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重点_问题+答案.doc_第1页
生化重点_问题+答案.doc_第2页
生化重点_问题+答案.doc_第3页
生化重点_问题+答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分子组成特点、基本组成单位、一级结构的概念、化学键、二级结构的形式、化学键、末端比较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各蛋白质含氮量接近16%;基本组成单位为L-氨基酸;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序列,连接键是肽键;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主链局部的空间结构,主要为-螺旋、-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化学键为氢键;核酸:分子组成为碱基、戊糖、磷酸;基本组成单位为核苷酸;DNA的一级结构是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骨架为磷酸戊糖;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系着;mRNA在真核细胞中起始为5-末端帽结构(m7GpppNm),3-末端的多聚A尾结构;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2. 利用了蛋白质带电性质、大分子性质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各有哪些?分别列举两种可对蛋白质进行定量测定和分子量测定的方法。利用了蛋白质带电性质: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利用大分子性质:透析、超滤、凝胶过滤。定量测定:测定蛋白质溶液的A280、定氮法;分子量测定:SDS-PAGE、超速离心法。3.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从结构、与酶结合部位、对Km、Vmax影响比较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影响因素:酶浓度、底物浓度、pH、T、抑制剂、激活剂;结构与酶结合部位KmVmax竞争性抑制与酶底物结构相似酶的活性中心增大不变非竞争性抑制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不变增大反竞争性抑制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降低降低4. 酶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最适pH、最适温度、变构酶、共价修饰、抑制剂、同工酶、酶原、酶原激活的概念。酶的必需基团:酶蛋白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空间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最适pH:在某一pH时,酶、底物、辅酶的解离状态最适合相互结合及催化反应,反应速率最大。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变构酶:某些小分子物质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变构部位或调节亚基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活性改变,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变构调节,受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由多亚基组成。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抑制剂:使酶催化活性下降甚至丧失活性,但并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物质。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它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使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称为酶原。酶原激活: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实际上是酶活性中心形成和暴露。5. 要代谢途径有哪些?每一途径的关键酶及所催化的反应?每一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如何调节?1)糖酵解:G+ATP 已糖激酶 G-6-P+ADP F-6-P+ATP 6-磷酸果糖激酶-1 F-1,6-2P+ADP PEP+ADP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ATP 生理意义:(1)迅速提供能量,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肌肉局部血流不足时,主要供能。 (2)是神经、白细胞、骨髓等组织获能的必要途径,即使在有氧情况下也进行强烈的酵解而获能。 (3)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仅靠无氧酵解供能。2)有氧氧化:包括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NAD+HS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CO2+NADH+H+乙酰CoA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酸+乙酰CoA 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CoA 异柠檬酸+NAD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琥珀酸酰A生理意义:是机体获能的主要方式。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TCA是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为其他物质合成提供小分子前提物质,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3)磷酸戊糖途径:G-6-P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磷酸戊糖 生理意义:提供5-磷酸核糖作为体内合成各种核苷酸及核酸的原料,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NADPH。4)糖原合成:当机体需要葡萄糖时,糖原迅速被动用以供急需。调节:代谢途径变构酶变构激活剂变构抑制剂糖酵解已糖激酶AMP.ADP.FDP.PiG-6-P6-磷酸果糖激酶-1FDP柠檬酸丙酮酸激酶ATP.乙酰CoA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AMPATP.长链脂酰CoA异柠檬酸合酶AMP.ADPATP6. 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来源: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糖原分解产生的1-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非糖物质经糖异生由6-磷酸果糖异构成6-磷酸葡萄糖。去路:经糖酵解生成乳酸。经糖有氧氧化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ATP通过变位酶催化生成卜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进入磷酸戊糖途径。7. 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肝通过哪些代谢途径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来源:食物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去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磷酸戊糖途径生成其他糖、脂类氨基酸的代谢生成脂肪和氨基酸等。肝是维持血糖恒定的关键器官,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它通过肝糖原合成、糖异生和其他糖转化为葡萄糖,肝糖原分解、糖氧化分解转化为其他物质或其他糖,来维持血糖恒定。肝脏是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和一系列酶促反应完成血糖浓度相对恒定。8. 简述乙酰CoA的来源、生成部位及去路。来源:糖的有氧氧化(线粒体);氨基酸转氨基生成的-酮酸(线粒体);酮体分解(线粒体);脂肪酸的-氧化(线粒体)。去路:参与TAC;合成酮体;合成脂酸;合成胆固醇。9. 试述酮体的概念,酮体生成和氧化的部位。是脂酸在肝内氧化分解产生的特有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生成:肝细胞线粒体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关键酶:HMGCoA合成酶,为肝所特有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1)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能通过血脑屏障,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2)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10. 