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oc_第1页
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oc_第2页
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oc_第3页
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oc_第4页
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 本文由麦POPO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0 年 O 月第 %O 卷第 O 期! L25;,QB;G %.0,T4;/ %O,U4/ O +%0? ? 临床研究 ? 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王维平! 邓哲! 陈锡林! 张宪芬! 王永谦! 李强! 戴强生! 宋武 【 摘! 要】 目的! 观察波浪床对高危患者压力性溃疡 #) ! ( 发生的预防作用, 探索波浪床的最佳临床使 用方法。方法! $%& 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第 , $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 对 照组采用卧医院标准床及标准海绵床垫 厚 ( )*) 加以每 % 小时的翻身; ( 上, 实验第 , $ 组采用卧波浪床并 %, 分别加用每 %, , 小时翻身的方案。每 % 小时对患者的 # 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并作好记录。结果! 入院第 +, 周后第 , 组!度以上 # 的发生率减少,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意义 ! - ./ .0) ( 。第 % 周后第 , 组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 .0) ( 。结论! 波浪床 1 + 2 翻身的 !、 度以上 # 的发生率亦减少, 方案可以有效预防 # 的发生, 并且可节约护理翻身时间、 减少对患者休息和睡眠的干扰; 用度以上 # 的 发生率来评价 # 预防效果可能比用!度以上 # 的发生率更准确。 【 关键词】 波浪床; 压力性溃疡; 预防 ! ! ! !# $%&$(% #)#$*+ ,) (%*#-(*&. /-#+0-# -#%4*+,,#: ;4*+($% ? ,&( )4ABC&*B 75 -C&A+&*DE,F/& GA; 7?7):6 4? ;:78=:= A8766B87 87;:8766 = :27 A87D 8#*,2+! 32877 2B=C87C 97=:=C :4 7EA;487 :27 576: *7:24C ?48 AA;:=C %& :7=:6 F787 C9C7C =C4*;G: 7EA78=C )4=:84; 84BA/ H= :27 566 4? $ 84B:*7=: 4? 7)2 :7=:6 = :27 $ 7EA78*7=: 84BA6 F787 I7A: ;:78=:= A8766B87 87;:8766 =C F787 :B8=7C 7978G %, 48 , 24B8( 7EA78=C $) + % ,876A7):7=:6 =C I7A: =C8C 246A; 57C6 F=C8C 6A4=7 *:8766 4? (* :2:=C :27 =)6 87)48C7C/ 9#+0%*+! 327 =): :27 7=C 4? :27 ?86: F77I = 7EA78=C % C7)8767C *8I7C;G =C F787 6=?=:;G ;4F78 :2= :2: 4? :27 )4=:84; 84BA ! - ./ .0) K4:2 :27 =): :27 7=C 4? :27 67)4=C F77I = 54:2 7EA78=C % C7)8767C *8I7C;G =C F787 6=?=:;G ;4F78 :2= :2: 4? :27 )4=:84; 84BA ! - ./ .0) :,$%0; +&,! L4*5:4= 4? I77A= :27 22 8:7=:6 ;:78=:= A8766B87 87;:8766 =C :B8= =4: 4=;G 7?7):;64 697 :27 :*7 6A7=C 4= :B8=,87CB)7 :27 C=)7 :4 :27 A:=C 6;77A/ 【 ,-2+】 J;:78=:= A8766B87 87;:8766; 8766B87 B;)78; 8797=:C7= 评分 - O 分 评分细则见表 , ( 总分低于 O 分 。 为 # 高危患者)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7C.& J ECK2 5%$ L%C#M.0,J40K (,;,NO0? (:,PO? : 表 ! !#$%& 评分 评价内容 感觉: 对压迫有不适的感觉能力 潮湿: 皮肤暴露于潮湿的程度 活动度: 身体活动程度 活动能力: 改变和控制体位的能力 营养: 常规摄食情况 摩擦和剪切力 分 评分及依据 (分 )分 *分 完全丧失 严重丧失+ 持久潮湿 十分潮湿+ 完全不能 严重限制+ 恶劣+ + 有+ + + 不足+ + + 轻度丧失 未受损害 偶尔潮湿 很少潮湿 轻度限制 不受限+ 适当+ + 良好+ + 无+ + + 五、 统计学分析 组间 采用 GEGG ? ;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E8 发生率比较用 检验, H ,? ,; 为差异具有统计 ! 学意义。 卧床不起 局限于椅上 偶可步行 经常步行 结+ + 果 因为不习惯卧波浪床, 和第 ) 组中分别有 ) 第 例和 ; 例患者于第 周退出, 对照组和第 ( 组各有 ( 例于第 ( 周自行退出, 在统计分析中予以剔除。最后 符合入选标准并顺利完成实验全程的病例共 ), : 组入院 周及 ( 周后 E8 发生情况如表 (、 ) 所示。 表 表 # 各组 周后 E8 发生情况 无 !度 度 #度 $度 !度以上 度以上 组+ 别 例数 E8 E8 E8 E8 E8 E8 发生 E8 发生 ( 例)( 例)( 例)( 例)( 例) 率 I ) 率 I ) ( ( 对照组 9, 9, : :9 : ) ) , ! 