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双孢菇二次发酵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通过对双孢菇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侧重阐述双孢菇二次发酵技术,并对品种选择、培养料的配制、播种、覆土、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得出了双孢菇获得高产优质的途径。关键词:双孢菇;二次发酵;高产;优质SecondaryfermentationofmushroomcultivationtechniquesofhighyieldandgoodqualityAbstract:Thisarticlestudiessecondaryfermentationofmushroomcultivationtechniquesofhighyieldandgoodquality,throughthestudyofcultivationtechnologyofmushroom.Agaricusbisporusinfocusonelaborationofpreparation,sowing,soil,fruitingmanagementandpestcontrolresearch,cametoamushroomaccesstoqualityandhighyieldmethod.Keywords:agaricusbisporus;secondaryfermentation;highyield;highquality目录引言 21品种的选择 22培养料的配制 33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33.1培养料的预湿 33.2建堆 33.3二次发酵的过程 43.3.1培养料的前发酵 43.3.2培养料的后发酵 44播种 55覆土 56出菇管理 67病虫害防治 6参考文献 6致谢 7引言双孢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属于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双孢菇色质鲜美、营养丰富,有帮助消化、降低减脂、抑制病毒、防癌等作用。目前,双孢菇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业经济作物1。现将双孢菇二次发酵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的选择栽培前,应根据栽培季节的差异性选择出菇快且集中高产的品种。常见的栽培品种菌种名称温度型出菇温度()生物学特性As2796中温1025杂交种,半气生型,耐高温,结菇力强,个体大,菇形圆正,色洁白,适于制罐176中低温823匍匐型,抗杂力强,潮次明显,适于盐渍和鲜销U3中温823从荷兰引进的杂交种,抗逆行强,优质高产新登96高温1828耐高温,抗杂力强F56中温1025从意大利引进,出菇密,菇体中等,柄短,色白,菇形好156中温823杂交种,半气生型,菇体中等,适于大田和大棚栽培,适于制罐和盐渍2培养料的配制双孢菇的产量取决于培养科的质量及数量。草料和粪肥是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原料,粪草比例有5:5、6:4和4:6三种,粪肥不足应添加饼肥及化学氮肥,以保证培养料的C/N在发酵前达到3033:1。目前生产上多采用5:5的粪草比例。各种禽畜粪便是常用的粪肥,多种粪肥混合使用比单一粪肥效果好。粪肥可晒至半干时将其打碎,待完全晒干后收藏备用;也可将湿粪堆积、拍紧后覆盖收藏,不要日晒雨淋,以防养分流失。湿粪在用前应调成稀糊状。草料应新鲜、干透,不要长期日晒雨淋或霉烂变质。多种草料混合比单一草料的养分高。因各种草料腐熟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多种草料不能同时堆制2。培养料的配方各地有所不同,通常用粪草比为1:1的配方,如干猪、牛粪46%,稻、麦草46%,饼肥3%,化学氮肥1%(尿素0.8%、硫酸铵0.2%),石膏粉1%,过磷酸钙1%,石灰2%。用干料3540kg/m2。3培养料的堆制发酵3.1培养料的预湿干的粪肥及草料因吸水性和保水性差,建堆时不易浇湿浇透。草料可提前23d用1%石灰水浇透预堆;粪肥、饼肥应打碎、混匀,用水调成手握成团,落地可散的湿度,含水量约达60%,覆膜堆闷1d,以杀死螨虫。3.2建堆建堆时,先铺一层宽2.32.5米、厚0.3米左右的稻麦草料再铺一层粪肥,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0层左右堆高1.51.8米3。化肥和饼肥等氮肥辅料必须在建堆时撒入料堆中间(通常在第34层后分层均匀加入料堆中)。堆料过程中,一般从第3层开始根据草料干湿度边堆料边分层浇水,浇水量以建堆完成后,料堆四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宜,次日把收集在蓄水池中的肥水回浇到料堆上。料堆顶部覆盖草帘,雨前盖薄膜防止雨水进入料堆导致堆肥过湿,雨后及时揭膜,防止料堆缺氧而影响发酵4。3.3二次发酵的过程3.3.1培养料的前发酵建堆后的整个前发酵过程需翻堆34次。翻堆的目的是通过翻动料堆调换草料在料堆中的部位,使发酵均匀一致,补充堆内氧气、调节水分、散发废气,促进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以再次升高堆温,使料堆继续正常发酵,分解、转化培养料。