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地下水(完).doc_第1页
6地下水(完).doc_第2页
6地下水(完).doc_第3页
6地下水(完).doc_第4页
6地下水(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菏泽万星能源有限公司15万t/a轻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6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6.1 现状监测与评价6.1.1 现状监测1、监测点位布设区域地下水自西南向东北,本次评价布设3个监测点位,见表6.1-1和图4.2-1。表6.1-1 地下水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编号监测点监测点方位与厂址距离(m)设 置 意 义1#李楼SW600了解厂址上游地下水水质2#冯核NE1200了解厂址下游地下水水质3#凤凰乡E500了解厂址附近地下水水质2、监测项目及监测时间监测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NO2-N、NO3-N、NH3-N、挥发酚、SO4-、Cl-、F-、六价铬、砷、铅、总大肠菌群。测量时同时调查井深、地下水位。监测时间及频率:2010年10月16日,采样一次。3、监测分析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表6.1-2。4、监测数据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具体见表6.1-3。表6.1-2 地下水监测项目分析方法项目名称标准代号方法名称检出限pHGB/T5750.4-2006 玻璃电极法/总硬度GB/T5750.4-2006EDTA滴定法1.0mg/L溶解性总固体GB/T5750.4-2006重量法10mg/L氯化物HJ/T 84-2001离子色谱法0.05 mg/L硫酸盐HJ/T84-2001离子色谱法0.08 mg/L硝酸盐HJ/T84-2001离子色谱法0.02mg/L氟化物HJ/T 84-2001离子色谱法0.02 mg/L亚硝酸盐氮GB/T5750.5-2006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0.001mg/L氨氮HJ 535-2009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0.025mg/L高锰酸盐指数GB/T5750.7-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0.05mg/L挥发酚HJ 503-2009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0.001 mg/L总大肠菌群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2MPN/100mL六价铬GB/T7467-1987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0.004 mg/L砷SL 327.1-2005原子荧光光度法0.0002 mg/L铅SL 327.4-2005原子荧光光度法0.001 mg/L 6.1.2 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各项指标值见表6.1-4。表6.1-4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序号项目标准值序号项目标准值1pH6.58.59亚硝酸盐0.022总硬度45010氟化物1.03高锰酸盐指数3.011氯化物2504硫酸盐 25012六价铬0.055挥发酚0.00213铅0.056氨氮0.214总大肠菌群3个L7硝酸盐2015砷0.058溶解性总固体1000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现状评价。(1) 常规因子标准指数计算公式 6-11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表6.1-3 地下水监测结果 单位:mg/L取样日期点位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挥发酚氟化物总大肠菌群六价铬砷铅井深(m)地下水埋深(m)水温()10.161#7.771.978201.931030.170.0656.234743610.0011.332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15820.42#7.351.729852.081030.26未检出0.01476465未检出0.912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17720.13#7.352.171.171032.131030.470.0462.23316489未检出0.19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18821.0注:pH无量纲,总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式中:Si污染物单因子指数;Cii污染物的浓度值,mg/l;C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2)pH值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 7.0式中:SpHjpH单因子指数;pHjj断面pH值;pHsd地下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下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3、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具体见表6.1-5。表6.1-5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序号测点名称项目1#2#3#1pH0.510.230.232高锰酸盐指数0.660.570.723总硬度1.822.1911.704溶解性总固体19.3020.8021.305氨氮0.851.302.356亚硝酸盐氮3.250.00052.307硝酸盐氮0.310.000.118氯化物1.901.901.269硫酸盐1.441.861.9610挥发酚0.050.250.2511氟化物1.330.910.1912总大肠菌群0.670.670.0713六价铬0.040.040.0414砷0.0020.0020.00215铅0.010.010.01注:未检出指标按检出限一半计由上表可知,各监测点位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及1#点氟化物不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要求,1#、3#点亚硝酸盐也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及氟化物超标与当地地质有关,亚硝酸盐超标可能跟当地农民施用氮肥有关。