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1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1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1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2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1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3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1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4页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1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核酸化学一、名词解释1磷酸二酯键2碱基互补规律3. 退火4DNA的熔解温度5核酸的变性与复性6减色效应7增色效应二、填空题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_于_年提出的。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3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_位置不带羟基。4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中,RNA主要位于_中。5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_型糖苷键。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_键。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通过_键连接成多聚体。6核酸的特征元素是_。7 DNA在水溶解中热变性之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DNA保持_状态;若使溶液缓慢冷却,则DNA重新形成_。8真核细胞的mRNA帽子由_组成,其尾部由_组成,他们的功能分别是_,_。9常见的环化核苷酸有_和_。其作用是_,他们核糖上的_位与_位磷酸-OH环化。10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_关系。11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_,可使DNA带有放射性,而RNA不带放射性。12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每匝螺旋有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13在DNA分子中,G-C含量高时,比重_,Tm(熔解温度)则_,分子比较稳定。14在_条件下,互补的单股核苷酸序列将缔结成双链分子。15_RNA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RNA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16 tRNA的二级结构呈_形,三级结构呈_形,其3末端有一共同碱基序列_,其功能是_。17DNA变性后,紫外吸收_,粘度_、浮力密度_,生物活性将_。18因为核酸分子具有_、_,所以在_nm处有吸收峰,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19双链DNA热变性后,或在pH2以下,或在pH12以上时,其OD260_,同样条件下,单链DNA的OD260_。20DNA样品的均一性愈高,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_。21DNA所在介质的离子强度越低,其熔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_,熔解温度愈_,所以DNA应保存在较_浓度的盐溶液中,通常为_mol/L的NaCl溶液。22mRNA在细胞内的种类_,但只占RNA总量的_,它是以_为模板合成的,又是_合成的模板。 23变性DNA 的复性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_,_,_,_,_,等。24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其次,大量存在于DNA分子中的弱作用力如_,_和_也起一定作用。三、选择题1在pH3.5的缓冲液中带正电荷最多的是:AAMP BGMP CCMP DUMP2hnRNA是下列哪种RNA的前体?AtRNA BrRNA CmRNA DSnRNA3决定tRNA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是:AXCCA3末端 BTC环; CDHU环 D额外环 E反密码子环4根据Watson-Crick模型,求得每一微米DNA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平均数为::A25400 B2540 C29411 D2941 E35055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A23-磷酸二酯键 B 24-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 D 34-磷酸二酯键 E35-磷酸二酯键6与片段TAGAp互补的片段为:AAGATp BATCTp CTCTAp DUAUAp7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A胞核DNA B线粒体DNA CtRNA D mRNA8真核细胞mRNA帽子结构最多见的是:Am7APPPNmPNmP B m7GPPPNmPNmP Cm7UPPPNmPNmP Dm7CPPPNmPNmP E m7TPPPNmPNmP9 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改变:A对260nm紫外吸收减少 B溶液粘度下降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核苷酸断裂10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AA+G BC+T CA+T DG+C EA+C11下列对于环核苷酸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cAMP与cGMP的生物学作用相反 B 重要的环核苷酸有cAMP与cGMPCcAMP是一种第二信使 DcAMP分子内有环化的磷酸二酯键12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中,m7G与多核苷酸链通过三个磷酸基连接,连接方式是:A2-5 B3-5 C3-3 D5-5 E3-3四、是非判断题( )1DNA是生物遗传物质,RNA则不是。