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仪拳 硬气功 形意发力 混元功与健身和五行功仪指清轻上浮为天,黄重下沉为地。宇宙变化天地既分,遂生万物。两仪分阴阳,天地万物离不开阴阳,两仪拳吸收融合了多个拳种精华。两仪拳武功原理何在?两仪拳也叫过气拳,属内家拳术,与人交手常以封住对方穴道为制胜手段。两仪拳套路分为:一路两仪,二路两仪,三路两仪,六路先天八卦,二十四操手,七十二破手,十二大劲点打三十六大穴等。实战时,两仪拳招招直指人体三十六大穴,无不与脉络学、纳卦经息息相关。两仪拳发力时,将周身内力聚集指尖,气功运用在此拳种中显得尤为重要。点穴是两仪拳精粹,它是以中医经络学、气学、阴阳学、五行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内劲运气发力,运用手、足、肘、膝等部位,瞬息之间完成意到气到、气到血到、血到力到的内劲,点中穴位。而穴位被外力强劲击中,气滞血淤,突然关闭,造成经络受阻,经络断则失气,血脉断则失觉,促使人体局部或整体失去控制机能,从而达到先发制人、克敌制胜的目的。打个比方,两仪拳的点穴是“闭交通之道,断运输之功”,作用如同给水管断水、给机器断油一样。人身体外有五官四肢、内有五脏六腑,经络是它的线索,血脉为它灌溉,经络断会缺气运行的能力,血脉断会失去知觉。两仪拳劲法式式生风,且动作短而快,浸透力强。其劲在人体表面没冲击力,但向人体内部传导力增大,自然入内。不论一拳一掌一指一趾,所击之处皆人体要穴,以不同的劲,点击不同穴,对手脸上会出现红、黑、青、黄等色,有的低头像斗败的鸡,有的仰头像吊颈的鹅,有的不停打滚,有的骨软如泥。它不是把人撞飞、撞倒,而是原地崩溃。而且两仪拳制人不伤人,点穴后如拳师解穴,对身体并无伤害。这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仁恕”的精神。两仪拳法的点穴与别的门派点穴有何不同?张震领认为,点穴功夫有很多类别,有的门派点穴主要是“打血头”,即按照子午流注,针对不同时辰,击打不同经络穴位,达到制人目的。两仪点穴可随时随地点中穴位,制住人。记者在采访中有个疑问,两仪拳师对像我这样毫无功力者,在不知不觉情况下,自然打穴制住。也就是说,打穴应是手法快速,且攻其不备。但如果是练武人之间激烈比拼,对方肌肉高度紧张,而且对方知觉,拳法功力还能应用吗?“也能。我们会变换手法和位置,借势寻机,活学活用,随斩随进,后发先制。两仪拳师还要注意自身保护,注重内功修炼。练好后对方打我,我没事,有时还能将他震伤。”张震领道。申段庄村民在讲述两仪拳的传奇故事中国传统武功当中,硬气功一直是习武者所崇尚的一种神功。硬气功以内功和外力相结合,能产生出一种难以衡量的击打力和抗击打能力,古人称之为“神力”,又称为“神功”或“异术”。以硬气功攻击时,能断砖碎石,开缸裂碑;若以硬气功自卫,则难伤其体肤。而早于秦朝时期,硬功气已见于史册。列子汤问曾载魏黑卵:“延颈承刀,披胸受矢,芒锷摧屈,而体无痕挞。”另外,像生拔牛角的孟贲、力托悬门的叔梁纥,都被史学家们传为美谈。到唐朝时,硬气功得到了很大发展,至明清时,以硬气功而名垂史册者不胜枚举。千余年间,许多硬气功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唐朝野佥载卷六记:“宋令文者,有神力。禅定寺有牛触人,莫之能近,筑围栏之。令文怪其故,遂袒褐而入。牛竦角向前,令文接两角拔之,应手而倒,颈骨皆折而死。又以五指撮碓觜壁上书,得十字诗。为大学生,以一手挟讲堂柱起,以同房生衣于柱下压之,许重设酒,乃为之出。”新唐文宋之问传说:“之问父令文,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从上引史料可知,唐代人的硬气功已达力拔牛角、以手指在墙上写字、搬起堂柱和倒拽牛车的水平,也都体现出内气功夫,其对后世影响极大。(还包括彭博通的臂腋夹力等一些硬气功。)在古代,硬气功的内涵极为丰富。如以手之力折弯金属器物,就是一种常见的硬功能力,古之术语叫做“卷铁舒钩”。