6.2项目分类及评价等级确定1、建设项目分类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类:指同时具备类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考虑本项目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挖土工程仅涉及浅层地表,不会影响地下水流场变化;项目不直接使用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综上,判定本项目为类建设项目。2、评价等级确定根据项目基本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来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的评价等级。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类特征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表6.2-1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确定表建设项目分类拟建项目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I类建设项目三级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渗透系数K3.5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弱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潜水含水层埋深浅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不密切不易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属于生活供水水源地及准保护区补给径流区不敏感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废水排放量较少,2850m3/a 小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污染物类型单一,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满足通过管道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简单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判定,按照类建设项目进行的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后,项目为三级评价。三级评价要求: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说明地下水分布情况,了解当地的主要水文地质条件(给出相关水文地质图件)、污染源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结合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现状监测,通过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分析等方法进行地下水影响分析与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6.3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6.3.1水文、土壤和植被情况1、水文情况项目所在地主要分布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化学特征等,可将其划分为浅层淡水含水岩组、中深层咸水含水岩组、深层承压淡水含水岩组3个不同的含水岩组。以上3个含水岩组之间没有明显的水利联系,以水平径流和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全县可分为三个区域:(1)全淡水区:分布于沿黄一带;(2)层结构区及咸淡区,浅层及中层为咸水,深层淡水顶界面埋藏较浅,一般小于200 m。(3)淡咸淡区。境内地下水流向大致自西向东,西部较缓,水利坡度为1/8000,东部水力坡度较陡,为1/3000,多年最小埋深为1.78 m,最大埋深为4.38 m,年平均埋深为2.16 m,多年平均变化幅度为1.6 m,最大为2.78 m。年平均值pH 7.45,总硬度256 mg/L。区域水文地质图见图6.3-1。2、土壤类型与地层分布鄄城县土壤面积92.9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78.06%。分为褐土、潮土、盐土、风沙土4个土类,褐土、褐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半固沙土7个亚类,计有13个土属70个土种。其中褐土类土壤435亩,占土壤总面积0.05%;潮土类土壤面积92.32万亩,占99.31%,各乡镇均有分布;盐土类土壤面积5416亩,占0.5%;风沙土类土壤557亩,占0.06%。鄄城县地层自上而下的地层特征如下:第1层为粉土,褐黄色,湿,中实-密实,含植物根、云母片等。压缩模量4.3-11.5,相对标高28.50-29.00 m,厚度3.00-3.50 m。第2层为粉质粘土,浅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高等干强度,高韧性,含铁锰氧化物、有机质,在规划区内埋深分部不均。压缩模量5.4-12.8,厚度3.70-4.30 m。第3层为粉质粘土,褐红色,湿,可塑,无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含云母片,下部析水。压缩模量4.16.0 m,厚度0.902.90 m。第4层为粘土,褐黄色,密实,摇振反应迅速,光滑,干强度,低韧性,含铁锰氧化物。压缩模量10.313.0 m,厚度2.80 m。第5层为粉质粘土,灰红色,可塑,无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高韧性,含云母片,析水。压缩模量6.48.6 m,厚度1.902.10 m。第6层为粘土,褐红色,饱和,可塑-硬塑,含云母片、石英、长石。压缩模量4.17.5 m,厚度4.104.20 m。第7层为粉土,褐黄色,湿,密实,摇振反应迅速,光滑,干强度,低韧性。压缩模量8.420.8 m,未揭穿。3、地下水动态分析(1)浅层地下水鄄城县城区浅层地下水为第四纪孔隙水,水质较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8亿m3,地下水总补给量1.19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1.03亿m3。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规划区域浅层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稳定状态,该区域地下水位主要随着降水量的丰枯呈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化,在丰、平水年受地下水量开采等因素影响较小,水位维持多年情况下的动态平衡,没有出现因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的水位的持续下降。