( )2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3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两端均带有游离的3-OH。( )4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5生物体的不同组织中的DNA,其碱基组成也不同。( )6核酸中的修饰成分(也叫稀有成分)大部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 )7DNA的Tm值和AT含量有关,AT含量高则Tm高。( )8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一个多聚A的结构。( )9DNA的Tm值随(A+T)/(G+C)比值的增加而减少。( )10B-DNA代表细胞内DNA的基本构象,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呈现A型、Z型和三股螺旋的局部构象。( )11DNA复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m值约20的温度下进行的。( )12用碱水解核酸时,可以得到2和3-核苷酸的混合物。( )13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 )14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15tRNA的二级结构中的额外环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 )16对于提纯的DNA样品,测得OD260/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含有RNA。( )17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18两个核酸样品A和B,如果A的OD260/OD280大于B的OD260/OD280,那么A的纯度大于B的纯度。五、简答题1将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哪些组分?DNA和RNA的水解产物有何不同?2对一双链DNA而言,若一条链中(A+G)/(T+C)= 0.7,则:(1)互补链中(A+G)/(T+C)= ?(2)在整个DNA分子中(A+G)/(T+C)= ?(3)若一条链中(A+ T)/(G +C)= 0.7,则互补链中(A+ T)/(G +C)= ?(4)在整个DNA分子中(A+ T)/(G +C)= ?3DNA热变性有何特点?Tm值表示什么?4在pH7.0,0.165mol/L NaCl条件下,测得某一DNA样品的Tm为89.3。求出四种碱基百分组成。5 试述下列因素如何影响DNA的复性过程:(1)阳离子的存在;(2)低于Tm的温度;(2)高浓度的DNA链。6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7在稳定的DNA双螺旋中,哪两种力在维系分子立体结构方面起主要作用?8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9用1mol/L的KOH溶液水解核酸,两类核酸(DNA及RNA)的水解有何不同?10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体细胞的DNA量为6.4109个碱基对。试计算人体DNA的总长度是多少?是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的多少倍? 答案一、名词解释1磷酸二酯键:核酸分子中前一个核苷酸的3-羟基和下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以磷酸酯键相连称为磷酸二酯键。2碱基互补规律:DNA分子组成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物质的量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的物质的量相等。3. 退火:加热变性DNA溶液缓慢冷却到适当的低温,则两条互补链可重新配对而恢复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4DNA的熔解温度:DNA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最大吸收值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5核酸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螺旋区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则线团状态的过程;核酸的复性:在适宜条件下,变性DNA分开的两条单链可重新形成链间氢键,恢复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复性。6减色效应:复性DNA由于双螺旋的重新形成,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降低的现象。7增色效应:变性DNA由于碱基对失去重叠,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二、填空题1. Watson-Crick; 19532. 核苷酸3. 24. 细胞核;细胞质5. ;糖苷;磷酸二酯键6. 磷7. 单链;双链8. m7G;polyA;m7G识别起始信号的一部分;polyA对mRNA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9. cAMP;cGMP;第二信使;3;510. 反向平行、互补11. 胸腺嘧啶12. 3.4nm;10;3613. 大;高14. 退火15. mRNA;tRNA16. 三叶草;倒L型;CCA;携带活化了的氨基酸17. 增加;下降;升高;丧失18. 嘌呤;嘧啶;26019. 增加;不变20. 窄21. 宽;低;高;122. 多;5%;DNA;蛋白质23. 样品的均一度;DNA的浓度;DNA片段大小;温度的影响;溶液离子强度24. 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三、选择题1 C:在pH3.5的缓冲液中,C是四种碱基中获得正电荷最多的碱基。2C:hnRNA是核不均一R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中,为真核mRNA的前体。