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整理.doc_第1页
现当代整理.doc_第2页
现当代整理.doc_第3页
现当代整理.doc_第4页
现当代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20分)二、选择题(10分) 三、简答题(30分)四、论述题(20分)五、阅读分析题(20分) 当代文学复习纲要 第二讲十七年文艺批判运动一、 第一次文代会 确定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1、1949年7月2日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实现了不同地域的作家、艺术家的“会师”。 毛泽东的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 左翼文学界作为主流文学力量,大力推行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文艺新方向”(即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方向) 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文联)。P2 主席:郭沫若 副主席:茅盾 周扬文联的作用: 通过文学团体对作家的文学活动进行政治领导和控制,实行高度的组织化,保证文学规范的实施。 第一次文代会也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P2 第一次文代会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二、第二次文代会 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英雄人物被神化.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 北京二、 建国初期的文艺斗争当代文学的三大传统:解放区战争实践的文艺传统与“五四”革命文艺传统和30年代文学传统。价值观念、美学修养、文化实践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并通过政治运动的形式一再表现出来。1、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 武训传于1950年12月在全国上演,引起争论: 宣扬苦行精神,是劳动人民文化翻身的一面旗帜。 精神可嘉,但走文化改良主义道路不对 宣传封建文化,带有根本性质的错误不久,中央发文要求开展对这部电影的讨论,毛泽东亲自撰改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批判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对“历史”不同阐释的合法性,二是文学创作的“修辞”性质和作家的“虚构的权力”。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开了以政治运动对待思想批判、文艺争鸣的先例,并向知识分子发出“警告”。P62、 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红学”研究之所以酿成一场全国性的批判运动,主要原因在于俞平伯研究的方法乃至观念颇受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推崇实验和证据。在50年代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中,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俞平伯认为:A 作者感叹身世B 情场忏悔之作C 表现“色、空”观念1954年,李希凡、蓝翎著文批评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从主观唯心论出发的反现实主义倾向,得到了毛泽东的大力支持。 1954年10月毛泽东给中央政治局写信,指出:“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并强调要开展“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3、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胡风(19021985) 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胡风把世界革命文艺理论及其实践经验与五四新文学战斗传统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文艺思想。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提倡主体的“自我扩张”与“自我斗争”,表现民众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1952年人民日报批评胡风的文艺思想“是一种实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1954年胡风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之首。被捕入狱,2100人受株连。这是建国后文艺界历时最长的一场悲剧。 小结:建国初期的文艺斗争:频繁的文学批判运动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化色彩,“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以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解决文艺观念、艺术倾向的分歧问题。对作家造成极大伤害,助长了极左思潮的泛滥。四、“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 对符合文艺和科学发展规律的文化政策的新尝试 采用文学性的语汇(“含混的诗意”)和政治宣传的方式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暧昧、犹疑的心态 政策实施范围被控制 :“人民内部的自由”,落实过程摇摆不定。五、 文艺界的大批判 1965年, 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被批判。1966年, 1965年11月,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指责该剧“为彭德怀翻案”,全国主要报纸均予转载,成为“文革”的导火线。