旧唐书梁崇义传记载:“梁崇义,长安人。以升斗给役于市,有膂力,能卷铁舒钩。”这种以手力折金属的技艺,从唐时起,便成为学武之人的一门绝技。唐摭言卷三就载裴度为诸力士所欺凌,求救于胡证,胡证就以手上硬功镇服众人。明朝时,名侠髯参军,也是以这种手上硬功称雄武林。徐瑶髯参军传言他与对手角艺,“弄其铁扁拐,屈之成环”,对方即认输。他还曾“竖二指,中开一寸,以绳绕一匝,数健儿并力拽两头,倔强如铁,不能动其半分”。从中可看出,髯参军手上之硬功已是炉火纯青。在历代武林中,手上之硬功始终是惯用武技,也是武人行走江湖的必备绝技。以硬气功形式发于拳掌之力,则威力大于一般出击,古术语称为“碎石裂碑”,意思能将大石击碎。用拳掌碎石裂碑者不乏其人,清稗类钞即有卞铁拳击断石碑的记载,其云:“潍县城北有玉清宫,当乾、嘉之际,道侣繁威。铁工卞某见道侣演技,慕之。于是择一巨碑,作势运气,击之,轰然一声,碑已中断由是玉清宫拳术远迩咸闻,而卞尤以铁拳称于时。”由此可见在明清时,硬气功已相当完善了。在硬气功中,指功尤引人注目。高超者,可用手指穿砖刺壁。清稗类钞载:“大青山某喇嘛者,曾在内廷,独与待卫数十人竞技,任意提挈之如婴儿,称神力又以指刺石壁,如以锥画沙,深且数寸。”又如剧谈录记载,唐军将张季弘,为武林高手,偶与一村妇口角,村妇“每言一事,引手于季弘所坐石上,以中指画之,随手作痕,深可数寸。季弘汗落神骇,信言道理不错”。此一硬功,便使其服矣。这种硬气功极妙处,可聚气于指间。中华武功之博大精深、高超技艺可见一斑。古代也有女人练硬气功到一定功力的。春晖草堂笔记之女子神力载:“真州大河口,滨江小市也。光绪中有父女流寓其间,以烟馆为业。虽以客语言戏谑,然不可干以私。久之,客之轻佻者益肆其挑逗,女频不耐,亟横卧于棍,交并两足,谓曰:能臂开吾足者,任其所为。众人欣然争奋其力,经六十四人,皆莫能开。女又曰:盍以绳系两足胫,汝等试分拽之。众人又如其言力拽之,卒少解,始大惊,从此不敢戏谑矣。”从中可见硬气功之震撼力量。到了明朝的时候,硬气功又出现了如“铁布衫”、“金钟罩”一类的功夫。当然,这仅仅是其一流派中的硬功。如蚓庵琐语记载:“明刘大将军綎门客名铁布衫者,有异术加以矢石拳棍,略无所伤。予友传一法,亦名铁布衫,又名金钟罩,试,果如龙所述同。时里人徐姓者亦爱是术,偕数人饮娼馆,潜与友约人佯醉角力,友持斧砍徐,略无所伤。娼惊骇成疾。徐后恃术作逆,剽劫闾里,为士兵所杀,术竟不灵。盖铁布衫者,乃法也,非人名也。”用硬气功防身,有其较强的抗击打能力,刃兵加于肌肤时,一般先运内气,意念即到,可喉顶枪尖,腹抵刀刃。如果其内外配合不好,则必有所伤。但即使是“铁布衫”的功夫,也并不可能达到刀枪不入的万全无失的境界。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硬气功,通过多少人的努力练习以及广泛的流传,逐步趋向于成熟和完善,使其产生出可攻击、可防身的巨大威力来,最终能使习武者得到超常的发挥,而为我中华传统武技写下新的一页。武术应该是门实践课,空谈不行。(一)记得有一次听一位拳击教练讲课,他曾在俄罗斯进修过拳击,偶然提到俄罗斯拳击一种“捅人”的独特发力方法,虽只是顺口一说,我却大喜过望,原来他讲的这种发力方法,也正是先师张烈常讲的“用身体质量和速度去打人”的发力模式。大约一个月前,广州一家泰拳馆馆长小黎出差来济南,我们也作了实战交流,刚一交手,他就说我的拳太重,左右手每一拳都是重拳,而且全是移动中发力。他坦言,在泰拳打法中,基本都是定步发力,少有移动发力,移动中随手出重拳就更难。那一瞬间,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这种移动中随手出的拳力量有多重!前几日,一武林朋友与我交流,他的体重有170斤左右,我让他拿个手靶,不转腰胯不动步子,我一拳打得他退了两三步。这就是张烈老师教的形意拳的发力,很松很轻又极重。这种力量是如何练出来的?很简单,三体式和劈崩二式,一个是静态整力,一个是动态发力。练好了这三个基础性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发出这种力来。