3E:tRNA的功能是以它的反密码子区与mRNA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来决定携带氨基酸的特异性。4D:根据Watson-Crick模型,每对碱基间的距离为0.34nm,那么1mDNA双螺旋平均含有1000nm/0.34nm个核苷酸对数,即2941对。5E:核苷酸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结成多核苷酸链的。6C:核酸是具有极性的分子,习惯上以53的方向表示核酸片段,TAGAp互补的片段也要按53的方向书写,即TCTAp。7C:tRNA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 8B:真核细胞mRNA帽子结构最多见的是通过5,5-磷酸二酯键连接的甲基鸟嘌呤核苷酸,即m7GPPPNmP。9B: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的线团,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一系列物化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等,同时改变二级结构,有时可以失去部分或全部生物活性。DNA变性后,由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已不存在,藏于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出来,这样就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比变性前明显升高(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因此判断只有B对。10D:因为GC对比A=T对更为稳定,故GC含量越高的DNA的变性是Tm值越高,它们成正比关系。11A:在生物细胞中存在的环化核苷酸,研究得最多的是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它们是由其分子内的磷酸与核糖的3,5碳原子形成双酯环化而成的。都是一种具有代谢调节作用的环化核苷酸。常被称为生物调节的第二信使。12D:参照选择题8。四、是非判断题1错:RNA也是生命的遗传物质。2错: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2位没有羟基。3对: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5为帽子结构,即m7G(5)PPP(5)Nm-,因此两5端也是3-OH。4错: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有关。5错:生物体的不同组织中的DNA,其碱基组成也不同。6对:核酸中的修饰成分(也叫稀有成分)大部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7错:DNA的Tm值和GC含量有关,GC含量高则Tm高。8错:真核生物mRNA的3端有一个多聚A的结构。9对:(G+C)含量减少,DNA的Tm值减少,(A+T)/(G+C)比值的增加。10对:在细胞内,B-DNA代表DNA的基本构象,但在不同某些情况下,也会呈现A型、Z型和三股螺旋的局部构象。11对:DNA复性(退火)一般在低于其Tm值约2025的温度下进行的。12对:用碱水解核酸时,先生成2,3-环核苷酸,再水解为2或3-核苷酸。13对:生物体内,负超螺旋DNA容易解链,便于进行复制、转录等反应。14错: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但含量很低的RNA。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RNA是rRNA。15对:不同tRNA中额外环大小差异很大,因此可以作为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16错:对于提纯的DNA样品,如果测得OD260/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有蛋白质。17错: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可以是蛋白质或RNA。18错:核酸样品的纯度可以根据样品的OD260/OD280的比值判断,纯的DNA样品OD260/OD280=1.8,纯的RNA样品OD260/OD280=2.0。五、问答题及计算题(解题要点)1答:核酸完全水解后可得到碱基、戊糖、磷酸三种组分。DNA和RNA的水解产物戊糖、嘧啶碱基不同。2答:(1)设DNA的两条链分别为和,那么: A =T,T=A,G=C,:C=G,因为,(A+ G)/(T+ C)= (A+ G)/(A+ G)= 0.7所以,互补链中(A+ G)/(T+ C)= 1/0.7 =1.43(2)在整个DNA分子中,因为A = T, G = C,所以,A+G = T+C,(A+G)/(T+C)= 1(3)假设同(1),则A+ T= T+ A,G+ C= C+G,所以,(A+ T)/(G+C)=(A+ T)/(G+C)= 0.7 (4)在整个DNA分子中(A+ T+ A+ T)/(G+C+ G+C)= 2(A+ T)/2(G+C)= 0.73答:将DNA的稀盐溶液加热到70100几分钟后,双螺旋结构即发生破坏,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状,此过程为DNA的热变性,有以下特点:变性温度范围很窄,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比旋度下降;酸碱滴定曲线改变。Tm值代表核酸的变性温度(熔解温度、熔点)。在数值上等于DNA变性时摩尔磷消光值(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变化值半数时所对应的温度。4答:为(G + C)% = (Tm 69.3) 2.44 %= (89.3-69.3) 2.44 % =48.8% (A + T)% = 1 48.8% =51.2%G = C = 24.4%, A = T = 25.6%5答:(1)阳离子的存在可中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减弱DNA链间的静电作用,促进DNA的复性;(2)低于Tm的温度可以促进DNA复性;(3)DNA链浓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补链随机碰撞的速度、机会,从而促进DNA复性。6答: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7答:在稳定的DNA双螺旋中,碱基堆积力和碱基配对氢键在维系分子立体结构方面起主要作用。8答: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1)t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已配对的片断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断称为环。