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持续上涨,使“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doc_第1页
工资持续上涨,使“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doc_第2页
工资持续上涨,使“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doc_第3页
工资持续上涨,使“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doc_第4页
工资持续上涨,使“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资持续上涨,使“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制造业工人工资的快速上涨,正逐渐改变30年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基础——大量廉价劳动力。相对资源禀赋的变化,在带来转型阵痛的同时,也尖锐地提出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我没那么悲观,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有可能转移,但转移的速度和力度都可能比大家想象得小。"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 在工资水平逐步抬升过程中,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强劲的活力,制造业能否继续保持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关键有二,一是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否同步甚至快于工资增速,二是制造业能否从产业链的低端上升至中高端。这一连串问题的解答,也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速同步的目标。 告别低工资时代 "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稳定了大概十年,这是不正常的"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孟克文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稳定了大概十年,这是不正常的。 本轮工资上涨中,非熟练工人工资涨幅更大,与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逐步缩小。沈明高认为,在工资上涨的开始几年,补偿性上涨肯定会出现,而且势头会比较猛。 这一势头可以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高速增长中看出。今年一季度,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去年增长17.9的基础上,继续提速,增长18.9。 生活用品以及服务消费价格上涨,也需要工人工资相应提高。"生活物资涨得厉害,工人让我去超市绕一圈再谈工资。"Lovely Creations的陈小姐说。 "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提出了"双同步"的目标,即居民收入增速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速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这意味着到2015年,在中国的用人单位需要为新增劳动力成本再支付1.5万亿美元(约合9.8万亿元人民币),工资持续增长将使劳动力成本占GDP的比重增加1倍,从目前的15提高到2015年的30。 人口红利消失中 其实,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点,0岁-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然而,未来几年,局面将发生逆转。最新的人口结构数据显示,中国的总人口抚养比为34,少儿抚养比为22.3,老年抚养比为11.9。而此前联合国的预测是,到2015年中国少儿抚养比为27,老年抚养比为13。可以看出,中国的少儿抚养比下降速度早已明显地快于联合国的预测。 华泰联合证券宏观分析师陈勇认为,这意味着,单位劳动年龄人口所创造的生产力需要不断提高,才能弥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隐含的损失。 劳动力供需趋紧、工资成本上升,将是中国的长期趋势。企业已经感受到招工难和工资上涨相互缠绕的冲击。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称,从领导人才到项目管理者再到熟练技术工人,中国的短缺程度与亚洲其他主要国家相比要更为严重,已经对中国吸引新投资以及在华企业的业务扩张形成阻碍。 离开中国吗? 劳动力成本只是企业决定在哪里设生产基地的多个因素之一,此外,基础设施、监管、税收、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上下游产业链的完整性,都非常重要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将不再是富有吸引力的制造业基地吗? 不过,沈明高与之看法不同,他称,200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为美国的8,即便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达到美国的水平也需要较长时间。 在中国外贸企业中占比相当高的港资、台资企业,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国家。去年6月,富士康国际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陈伟良称,在考虑将部分厂房搬到内地北部的同时,也考虑搬往印度和越南。 东南亚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的劳动力更便宜。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显示,从购买力平价看,越南工人工资是85美元/月,印尼是148美元/月。柬埔寨服装制造商协会(GMAC)规定,2010年10月1日至2014年,柬埔寨纺织、服装和制鞋企业的最低月工资为61美元。 按照当前汇率算,深圳最低月工资折合约190美元,企业实际需要支付的工资则会超过350美元。 由于数据的局限性,关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工资成本的比较并不十分严谨。但基本可以看出,仅就薪资水平看,东南亚部分国家比中国更有优势。 不过,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强调,劳动力成本只是企业决定在哪里设生产基地的多个因素之一,此外,基础设施、监管、税收、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上下游产业链的完整性,都非常重要。 王志浩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考虑离开中国的主要是纺织企业,以及一家制鞋企业。 中西部缓冲带 不能只看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的名义工资差异,还要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低,再考虑交易成本、流通成本,去中西部并非所有企业的优选 东南亚国家各有优劣势,但短期内尚不至于引致中国东南沿海企业大规模外迁。 更多的企业选择迁到中西部,而不是离开中国。渣打银行调查的9家上海周边的台资企业中,有8家企业打算在中国境内建立多元化生产基地。 目前看来,原材料来自中西部、或者产品在中西部有销售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生产的意愿更强。 对于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则需仔细斟酌。不过,沈明高提醒企业,不能只看东部沿海和中西部的名义工资差异,还要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低,再考虑交易成本、流通成本,去中西部并非所有企业的优选。 中国制造如何转 人口红利在消失,但国民收入和需求也在上升。主动地进行创新和产业升级,还是被动地进行转移,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艰难抉择。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未来数年,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仍将保持。"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有大国优势,产业链非常长,这是东南亚国家难以比拟的。"沈明高称。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孟克文认为,部分依赖低劳动力成本的企业会转移出去,但其他领域很难,如笔记本电脑生产商,这个行业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很少,且非常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此外,中国还有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陆挺说,内需市场是很多企业留在中国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原来做外需的企业,也可以转向内需,越南或柬埔寨的内需则要少得多,之后再想回到中国也不容易。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也认为,尽管在美国销售的企业会减少在中国的投资,但中国仍然是较大而且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因为供给中国国内市场的投资仍将继续。 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接受调查的350家企业中,有61的企业是在中国生产、采购,并供应中国市场,仅供应美国市场的企业占10,供应中国和美国以外市场的占8。 目前,中国制造业投资仍继续增长。对于很多企业,中国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2010年,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代工的香港裕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增加了15条生产线。今年,台湾胜华科技有限公司在东莞松山的新工厂正在建设中。 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虽然短期内不致对中国带来致命冲击,但已是变化的开端。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制造业正着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保持竞争力赢得时间。 部分企业已经主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台湾Lovely Creations玩具公司短期内并不打算去东南亚和中西部新设工厂,但会"稍微调整产品方向",多做稍微高档、特殊的、专利授权的产品。 机器设备进口和投资的新趋势,是人口结构变化倒逼制造业升级的佐证。2010 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机床设备进口井喷式上升,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海外机床订单的第一大来源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从前期的不到30上升至35。 兴业证券分析师卢燕津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制造业投资加速"并存,表明中国也正在经历韩国20世纪80 年代末,人口拐点倒逼制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