翻堆时要求将料堆底部及四周的外层料翻入料堆的中间,将中间发酵良好的料层翻到外层,使整个料堆发酵均匀一致,同时,翻堆时应抖松料块,排出料块中的废气,使料中氧气得以充分供给,使好氧微生物恢复生机和活力。第1次翻堆。在正常情况下,建堆23天后堆温即可升到7075,第45天堆温不再上升,于第5或第6天进行第1次翻堆。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翻堆外,第1次翻堆的重点是补充水分,翻堆时需根据堆料的干湿情况,补足水分,并均匀加入过磷酸钙和60%的石膏粉,料堆可缩小到宽1.8米,高1.5米。第2次翻堆。第1次翻堆后12天,堆温迅速上升,可高达80左右,一般34天后,即在建堆后的第9或第10天按同样方法进行第2次翻堆,加入余下的40%石膏粉,同时根据培养料对含水量的要求补足水分。保持料堆宽1.8米,高度可降到11.2米。第3次翻堆。于建堆后第13天前后进行,方法同上,均匀加入总量50%的石灰,根椐需要补充调节水分。第4次翻堆。于建堆后第15天前后进行,方法同上,调节含水量至65%左右,即手紧捏料时有34滴水出现,并加入适量的石灰,调节pH至7.5左右5。前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质量:深褐色,手捏有弹性,不粘手,有少量的放线菌,含水量为65%左右,pH为7.27.5,有厩肥味和轻微氨味。不进行后发酵的蘑菇栽培法,是在上述堆制基础上,延长堆制710天,并增加翻堆次数,一般翻堆56次,至料堆中无氨味,可直接铺床播种。最后一次翻堆后12天,培养料即可进房进行后发酵。进房前,应在料堆的表面喷0.5%敌敌畏后用塑料薄膜密封68小时,以杀灭料堆中的害虫。3.3.2培养料的后发酵后发酵是将经室外前发酵的培养料搬入室内,在加热控温条件下进一步利用嗜热微生物进行分解发酵,消除培养料中的游离氨和容易引起杂菌发生的糖类,并通过后发酵的巴氏消毒,进一步将不利于蘑菇生长的杂菌、害虫等有害生物杀灭,同时培养大量的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使经后发酵的优质培养料成为只适合于蘑菇生长而不适于杂菌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质6。当前我国应用床架层式栽培的产区,通常在菇房内进行分散式后发酵,而地栽产区的后发酵则在室外简易塑料棚集中进行。在培养料搬运进菇房、菇棚内进行后发酵前,必须对菇房进行严格消毒杀虫。培养料进房前两天一定要打开门窗,排除毒气。前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趁热迅速搬运进经清洁消毒的菇房内的床架上7。后发酵期间的料温变化一般分为3个阶段:升温巴氏消毒阶段、控温发酵阶段和降温阶段。后发酵开始时,逐渐加温10小时左右,使料温和气温都达到6062,维持810小时,此为升温巴氏消毒阶段。此阶段主要利用巴斯德消毒原理,杀灭潜伏在培养料和菇房床架中的杂菌和害虫。须注意的是,应采取菇房不同部位多点测温的方法,确保菇房各部位的巴氏消毒温度达到均匀一致,不留死角。然后,通过通风降温,使温度慢慢下降,使料温在5548之间维持45天。此阶段为控温发酵阶段,目的是促进嗜温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高温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转化,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在控温发酵期间,一般每隔34小时于斜对角开一扇上窗和一扇地窗通气,补充菇房内新鲜空气,促进高温微生物的活动。控温发酵阶段结束后,停止加温,徐徐降低料内温度至45,开门窗通风降温,后发酵便告结束,此为降温阶段。后发酵结束后的优质培养料为暗褐色,柔软有弹性、有韧性、不粘手,热料无氨味而有发酵香味,含水量为62%65%,手紧捏会出现23滴水,pH为7左右,整个料层长满白色放线菌和有益真菌。4播种勿用有黄水,有菌皮、菌丝萎缩或严重徒长的菌种。菌种瓶或菌种袋栽开启前,先在0.2%高锰酸钾或其他消毒液中略浸,擦干瓶壁后将菌种成块取出,将其掰成蚕豆大小的颗粒8。铺料厚度以1520cm为宜。料太薄,单产和质量不高;料太厚,因透气性、散热性差,易供氧不足、料温高,影响菌丝生长和诱发病虫害。有效的播种方法是撒播。在料温约28时,先将一半的菌种撒入料面,用草叉或手抖动料表层,使菌种下落至料深45cm处,整平料面,再均匀撒入剩余菌种,用少量培养料略微掩盖菌种,然后用木板轻轻按压,使菌种与料密切贴合,然后覆盖一层消过毒的报纸和薄膜。5覆土覆土是蘑菇栽培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为菇体提供支撑和保持培养料水分,而且还促使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覆土的材料和厚度直接影响蘑菇的密度、大小和质量。覆土多采用园土或田土。当菌丝生长至料深的2/3时,是覆土的最佳时期,一般在播种后1518d。覆土太早,会影响料内菌丝继续生长;覆土过晚,菌丝生长已长透培养料,容易冒菌丝,结菌块,使表面菌丝老化,推迟出菇时间而影响产量。覆土厚度以3cm左右为宜,土层太薄,因持水性差而影响产量;太厚的土层会影响透气性。覆土时应边覆盖边达到一定厚度,使土层厚薄均匀,不要全部堆到料面上再摊开。