(2)叶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含有CCA-OH3,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4)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环),它与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有关。(5)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C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6)在反密码子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分子大小。9答:不同。RNA可以被水解成单核苷酸,而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2碳原子上没有羟基,所以DNA不能被碱水解。10答:(1)每个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6.41090.34nm = 2.176109 nm= 2.176m(2)人体内所有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2.176m1014 = 2.1761011km(3)这个长度与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相比为:2.1761011/2.2109 = 99倍习题糖化学一、名词解释1单糖2醛糖3酮糖4同多糖5杂多糖6手性碳原子7半缩醛羟基8糖苷键9吡喃糖10还原糖11糊精12变旋现象二、选择题1关于糖类的叙述_ a生物的能源物质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 b作为各种生物分子合成的碳源 c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功能 d纤维素由葡萄糖合成,半纤维素由及葡萄糖合成 e糖胺聚糖是一种保护性多糖2关于多糖的叙述_ a. 复合多糖是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而成 b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不是同一种多糖 c糖原和碘溶液作用呈蓝色,直链淀粉呈棕红色 d糯米淀粉全部为支链淀粉,豆类淀粉全部为直链淀粉 e. 菊糖不能作为人体的供能物质3关于单糖的叙述_ a. 一切单糖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都具有旋光性 b所有单糖均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 c. 单糖分子具有羟基,具亲水性,不溶于有机溶剂 d单糖分子与酸作用可生成酯 e. 利用糖脎的物理特性,可以鉴单糖类型4关于葡萄糖的叙述_a在弱氧化剂(溴水)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b在较强氧化剂(硝酸)作用下形成葡萄糖二酸c在菲林试剂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d. 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分子断裂,生成乙醇酸和三羟基丁酸e葡萄糖被还原后可生成山梨醇5. 糖蛋白中蛋白质与糖分子结合的基团是 a.-OH b.-SH c.-COOH d.-CH3 e.=CH2 6. 参与糖蛋白O-连接的主要氨基酸是 a.Leu b.Ser c.His d.Tyr e.Phe 7. 蛋白聚糖不存在于: a.结缔组织 b.软骨 c.皮肤 d.肌腱 e.血浆三、填空题1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之为_。2D(+)与D(+)葡萄糖分子的头部结构不同,它们互称为_。3. 自然界中重要的己醛糖有_、_、_4自然界中重要的己酮糖有_、_。5植物中重要的三糖是_,重要的四糖是_。6. 己醛糖分子有_个不对称碳原子,已酮糖分子中有_不对称碳原子。 7在溶液中己糖可形成_和_两种环状结构,由于环状结构形成,不对称原子又增加成_个。8淀粉分子中有_及_糖苷键,因此淀粉分子无还原性。9葡萄糖与钠汞齐作用,可还原生成_,其结构为_。10在弱碱溶液中_和_及_三种糖可通过烯醇式反应可互相转化。11.蛋白聚糖是由_和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12.糖苷是指糖的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13.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四问答题1什么是旋光性?为什么葡萄糖具有旋光性?2五个试剂瓶中分别装的是核糖、葡萄搪、果搪、蔗糖和淀粉。但不知哪个瓶中装的是哪种糖液,用最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之。3糖原样品25mg,用2m16mo1/L硫酸水解,水解液中和后再稀释到10mL最终溶液的葡萄糖含量为2.34mg/ml。该糖原样品的纯度是多少?4什么叫做还原性糖、非还原性糖?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5. 麦芽糖与蔗糖有何区别?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6如何将二糖水解为单糖?通过什么方法验证蔗糖已水解为单糖?7简述淀粉及其水解过程中各生成物与碘显色反应的情况。8以葡萄糖为例说明D、L、+、a、的含义。9在常见的单糖、二糖及多糖中,哪些是非还原性糖?答案一、名词解释 1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糖。 2分子中含有醛基的单糖。 3分子中含有羰基的单糖。 4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 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组成的多糖。 6化合物分子中与4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 7是单糖分子内的羰基基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半缩醛反应)所形成的羟基。 8由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其他分子的活泼氢经脱水形成的化学键。 9结构骨架类似于杂环化古物吡喃的单糖。 10能被碱性弱氧化剂氧化的糖。 