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doc_第1页
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doc_第2页
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doc_第3页
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做幸福的老师读后感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陈玉珍 “幸福在哪里,朋友呀告诉你,他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他在精心的耕耘中,他在知识的宝库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直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在教学岗位上为幸福思考着,实践着,同时也在享受着教育给予我的幸福一、幸福从学生的手指尖萌芽庭是一个思维较慢的同学,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他只能通过数数才能得出结果。再学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对于他来说更难了,什么“凑十法”、“想加法算减法”、“连减法算减法”、“先用10来减再把两零合”一概不会,我只好还让他借助手指做加法“心中记大数连着数小数”做减法“心中记减数伸出手指数到被减数”因为他的速度比较慢考试时只能完成一部分,考分一般在70分左右。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永不放弃的信念,在争得家长的紧密配合下,他也能赶上一般同学的速度。雅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刚上一年级时接受知识比较慢,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我就利用课后对她进行补课,并不断地鼓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经过我的不懈努力,雅的进步特别大,到了三年级就进入优秀行列。有人说,教学是慢的艺术。这话很有道理,任何人都不能取代孩子的自己思维,我们必须蹲下来看待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让我们从“拌手指”开始,用先进的育人理念伴孩子成长,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孩子成长的幸福。二、幸福根植于学生生活实际课本上有这样一道开放题:冬冬和小明两家都住在太平路上。下面是一幅冬冬和小明一起站在少年宫门前的太平路上,小明说:“我家离少年宫5000米。” 冬冬说:“我家离少年宫3000米。”问题是:他们两家相距多远?课前备课时我想:图上看上去往一个方向,可能只知道按同向理解进行解答。可是,课堂上竟出现另一翻景象,我先让同学们独立解答,然后请机灵的小文,说说怎样做的,小文自信的说:“我是用5000-3000=2000(米)”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做?”小文说:“因为他们两人往同一方向回家。”我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可以说全班同学都点头同意。这时,我心想和我预测的一样,接下来是不是我来讲述另一种做法呢?不行。我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过后小晴举起手来说:“老师我们组讨论好了,还可以这样做,他们也可能在少年宫的两边,就用5000+3000=8000(米)”我说:“他们不是往同一方向的吗?”小晴说:“假如他们是亲戚,星期天小明的妈妈也冬冬在家,所以是同一个方向,但家可能在少年宫的另一个边。”我听完了简直有些激动,我说:“你们认为小晴说的在理吗?”全体同学齐声说:“在理”。小雄坐不住了直接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组认为也可能他们是好朋友,冬冬请小明去补习功课呢。”我称赞他们想象真丰富,我说:“不管你们怎么想,看到这幅图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孩子们一致认为可用两种方法解答。书本知识是死的,而生活是鲜活的,课堂教学没有鲜活的生活情境是很难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生活永远是学生的大课堂,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你就会发现学生有无穷的智慧,这期间你自己也有享不尽的幸福。三、幸福埋藏在学生的心底请欣赏一个三年级同学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后的一篇数学日记:这一周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我懂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许多知识。长方形有4条边,而且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如果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就要知道它的长和宽,还要告诉你一句话,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有4条边,而且每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就要知道它的边长,我还要告诉你一句话,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秘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一开始我还不太明白,正方形怎么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就是长方形,我脑子里充满了疑问。后来我慢慢的琢磨着:“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条边都相等。正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也是。所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我终于明白了。老师还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对我们以后学习有很大的用处。”我下决心:小时侯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这样长大才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然,长大以后就晚了。这是学生自己的心里话,这个数学日记倾吐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历程,学生自己弄懂了学习上的疑惑,这样的过程是有效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教学中我们也不妨让学生倾吐学习上的疑惑,引导学生自己去弄明白问题的答案,因为在学生的心底埋藏着一种别人无法体会到的快乐和幸福。四、幸福来源于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一天早晨,一到学校我就到教室去,想了解昨天有几位作业拖拉的同学,今天完成的怎么样。走进教室我就有目的地在检查小吉,并在指导她订正个别错题。这时,一贯数学思维不太好的小悦,拿着昨晚的作业,问我:“老师这道题可不可以这样做?”我接过她的作业,一看是这样的题,一幅有点像鞋底样的不规则图形,题目要求是怎样得到它的周长。她是这样做的:沿着图形的外围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原来图形的周长近似于长方形的周长。 2cm 2+1=3(cm)1cm 32=6(cm) 你知道吗?这种类型课本上只介绍围的方法,而小悦竟然想到了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问题。还有一个同样精彩的案例:我不记得在教什么知识时和孩子们说过,用假设法帮助解题。后来在一次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竟然用上了。我清楚的记得三年级上学期课本上例题是这样的:画面上是6袋乒乓球,每袋有5个,附加条件“乒乓球每个2元”茄子老师问:“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课堂上小文说:“我先用52=10(元)算一袋要用多少元,再用10 6=60(元)算出6袋要用多少元。”小宁说:“我先用6 5=30(个),再用30 2=60(元)。”小晴说:“也可以用6 2=12(元)再用12 5=60(元)。”好多同学怀着疑惑的神情看着小晴,我说:“你能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吗?”小晴不慌不忙的说:“我用假设法,假设一袋只有一个,6袋就是有6个2元,就是6 2=12元,事实是一袋有5个就有5个12元,就是12 5=60(元)。”同学们一起向小晴投去羡慕的眼神。 三年级下学期进行了用连除或先乘后除的实际问题教学,“2个书架,各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学生对“2242=112(本)1124=28(本)、24=8(层)2248=28(本)和2244=56(本)562=28(本)”思路分析、语言表述流畅清晰,特别是对第三种解法,学生第一反应就是用假设法,一学生说:“假设只有一个书架,224 4=56(本)就表示一层有56本,而实际有2个书架,所以56 2=28(本)就表示每个书架每层有多少本。”在常人看来这些点点滴滴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不足岁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再从理解到合理运用。思维的严谨性、科学性、敏捷性、条理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都是由于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结果。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不断渗透种种解题思想,然后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不断地发展学生,因此,我能一直徜徉在这样教学的幸福之中。五、幸福在于让学生学会创造一天课堂上做了这样一道图文并茂应用题:要装配32辆自行车,60个轮子够不够?我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巡视一圈,几乎所有同学都很轻松的运用“322=64(个) 64 60 答:不够。”这时我说:“请用不同方法试试看,可以互相交流。”当我把话说完,已有大部分同学举起手来,甚至有的同学站起来喊着“老师我会”,我不忍打消积极性,就请喊的最起劲的小中中说出解题方法:“60 2=30(辆)30 32 不够。”我问:“为什么两种方法中使用的单位名称不同呢?” 一贯严谨的小雯说;“一个是轮子的个数就用个,一个是可装车的辆数就用辆。”我问:“大家对这两种解法都明白了吗?”齐声说:“明白了”。这时一直不怎么言语的悦悦站起来说:“老师还可以这样”, 她边说边解释到:“60-32=28(个)就是一辆车先分一个还剩下28个,但是一辆车需要两个轮子,28比32 少所以不够。”面对孩子的回答我的心中无比激动,这不就是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吗?为了激励她勤于思考的精神,我对全体同学说:“我们一起用我们的行动赞美她。”同学们个个伸出大拇指齐声说:“嘿嘿!你真棒!”。学生是天生的创造者。他们的头脑中充满着好奇,时刻在思考着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