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文来源:/space.php?uid=13729&do=blog&id=20169公益人为什么这么“穷”?2011年的夏天到了。热起来的不止有天气,还有以红十字会为核心的,红红的慈善圈。一个二十岁的爱摆POSE的女孩,带着貌似商业化运营公益项目的经理头衔,搅动了所有人的神经。原本乏人问津的慈善基金会,很快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关注。慈善这个话题火了。然而这次的红火,民间公益人来说,是否会值得期待呢?公众对红十字会的透明诚信表示质疑的同时,会为民间的公益留出更多空间吗?对于这个问题,乐观和悲观的预测,大约是一半对一半。乐观的来看,更多的压力施加到财政支持的、官办的基金会,可能会让政府放开一些对民间公益的限制。7月7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民政部门将改变之前的双重管理,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且不管是否这个说法是否能得到实施,总算是民间公益借了郭美美的东风,得到了更多一份实惠。但另一方面,从悲观的角度来说,这个事件,很有可能加深了公众对于公益事务的商业化操作的反感,对公益组织的管理运营费用提出更高的要求。7月3日,爱锻炼的潘石屹先生,在微博上对“北京青少年基金会”进行了表扬。因为在潘总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捐款项目中,“北京青少年基金会”没有收管理费。潘总对此非常满意。看了这条微博,笔者马上评论道:重要的不是管理费收多少比率,而是钱是怎么花,是否有监管、有反馈、可追踪。有的GONGO有财政支持,当然可以不收管理费。但不收管理费,并不能成为善款使用水平的惟一标准。高质量地使用善款,是需要成本的。当然,笔者的评论照例淹没在海量的赞同声中。确实,在大部分中国人看来,慈善,就是捐钱,就是奉献。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是无偿牺牲的。这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同样也是夏天,民间公益网站“中国报恩网”的关闭危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报恩网,是一对出身寒门的“80后”夫妇于丽娜、段非创办的公益网站。在5年间,组织大小公益活动60余次,为社会公益事业募捐善款60万余元。帮助过上百名孤儿,以联络医院减免费用的方式救助了12条先心病患者的生命然而,到了2011年,“这盏灯燃料耗尽,奄奄一息,运行5年来网站已负债十多万元虽然有太多的眷恋,太多的牵挂,但我实在无能为力了”。2011年6月,报恩网的创始人许利娜、段非夫妻俩,在网站的首页挂出这样一封关闭公告。据他们介绍,网站的软硬件维护,并不需要太多费用。但是涉及到很多实际的事务,就需要付出许多。比如对捐款的落实,“人家要捐10万元,我们花1000元去调查”。“做募捐活动时,一些车马费、联络通信费等基本费用都由我们自己来承担。这两年搞了几次大型募捐活动,家里已经欠债10多万元。”为了维持网站的日常运转,夫妻俩到过一些公司应聘,但人家一听是搞公益网站的,纷纷“以担心兼职影响工作”为理由拒绝了。报恩网也不是没有想过寻求资助,但是段非的比喻很形象:“人们愿意帮助生病的、贫困失学的,但对于帮助一个求助平台,可能会理解不了。大家只关注画(指慈善捐助),却不去关注画框(指报恩网的平台)。却不知画框坏了,画就没法展出。”幸运的是,经过许多媒体的报道,6月29日,石家庄计算机职业学院决定对“中国报恩网”进行资助。最重要的资助就是解决了小夫妻俩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小夫妻俩就可以继续用业余时间维护网站,让“中国报恩网”能够持续下去。然而,像报恩网这样幸运的平台,有多少呢?在新华每日电讯对报恩网关闭事件的报道中,引述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峰的评论。王老师说:“不少民间公益事业之所以做不下去,主要是其本身不具备造血功能,而只是一味地输血。公益事业虽说不是富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参与,但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这位王老师,和潘石屹一样,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公益生存的理解。公益的参与,可以是全民的事,但职业的公益,必须是富人的事。谁要是全职做公益,那只有受穷一途。2010年,由南都公益基金,腾讯公益,刘鸿儒基金会和HorizonKey开展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表明,多数NGO从业者的个人月收入集中在1000元至4000元的档次,其中1001-2000元的占17.5%,2001-3000元的占25.7,3001-4000元的占12.9,总计56.1%,收入高于5000的比例非常少,只有11.5%。有37.7%的人没有社会保险。尤其在未注册的草根NGO中没有社会保险的比例更高达83.9%。与同等能力水平的人相比,分别有37.9%和29.3%的NGO从业者认为自己的薪资收入要少很多或少一些,认为自己的薪资比其他人高的只有5.4%。在这样的薪酬水平下,有56.5%的机构有人员离职的现象(2009-2010)。在NGO人员的离职原因中,薪酬待遇低位居榜首,有43.1%的提及率。这些流失的人中,70%多的进入了公务员系统或企业,只有20%多还留在公益领域。