恕我孤陋寡闻,练形意这么多年,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发出张老师教的这种“撞”劲来,据说孙氏拳里也把这种劲叫“楔入劲”。但这种劲在实战中也有其弊端,老谱上讲:撞劲太直。所以才有“横走竖撞”一说。我的理解是,无论多好的劲都需要有相应的身形步法来配合。如果步法精妙,这种劲真是太好用了。再说说“重拳”。以上说的这个劲算不算重拳?当然算。但有一个条件,看你能不能打上人,我的师兄解放军队拳击主教练孙洪棋曾反复讲:何谓“重拳”?在合适的时机、距离能打上对手才是重拳。人都打不上,拳再重有什么用?孙教练是张立德老师的高足,在拳击上造诣很深,培养出了不少世界及全国拳击冠军。其弟子尼加提玉山此次全运会是91公斤亚军。大家也可以看看全运会上邹市明和黎家赵的决赛,黎是今年9月世锦赛拳击48公斤级第三名,此次却大比分输给邹市明,原因主要是他打不着邹,邹松空得太好了,根本不给他合适的距离和时机。相反,你越急于一拳打到对方,你的意图和漏洞暴露得越明显,你不但打不着对手,反而自己挨打。邹在当晚中央台采访他的“风云会”上笑称,他这是“太极打法”,或曰“智慧型”打法。事实上,许多拳击散打队都在研究吸收内家拳的这种“松、空、意、虚无一气”的思想理论。但要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实战中去,还得靠真打实杀才能摸出来,光靠站站桩、推推手是不行的。(二)就我接触的民间习武者而言,基本还止于说手打人阶段,或言之“双方接触上打人阶段”,一拉开距离就不适应了,身形步法变化单一,动作僵硬,而以邹市明为代表的拳击运动员的强项就是游斗,远远地用步子调你,像玩游戏一般轻松地“逗”你,用的是“意”,破坏的也是“意”,所谓以“意”控人。你如以静制动,他就靠近以真拳假拳骚扰,你一动,他游斗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所以,包括姚宗勋、李小龙等许多先辈都反复强调:实战最难打的就是距离。如何练距离,就要找高手多打实战,多摸,没别的好办法。就像游泳,你在岸上比划得再好,什么“意在彼先、中正圆融、虚无一气、起钻落翻、滚钻争裹、横走竖撞、逢穿必打”等高论,都还只是高论,离实践差着一大截呢,不猛呛几次水,这些高论化不成自己的东西。打的少,一般起动就慢,我跟许多民间高手过招,一侧身,或一带,一拳打到身上他都反应不过来。所谓“久练不如惯打”是也。而这些人往往口出怪论:说不怕打,让你打,给你打,然后后发制人。我不知这样的人是否是“金刚人”,反正我不敢这么干。就我所知,即使一般的拳击队员,如不戴拳套,打上人也往往受不了,尤其是脆弱部位。在调动对手时,我也经常上步让对方打,给对方打。但这里有个角度问题。我上的角度你能突然感觉到,咦,你怎么上来了,但打不到。或者在这个位置我打你更有利。我从不敢轻易莽撞地让人随便打。还有一种情况,就像刺拳一样,即使上步也可能是个调动对方的假动作,但假可以瞬间变真。这也是专业队的核心技术之一。前几年,我接触过大成、通臂、螳螂等许多自己没练过的拳种,见了谁的手法都觉得高,人家在自己身上一试就觉得灵验无比。回头来看,这些说手的东西实际上很多是哄人的,我不给你那个“点”,你那些东西全是“摆设”。我们常讲“体用”一致。体就是练,用就是打,体用不可偏废。光会练,一辈子没打过,即使你的架子再像你老师,你对拳的理解肯定要打折扣的,因为你没他那份打斗的阅历和经验。拳学是从打斗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打斗是它缘起的土壤。没有土壤,何以生存?比如李小龙,他的传人即使原封不动地刻录他的拳架形式,不差分毫,没有他那份打斗经验,也难以理解他拳学思想的精髓。所以,不要总迷信谁是谁的亲传弟子,谁最像他老师,而要在练打合一中去接近、理解孙禄堂、李小龙这些前辈的思想。真正的大师是你自己,谁都不会生下来就是武术家,武术家也不是教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只有切实的实践,才能成就你。