(ps.1959年4月,毛泽东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六、如何建立了一体化、规范化的文学秩序1、通过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将作家的文学活动实行高度的组织化 中国文联 作协 文艺报2、通过文学批评和批判运动建立新的文学规范对作家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起到制约、控制作用。3、通过作家的整体性更迭建立新的文学权力机构l 40年代末 作家被边缘化: 沈从文 钱钟书 穆旦 “集体凋谢” l 50年代前期 作家自我反省与创作停滞 郭沫若 巴金 曹禺 冯至l 中心作家主流化:柳青 赵树理 浩然 第三讲 十七年诗歌创作1、1949-1953 分化 调整 复苏2、1957年上半年 艺术创新流沙河草木篇P43郭小川望星空3、1958 新民歌运动:这种诗歌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配合,带有明显的政治性质。以政治运动方式进行群众创作,失去了民间创作的基本特征,这种民歌没有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与生活现状产生脱节,记录了那个时期人们畸形精神状态。4、1961-1962 长篇叙事诗:写实性强。李季杨高传、闻捷复仇的火焰、郭小川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5、1963-1966 政治抒情诗:多以政治激情来宣扬当时流行的政治信念,直接抒发诗人战斗豪情。颂歌样式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主流,多是对时代和新政权的歌颂。胡风时间开始了,郭小川甘蔗林一青纱帐林区三唱,贺敬之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窗口三、十七年的诗歌的不足:十七年的诗歌发展道路,由于文艺与政治关系处理不当,严重束缚诗人创作。诗成为政治传声筒,诗风不正,诗歌表现的情感领域单一,个性化程度削弱和模糊,艺术方法比较单一。闻捷 诗集天山牧歌创作特征:1、具有真切朴实的生活气息。创造了柔和、轻快、明朗的牧歌风格。婚礼2、以美好爱情为主旋律,热情歌唱生活的赞歌 。n 爱情表现得如此真挚、强烈的,在十七年并不多见。这些爱情诗揭示了爱情与劳动,与创造新生活的紧密联系。它们歌唱的是以政治为最高选择标准的爱情。苹果树下3、善于描绘人物心理,提炼单纯而明朗的艺术形象。苹果树下葡萄成熟了郭小川的诗歌创作 (战士兼诗人)1、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战斗性2、具有真实的自我之情50年代后期进行艺术探索,尝试突围对人的生活和情感的复杂性的尊重和关注,表达人性的关怀。致大海白雪的赞歌望星空(望星空体现个人和历史的复杂关系,包含了诗人对个体生命与巨大的历史洪流之间矛盾的敏锐感受)3、诗歌形式不拘一格,博采众长,创造“新辞赋体”。第四讲十七年散文创作1、 杂文的创作: 60年代初期, 邓拓燕山夜话吴南星三家村札记2、 三大散文家的创作特点、不足、代表作在十七年的散文创作中,致力于建构审美风范,并在当时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杨朔、刘白羽、秦牧。他们的创作有代表性的体现了十七年的散文创作倾向,并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杨朔的散文:1、 颂歌体的艺术格调重在表现新生活建设,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歌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海市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2、“以诗为文”的美学风格n 杨朔散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对诗意的执着追求。在艺术构思,意境创造,结构布局,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注意营造一种诗的意境,形成诗化散文风格。n “以诗为文”成为杨朔自觉的艺术追求。n 雪浪花金字塔夜月3、“三段式”艺术构架 运用“写景记事写人议论点睛”的三段式结构l 杨朔散文结构十分讲究,大多不直抒胸臆,而用曲笔。欲扬先抑的开头,中间转弯,最后点题、卒章显志的构架。l 荔枝蜜l 运用“写景记事写人议论点睛”的三段式结构杨朔诗化散文的不足 P68n 这种艺术风格被规范化、模式化,偏离了艺术创作的多样化追求。也是对作家苦心追求的艺术独创性的背离。n 由于政治功利观念的制约,这种诗的意境追寻,带有明显的人工斧凿的痕迹。 二、刘白羽的散文1、热情歌唱时代最强音 热情高昂地歌颂新时代精神,情感热烈,格调高亢。 长江三日2、 表现出壮美豪迈的美学风格(1)意象选择:表现千姿百态的长江、浩瀚无边的大海、苍莽雄伟的长城、旭日、朝霞等雄奇、壮美又富有象征意义的美好事物,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情调。(2)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纵情挥洒,激情澎湃,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多以议论来抒情。3、语言绚丽多彩 雄健豪放,抑扬顿挫,气势磅礴 。时常出现富于哲理的警言:“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长江三日) 。不足:感情抒发节制不够,议论过多,有时流于空泛说教,缺乏真情实感。三、 秦牧的散文创作 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相结合1、 “思想像一根主线” 具有明确的思想目标,贯穿着宣传时代先进思想的线索,注重思想性和时代色彩。 2、 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 秦牧极力提倡内容异常广泛的散文,强调散文的知识性,作品知识全面,海阔天空,包括日月星辰、山川土地、花鸟虫鱼、珍禽异兽、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传统、轶闻趣事,古今中外,组成知识大世界,被称作“博物馆”。 3、 追求“理趣”、寓教育于娱乐(1)他的笔法采取的是像老朋友在林中散步,或在灯下谈心那样的方式 。(2)叙事抒情,娓娓动人,剖析事理,津津有味。语言平易、朴实、生动4、形散神不散的结构 在结构上,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把大量丰富的知识素材串引起来,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这就是思想。“散文虽散而不乱,全靠思想把那一切材料统一起来”。