覆土厚度不均,会导致喷水不匀和出菇不整齐。覆土后不要拍压,可保持自然松紧度。6出菇管理土缝中呈现线状增粗变白点菌丝,且气温低于22时,要及时喷结菇水,促使菌丝纽结。喷水量为2kg/m2,分两天喷完。在喷结菇水的同时,通风量须比平时大34倍。若遇气温高于22时,应适当减少喷水量并增加通风,推迟喷结菇水。当土缝中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菇蕾后,则应及时喷出菇水,促子实体形成。采菇期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为85%90%。喷水量应根据菇量和气候具体掌握。一般床面喷水,以间歇喷水为主,轻喷勤喷为辅。掌握从多到少,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忌打关门水,忌在室内高温时和采菇前喷水。每潮菇前期通风量适当加大,但需保持菇房相对湿度在90%左右,后期菇少适当减少通风量。气温高于20,应在早晚或夜间通风喷水,气温低于15应在中午通风和喷水9。7病虫害防治双孢菇的主要病害为绿霉、青霉、根霉、毛霉和疣孢霉;主要虫害为螨虫等。病害的防治方法:挖除染有杂菌的培养料,再撒生石灰粉覆盖病区,用菇菌清100mL、菇丰1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绿霉、青霉菌,用施保功20mL对水25kg喷雾防治毛霉和疣孢霉菌10。参考文献1王真、张爱法.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中国林业,59,2007,9(B):59.2翁汉东.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食用菌,2009,2:3946.3杨乐剑.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农技服务,2007,24(10):29.4蔡为明.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讲座.浙江食用菌,2010,18(1):1416.5陈生良.无公害双孢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7,11:2930.6崔长岭.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农业知识,2000,13:2731.7武学聪、徐德明、刘仅国.双孢菇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02,8(1):5960.8张加放、褚伟雄.双孢菇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7,3.9王俊芳、张瑞杰.秋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中国果菜,2004,5:19.10王永重、郑化雷、李正明.日光温室双孢蘑菇栽培技术.长江蔬菜,2000,2:37.致谢本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这是所有曾经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一直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在这里,我要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部门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 弹性工作制考核面试题及答案
- 2025笔译考试三笔真题及答案
- 2025备考四级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北京英语考试小学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港口新员工考试题及答案
- 少儿军事知识题库及答案
- 警察专业笔试试题及答案
- 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基本考试题
- 旅游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洞察与解读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英语(含答案)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GB/T 1859-2000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
- UPW系统介绍(培训学习资料)解析课件
- 轮机英语(新版)
- 后的英雄-中国远征军
- 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 2021-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ppt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 我的家乡吉林松原
- CAMDS培训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