实践出真知,一句最简单的话,也是最真实的话。(三)一直有人说,你练了那么多年传统武术,怎么一屁股扎到拳击散打这些现代搏击圈里了?非也。通过这几年与现代搏击的交流学习,我反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孙洪棋师兄一直说:拳击只是武术的一部分。说点具体的。我是1996年开始跟安叔宝恩师练的程派高式八卦,一直学到1999年,内容包括先天八大掌,后天64掌,此外,老师又教了4大掌,包括大蟒翻身、白猿献桃、迷魂掌等。其中最关键的是迷魂掌,我在别家练的程派高式八卦里从未见过这一掌。说是迷魂掌,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各个方向的拗顺步穿掌。如此动作简单的一掌何以被先辈们称为“迷魂掌”?练了十几年我才明白,这一掌确为八卦的核心,不仅因为穿掌是八卦的精要,而且这一掌还是练习八卦掌最关键劲力游龙劲的最佳方式。八卦的身法讲拧、转、走、翻,在这看似简单的一掌里,这些最关键的东西都可以“走”出来。另外,八卦转圈分推磨、转磨、追磨三个层次,这一掌也是练追磨的最佳手段。焉何不能称之为“迷魂掌”?日本学者松田隆智在中国武术史略里,曾把八卦掌称之为中国武术最高级的技术手段。八卦何以“高”?游龙一般的身形步法,迷魂一般的拧转,让对手无从琢磨,又处处在移动中随时发力。这样的拳术还不高吗?然而,对于它的高妙,我也是在与拳击散打泰拳等现代搏击交流时逐步体味到的。开始,在拳击队里,看着那些冠军们的步子那么流畅,跳来滑去,非常羡慕,也下狠心地学了一阵,倒头来发现这些东西其实武术里都有,八卦的步子甚至比它要丰富得多。在拧转钻翻螺旋等方面,武术的优势尽显,非常精妙。用到技击上,也是得心应手,妙不可言。但有个前提:这些东西仍然要在真打实斗中摸出来,老师教是教不出来的。孙存周师爷常说:教出来的都是死手,自己摸出来的才是活手。我大部分打法用法身法步法都是自己在多次实战中悟出来的,我认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才更可贵。人要立得住,必须有自己的东西。题图为恩师张烈,摄于2006年9月新闻 浑圆功(意拳气功)之五形动功日期:2010-03-15 来源:功夫资讯网 作者:KungFu 字体:大 中 小 浑圆功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浑圆功(又名意拳气功)的五形动功,是王安平先生在河南开封工人疗养院工作期间,根据意拳大师王斌魁老先生所传授的武功,经自己实践消化后而创编的。现在,五形动功已成了浑圆功的主要内容之一。 王安平先生认为,对浑圆功来说,桩功是根本,试力为关键;五形动功的试力,是练习浑圆功的必由之路。由于一般人总是好动不好静,只练桩功似乎太呆板,站后老想动一动,尤其是疾病消失,身体康复了,身上有一股劲,不动就憋得慌。实践证明,只要动得合理,静功和动功的有机结合,对治疗疾病、增强体质是大有益处的。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五形动功,即:虎扑,可锻炼力量,扩张肺气功能;熊晃,锻炼肩、腰、胯关节,舒肝解气;猴转,锻炼活泼灵敏,活腰壮肾;蛇动,锻炼上下协调,左右相应,舒展筋骨;鹤飞,锻炼平衡,增强心肺功能。浑圆功的五形动功,应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完全像不可能,也不必要,以似像非像为佳。五形动功,是一项内外均练的动功。运动起来,体内的心、肝、脾、肺、肾,体外的手、眼、身、腿、步同时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始终要求以身动为主,身动又要以腰动为主,以腰带动身,带动臂腿,带动手脚,做到身手齐动,周身一家。 