简述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来源:从食物中摄取、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用于构成细胞膜、在肝脏内可转化为胆汁酸、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转化成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皮肤科转变为维生素D3、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胞液中。限速酶:HNG-CoA还原酶11. 写出脂肪酸氧化的反应过程。1) 脂肪酸在线粒体外活化:脂酰CoA合成酶2) 脂酰CoA由肉碱携带入线粒体3) -氧化反应的过程: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12.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供氢体、供能物质、合成的亚细胞、首先合成什么脂肪酸?合成原料: 乙酰CoA、ATP、HCO3、NADPH、Mn2+ 首先合成十六碳软脂酸供氢体:NADPH 供能物质:ATP 合成的亚细胞:线粒体外胞液、肝线粒体、内质网13.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分类、每种血浆脂蛋白的功能。组成: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分类:电泳法:乳糜微粒、脂蛋白、前脂蛋白、脂蛋白 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CM-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酯 VLDL-运输内源性TG LDL-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HDL-胆固醇的逆向转运14. 氧化磷酸化,P/O比值的概念。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P/O比值: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痒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15. 写出NADH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顺序及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NADH+H+复合体CoQ复合体Cytc复合体O2偶联部位:NADH+H+CoQ CoQCytc Cyta3O216. 氮平衡的种类,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一碳单位概念,种类,代谢载体。氮平衡种类:氮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正常成人);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儿童、孕妇);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必需氨基酸:指体内需要而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子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亚氨甲基。代谢载体为四氢叶酸(FH4)。17. 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哪些?在肝如何脱去氨基?在骨骼肌如何脱去氨基?方式: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非氧化脱氨基、转氨基。骨骼肌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肝氨基酸通过转氨基和L-谷氨酸脱氢酶协同作用脱氨基。18. 血氨有哪些来源和去路?写出最主要去路的反应过程。来源:脱氨基、肠道吸收、肾脏分泌、其他含氮化合物分解代谢;去路:合成尿素、合成谷氨酰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由尿排出。尿素合成过程:1、CO2+NH2+2ATP氨基甲酰磷酸+2ADP+Pi 2、鸟氨酸+氨基甲酰磷酸瓜氨酸+Pi 3、瓜氨酸+天冬氨酸+ATP精氨酸代琥珀酸+AMP+Ppi 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延胡索酸 4、精氨酸+H20鸟氨酸+尿素19. 简述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凝胶过滤及醋纤膜法分离血清蛋白质的原理并图示。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根据物质的分子大小、吸附能力、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使得样品各组份以不同的比例分布在两相中,一个为固定相,一个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流动,达到分离的目的。凝胶过滤:混合物中各种分子的分子量不同,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凝胶时,他们的扩散移动速度不同,使大小不同的分子得到分离和纯化。醋纤膜:不同的蛋白分子在同一环境中解离情况不同、分子大小不同等差异,电泳时可将其分离。20. 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鸟氨酸循环、脂肪酸合成、嘌呤碱分解的终产物是什么?分别是:乳酸,水和二氧化碳,尿素,游离的脂酸,尿酸21. 维生素与辅酶,辅基的关系(各种维生素分别构成什么辅酶辅基?)。1)TPP:即焦磷酸硫胺素,由硫胺素(Vit B1)焦磷酸化而生成,是脱羧酶的辅酶,在体内参与糖代谢过程中-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2)FMN和FAD:即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是核黄素(VitB2)的衍生物。FMN或FAD通常作为脱氢酶的辅基,在酶促反应中作为递氢体(双递氢体)。 3)NAD+和NADP+:即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辅酶)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辅酶),是Vit PP的衍生物。NAD+和NADP+主要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起递氢体的作用,为单递氢体。 4)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Vit B6的衍生物。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可作为氨基转移酶,氨基酸脱羧酶,半胱氨酸脱硫酶等的辅酶。 5)CoA:泛酸(遍多酸)在体内参与构成辅酶A(CoA)。CoA中的巯基可与羧基以高能硫酯键结合,在糖、脂、蛋白质代谢中起传递酰基的作用,是酰化酶的辅酶。 6)生物素:是羧化酶的辅基,在体内参与CO2的固定和羧化反应。 7.)FH4:由叶酸衍生而来。四氢叶酸是体内一碳单位基团转移酶系统中的辅酶。 8.)Vit B12衍生物:Vit B12分子中含金属元素钴,故又称为钴胺素。Vit B12在体内有多种活性形式,如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基钴胺素等。其中,5-脱氧腺苷钴胺素参与构成变位酶的辅酶,甲基钴胺素则是甲基转移酶的辅酶。22.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哪些?水溶性维生素包括哪些?脂溶性: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C、PP、泛酸、生物素、叶酸。23. 合成血红素的原料、限速酶。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亚铁离子 限速酶:ALA合酶 代谢特点:P10224. 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异同。嘌呤、嘧啶分解代谢产物的终产物,嘌呤分解代谢异常引起什么病?异同:P55 终产物:尿酸;尿素 异常:痛风25. 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常用嘌呤类似物和常用嘧啶类似物。P5526. 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结合反应的供体。P10827. 简述胆红素代谢过程。P10828. 简述初级、次级胆汁酸的概念、种类。P108葡萄糖在红细胞内的酵解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进行。 (1)糖直接酵解途径(EMP): 红细胞从葡萄糖获得能量主要依靠这一代谢途径。约90%95的葡萄糖在十余种酶的作用下完成其酵解过程。葡萄糖通过一系列的磷酸化过程,直接进行酵解,最后变成乳酸或丙酮酸,弥散出红细胞,运送至其他组织氧化。 葡萄糖在糖直接酵解过程中主要生成三磷酸腺苷(ATP)、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红细胞的糖酵解对pH很敏感。当pH适当较高时,酵解加速;在pH7.0以下时,酵解几乎完全停止。 (2)磷酸己糖旁路(HMP): 磷酸己糖旁路是葡萄糖直接氧化的代谢过程。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是这一过程中关键性的酶。进入这一代谢途径的葡萄糖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量的多少有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