2011年7月7日,公益人李丽,描写贵州乡土文化社创业伙伴离开的文章那些来来去去的年轻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海雄(乡土社的创始伙伴之一)离开文化社,主要是经济原因。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实在没有办法在6块钱一碗早餐的贵阳养活即将出生的孩子。本来想请湖南老家的父母来帮忙带小孩以节省保姆钱,像如今城市里绝大部分家庭一样。可是海雄的父母说,如果你考公务员,我们就帮你,你要做NGO,就自己看着办。于是海雄只好不做NGO,回湖南老家考公务员。”-这是在多少人身上发生,或是身边正在发生的事啊。仿佛就在眼前一样,让人顿生秋夜落木一般的,重重悲哀。公益人才的薪酬不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为员工,当然首先指向老板。NGOCN的“老虎威风”,向NGO人提出了五条建议,第一条就是:“如果你们的机构有能力给你们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保障,请勇敢的向你们的机构提出你们的要求。如果机构不满足,那就认真考虑是否还需要在这里继续干下去?”而NGOCN的微风更是直接。她帮助新入行的NGO从业者,分析各个公益机构的招聘广告,帮助他们猜测各机构的实际工资水平,并建议各机构在招聘的时候,把薪资待遇明确写出来。并支持公益机构的职员抵制不良雇主。这些举措的背后,其逻辑正如“老虎威风”所言:“你在帮助他人时却在忍受发生在你身上的不公,那你究竟是让这个社会更好了还是更差了?大不了,让NGO也闹一回人工荒呗。”老虎威风的建议,也许对一些机构是有效的。出现在多个机构中的“剥削门”事件,反映出公益领域雇佣关系的乱象。确实有那么一些“公益”机构,其负责人来去飞机,住星级饭店,国内国外到处乱转,美其名曰考察访问。而员工只是被教育要有奉献精神,却保险不齐,报销不批,工资拖欠,或者被恶意评为劣等,以便扫地出门。这些机构或部门的负责人,真是亵渎了“公益”两个字。对于这样的老板,为自己的利益去争取,乃至退出,是再正当不过的选择。但这样的选择,也只能针对那些较大的机构。对于绝大部分草根,却没有什么意义。据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现状及需求调研,近半数的机构全职人员在3人以下。在这些机构里,常常就是兄弟夫妻店,老板就是股东,股东就是员工。他们要罢工,罢给谁看?是罢给资助者看吗?2011年7月12日,NGOCN网首页刊登了晏和淘的文章NGO从业者的未来和机构管理经费,文中提到了一个典型的资助者限制人力成本的案例:“2010年5月,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曹晖父子以个人名义,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云南、贵州等五省区市的贫困家庭捐赠善款2亿元,要求该项目的行政费用不能超过3%。半年过去,这笔费用都按要求如实的发放到了近10万受益人手中。可以说,这是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运作的典范,这当然为中国的NGO的公开透明和高效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借鉴,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这个项目的执行和支持有大量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拿的是国家的工资。2. 中国扶贫基金会派出的员工仅有50余名,外加20多名助理,工作时间是半年时间。3. 参与工作的还有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20多名社会志愿者。我们不能以管理费用在所有捐款中的比例来衡量非营利机构的效率和廉洁程度,不管是3%,还是10%都不具有代表性在一些国外NGO的年度报告中,我也曾看到过曾经有管理费用高达30%的情况,但是捐款人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所以不能只看管理经费的比例,而要看他们的财务是否透明和公开,项目执行是否经得起监管和审计。”笔者非常同意这个评价。根据笔者的了解,这个项目,基金会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储备,全力投入。从收支上来说,基金会是亏本的,只是为了赚吆喝,不得不为。如果没有扶贫基金会积累的这些体制内的资源,其它的机构完全无法把这样的项目做下来。试问,以中国扶贫基金会这样的机构,还不得不对资助者不合理的人力成本低头,那么一般的草根机构,还有多少议价的空间呢?扶贫基金会的这种做法,确实获得了资助方的认可和赞赏,但与此同时,也增长了资助方对管理成本的不合理需求。如果所有的资助者都拿3%的行政管理费来说事,那么公益信托的事,恐怕只有靠财税过活的政府,才能做得下来了吧。所幸今天中国民间公益领域,还有那么一些对职业公益的信托关系有了解,同时又对推进公益行业的发展有兴趣、有热情的单位和个人。这些资助者明白,任何一个行业的专业化,都不是几次外包服务可以造就的。也明白公益类似于商业,讲求的是成果的最大化,而不是成本的最小化。所以他们愿意为了公益机构的生存支付人员费用和行政费用,愿意为了他们的成长支付培训费用,承担试错的风险。可惜这样的资助者,少而又少。我们大多只能在一些有国外背景的基金会那里,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更多的资助者,对职业公益没有了解,只是临时想做件善事而已。