五形动功要求周身放松,动中求静,动起来速度不要快,越慢越好,越松柔越好;动起来用意不用力(即在思想平静中,体会麻、热、胀在体内的动态,以及身体外部的反应),好像自己如儿童一般在做游戏,无拘无束,天真逍遥。下面谈谈五形动功的练法、临床效应和技击意义。 一、鹤形:两脚自然站立,两手臂在身体左右两侧,五指张开,手臂与肋部之间间隔一个拳头。用腰胯提起右腿缓慢向前迈步,起脚要平,当脚向前运动距后脚有一脚之长时,前脚尖再缓缓落地。待前脚落稳后,身体重心慢慢向前移,当身体重心移到右腿时,左脚再缓缓提起,慢慢前行。两脚如此交替运行。 注意:两脚运行路线如同火车的左右两条铁轨;运行时,要求越慢越好。意念两脚如踏雪,两脚似趟泥。鹤飞行:其它不变,只把下垂的左右两臂抬起,伸而不直,高不过肩,掌心朝下,随着身体的上下起伏而缓慢摆动两臂,意念自己如仙鹤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鹤形对治疗高血压有特效。另外,对心脏病、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半身不遂、老年行走困难、下肢静脉曲张等症均有明显疗效。鹤行步是一切步法的基础(如摩擦步、陆地行舟步、三角步、鸡行步、鸭行步、槐虫步等),是增强腿脚功的修炼之法。 二、熊形:浑圆桩自然站立,两手掌从抱球式改变为半握拳式,高不过肩,两手臂弯曲,身向左转,右拳前伸(两拳面朝前),眼向前平视。上式不停,身向右转,左拳前伸,两拳交替反复进行(拳向前伸出时,大小臂不要伸直,两拳相距既不超过肩,也不小于一个拳头)。原地熊形熟练以后,再练习行进中的熊形。当身体向左边转动伸出右拳时,右腿随之提胯前行;当右脚落地重心移到右腿时,左拳左腿随之向右前方转动前行。如此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注意:左右脚向前行动时是慢碎步,不可大步亦不可快步。意念运动时犹如黑熊一样摇晃而行。 熊形对肠胃病、肝病、腹胀胸闷、消化不良、坐骨神经痛、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骨质增生等慢性病有良好疗效。熊形是五种操拳的基础,如炮拳、钻拳、圈拳、栽拳、崩拳等,都无不出自于以养生操为表象的熊形。用之于养生治病它是文雅的,用之于散手搏击它是凶猛的。 三、猴形: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五指尖撮合向前向上平举,高不过肩。身体重心向左移到左脚,左腿屈膝下蹲,右脚尖点地,脚跟提起,右手下落放在右膝上方,左手提至左耳外侧,身体向右方移动,两眼向右后方看。上式不停,身体重心左脚慢慢移到右脚,右脚跟落地,左脚跟提起,左手下落放至左膝上方,右手上提至右耳外侧,同时身体向左后方转动,两眼向左后方看。接上式,当身体、头部向左后方转至不能再转时缓慢地转回来,身体重心仍然在右脚,身体缓慢地起动,左脚随之向前迈出半步落下。上动不停,当身体重心移到左脚时,右脚随之跟上,右脚和左脚并拢后慢慢向右前方落下,右脚尖点地右脚跟提起,身体向右后方转动,右手下落放在膝上方,左手同时上提至左耳外侧。尔后身体起动,重心仍在左脚,右脚向前方迈出半步落下,身体重心缓慢移至右脚,同时左脚向右脚并拢,向左前方慢慢落下,左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完成向左转体的动作。 注意:在步法中,几乎都有一个左右脚并*的动作,也可称之为“磨胫”。胫者,小腿也。左右腿前后交替时,经相互摩擦,即有利于两腿的协调配合,又能够增加劲力,还能促使爆发力的产生,有利于在技击实战中防止敌手击打裆部及夺位插裆,而提胯可使身法机动灵活。当身体下蹲时两腿弯曲度应尽量大些,以锻炼两腿的支撑力。行动起来,应轻柔自然。 意念自身似猴子一样灵活自如,想象自己在齐胸深的水中左右缓慢转动。猴形对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以及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炎、颈椎骨质增生、贫血、白血球减少、肠胃病、慢性肝病等均有明显疗效。