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docx_第1页
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docx_第2页
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docx_第3页
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docx_第4页
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水面“折”笔 B手影 C看露珠下的叶脉 D拱桥倒影2下图中的光学现象及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c中标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3在下列现象或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影子的形成B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C平面镜中所成的像D观看水中的游鱼4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C.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D. 蜡烛在墙上呈的像是虚像5一个人沿马路边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A. 逐渐变长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 先变长,后变短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7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C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9药品检验中要利用红外线进行光谱分析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是可见光不是电磁波B十字路口的红灯发出的光是红外线C一红外线的波长为104 m,则它的频率是31012HzD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小于3108m/s10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光的反射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红外线夜视仪光的反射 D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11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C光速和声速一样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12图甲,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图乙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13关于小孔成像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一定是缩小的B像一定是倒立的C像一定是虚像D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14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15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16下列四种情景中,因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是()A渔民看见江中的“鱼”B用放大镜看字典上的“字”C大公鸡看到水的“自己”D人在灯光下的“阴影”17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18以下图各图中成虚像的是: ( ) A.a、d B.b、c C.a、c D.a、b19晓航发现在玻璃柜台上观察玻璃下面的书籍时,书上的字不是很清楚,晓航对此现象的解释和建议合理的是()光从柜台内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时,书上的字扭曲变形;柜台外面的景物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造成干扰;若柜台外的光线再强一点,书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若柜台内能给一定的照明,书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ABCD20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Apa、pb、pc、pd Bpd、pc、pb、paCpc、pd、pa、pb Dpb、pa、pd、pc21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0C入射角是300D入射角增大50,反射角增大10022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B.水中望月光的直线传播C.坐井观天光的反射D.管中窥豹光的反射2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24小军同学观察到一些与如图所示的罐装“可乐”有关的现象,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一罐355ml的“可乐”,质量约为100gB小军使用吸管吸“可乐”是利用了液体压强C拉开拉环时,罐口有少量“白气”生成,这是液化现象D在灯光下,“可乐”罐后面会形成“黑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25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C地面不发生反射 D水面发生漫反射2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7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6m处有一盏灯,从池边看到灯在水中的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 ( )A小于6m B等于6m C大于6m D无法判定28我是一支铅笔:将我斜插在水杯中,你会看到我变“弯”了,那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我若躺在亮处,大家就都能看见我,那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我和圆珠笔是好朋友,都爱在纸上“玩”,不同的是,它在纸上“滚”,我在纸上“滑”;若把我的内芯接入电路,我身体就会发热你认为铅笔的自述中正确的有()ABCD29玻璃杯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前上方可以看到自上而下有四条鱼,如图所示,其中看到最上面的一条鱼的光路经过了A.一次折射 B.一次反射和一次折射 C.二次折射 D.一次反射和二次折射30一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在水面上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此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夹角的大小一定( )A. 小于30 B.大于30小于60 C. 大于60小于120 D. 大于120小于15031如图所示,人眼看不见哪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a物 B.b物 C.c物 D.a、b、c三物32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要使反射光线离开原来的方向偏转80,则镜面应绕轴转动的角度是A20 B40 C80 D6033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 34(2010佛山模拟,3)如图所示,”汾红”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35小明的书桌上铺有一块玻璃板,晚上小明在台灯下学习的时候,桌面上的玻璃会”发出”刺眼的亮光,为了保护眼睛,采用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方法是(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在正前面C.换一个功率小一点的灯泡D.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五、简答题(题型注释)36人站在阳光下,可以看自己的“影子”;人站在河边,在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这两个“影”相同吗?请分析并解释。37电影银幕为什么做成白色的、而且表面不光滑?38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上时,皮鞋就会失去光泽。涂上鞋油后,仔细地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这是为什么?六、实验题(题型注释)3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试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04035050(1)实验时,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2)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结论: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 ,此时,在纸板B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4)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试卷第5页,总6页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日食的形成是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对照选项可进行分析判断A、看到斜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B、手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符合题意;C、看露珠下的叶脉,叶脉变粗,是露珠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属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D、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点评:本题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2B【解析】试题分析:A、图a中虽然发生了漫反射,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A错误B、图b中木工师傅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检测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所以B正确C、图c中是远视眼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凸透镜来校所以C错误D、图d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散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应最大,所以D错误故选B考点:漫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色散;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现象中的光的反射、色散以及直线传播,考查得很全面,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3A【解析】试题分析: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B、用放大镜看指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C、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D、看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合题意故选A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点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反射原理、折射原理产生的现象判断是常出现的问题,属于基础题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4C【解析】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运用。