本区域浅层地下水以垂直运动为主,年内地下水位随降水、开采、蒸发等因素的变化上升或下降。12月份气温低,降水、开采、蒸发少,此时地下水位是一年中相对稳定的时期,受引黄的影响,并有缓慢上升,一般2月底3月初地下水位达到最高。36月份为地下水的集中灌溉季节,一般年份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直到雨季开始前,地下水位达到最低值。79月份因汛期降水影响,地下水位以上升为主,10月份以后地下水呈基本稳定状态。由于规划区域内补给条件优越,枯水期被疏干的部分含水层,在以后的丰水期能得到有效补偿,水位重新回升到常年的水平,即使在连续枯水年份,因为有大量引黄补给的影响,地下水位也不会下降过多,可以预见,在现状条件下,合理增加开采量,只会增大地下水的年内变幅,而不会导致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2)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的利用主要是工业开采用水。水源地成井时330 m以上全部下置无缝钢管,管处用水泥和粘土等止水材料严格止水,不会使浅层水域深层水之间产生水力联系,也就不会对深层水源造成影响。近几年鄄城县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工业用水猛增,深层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中间有起伏。所以规划区必须采取严格的节水措施,并加大污水处理厂中水的回用力度,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4、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区内主要分布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化学特征等,可将其划分为浅层淡水含水岩组、中深层咸水含水岩组、深层承压淡水含水岩组3个不同的含水岩组。以上3个含水岩组之间没有明显的水利联系,以水平径流和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灌溉入渗和黄河侧渗,排泄途径主要是蒸发和人工开采地下水。该区深层地下水也较丰富,水质较好。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县城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规划区供水由规划区供水厂和鄄城县第三水厂统一供给。第一水厂全部取用地下水为水源,第三水厂近期地下水取量2万m3/a,远期其余4万m3/a来自引黄客水。周边居民一般以取自深25 m左右地下水为饮用水。5、地下水水文参数根据环境监测站对项目区域地下水的监测,项目厂址区域地下水埋深78m,平均水温20,井深17m。6、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区域内无泉水,本项目不再做详细介绍。7、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根据鄄城规划区规划,区内生活、生产、消防用水均由市政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县城东的迎宾路东、建设街南建设工业园区水厂一处,设计日供水能力1万m3/d,全部供给规划区使用,水源为城区南水源地地下水。规划在工业路西、尹庄街南建鄄城县第三水厂,水源为城区南水源地地下水和规划赵堂水库的引黄客水,水厂供水规模为6万m3/d,一期建设2万m3/d,远期(2012年后)赵堂水库建成后建设二期工程4万m3/d;第三水厂供应城区与规划区的水量比例规划为2比1。6.4 地下水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装置中所产生的“跑、冒、滴、漏”废液浆会下渗将成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此外,厂内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装置的渗漏同样会造成厂区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因此,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生产、生活污水、地面冲刷水的收集、处理系统,并对生产区的地面、管网、污水管线沟渠、废水池等场地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从而尽最大限度的减轻对地下水的污染。6.5 对水源地的影响根据鄄城规划区规划,区内生活、生产、消防用水均由市政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县城东的迎宾路东、建设街南建设工业园区水厂一处,设计日供水能力1万m3/d,全部供给规划区使用,水源为城区南水源地地下水。规划在工业路西、尹庄街南建鄄城县第三水厂,水源为城区南水源地地下水和规划赵堂水库的引黄客水,从上面可以看出,鄄城水源地位于城区南,拟建项目位于鄄城西北侧,鄄城地下水流向为自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因此,拟建项目位于水源地下游,项目废水经处理后全部通过管道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产区和装置区设置防渗系统,事故废水全部进入事故水池,在采取上述严格措施的前提下,拟建项目废水不会对水源地产生影响。6.6 拟建项目用水对周围居民饮水的影响厂址周围农村居民一般以取自深25 m左右地下水为饮用水,如果企业防渗措施不到位,发生渗漏,长此以往,会对区域地下水的下游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6.7 防渗措施为减轻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防止深层水受污染,该项目必须防止以下几种方式造成的无组织排放对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1、可能的渗漏产污环节(1)外排废水对浅水层地下水的影响分析拟建项目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排至鄄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线如果没有严密的防渗措施容易产生污水下渗,对周围浅层地下水产生污染。根据厂区附近地质、水文资料分析,在厂区一带地层浅层以粉砂、粉土为主,其隔水性较差,浅层地下水易受到地表污水的影响。拟建项目投产后:对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管道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渗防漏措施,防止污水泄漏对地下水产生影响。(2)固体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在自然和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因雨水淋溶和冲刷,会进入地表水或下渗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