社稷坛抒情P149 第五讲 十七年戏剧创作发表于1957年7月,由北京人艺1957-1963-1979年三度公演。曾赴德、法、美等50多个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为“远东戏剧的奇迹”。它有“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之美称,在当代话剧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一、茶馆的主题1、“埋葬三个时代”(显在) 以北京裕泰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没落旗人常四爷及他们身边众多人物的命运遭遇,反映了清末、民国初期、抗战胜利后三个旧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要“葬送三个旧时代”的目的。2、对一种逝去的文化的挽悼(潜在)第三幕三个老人“撒纸钱”祭悼:不仅仅是自己奋斗而失败的绝望人生,也是让作家爱恨交加的那一段欲说还休的历史,更是为一种曾经与自己精神血肉相连的文化的不再辉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面前,传统文化正一步步趋于萎缩和没落。老舍谱写挽歌,是为凭吊被时代风暴抹杀掉的传统文化和美好的生活方式。割不断的满族文化情结是老舍创作的“原动力”,通过书写北京满族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整个满族发展兴衰的历史悲剧,作品表达了一种“低徊凭吊之情” ,反映了老舍精神世界中的“满族情结”。二、三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1、 王利发的性格特点:善于应酬 -热情、体贴、周到。会说好话 -讨人人的喜欢。八面玲珑-不敢得罪人 精明圆滑秦二爷提房租 “太对了”满口答应“可是”悄然转折“这点小事”轻描淡写“商量”“照办”。应对策略 巧妙之处:既凸显秦仲义的身份,又为自己留下缓冲余地。尽管王利发做了一辈子顺民,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但内心强烈的不满表达得十分含蓄。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2、秦仲义性格特点:(1)骄傲自负,雄心勃勃。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我不喝!也不坐着!” (2)“不知好歹”“千万别干好事”(3)落魄失意,满腹劳骚,自悲自悼。 3、常四爷性格特点“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 -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善良,富有同情心“大清国要完” -对清王朝的不满与眷恋、爱恨交加“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爱国者(文化遗民)的绝望与孤独三、精湛的艺术构思1、使用“反描法” 通过对荒谬的黑暗社会的否定,自然趋向所要阐发的正面主题。2、运用“侧面透露法” P57 以茶馆为舞台(典型环境),以小见大,茶馆成为旧时代的缩影。第六讲 十七年小说 一、了解主要作品的作者、主要人物形象,阅读经典作品选收录的作品原文我们夫妇之间 萧也牧 红旗谱 梁斌 红日吴强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林海雪原曲波 青春之歌杨沫 百合花 茹志鹃创业史二、革命历史小说(一)史诗性叙事红旗谱青春之歌红岩 青春之歌林道静形象林道静是一位从个人抗争走向革命道路的女知识分子典型。小说以林道静、知识分子为叙述主体,以林道静的成长历程(自我改造、追求精神解放)为主线。(二)个人抒情性叙事 突出人性美、人情美百合花红豆创作内涵、艺术手法百合花的创作内涵:表现出人性美、人情美。百合花以战争为背景,描写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与女文工团员、农村新媳妇之间圣洁的情感关系,写活了战友、军民之间纯洁深厚的情意,表现了战争中令人难忘的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百合花的艺术手法:通过叙事者“我”的视角和感受来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主要刻画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情感,但两者之间穿针引线的是小说叙事人“我”,从结构上说,两个主人公是被言说者,他们的心理世界是从叙事者“我”的眼睛看出来或感受到的。并通过写“我”的感想来暗示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后悔”,叙事人的心理活动处处起到“借代”的修辞作用。 红豆:个人生活道路与历史抉择的同构,革命使命对感情命运的制约。叙事的分裂:反省与同情 、批判与留恋、超越与迷惘情感基调:感伤女性的温婉笔调,细致含蓄的抒情,浓郁的人情味,营造出诗意化的意境和独特的文人韵味。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人物形象 林震:20世纪中国社会的“疏离者”,抱着单纯而真诚的信仰来到新的环境,却不能顺利融入现实。以富于浪漫激情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份,叙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社会危机及其引起的精神困惑,也表达出他们对未来前景不能确定的忧虑和孤独。第七讲 文革文学一、革命样板戏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从文革开始到70年代初,“革命样板戏”是官方提倡最有力、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这些京剧现代戏的提倡始于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更多地与“阶级斗争”政治现实相连,宣扬继续革命的思想。在江青的直接干预下开始了样板化的过程。 二、 地下文学(潜在写作)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这种潜在写作与当时相当贫乏的公开发表的文学创作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潜在文学实际上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真正的文学水平。老作家群 : 以隐晦的方式保存、延续着五四新文化传统,在对时代的独特体验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