可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才找到一个公益机构来操作。他们对整个公益领域的发展并不关心,只关心自己扶助的对象,是否能够从中得到收益。曹德旺的捐款显然就属于这一种。这样的资助者,对目标人群,也许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对整个公益行业,并没有什么助益。尤其是这种捐款性质的项目,没有持续性。钱可以解决今年的问题,那明年呢?钱可以解决设施的问题,那管理呢?曹德旺只会想到压缩管理费,却没有想过捐赠的方式,是否长期有效。所以他们的慈善想象力,永远只限于发钱、捐物、盖房三条路。实际上,“授人以渔”要比“授人以鱼”困难多了。那是要有专职的人员进行长期的管理、监控、参与,才能做得到的。而硬件的投入,只有通过这种专业的,长期的管理,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到下面走一走,会常常看到捐助的东西,盖起的楼房没有得到好好的利用,小学生的图书室堆满了退休人员政策问答,一套电脑,就因为缺了一条线而用不起来,生生把最初的高端品憋成几年后的淘汰品-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缺钱、缺物,而是因为没有专业的人员来管理维护。相比这之下,大陆以外的慈善同行对此有更清醒的认识。2011年2月,当陈光标赤膊上阵,避免一切管理费,亲自出手,到台湾去发钱的时候,遭到台湾官方和民众的多次抵制。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台湾的公益市场发育得比较完善。公众已经习惯由专业的第三方,通过委托方式实现的专业慈善。他们的专业团队,可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保证运营的效果。而标哥的 “暴力慈善”,在他们看来,并没有因为透明而高效,反而因为要“感恩”而怪诞。遗憾的是,港台地区认可的专业化、可持续的慈善模式,在大陆却难以开展。“公益人就应当是志愿者”,“志愿者就应当是奉献者”,这是大陆人的普遍认识。再加上于专职公益人的水平偏低、公益机构透明度不够、公关能力差,就更坐实了“不应资助公益机构的人力和行政成本”的偏见。于是,公益人就必然只能是临时工和业余运动员,而公益项目,必只能在发钱、捐物、委托当地政府等几种方式上兜圈子。长期运营且获得成功的项目,寥寥无几。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官办慈善的垄断。就在前几天,红十字会就郭美美事件发表的澄清声明,收获了上万个“呸”。这不仅表达了公众对于其不透明的愤怒,更表明了公众对公权力垄断慈善行业的愤怒。在我们国家,公募的资质是只有那些“国”字头的,有财政拨款的特殊单位才能拿得到的。他们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慈善资源,用各种行政手段让公民们“被捐款”。正如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的“人不能两次走进强制捐款的同一家居委会”,广大的民间公益机构,便在这些垄断巨鳄的阴影中,陷入了饥渴。这还不算,政府有时间还直接出马,为这些亲生孩子披挂上阵,将有威胁可能的别家孩子打翻在地,直接掏出针管抽血。比如2010年7月7日,民政部会同五部委发布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13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募集的善款,需要汇缴拨付到青海省政府、青海省红十字会、青海省慈善总会的专用账户中,由青海省方面统筹安排使用。-有了这样的超级抽血机,民间公益还能剩多少血?而能留到公益机构员工手里的,当然更是涓滴而已了。笔者以为,这种慈善的垄断,和相关的行政干涉,是民间公益举步维艰的最主要原因。今天的民间公益机构,确实存在着财务不公开、信息不透明、服务不专业的问题。但这是慈善垄断的结果,而不是应该垄断慈善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课堂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 康复治疗资源整合策略-洞察及研究
-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技术-洞察及研究
- 供应链社会责任调研与风险评估报告
- 深度学习在语音学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学生学期评语撰写技巧与范例
-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探讨-洞察及研究
- 医院护士交接班记录样本
- 公共交通安全管理与优化策略
- 智慧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洞察及研究
- GB/T 18103-2022实木复合地板
- GB/T 29084-2012航天器接地要求
- GB 31644-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
- 隧道开挖施工讲解课件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完美版)Review of Unit 5
- 掌骨骨折查房课件
- 大学食堂装饰装修方案
- 工资结清证明(模板)
- 矿山档案(台帐) 表格参照模板参考范本
- 航运管理实务整套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