猴形在技击中以灵活多变、闪展进退、左右横击为特色,以技击中的内横力、外横力及后斜力见长。 四、虎扑:两脚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脚或右脚在前均可。全身重量三分在前脚,七分在后脚。站好后,两手从身体两侧缓慢向前向上抬至与眼平高,两手略宽于肩,两掌心向前,要求前脚尖、心口、鼻子三点成一线。两手抬起后向前下方拍击(拍击略低于肩高),尔后两手臂继续抬起与眼平高,再向前下方拍击,如此反复进行。原地虎扑练熟后,可练习行进中的虎扑。动起来后,在两臂向下拍打的同时,前脚向前移动,后脚随之紧跟。一前一后,反复进行。 注意:向前拍击时两臂不要伸直,前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两臂向前拍击重心前移时,后脚跟不应离开地面。拍击时,两掌手指应微微张开,拍击至终点时两手指全部张开(亦可在运动中半握拳向前拍击)。两手臂向上抬起时,两胯也应随之提起。两脚向前移动时,步子不要大,落脚应先脚尖点地,两脚起落要平。意念两手及小臂向下拍击时,如同拍一个大气球,拍出去,拉回来,要有猛虎扑食的威风。虎扑可扩大肺活量,对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肺气肿、肺炎、肺结核、肩周炎、关节炎等慢性病均有明显疗效。虎扑似猫扑鼠,快如闪电。此式进退伸缩,合而为一,利用人体之重心,以步取人,以身带掌(手与小臂同用),以上下起落劲为根本,加上站桩所获取的深厚功力,身手齐动,多变多用,具有很强的技击威力,是散手实战中随意快速进击对手的方法之一。 五、蛇形:丁八步自然站立,如左脚在前,左手半握拳抬至左腿上方,高不过肩,前伸不超过脚尖,拳眼朝上,大拇指指向前方。右手五指微握,放于胸前。左手腕向右,身体向左;右手腕向左,身体向右。反复练习后再换成右脚在前,右手半握拳抬至右腿上方练习。应左右反复交替练习。上述姿式不变,配合滑行步练习。如左脚在前,当左手腕向右的同时左脚向前移动,步子不宜大,右脚随之跟进。后退时,先退右脚,即在左手腕向右边摆动的同时退右脚。反之,右脚在前亦如左脚在前一样练习。可左右反复练习。 注意:动起来应以腰的转动来带动手的运动;前手半握拳的左右摆动幅度应以鼻子为中心,不要超过自己的面部;向前行进以脚尖先点地,向后退以脚后跟先落地。意念想象自己犹如灵蛇一般游动。蛇形对肠胃病、贫血、风湿性关节炎、妇科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颈椎病等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蛇形是五形动功中练习难度较大的一形,此形可练习全身的协调性,练得纯熟自如以后,对提高推手、散手的水平大有帮助。许多高级武功,如惊力、惊抖力、惊弹力、左右横力等均出自蛇形。 在练习时,五形动功做得越松柔自然,发力就越爆,越脆。如果说,站桩是练习神、意、形的高度合一,那么五形动功则是练习在桩功合一下的高度协调。这种动静结合到了高级阶段,便无形无意,彻底恢复了人的本能,也即由松达到柔,由柔达到虚,由虚达到灵。灵者,本能也。在练习五形动功时,首先要学准姿式,祖国医学认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 孙氏形意拳:崩拳学(序)日期:2010-03-15 来源:功夫资讯网 作者:KungFu 字体:大 中 小 崩拳学序“正“和”整“是学习形意拳的两个关键。崩拳的学习在整个形意拳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常说,要是把劈拳和崩拳学好了,形意拳等于学了一半:前面我们学过的劈拳是使我们从中重点体会形意拳的“正”,现在要学的崩拳是重点体会形意拳的“整”。你既掌握了“正”,又掌握了“整”,再学习形意拳的其他拳就容易多了。