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周第3课时九上1-1你能证明它们吗(3)郭店中学.doc_第1页
第14周第3课时九上1-1你能证明它们吗(3)郭店中学.doc_第2页
第14周第3课时九上1-1你能证明它们吗(3)郭店中学.doc_第3页
第14周第3课时九上1-1你能证明它们吗(3)郭店中学.doc_第4页
第14周第3课时九上1-1你能证明它们吗(3)郭店中学.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14周第3课时九上1-3 你能证明它们吗(三)【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探究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会应用。教材分析:本节课,学生将探究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应该说,这两个定理的证明和探索相对而言,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前面定理的直接运用,因此,本节课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但第一个定理证明中,需要分类讨论,因此注意揭示其中的分类思想;第2个定理结论比较特殊,直接从定理条件出发,学生一般难能得到这个结论,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无意”中发现了其特殊的结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数学发现的方法,因此也应注意让学生体会。【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会证三角形全等,会证一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学生想知道的:如何证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在教师引导下利用上节知识能探索并应用本节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理解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证明,并能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数学思考目标: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历实际操作,探索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推理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问题解决目标: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教学方法】: 教法: 1.指导探究法。指导学生探究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类比法。类比等腰三角形的探究方法探究等边三角形。 学法:按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索、学习知识,尽可能把“钥匙”交给学生自启知识之门,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用讨论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媒体】: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提问问题,引入新课活动内容:教师回顾前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直接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呢?又如何判别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从而引入新课。活动目的: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同时回顾,也为后续探索提供了铺垫。活动内容: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教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第二环节:自主探索活动内容:学生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并交流汇报各自的结论,教师适时要求学生给出相对规范的证明,概括出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下表:性质判定的条件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三线合一”即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高互相重合有一角是60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且每个角都是60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活动目的:经历定理的探究过程,即明确有关定理,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环节:实际操作 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我们还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研究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拿出三角板,做一做:用含30角的两个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在你所拼得的等边三角形中,有哪些线段存在相等关系,有哪些线段存在倍数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说说你的理由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求证:BC=AB活动目的:书写要规范第四环节:变式训练 巩固新知不能推直角。活动1:直接提请学生思考刚才命题的逆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吗?如果是,请你证明它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证明: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C=AB求证:BAC=30证明:注意事项:该命题的证明中辅助线较复杂,但恰有前面原命题探究活动过程的铺垫,可以给学生一些启示,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前面定理证明的辅助线的作法中能否得到启示?活动2 :呈现例题,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新定理解答例题。例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CD的长.活动目的:在例题求解中巩固新知。第五环节:畅谈收获 课时小结让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小结,注意总结具体的知识、结论,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蕴含其中的思想,如分类讨论思想、逆向思维等。第六环节:布置作业P14 习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