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跟孔的形状无关。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不合题意;B.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不合题意;C.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符合题意;D. 蜡烛在墙上呈的像是虚像 不合题意;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点评:在此题中要求学生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和成像情况。即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运用。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跟孔的形状无关。5B【解析】试题分析: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选B考点:光的直线传播点评:(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不变,但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3)影子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一个是走向路灯的过程;一个是远离路灯的过程6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光只要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就沿直线传播,并不只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也不是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对于不均匀的介质,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其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故ABC错误,D正确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传播的条件和特点,即要求同学们对此应熟练掌握7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际直线表示,即光线,所以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所以C正确,D错误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所以能发光,但不是射出光线,所以A错误,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所以B错误所以选C考点:光线的表示方法点评:知道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但难以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这种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8A【解析】A立竿见“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正确;B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选项错误;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此选项错误;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反射各种色光,此选项错误。9C【解析】试题分析:(1)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热效应,穿透能力强(2)c=f的变形应用A、因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故A错误;B、因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故十字路口的红灯发出的光不是红外线,故B错误;C、c=f,f=31012Hz,故C正确D、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D错误;考点: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红外线的波长、速度、频率等相关认识,属于基础知识10D【解析】试题分析:A、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用来使光线延迟会聚,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是光的折射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路灯下人影相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C、红外线夜视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特征及物体能发射红外线的特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我们看到水中的月亮是水面对光发生了反射,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直线传播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1B【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A错B对。光在真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考点】声音和光的传播。12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只有A图是正确的故选A考点:作光的直线传播点评: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结合了成语,是一道好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进井里;二是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13B【解析】试题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到孔的距离与像到小孔的距离间的关系有关解:(1)小孔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过小孔后照到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因此是实像;(2)物体上部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下部,下部的光线照在上部,因此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3)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由物的形状决定,与孔的形状无关;(4)像的大小与物到孔的距离与像到小孔的距离间的关系有关: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时,成倒立放大的像;物体与小孔的距离等于光屏与小孔的距离时,成倒立等大的像故选B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大小、虚实、倒立还是正立、形状,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会对小孔成像作图是解题的关键14A【解析】试题分析: 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发生了折射现象,又能够看见硬币了,此时的硬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故选A。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15 D【解析】当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时(空气越来越少,最后连空气也没有了,几乎就是真空了),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这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 D16C【解析】试题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A、渔民看见江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放大镜看字典上的“字”,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大公鸡看到水的“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正确D、在灯光下的“阴影”,是利用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光的反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17C【解析】光的反射光线和入射方向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者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同样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且在同一平面但是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而是空气里面的角大,介质中角小。对照四个选项,A缺少反射光线,B缺少折射光线,D的折射角大于空气中的入射角,只有C符合。18A【解析】试题分析:a、用放大镜观察邮票,观察到的是虚像;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底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用投影仪投影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用平面镜矫正姿势,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综上所述,成虚像的是a、d故选A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点评:(1)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9B【解析】试题分析:柜台外面的景物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造成干扰,书上的字不是很清楚;玻璃和书籍都不是光源,我们能看到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其它的光源,所以我们应该对柜台书籍照亮,能使看到的字更清晰些;如果柜台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由于镜面反射,柜台上的字看起来会更不清晰故合理考点:光的反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的了解和掌握,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与物理相联系的现象,将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20A【解析】考点:光的反射与折射。分析:虽然光从S点出发沿45角射出,但在加水的水面达到位置a时,光要发生偏折,射出a面时,光线远离法线,射到右侧的平面镜上的光点会降低,故经反射后在左侧的光点也会降低;同理,当水面达到b时,也会降低,但由于b液面高于a液面,故液面在a时的光点要低于液面在b时的光点;故A是正确的。