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的衍生物测试卷(B).doc_第1页
烃的衍生物测试卷(B).doc_第2页
烃的衍生物测试卷(B).doc_第3页
烃的衍生物测试卷(B).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烃的衍生物测试卷(B)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有18小题,共48分)1、下列物质中,作为燃料燃烧时对空气污染最少的是 A汽油 B煤 C液化气 D天然气2、关于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烃是指分子里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B烃是指分子里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C烃是指燃烧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D烃是指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起加成反应,但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苯 C乙烯 D乙炔4、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只有二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A 2甲基丙烷 B新戊烷 C 2甲基丁烷 D乙烷5、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为纯净物的是 ACH4与Cl2光照 B乙烯与氯化氢加成C乙烯加聚 D 丙烯与氯化氢加成6、用括号内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苯中己烯(溴水) B乙酸乙酯中乙酸(饱和Na2CO3溶液)C甲烷中乙烯(溴水) D苯中苯酚(NaOH溶液)7、燃烧某混合气体,所产生H2O的质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丙烯所产生的H2O的质量,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A乙烯、丙烯 B乙炔、乙烯 C乙烷、乙烯 D乙炔、乙烷8、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B食醋中的溶质主要成分是醋酸C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释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OCH2CH29、2001年11月,美国为打击躲在阿富汗山洞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BLU82高能燃料空气炸弹,该炸弹的燃料之一是环氧乙烷,(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氧乙烷是乙醛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B环氧乙烷是甲醛的同系物C等质量的环氧乙烷与乙酸乙酯分别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D环氧乙烷性质非常稳定,不易燃烧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a氨基酸CCuSO4溶液会使蛋白质变性 D油脂水解的共同产物是甘油11、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对其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B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C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能使溴水褪色12、下列对实验室制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需要用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 B浓硫酸只起催化作用C该反应属消去反应 D浓硫酸与无水酒精的体积比为3113、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0年11月16日发生紧急通知,立即禁止使用含有PPA的抗感冒药物。PPA是盐酸苯丙醇胺的英文缩写,已知苯丙醇胺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对苯丙醇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B一定条件下跟反应,可以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C具有弱碱性,可与强酸反应生成盐D具有弱酸性,可与强碱反应生成盐14、有4种有机物:CH3CHCHCN,其中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为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 )A B C D15、某芳香族有机物C8H6O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不可能有( )A两个羟基 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 D一个羧基16、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17、目前流行的“南极棉”保暖内衣,是在制作内衣的全棉材料内融入能改善人体微循环的微元生化材料和抗菌、杀菌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内衣的全棉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因为纤维素易水解,故内衣不能在碱性条件下洗涤C制作内衣的废弃物易造成“白色污染”D制作内衣的材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B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C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其分子结构必然相似D互为同分异构体有机物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二、填空题(45分)19、用工业酒精制造的假酒中通常含有-;在使用苯酚时,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洗涤。20、已知在同一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其的化合物是极不稳定的,它要自动失水生成含醛基的化合物。今在无其他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以甲苯和氯气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过程制取苯甲醛(C6H5CHO)。CH3条件1CHCl2CHO条件2条件2为写出苯甲醛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苯甲醛在强碱性条件下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即部分氧化成羧酸盐A,部分还原成醇B。写出A经酸化后的产物苯甲酸与B反应可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C的化学方程式 2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过程,分离乙醇、苯酚和乙酸的混和溶液。回答下列问题:乙醇苯酚乙酸乙醇混和液A( a )NaOH溶液乙酸(蒸馏)试剂X苯酚CO2( b )混和液B写出分离过程中的操作方法: 试剂X为写出混和液A中通入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2、下列玻璃仪器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A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氨水洗涤B做碘升华实验后的烧杯用酒精洗涤C盛装苯酚后的试管用烧碱溶液洗涤D实验室制取O2后的试管用稀HCl洗涤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填标号,误选倒扣,不得负分)A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加热至170,可制得乙烯B只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加热)可将乙醇、乙醛、乙酸三种液体区别出来C在混有杂质苯酚的苯中,加入适量溴水,过滤后得到纯净的苯D在10%的NaOH溶液中滴入2%的CuSO4溶液至过量,再加入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E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23、有A、B两种有机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共沸后的产物与相应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D和F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H。试回答:(1)写出结构简式:E 、H 。(2)写出A、B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石油化工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聚氯乙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某化工厂曾利用下列工艺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CH2CH2Cl2CH2CICH2C1CH2ClCH2C1CH2CHClHCl请回答以下问题:(1)已知反应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为98%,反应中氯乙烯和氯化氢的产率均为95%,则2.8t乙烯可制得氯乙烯 t,同时得到副产物氯化氢 t。(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2)为充分利用副产物氯化氢,该工厂后来将下列反应运用于生产:2CH2CH24HClO22CH2ClCH2C12H2O由反应、获得二氯乙烷,再将二氯乙烷通过反应得到氯乙烯和副产物氯化氢,副产物氯化氢供反应使用,形成了新的工艺。由于副反应的存在,生产中投入的乙烯全部被消耗时,反应、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依次为a%、c%;二氯乙烷全部被消耗时,反应中氯化氢的产率为b%。试计算:反应、中乙烯的投料比为多少时,新工艺既不需要购进氯化氢为原料,又没有副产物氯化氢剩余(假设在发生的副反应中既不生成氯化氢,也不消耗氯化氢)。25、为了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化学式,取一定量的A置于一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水蒸气。学生甲、乙设计了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已的方案能求出A的最简式,他们测得的在有关数据如下(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的方向,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尽):甲方案:燃烧产物增重2.52克增重1.32克生成CO21.76克乙方案:燃烧产物增重5.60克减轻0.64克白色沉淀4克试回答:(1)甲、乙两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能否求出A的最简式? 答:甲 乙 。 (填“能”或“不能”)(2)请根据你选择的方案,通过计算求出A的最简式。(如两个方案都不能,此小题不用回答)(3)若要确定A的分子式,是否需要测定其它数据?为什么?三、计算题(7分)26有一元羧酸和一元醇形成的酯A。燃烧0.1molA,可得到5.4gH2O和6.72LCO2(标准状况)。3.7g A与100mL某浓度NaOH溶液共热,当完全水解后,为中和剩余的NaOH,需消耗0.5 molL1盐酸60mL。求:A的分子式。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的两种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写出A的结构简式。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答案DABABACAC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BBDBDBAC二、填空题(每格2分,共24分)19、甲醇(或CH3OH),酒精。20、NaOH溶液。C6H5-CHO+2 Cu(OH)2C6H5-COOH+Cu2O+2H2O。CH2OHCOOHCOOCH2浓硫酸+H2O+ 。 21、 蒸馏 , 分液 ; 硫酸(或H2SO4) ;OOH CO2H2O HCO3 22、BC、BD23、(1)E:CH3CHO;H:CH3COOCH2CH3(2)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HCOOCH2CH3 + NaOH HCOONa + CH3CH2OH 24、5.8;3.4(2)设投入反应、的乙烯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由反应生成的二氯乙烷为xa%,由反应生成的二氯乙烷为yc%则由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