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的危害档.doc_第1页
甲醛的危害档.doc_第2页
甲醛的危害档.doc_第3页
甲醛的危害档.doc_第4页
甲醛的危害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醛的危害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甲醛的危害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 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 时, 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 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 ,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 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人类有70%的病症与室内环境有关,我国每年有12万人死于室内污染,90%以上的幼儿白血病患者都是住进新装修房一年内患病的。 装修完房子,买回新家具后,室内甲醛污染引起的会不以下症状: 1. 屋子里长时间充满刺激性的气味; 2. 人体免疫力下降,经常容易感冒; 3. 不吸烟而感到嗓子不适、呼吸不畅; 4. 有群发性的皮肤过敏现象; 5. 家人共有一种现象的疾病,离家后症状却明显好转; 6. 新婚夫妇长期不孕查不出原因,孕妇正常怀孕婴儿畸形; 7. 妇女月经紊乱,出现失眠、头晕、疲倦; 8.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甲醛是什么? 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含量为01 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 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 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空气中达到30 时可当即导致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它还可刺激眼结膜、呼吸道黏膜而产生流泪、流涕,引起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是从哪里来的? 1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由于目前生产装饰板使用的胶粘剂以脲醛树脂为主,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 2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一些厂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使用不合适的板材,在粘接贴面材料时再使用劣质胶水,结果顾客买回家去,等于买回了一个小型废气排放站。 3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 4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另外,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大小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1室内温度2室内相对湿度3室内材料的装载度(即每立方米室内空间的甲醛散发材料表面积)4室内换气数(即室内空气流通量)。在高温、高湿、负压和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散发的力度。实测数据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居室小环境内空气中甲醛浓度可聚集到标准允许水平以上,而且释放期比较长,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为3-15年。 怎样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1尽量采用低甲醛含量和不含甲醛的室内装饰和装修材料,这是降低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根本。在施工中,让表面装饰的油漆涂料充分固化,形成抑制甲醛散发的稳定层。 2在选购家具时,应选择刺激性气味较小的产品,因为刺激性气味越大,说明甲醛释放量越高。同时,要注意查看家具用的刨花板是否全部封边。有条件的家庭,可将新买的家具空置一段时间再用。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是清除室内甲醛行之有效的办法,可选用有效的空气换气装置,或者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有利于室内材料的甲醛散发和排出。 4装修后的居室不宜立即迁入,而应当有一定的时间让材料中的甲醛以较高的力度散发。 5合理控制调节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甲醛这种物质是一种缓慢挥发性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得会更快一些。 6在室内吊花植草大有益处。会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家不妨一试。 7室内甲醛含量比较高的,可请室内环境检测专家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室内空气中甲醛的超标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室内环境检测中心有一些降低室内甲醛的措施和治理方法,可以根据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加以选择。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工作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饰材料和装饰水平不断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写字楼和家庭空气中的甲醛浓度有所上升,造成了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合理控制和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以及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已经成为室内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限值是多少? 为了改善室内环境,保护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各国都对空气中甲醛浓度的限值作了严格规定,我国也于1996年颁布了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 因为人造板是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的主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国家对人造板的甲醛散发值作了严格的规定,国际标准是穿孔测试值必须小于10mg甲醛100g板。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请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于1999年初对北京市场销售的21种牌号的装饰板进行了比较试验。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装饰单板贴面胶合板甲醛释放量的多少进行规定。采用的是日本的JASNO516-1992标准,该标准对甲醛释放量指标明确分为3级,最高级为10mg甲醛100g板。对21种样品的试验,有15种样品的甲醛释放量超过指标,占714,使用这样的产品势必会给居室环境造成污染,直接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回答者: 老妖真精 - 十级 2005-9-8 20:50 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含量为01 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05 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 时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空气中达到30 时可当即导致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它还可刺激眼结膜、呼吸道黏膜而产生流泪、流涕,引起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回答者: sudan2001 - 一级 2005-9-8 21:01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 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 时, 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 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 ,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 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回答者: tjzxsyd - 二级 2005-9-9 10:23 甲醛致癌,经常接触的话会得白血病。 回答者: 一笑而过 - 二级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