有潜在危险 无+ + + 二、 一般资料 入选的患者为 (,( 年 , 月至 (,* 年 ) 月期间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内科重 和急诊 症治疗病房 (-%$./#0 .&1%&2.3% /#% 4&.1,5678) 678 患者, )(9 例, 中 男 :( 例, ; 岁, 平均年龄 (? : 岁; 脑梗死 例, 慢性充 脑出血 *; 例, 慢性呼吸衰竭 )9 例, 蛛 血性心衰 , 例, 网膜下腔出血 ) /-) 加以每 ( 小时 次的翻身。 (B 第 组: 患者卧于波浪床上, 加以每 ( 小时 次的翻身。 )B 第 ( 组: 患者卧于波浪床上, 加以每 * 小时 次的翻身。 *B 第 ) 组: 患者卧于波浪床上, 加以每 +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H ,? ,; 表 $ 各组 ( 周后 E8 发生情况 无 !度 度 #度 $度 !度以上 度以上 组+ 别 例数 E8 E8 E8 E8 E8 E8 发生 E8 发生 ( 例)( 例)( 例)( 例)( 例) 率 率 对照组 9,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H ,? ,; 表 ( 显示, 入院第 周后第 , 组!度以上 E8 的 ( 发生 率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H 差 ( ,? ,;) 。表 ) 显示, ( 周后第 , 组!、 度以上 E8 第 ( 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 义 。第 ) 组入院第 , 周后 !、 度以上 E8 ( ( ! H ,? ,;) 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讨+ + 论 发生 E8 的外部原因为垂直压力、 摩擦力、 剪切力 和潮湿, 其中垂直压力是首要原因。E8 最常见于骨突 部位 如骶部、 ( 踝部、 坐骨结节、 肘部、 枕部和肩胛部 等) 多发于老年患者、 , 活动受限 如骨折) 678 住 ( 者、 院者以及神经系统病损者。 长期卧床使患者骨突部组织持续受压, 受压组织 内血管闭塞而出现皮肤苍白。此时如通过翻身或使用 减压设施去除压力, 毛细血管出现过度充血反应而皮 肤呈鲜红色, 即反应性充血, 是血管闭塞后的正常保护 性反应。此期可称为间歇性红斑, E8 形成的警告 是 信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年 月第 % 卷第 期5 ;*12 G !*7= I98 L9*EQ1?,G?7 %(/,WD?. %,PD. ,%? 如果压力不予以解除, 则会呈现持续性红斑。红 斑区组织变硬并且皮温增高, 区内毛细血管内有微血 栓形成、 细菌和代谢产物积聚。这时 ! 期 ! 即已形 成, 此种损害仍然可以通过应用适当的减压措施 如 ( 翻身或使用适当的减压设施) 来缓解压力, 从而逆转 组织损伤。如果压力持续存在, 皮肤将会出现破损, 并 继而累及皮下组织、 肌肉、 骨及关节, 受累面积也逐步 # 增大 。 ( 预防 ! 的目的在于减少患者和床支持面 如床 垫) 之间的压力和 $ 或作用时间, 可通过每 % 小时 & 次 的常规手工翻身来实现, 也可通过各种减压设施 如 ( 各种气垫和气悬浮床等) 来实现。这些设施多难以在 预防 ! 的效果和使用价格两方面达到合理的平衡。 此外, 此类设施的设计出发点仅放在将患者的体重尽 可能地平均分配于床支持面上, 其缺陷在于未注意到 患者发生 ! 的最根本原因是缺乏运动。 波浪床 通过床面上 &( 多条条板有规律地上下 起伏, 产生自床尾向床头运动的多组 波浪” 使人体 “ , 与床面接触部位不断变换, 将背部任一特定部位所受 的持续压力变成间歇性压力。这些 波浪” “ 与人体背 部的生理曲线基本一致, 其高低可以调节。该床的床 垫是一种疏孔海绵, 海绵可降低床面的硬度而减低压 力的作用强度。此外, 有微风吹向床面, 可以保持患者 背部干燥。该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一张一弛的机械 “波浪” 来缓解产生 ! 的三大力学因素持续性压 力、 摩擦力、 剪切力的作用。再加上安装于床底的风扇 能起到去湿作用,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 ! 发生的四 大外部原因。 波浪” “ 形式的被动运动对于长期卧床、 活动受限者尤为重要。机械 波浪” “ 还有促进血液循 环、 按摩深层组织和脏器的作用。 本研究中第 ) 组患者入院后 & 周及 % 周后 !、 度以上 ! 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说明 # * 翻身 + 波浪床方案预防 ! 的效果尚不能 令人满意。但第 &, 组患者入院 & 周及 % 周后! 度以 % 上 ! 发生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 周后 度以上 ! % 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波浪床有预防 ! 的作用。同时也提示了波浪床结合 , * 的翻身可有效 预防 ! 的发生。 每 , 小时 & 次的翻身明显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 - 强度。有人曾对不同的翻身方案作过计算 : 按每翻 身一个患者平均需 ). / 012 计, 若将每 % 小时翻身变 则一天就可在一个患者身上节约翻 为每 , 小时翻身, 身所耗的时间 %& 012; 若一个病房有 &( 个 ! 高危患 者, 则每天可节约翻身时间 ). / *。此外, 减少翻身次 数对患者夜间睡眠的干扰会减少, 事实上, 有些患者认 为 % * 一次的翻身对患者本人也是一种负担。 各组中, 尤其是对照组和第 ) 组中 ! 度 ! 的发 生率 较 高 对 照 组 第 &, 周 后 分 别 为 &. %/3 、 ( % -. /3 , ) 组则分别为 &%. 443 、 %43 ) 第 &,. 可能与以 下原因有关: 可能消失也快, 一部 #! 度 ! 发生快, 分有可能在被检查到之前已经消退; 局部充血变成 $ 红斑, 为局部组织对受压所致缺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可能相当一部分!