我们经常发现,有些非常努力用功的人,练的时间也很长,但就是存在很多毛病和缺点,总结起来都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够科学造成的。在劈拳和崩拳的教学中都有我增加的特殊教学法:劈拳中增加了单腿独立支撑,为后面的形意拳训练打下了基础;崩拳的教学中增加了原地崩拳。这都是为了让学员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如何将身体的转动的速度和出手速度协调的加在一起。熟练后,有了体会、找到了感觉,再把身体前进速度加进去。因为刚一开始学习就把难度极高的前进、扭转、出手三个速度让学员加在一起练习,由于不是按部就班、没有基础,学员会感到非常困难,事倍功半。增加原地崩拳的目的,第一,是为练好崩拳打基础。通过原地崩拳的练习可以训练由两脚用力产生的抽胯放胯,使由身体转动产生的速度和出拳速度加起来,实现扭转速度和出拳速度的合速度最大;第二,是为提高出拳率。一般练中国传统武术没有练拳击见效快,拳击几个月即可进行实战练习,武术则不行。究其原因,武术是一种文化,必然有一个渐进过程。武术训练的面宽,内涵也深,更主要的是受套路的约束,时间、体力消耗都较大,但出拳率低。原地崩拳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既发挥了形意拳“整“的特点,又提高了出拳率。相信这种方法可以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找到感觉,产生实战的自信心。很多朋友为形意拳的魅力所感染,对形意拳充满了神往,也很希望能学到形意拳的真正艺术,但是形意拳的概念他们却不清楚,只是对于文字描写和历史传说在心里有个大概的意思。很多人也练形意拳,但是在行家看来却没有那个味道。什么是味道呢?譬如帕瓦罗蒂,一听就知道那是美声唱法;梅兰芳一唱,那是京剧!严凤英一开口,那是黄梅戏。马上就能品的出来。味道一词原指美食,如鲁菜和川菜,味道大大不同,即使菜系内部也有差异,川菜因为有其辣麻的特点,所以吃了它再吃别的就觉得味道不行了。这就是味道的魅力。我学形意拳,师兄们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味道,我对于此也是云里雾里,莫名其妙。及至后来程度的加深和见识、比较,渐渐头脑里也有了概念。味道就是指的形意拳的劲力!流派不同,味道也不同。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不同风格,比如梅派和程派的京戏,这就是味道的区别。但也有很多根本没有味道,终其一生,没有内涵,味道出不来,也不能用。味道没有,菜吃起来索然无味,戏曲唱起来没有绕梁三日的魅力,拳打出来没有使人打心底的喜爱和震撼。师兄们常说:我们练的就是这个味道,有了这个味道,就能应用,无论打手、擒拿,当然还要有开手的过程,才会艺术化。形意拳的劲跟劲不一样,作用于人身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我也是练了很久,才慢慢寻找到一点意思,但距离师门的要求仍有差距。不管怎么说,有进步就好。有进步,就有成就。练形意拳,迷恋的就是那个劲力,那个味道。有时候和朋友聊天,我时常问:你的老师开过你没有?多数回答没有,有的流派根本就没有开人这一说。开人就是放人。没有味道,开人做不到,也是不巧妙和不艺术的。人即使出去,也不是双脚腾空,而是一步步退出去,开的也觉得不满意,被开的也不信服。高手开人,人不知如何就风卷一般腾空了,被打得厉害的会翻着跟头跌出去。也有的朋友说,人出去了不会受伤,被打了原地倒下才会受伤,对于一般的拳师是这样,对于高手无论出不出去都会使你受伤,也会打透!全在乎他的心!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出去了力道就会化解,不会受伤。汽车撞了人,人飞了,有几个不受伤的?那位说,人不是汽车,人哪会有汽车的能量?形意拳练的就是这个呀!高手的力量集中于一点爆发,加上那个疾快的速度,一样可以做到的。