11淀粉在酸或酶作用下水解生成的分子量小于淀粉的多糖类中间产物。 12某些单糖结晶溶于水时比旋光度自行改变并达到稳定的现象。二、选择题1, d 2,c 3b 4D 5.a 6.b 7.e三、填空题1不对称碳原子 2异头物 3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 4D果糖、D-山梨糖 5棉子糖、水苏糖 6.4、3 7吡喃型、呋喃型、1个 8.(14)、(6) 9山梨醇、CH2OH(CHOH)4CH2OH 10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11.糖胺聚糖 蛋白质12. 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13.离羰基最远的一个不对称四、问答题1手性分子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性质称为旋光性。葡萄糖是手性分子,所以具有旋光性。2用下列化学试剂依次鉴别:(1)碘 淀粉显蓝色,其它无色。(2)费林试剂 显红色或黄色的为核糖、葡萄糖、果糖,不显色的为蔗糖。(3)溴水 果糖呈阴性。(4)HCl和甲基间苯二酚核糖显绿色。葡萄糖不显色。3水解后所得葡萄糖的毫摩尔数为: 2.35*10/1800.13mmol 即该糖原含0.13mmol的葡萄糖。由于葡萄糖聚合成糖原时,每形成个糖苷键要失去一分子水因此,在糖原分子中葡萄糖残基的分子量为162,所以: 0.13mmoI的葡萄糖相当于:0.1316221.06mg糖原,该糖原样品的纯度就为: 2106/25*10084244能被碱性弱氧化剂(如班氏试剂、费林试剂等)氧化的糖为还原糖,反之为非还原糖。结构区别:还原糖含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非还原糖则无。 5麦芽糖和蔗糖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都有区别。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以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中含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具有还原性;而蔗糖分子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以-1,2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分子中不合游离的半缩醛羟基,无还原性。因此,可用斑氏试剂鉴别:反应里阳性的为麦芽糖,呈阴性的为蔗糖。 6. 通过酸、碱或酶催化可使二糖水解为单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与班氏试剂反应。而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它们均为还原糖,能与班氏试剂反应而产生砖红色沉淀。由此可验证蔗糖已水解为单糖。 7. 淀粉遇碘呈蓝色。淀粉的水解程度不同,可产生一系列分子量大小不同的中间产物,即各种糊精和麦芽糖。它们与碘反应呈不同颜色。其名称及反应呈色的对应关系如下:8. D、L、都用于表示单格的构型。其中D、L表示糖分子中距碳基最远的手性碳原于的构型:以葡萄糖为例,若C-5上的羟基在费歇尔投影式右边为D-构型,该羟基在左边为L-构型;、表示环状糖分子中半缩醛羟基的方向:葡萄糖分子中半缩醛羟基与C5羟基在同侧为构型,在异侧的为构型;+、表示旋光方向:使平面偏振光向右旋转的为“+”,向左旋转的为“”。9在常见的糖中,所有单筋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及麦芽糖、乳糖等二搪为还原稿,蔗糖及所有的多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为非还原糖。脂类化学-自测题(附答案)一、 名词解释1油脂2脂蛋白3酸败作用4皂化作用5. 皂化值6碘值7脂肪8糖脂9磷脂10类脂11类固醇二、选择题1.关于脂肪酸的叙述_a.不饱和脂肪酸的第一个双键均位于910碳原子之间b高等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属顺式结构c花生四烯酸在植物中不存在d. 膜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破坏了膜的结构和功能e. 细菌中只存在单不饱和脂肪酸2.关于甘油磷脂的叙述_a在pH 7时卵磷脂和脑磷脂以兼性离子存在b用弱碱水解甘油磷脂可生成脂肪酸金属盐c甘油磷脂可用丙酮提取d将甘油磷脂置于水中,可形成微团结构e甘油磷脂与鞘磷脂的主要差别在于所含醇基不同3.关于油脂的化学性质_a油脂的皂化值大时说明所含的脂肪酸分子小b. 酸值低的油脂,其质量也差c向油脂中加人抗氧化剂是为了除去氧分子d油脂的乙酞化值大时其分子中所含的羟基也多e氢化作用可防止油脂的酸败4.关于固醇类的叙述_a人体内存在的胆石是由胆固醇形成的b胆固醇可在人体合成,也可从食物中摄取c. 在紫外线作用下,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2d人体不能利用豆类中的豆固醇和麦类中的麦角醇e羊毛脂是脂肪酸和羊毛固醇形成的酯三、填空题 1不饱和脂肪酸有_式和_式两种构型,天然不饱和脂肪酸都是_式构型。 2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_状态,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_状态。 3胆汁酸盐分子中既有_,又有_,是一种很好的_,能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4必需脂肪酸包括_、_和_。5. 磷脂酰胆碱在_的作用下,可使_位的不饱和脂肪酸水解下来,生成_。 6. 类固醇化合物的基本骨架为_。7.绝大多数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是_、_和_。8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是_和_ 9鞘磷脂分子由_、_和_三部分组成。10. 生物体内的糖脂主要有两类:_和_。11神经酰胺是由_和_构成。12. 叶绿醇含4个异戊二烯单位属_萜化合物。四、问答题 1简述脂肪的重要化学性质。2. 简述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3为何胆碱可用于防治脂肪肝?4试述卵磷脂和脑磷脂在组成结构上的异同。5天然脂肪酸有哪些共性?6血浆脂蛋白有哪几种?简述其特性。7. 试述磷脂的组成成分及分类依据。五、计算题 1棕桐二硬脂甘油酯的皂化值是多少? 棕搁二硬脂甘油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2。 2250mg油脂脂完全皂化时需要47.5mg的KOH,计算该油脂中甘油三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3. 