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艺术——双流永兴镇制陶记.doc_第1页
旋转的艺术——双流永兴镇制陶记.doc_第2页
旋转的艺术——双流永兴镇制陶记.doc_第3页
旋转的艺术——双流永兴镇制陶记.doc_第4页
旋转的艺术——双流永兴镇制陶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流永兴镇丹土地村的同治龙窑因依坡而建呈龙骨状而得名,它始建于同治年间,距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丹土地村因陶而闻名,据说,双流大多数人家的泡菜坛子都来自于丹土地。几年前,同治龙窑还蜗居一角,是一个只烧制些坛坛罐罐的古窑,但现如今,它已成为很多大专艺术院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和艺术家们的创作基地,学生们在这里“捏泥巴”,说高贵一点,就是进行“旋转的艺术创作”,烧好的陶器便摆起来,游人来看到觉得有意思,就可以给个价,把陶器带回家。众多摄影爱好者也对这里趋之若鹜。面对周末、节假日络绎不绝到来的成都、双流市民,近两年来,同治龙窑所属的制陶厂索性打出了旅游牌,游客们在参观古窑及陶艺品的同时,还可在此挑选一两件称心的陶器物件回家当实用品或装饰用品。游客们亦可亲自上阵,动手制作陶器。 笔者只在街边陶艺店里做过陶器,是和朋友一起,那叫一个费劲啊。那团泥巴,在旋转的地盘上,毫不听手指使唤,不一会儿,就失去了刚开始老板捏就的标准圆形,就变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我还深刻地记得,我们最后把泥巴浪费得越来越少,只做成了一个没有形状的烟灰缸,都没脸那去烧制了。言归正传。走进制陶作坊,四周的木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漂亮的陶器,有花瓶、镂空灯罩、羌寨碉楼、十二生肖等等,还有些看似奇形怪状“四不像”的物件,却又透露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引人陷入沉思的气质,大多都是艺术院校的学生作品。这些陶器,可就来自你踩在脚下的泥土啊!将平庸的泥土,变成一种站立的、旋转的艺术,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作坊里的师傅从泥堆里切下一团红色的黏土,“啪”地一下拍在转轮上,浇点水上去,打开电源开关,双手扶住泥土,伴随着旋转,一个规则的圆柱状泥土就立在面前。塑陶的时候,关键是要轻柔,两手用力要平均。也不要浇太多水。做好的陶器会送进龙窑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