度 ! 是一种临界病理状态。这部 分!度 ! 虽然在检查当时可表现为不褪色的红斑, 但在压力缓解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 部分 ! 度 ! % 并不是由压力和剪切力等力学因素引起, 而是由大、 小 便的浸渍所致。因此, 在选用评价 ! 预防效果指标 时, 度以上 ! 的发生率比用!度以上 ! 的发生 用 率可能更准确。 我们认为: 波浪床 + , * 翻身的方案可以有效预 并且可节约护理翻身时间、 减少对患者 防 ! 的发生, 休息和睡眠的干扰。用度以上 ! 的发生率来评价 ! 预防效果可能比用!度以上 ! 的发生率更准确。 参5 考5 文5 献 &5 6789: ;:9 ?9: A:9B92C1D2 E28 0E2EF9092C. GHIH, %(), %-4: %)J%#. %5 H0?2F KL,I1?9: M6,ND=?97 6I. O*9 &444 PEC1D2E? !:9=:9 ?9: !:9BE?929 K:B97:E Q92*0E:R12F EAA:DE*. H8B KR12 MD28 ;E:9, %(&, %4J)(&. &,: )5 H?0E2 LI, SDD89 !K, N:=C P, E?. !:9=:9 ?9:=, 9C *D=A1CE? D0A?1EJ C1D2=,E28 81=9E=9 =9B9:1C7: 10AEC D2 *D=A1CE? D=C= E28 ?92FC* DT =CE7. &444, %J)(. &%: H8B MD28 ;E:9, ,5 KDCC U, NC?9: I. VE=12F C*9 A:9=:9 TD: *1A T:EC:9 AEC192C=. P:= O109=, &44/, )(J)&. 4&: /5 N:90 9=T? C:9EC092C DT A:9=:9 ?J 9:=. H0 G K:F, %(,, ( &H KAA?) 4J&. &-: #5 := SG, WE2 H=C M. L9?9BE29 DT C*9 81EF2D=1=XKCEF9 ! A:9=:9 ?9:X: 90A1:1E? =C87 DT C*9 ?121E? D:=9 DT =CEF9 ! ?9:= E2 12 EC9 E:9 E28 ?D2FJC9:0 E:9 *D=A1CE? ADA?EC1D2=. G ;?12 P:=, %(&, &(: ,-J/. 5 王维平, 李旭, 李侠, 介绍一种可调式多功能波浪床. 中国危重病 等. 急救医学, %(&, /,&. &4: -5 YER9?1= S;, U:E2C= L, 69Z1= H. ;D=C DT A:9=:9 ?9: A:9B92C1D2 12 ?D2FJ C9:0 E:9. G H0 S9:1EC: KD, &44/, ,4#J/(&. ,): ( 修回日期: %(,J&J&/) ( 本文编辑: 松5 明) 万方数据 波浪床预防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 王维平, 邓哲, 陈锡林, 张宪芬, 王永谦, 李强, 戴强生, 宋武, WANG Wei-ping, DENG Zhe, CHEN Xi-lin, ZHANG Xian-fen, WANG Yong-qian, LI Qiang, DAI Qiangsheng, Song WU 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05,27(7) 5次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8条) 1.Lyder CH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2003 2.Amlung SR.Miller WL.Bosley LM The 1999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Survey: a benchmarking approach 2001 3.Allman RM.Goode PS.Burst N Pressure ulcers,hospital complications, and disease severity:impact on hospital costs and length of stay 1999 4.SCOTT F.Butler M Easing the pressure for hip fracture patients 1995 5.Brem H.Lyder C Protocol for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 2004 6.Halfens RJ.Bours GJ.Van Ast W Relevance of the diagnosisStage pressure ulcer: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linical course of stage ulcers in acute care and long-term care hospital populations 2001 7.王维平.李旭.李侠 介绍一种可调式多功能波浪床期刊论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 8.Xakellis GC.Frants R.Lewis A Cost of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in long-term care 1995 相似文献(7条) 1.学位论文 邹秋平 波浪床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应用于压力性溃疡的研究 2007 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又名褥疮,以下简称Pu)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身体、精神及经济负担,是卫生保健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PU的病因学中最主要的因素为: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年龄与PU的发生是呈正相关状态,老年人的PU多于中青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血管硬 化、营养状况、皮肤的弹性、肌肉的萎缩和反应迟钝,对PU的形成与预后也差于中青年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几十年老龄化会更加严重,防治 PU的任务进一步加重。