有这个水平的,且能收发自如,才是高手。师兄说:师父在世的时候,外人上门,它会使你前后都会受到打击,胆量意志和信心被摧毁,超强的打击力会使来人以后即使做梦也会吓醒,有过一次经历,来人再不会打上门来。原来师兄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是独特的,在当今网络时代,才渐渐明白自己所学的是那么好,那么珍贵。给外人演示的机会都不给。就是宝林哥对同门也不演示,即使演示也都是变了样的。虽然这样,没有人怀疑,那是真玩意。外人没有可能取胜。师兄们也都在找这个东西很多形意拳家练得“拳劲”即攻防用力。而力的大小是由物体质乘运动速度所得。拳术是运动一种,运动总离不开力学原理,在训练质量与速度时如选配方法错误,则直接影响拳术(攻防)效果。在攻防对恃时,常于电光火石间便胜负立分,而电光火石之间的速度其快无比,这种速度在人体行为中,唯有在突然受惊时之反应速度才可比拟,但怎样将这能力转变成拳术的速度呢?为此我们必须了解人体能动之原因,从心意拳这三个字已很清楚说明(心即脑部,脑动意生,意生攻防),人体活动速度是直接与意识反应速度有关;而意识反应速度是必需透过强化肢体素质方可做到,如细致去分析人体活动时,所产生的速度力量过程,心意拳认为应于关节活动着手,所以在拳式之起势与定式时,将身躯要求订定为三尖相走;过渡时一身要求剪夹、顶撑等,这都是由关节摆位与关节活动向做成。但关节与速度力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一点主要因为关节是位于骨肢与骨肢接连处,是肌腱的末端,亦即是韧带丛位置,如能着意于关节之扭拧、拉扯活动,将可强化韧带涨、缩力量,从而增强人体弹性能力,透过弹性力之强化,便能增强人体活动速度的质量;反之如只偏重训练肌肉增,只能增强负重力,对速度方面毫无好处,因在人体骨肢有限的体积中,肌肉面不断增大情况下,会令肌肉与肌肉的接驳间(主要是关节位置),之韧带长度减短(韧带是人体产生弹性力之主要原素),韧带短即弹性力弱,弹性力弱就无速度可言,所以前贤提宁长筋一吋,莫厚肉一分来说明韧带的重要。也很好,我觉得也都有可取之处,但是有这个意思的没有。有很多也给我演示过本门的劲力和速度,不可谓不惊人,但与我们的比较,味道不同,劲力之爆发和速度,境界之追求不在一个层次,也许我孤陋寡闻。现在也有外地的朋友想学形意拳,不知道区别真假,有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各类产业园区笔试面试题目
- 体育教学技能训练课件
- 2025年煤气工程师岗位面试宝典专业知识题预测与解答技巧
- 商业计划书暨路演(模版)
- 农业信息技术教学课件
- 用药安全警示案例课件
- 江苏苏州2011-2020年中考满分作文90篇
-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 《雨林》课文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5003 - 2018非易失性存储器耐久和数据保持试验方法》
- 少数民族民歌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试讲教案
- 钢旋转楼梯施工方案
- 2025-2031年中国手抓饼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
- 电动车充电桩调研报告
- 合同能源管理epc合同范本
- 2025年天翼云解决方案架构师认证考试指导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道路工程材料第7版 课件全套 -孙大权 0-绪论-6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 数学新课标培训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