21A【解析】考点:光的反射光路图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120当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5时,由图可知,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30此题主要考查了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同时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会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有关的计算22A【解析】试题分析:A、小孔成像,运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所以A正确;B、水中望月,是月亮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知识,所以B错误;C、坐井观天,是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的,所以C错误;D、管中窥豹,是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解释的,所以D错误所以选A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3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增大,即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C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点评: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24C【解析】试题分析:A、可乐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可以根据水的密度和可乐的体积计算出它的质量;B、用吸管能从可乐罐内吸可乐饮用,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C、打开可乐有“白气”生成,这是液化现象;D、可乐罐在灯光下出现的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解:A、1ml=1cm3,根据水的密度计算出体积为355ml的可乐质量为m=v=1g/cm3355cm3=355g; 故A不正确;B、使用吸管时,吸走了吸管内的空气,罐内可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吸管中进入人的口腔,故B不正确;C、可乐罐内有一定的气压,打开拉环时,罐内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形成“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故C正确;D、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C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大气压强的存在;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密度公式、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气压强的利用和光的直线传播,内容较多,要注意分析和单位的统一25B【解析】试题分析: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迎着月光走,月光经积水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积水面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所以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点评: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26B【解析】试题分析: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70,所以A说法错误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B说法正确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所以C说法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B考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7C【解析】试题分析:游泳池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池底比真实位置变浅。由于水面是平面镜,灯离水面6m,水中灯的像离水面也是6m,而人看到的池底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比真实的池底偏高,由题意可知池底的像离水面6m,所以池底离水面的距离大于6m。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点评:本题是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综合在一起的,不要误以为看到的池底就是真实的物体位置,其实是折射形成的变高的像。28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漫反射的光射向人的眼睛的缘故(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运动物体始终没有离开接触面,这种摩擦是滑动摩擦;运动物体和接触面之间总是改变,这种摩擦是滚动摩擦(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1)将铅笔斜“插”入水杯中,铅笔会发生偏折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故正确(2)铅笔本身不发光,它的表面能反射其他光源的光线,被反射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它(3)铅笔始终没有离开纸,属于滑动摩擦而圆珠笔的笔尖是个滚珠,滚珠不停地在纸面上滚动,接触面总是改变,所以圆珠笔和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4)电流可以通过铅笔的内芯,说明铅笔芯是导体综上所述,正确的是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反射点评:本题从一只铅笔入手,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摩擦力以及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题目比较新颖,综合性强,属于开放性问题,要求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对于生活中的物品多思考一下它蕴含的物理知识29B【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解释一下,怎样能看到四条鱼: 先说中间两条(像):这是很多题中出现过的情况,容易理解。靠上的一条是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一次折射形成的像,即通常说的水中物体看起来要浅的情况;靠下的一条是从侧面看到的,即由于玻璃杯的形状形成的放大镜,所以看起来放大了,也是经过一次折射形成的。 最上和最下的两条:最下面的那条:只有杯子是平底时才比较明显能看到整体的像,是光线经水的底面反射,回到水中,再折射到空气中形成像,此情况又分两种情况,一:从杯口上方看,与平面镜成像特征基本一样;二:从侧面看,同样杯子的形状决定了所成的像有一定的放大作用,所以像会被放大,题中就应该是这种情况。最上面的那条:是光线射到对面杯壁发生反射,因为杯子的形状,是一个凹面,同时又是一个面的凹面(想象一下跟灯碗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能成倒立的实像,而且只有左右会倒过来,上下不会倒,光线再经过水面折射进入眼中,这个象从不同距离看,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这就是最上面的鱼的形成过程,光路经过了一次反射和一次折射。 所以选B。考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由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成像问题,该题要求既要知道像的成因,又要知道像的形状,难度较30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入射角为3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30,由此可知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6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30,那么折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就大于60,而且小于90所以反射光线如折射光线的夹角最大要小于150,最小要大于120故选D考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点评:明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确定反射光线与水面、折射光线和水面的夹角大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1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A,B,C三点分别是a,b,c三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把表示人眼的视觉范围的两条线延长,由图可知,c不在人眼的视觉范围内,所以人眼看不见C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会根据图分析实际问题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点评:32B【解析】试题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法线以及反射光线重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都等于0;因此要使反射光线离开原来的方向偏转8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于80,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于40;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而原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因此镜面应绕轴转动的角度4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点评:33B【解析】试题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如图所示,相比较,平行光照到反射面上,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比较有规则,人眼如果接收到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感觉很亮,人眼如果接收不到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感觉很暗;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人在各个位置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有光进入眼睛,进入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光越少感觉越暗解答:解:水汪塘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泥土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人迎着月光走,镜面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很多,漫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很少,所以感觉镜面反射亮;人背着月光走,镜面反射的光没进入人眼,而漫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一些,所以感觉漫反射亮故选A点评: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少感觉暗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点评:34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台灯灯罩反射灯光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这运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必然会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传播方向的改变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的传播速度也没有改变。35D【解析】台灯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向某一方向。若把台灯放在人的正前方,反射光线恰好射入人眼。若把台灯换为吊灯或移到右臂外侧,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会在书本上留下影子。只有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反射光线朝向右方,这时既不刺眼,也不会阻挡光线,故应选D。36不同。站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站在河边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