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以下简称VAC)已经被应用于各类急、慢性伤口,尤其适合于各类其他传统外科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性伤 口以及不能立即进行确定性外科治疗的伤口。但由于材料的原因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 中山医科大学研制的波浪床通过将持续性压力转化为间歇性压力,能有效的预防PU。 本研究将在应用波浪床预防PU的基础上,结合因地制宜取材的VAC材料及方法治疗PU,观察其临床效果及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以期探索出适合国内推广的 防治PU的方法。 目的 (1)观察创面渗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2)在波浪床预防PU的基础上探索其他有效的防治PU的方法因地制宜取材运用VAC; (3)临床病例观察、分析以波浪床结合VAC治疗PU的实际运用,(4)从组织病理学、ELISA、电镜等方面观察、检测相关微观指标,探讨波浪床结合VAC对PU创 面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材料和方法18例患者均来源于2004年9月2006年1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观察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期(根据美国国 家压力性溃疡顾问委员会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期)的PU患者(入院前自带)。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都以基础疾病的处理和相关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是在使用波浪床的同时使用自制VAC设备治疗PU;对照组是在使用波浪床的同时用传 统的换药的方法治疗PU。 临床观测指标:两组PU进入红期的时间、愈合的时间。对创面第3天,第7天,第21天肉芽组织的观察和检测: (1)两组创面HE染色观察; (2)通过苦味酸一天狼猩红染色及图像分析,比较两组创面肉芽组织I型胶原的含量; (3) 比较两组创面愈合过程中电镜下的变化;对创面第1灭,第3天,第7天渗液的检测: (1)通过ELISA方法,对两组创面第1天、第3天、第7天创面渗液进行VEGF测定; (2)原代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绘制其生长曲线,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两组创面第1天、第3天、第7天创面渗液对体外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 1两组病例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本研究中两组病例间年龄、性别、入院前的PU病程、PU的PUSH TOOL评分、Bradens评分、PU评估分期情况对应比较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 2两组创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各分期演进的情况和创面愈合的情况:实验组经过治疗后进入红期的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的 速度比对照组快(P0.05)。 3不同时期创面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表现出类似于急性创面的愈合过程,对照组的改变则相对缓慢或者不明显。 4小同时期创面肉芽组织中胶 原含量比较:实验组的型胶原含量逐步增加,第7天和第21天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的VEGF浓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7天实验组的VEGF浓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一个间歇,去除压力的瞬间,两组血流速度均显著下降,实验组在第10、20、30分钟的血流速度测得值 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每一个间歇,去除压力的瞬间,两组创面血流灌注均显著下降。在第一个间歇,去除压力10分钟后,两 组创面血流灌注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第20、30分钟,实验组的创面血流灌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的三个间歇内,实验组的创面血流灌注较对 照组恢复快(P0.05)。 3.组织HE染色结果: 实验组全层皮肤完整,皮肤附属器无明显损伤,皮下组织内较少炎症细胞浸润,肌肉水肿不明显;对照组皮肤存在明显溃疡,深及皮下,伴有皮肤附属器 的缺失,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肌肉水肿,肌纤维排列紊乱。 4.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 实验组中细胞形态正常,细胞器膜完整,排列整齐,线粒体嵴存在,部分可见轻度水肿,细胞未见明显凋亡和坏死的现象。对照组的细胞中可明显观察到 线粒体已经空泡化,部分细胞存在胞浆浓集和核固缩等凋亡的典型表现,甚至整个细胞空泡化,胞膜破裂,细胞坏死的征象。 5.组织中NO、MDA、SOD测定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