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二章单元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二单元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1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载体蛋白B抗体C血清球蛋白D组织胺【解析】载体蛋白是细胞膜结构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稳态维持【解析】血液中的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稳态维持。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血红蛋白、多巴胺、生长激素、葡萄糖和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长期保持不变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话的直接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解析】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但也有发生在细胞外的,比如说血浆PH调节过程中的酸碱反应等。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话的直接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是外界环境。4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a、b、c、d、e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中产生的热量是维持体温的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B若中胰岛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C图中所示的细胞中有作为温觉感受器的细胞,但没有作为冷觉感受器的细胞D正常情况下,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解析】是指组织细胞,包括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的细胞。5、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C淋巴生成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解析】血浆从毛细血管渗出,形成组织液,其出路有两个:回渗到毛细血管内,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导致渗透压(溶液中阻止水分子进入毛细血管的压力)增大,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回渗到毛细血管内减少,最终导致组织液潴留,即组织水肿。6、下图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液和淋巴C表示重吸收作用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分别代表肺、小肠、肾、皮肤。代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7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D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解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8下列关于兴奋在突触处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B神经递质的释放,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均可以和多种神经递质结合D在突触处传递兴奋时,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转变成化学信号【解析】兴奋在突触处传导具有单向性,即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为外排,需要能量供应;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只能于特定的神经递质结合,具有特异性。传导过程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9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B突触传递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抑制作用C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末梢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解析】突触传递的结果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作用。10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11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解析】在突触的兴奋传递中,神经递质能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止痛药使用时,神经递质量不变,可推知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与受体结合,占据受体的位置,阻断神经冲动传导。B、C、D选项的内容均会使神经递质减少。12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A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而成为血糖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非糖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血糖主要在血浆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就会出现尿糖13人体血糖浓度为0812g/L,下列激素中能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14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尿中仍然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异常胰岛B细胞受损肾小管、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下降A B C D【解析】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说明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即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异常;也可能是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功能性病变。15在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面激素与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促性腺激素与精巢细胞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孕激素与子宫内膜细胞 D催产素与乳腺细胞【解析】催产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子宫。16下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据图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神经下 丘 脑胰 腺C D()()血糖升高 血糖下降神经A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腺分泌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分泌物C与D表现为拮抗作用D血糖的平衡是神经调节与激素凋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从图解中可以看出,C为胰岛素,D为胰高血糖素。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该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7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甲同学持有2张“糖卡”,乙同学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和“胰岛素卡”,丙同学持有4张“糖卡”。据此判断三位同学中能够代表人体内胰岛的是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和丙同学18鸟类的繁殖大多在春天进行,性周期为一年。下图表示为在一个性周期过程中,某种鸟体内的激素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繁殖季节,适宜的日照时间通过神经调节不断引发激素A的分泌,从而影响鸟类的繁殖行为B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非繁殖季节,激素B的分泌量明显减少C激素C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既能调节鸟的繁殖行为又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D激素C分泌增加将导致激素A分泌减少,两者是拮抗关系【解析】日照时间的长短通过神经调节不断引发激素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影响动物的繁殖;激素B为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激素C为性激素,由性腺分泌,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激素C分泌增加将导致激素A分泌减少,这是一种反馈调节,两者不是拮抗关系。1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淋巴因子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A B CD【解析】T细胞的来源是: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并在胸腺内发育成的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在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因子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和器官的一种疾病,并非免疫缺陷,如风湿性心脏病。20有下列3中生物学现象: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A B C D【解析】第一种现象人体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红细胞,为自身免疫病;第二种现象免疫能力缺陷,易感染病菌,为免疫缺陷病;第三种现象是过敏反应。二、简答题(共50分)21(9分)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那几组:_ 、 (填标号)。(2)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3)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与正常人相比,B端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等。(4)如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 (填标号)表面的 结合,最终会使 (填标号)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5)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有_ _,它们存在于图中的 (填标号)。【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可发生相互交换,组织液和血浆可进行双向交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当患肝炎时,肝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释放谷丙转氨酶进入血浆,B端谷丙转氨酶明显增加;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吸咐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粘膜、某些血细胞表面,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它们存在于内环境中。【答案】与 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 CO2 尿素(相应)抗体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22(14分)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关于人体的稳态的问题。(1)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降低血糖含量的途径有: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的合成、抑制非糖物质的分解、 _。它的分泌量除了直接受血糖含量的变化影响外,还可以接受 的控制和 分泌量的影响。 (2)人体能通过体液和神经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例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尿量会减少,从而保持了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完成下列调节机制的图解。(3)体温的相对恒定也是稳态的重要方面,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 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C 。当人体处在39的外界环境中时,皮肤血管将明显 。(填“舒张”或“收缩”)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完整反射弧是 _。【解析】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为肝糖原和肌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作用于全身;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有三个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外环境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机体要减少散热,从而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收缩后,比血管舒张时(指同一温度下)散热少。【答案】(1)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神经系统(或“下丘脑”)胰高血糖素 (3)产热和散热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肾上腺 舒张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2分)23.(13分)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时,保健品市场常出现很多脑保健品,有些产品是通过给大脑持续补充磷脂酰胆碱,有效合成记忆传递因子乙酰胆碱(Ach)的。当人大脑里乙酰胆碱浓度增高时,信息传递快,记忆增强,思维敏捷。下图为实验人员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简图,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1)写出图中的结构:_;_;_;_。(2)下表为在不同浓度的Ach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Ach浓度(mmol/mL)C处感受刺激时间(ms)D处感受刺激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 C处数据说明了_。 D处数据说明了_。(3)在轴突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解析】本题除了第一小题是一道简单的常规知识考查外,另两小题,立意新颖,要求能看懂图,读清楚表格。A、B、C在同一个神经元细胞内,D为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上一点。从表格中看出,Ach浓度逐渐增多,C处感受刺激时间不变,说明一个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其浓度的变化,而D处感受刺激时间正逐渐减少,说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受Ach浓度的变化。由于本实验所用的试剂是人为添加的Ach,所以做实验前,要预先排除原有递质的干扰。【答案】 (1)细胞核 线粒体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2)不同浓度的Ach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分)随Ach浓度的升高,促进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分) (3)排除突触小泡中递质(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分)24(14分)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