250mg纯橄榄油样品,完全皂化需要47.5mg的KOH,计算橄榄油中甘油三酯的平均分子量。 答案一、名词解释1.甘油三酯分子中含不饱和的脂肪酸较多时在室温下为液态,称为油。反之脂肪酸较多时,则呈固态,称为脂。因此甘油三酯又称为油脂。2脂蛋白主要是由蛋白质与脂类结合而成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存在于生物膜和动物血浆中。在脂蛋白中,蛋白质于脂类的结合,是通过脂类和蛋白质分子中的非极性(疏水)部分的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因此,它们的结合是非共价的结合,用去污剂可将蛋白质和脂类分开。组成脂蛋白的成分中,除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外,还含有其他一些物质,如核酸、糖类、磷酸、硫酸根等。仅就脂类部分时言,也是比较复杂的,有糖脂、磷脂、硫脂、甘油三酯和固醇等成分。脂蛋白不仅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还有运输功能。如血浆脂蛋白就是一种具有运输功能的脂蛋白。根据血浆脂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密度大小的差别,一殷分为四类:即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种脂蛋白在血液内运输不同的物质:乳糜微粒主要运输外源性脂肪;极低密度脂蛋白运输内源性脂肪;低密度脂蛋白运输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运输磷脂及胆固醇。 3脂肪在潮湿、闷热的空气中久置,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而产生具有臭味的低级醛、醛酸、酮、酮酸及羧酸的过程。 4用碱液水解脂肪,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盐的反应。5水解1g脂肪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6. 每100g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7. 由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三脂酰酯。 8分子中含有糖基的类脂。 9分子中含有磷酸基的类脂。 10除脂肪以外的所有脂类统称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等。它们具有某些类似于脂肪的特性。11是胆固醇及其衍生物。共同特点是含有环戊烷多氢菲基本骨架(又称为甾核)。二、选择题1a 2c 3b 4.c三、填空题1.顺;反;顺。2.固体;液体。3.亲水部分;硫水部分;乳化剂。4.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5.磷脂酶A2;C2(或);溶血磷脂酰胆碱6环戊烷多氢菲。7偶数碳原子;直链;一元酸。8. 亚油酸、亚麻酸9鞘氨醇、脂肪酸、磷脂酰胆碱 10. 甘油糖脂、鞘糖脂11鞘氨醇、脂肪酸 12. 二萜四、问答题 1脂肪的重要化学性质有:水解和皂化:在酶、康或碱作用下水解可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盐);氢化和碘化: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烯键与H2或12发生加成反应转化为饱和状态;酸败作用:脂肪经过氧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有臭味的低级醛、醛酸、田、酮酸及羧酸等。 2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是:偶数碳原子、直链、一元羧酸。 3因为胆碱是合成磷脂酰胆碱的重要原科,而磷脂酰胆碱具有协助脂肪运输的作用。当其合成量不足时,在肝内生成的脂肪外运发生障碍,造成脂肪在肝脏堆积而形成脂肪肝。因此,胆碱具有抗脂肪肝的作用,可用于防治脂肪肝。 4卵磷脂和脑磷脂都是磷脂,含有甘油、脂肪酸和磷酸,且结合有含氮碱。所不同的是;卵磷脂的含氮碱是胆碱,而脑磷脂的含氮碱是乙醇胺。5天然脂肪酸具有的共性为: (1)脂肪酸的链长为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且都为偶数: (2)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长度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3)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一般位于910碳原子之间,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第一个双键般在9一10碳原于之间、其它的双键依于第9碳原子和末端甲基之间而且在两个双键之间往往隔着个亚甲基。 (4)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且都为顺式,只有极少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为反式。 (5)饱和脂肪酸最常见的为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为油酸。 (6)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体内,不饱合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 6. 血浆脂蛋白是一类成分比较复杂的脂和蛋日质的复合物。脂类王要包括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等不同的血浆脂蛋白,其脂类的组成和比例不同,蛋白质部分也不相同。它们在体内的合成部位和功能也不一致。根据不同脂蛋白所含脂类的多少,密度大小上的差别,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个密度范围不同的组成部分。 (1)乳糜微粒:有小肠上皮细胞合成主要成分为来自食物的脂肪,含少量的蛋白质,脂类含含量高达99,且以脂肪为主。颗粒大,密度低,呈中性,电泳时停留在原点。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转运外源脂肪。 (2)极低密度胎蛋白(vLDL):由肝细胞合成脂类含量为93,电泳时位于前带区,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内源脂肪。 (3)低密度脂蛋白(LDL):在肝脏合成,含有较高的磷脂和胆固醇、电泳在带范围。主要转运胆固醇和磷脂。 (4)高密度脂蛋白(HDL):由肝细胞台成,颗粒最小,其脂类组分主要为磷脂和胆固醇。电泳时位于带区域。主要生理功能为转运磷脂和胆固醇。 (5)极高密度脂蛋白(VHLD):由清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组成,清蛋白在肝脏合成但VHDL在脂肪组织形成。蛋白质含量高达99。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游离脂肪酸。 7磷脂由磷酸、脂肪酸、醇和含氮有机物组成,根据所含醇不同分为磷酸甘油酯(即甘油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磷酸甘油酯又根据含氮碱的不同分为磷脂酰胆碱(含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含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含丝氨酸)等等。五、计算题 1解:皂化值是指皂化10g甘油三酯所需的KOH的质量(mg)。其皂化反应式如下:上式说明,皂化1mol的甘油三酯需3mol的KOH,K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棕搁二硬脂甘油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2,则棕搁二硬脂甘油酯的皂化值m为2.解:K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则需要KOH的量n每摩尔甘油三酯的皂化需3mol的KoH,因此甘油三酯的量n 所以甘油三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 油脂的平均分子量:M3561000皂化价a) 橄榄油的皂化价 47.50.25190 b) 所以:M356*1000/190884酶与维生素-自测题(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米氏常数(Km值)2. 活性中心3辅基4单体酶5. 酶的比活力6多酶体系7激活剂8抑制剂9变构酶10同工酶11酶原二、填空题1酶是 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2酶具有 、 、 和 等催化特点。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 、 、 、 和 。4. 与酶催化高效率有关的因素有 、 、 、 、 等。5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 抑制剂。6变构酶的特点是:(1) ,(2) ,它不符合一般的 ,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 型曲线,而非 曲线。它是 酶。7一条多肽链Asn-His-Lys-Asp-Phe-Glu-Ile-Arg-Glu-Tyr-Gly-Arg经胰蛋白酶水解可得到 个多肽。8全酶由 和 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 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 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9辅助因子包括 、 和 等。其中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 除去,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 除去。10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类 、 、 、 、 、 和 。11根据酶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 、 和 。 12酶的活性中心包括 和 两个功能部位,其中 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 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13酶活力是指 ,一般用 表示。14通常讨论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时,指的是反应的 速度,即 时测得的反应速度。15T.Cech从自我剪切的RNA中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 ,称之为 这是对酶概念的重要发展。16有一种化合物为,某一酶对化合物的,基团及其连接的键都有严格的要求,称为 ,若对,之间的键合方式有要求则称为 。17酶发生催化作用过程可表示为,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都转变为 此时酶促反应速度为 。18竞争性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 而Vmax 。19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 结构类似物,能 性地抑制 酶活性。20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Km,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 。21pH对酶活力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它 和 。22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是双重的: 。23同工酶是一类 酶,乳酸脱氢酶是由 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有 种同工酶。24对于某些调节酶来说,、对作图是形曲线是因为底物结合到酶分子上产生的一种 效应而引起的。25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能提出高此酶活力,那么可以推测 基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26从酶蛋白结构看,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为 ,具有四级结构的酶 ,而在系列反应中催化一系列反应的一组酶为 。三、选择题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E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域2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 )A增加产物能量水平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