说这道题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解答过程。(1)四年级栽树多少棵?56 2112(棵)(2)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56112168(棵)(3)五年级栽树多少棵?16810158(棵)答:(略)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它的解题步骤是:(l)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从问题出发抓住和问题有直接关系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两个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列式解答。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19页“做一做”题目的第l3题。先让学生独立地逐题进行解答,并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集体订正。2课本练习五的第l3题。第1题要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画好线段图。第2题应提示学生注意逆向叙述。四作业: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 停车场上有卡车16辆,大客车20辆。大客车的辆数是小轿车的4倍。停车场上这三种车一共有多少辆?(1)16+204( )(2)1620204( )(3)16+20204( )(4)(1620)416( )2学校食堂买回西红柿20千克,买回的萝卜比西红柿多55千克,买回的马铃薯是西红柿和萝卜总数的2倍。买回的马铃薯多少千克?(先画图表示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解答。)3菜园里有白菜180棵青菜的棵数比白菜的5倍少50棵。两种菜共有多少棵?板书设计 教后感: 三步应用题 板 演 区复习题巩固题 第十课时:巩固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某工厂有三个车间第一车间有工人36人,第二车间的工 人人数是第一车间的2倍,第三车间的工人人数比第一、二车间的总数还多12人,第三车间有工人多少人? 1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全班学生练习,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4题。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在草稿纸上画出线段日,说出应先算什么,然后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2)程度较好的学生可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练习五第5题。 提示:要求平均每人做几朵花,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其中哪一个条件是未知的?解题时应先算什么? 3练习五第6题。 要结合线段图让学生理解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出发”的运动情境,真正弄清题意,然后进行解答。 有的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要加以鼓励。并要他们把两种方法加以比较,看哪种比较简便。 4练习五第7题。 练习时,学生对改题若有困难,可加以指导:要把这道两步题改为三步题,只要把原题中的一个直接条件改成间接条件就可以了。例如把“五月份生产2199件”改为“五月份比四月份多生产359件”。再启发学生说出其他各种改变条件的方法。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