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略思维与科学决策战略思维与科学决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93 更新时间:2006-5-18 17:08:27 战略通常指决定全局发展方向或长远目标的策略。战略一词现在已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这里所说的战略,主要是指对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问题的决策或谋划。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其内涵一是指理性认识,即思想;二是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战略思维就是一种全局性思维,也是一种系统性、前瞻性以及创造性思维,是领导者在系统地、创造性地思考、规划全局性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领导者要具有战略思维,就要善于统揽全局,规划全局、驾驭全局,争取全局的主动与胜利。这是做好一切领导工作的必备条件,是一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艺术。一、现代社会的特征及领导思想与管理机制的变化是战略思维产生的基础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活动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三大特征:1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在古代,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主要在个体中进行,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视野狭小,领导方式比较简单,当然无所谓什么战略指导。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人们联系越来越紧密,活动天地越来越广阔,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复杂。以经济为例,从宏观方面看,是一个包括市场需求、发展规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工厂生产、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的复杂的动态大系统。这种大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经济环节,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经济活动的全局。因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经济结构把整个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从微观方面看,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必须具有生机和活力。在社会大生产条件下,企业已不单纯是生产产品的工厂,而是一个由市场、科研、开发、生产、储运、营销和服务等部门构成的一个综合的经济实体。可见,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者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头脑,从战略高度思考全局,规划全局,才能赢得驾驭全局的主动权。2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变。在小生产时代,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非常缓慢,只有军事部门的活动变化较快。社会生产及其领导活动主要靠领导者个人的智慧和经验。一般都习惯于按陈规办事,战略思维的矛盾并不突出。只有少数杰出的政治家长于战略谋划,如诸葛亮的隆中对,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主张。而在社会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生产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都快速发展,不仅新的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生产设备和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从而促使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形势,都不断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如此,每位现代领导者都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的情况和问题,迫使他们不得不尽快作出抉择和行动。所以,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战略思维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统揽全局,预见未来,迎接挑战。3社会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在小生产社会里,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分工协作少,地区分割,市场狭小,即使决策失误,影响也不很大,而且,纠正也较容易。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由于社会活动交往多、区域广、市场大、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一旦失误,影响巨大而深远,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每一位领导者必须正视的现实。所以,领导在决策时,必须高瞻远瞩,系统思维,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社会的“三大特征”给领导思维和管理体制带来了一系列变化。首先,领导思维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打开领导思想史不难发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思维方式上经历了古代的朴素整体论近代的传统分析论现代的科学系统论三大阶段。古代社会,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的认识受到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的限制,一时无法对具体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历史地产生了建立在“观察加臆测”的基础上的“朴素整体论”;以哥白尼为代表的近代科学,运用分析方法对客观世界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深入探索,使人类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从而对古代的“朴素整体论”作了科学的扬弃,使之成为近代社会的主导思维方式。然而,近代社会的分析方法,随着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也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看,把整体分得越细,就意味着事物越是被肢体得支离破碎,反倒使人不易从整体上来把握事物的全局。这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分析方法势必要被现代的“科学系统论”所取代。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的“科学系统论”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追求优化的整体效益是这种思维方式的最重要的特点。它不但重视元件的优化,而且更重视整体的优化。因为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寻求优化的整体结构,来达到优化整体效益的目的。因此,现代的“科学系统论”就为领导者战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逻辑思维武器。其次,社会宏观管理的组织机构发生了变化。在横向上,由于现代社会活动具有规模大、变化快、影响广的特征,致使管理的组织机构发生了决策与执行、多谋与善断、经营与管理的横向分离,使现代化宏观的管理组织机构,俨然划分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咨询系统。在纵向上,出现了分层管理。国外管理学者多把现代管理系统分为: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三个层次。这三者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战略规划层研究的是大政方针和全局性问题;战术计划层要回答的是如何贯彻战略规划的指令,选择最佳的途径和方案,而运行管理层则考虑如何使决策方案付诸实施。管理系统的这种纵向分层,就把战略研究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到统帅全局的地位。再次,决策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看,经历了以泰罗制为首的“古典科学管理”阶段,以马斯洛、麦格雷戈、赫茨伯格、威廉大内为主要代表的“行为科学”阶段,如今,决策理论日益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成为现代管理园地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管理就是决策”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导者所接受。综上所述,现代社会活动的新特征,引起了领导思想的巨大变化。历史地突出了战略研究的地位与作用,作为战略研究最关键因素的领导战略思维理所当然地受到现代社会的普遍重视。二、现代社会中,战略思维在领导决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为领导者提供新的思维视角。由于战略思维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在时间上具有前瞻性,在内外关系上具有系统性,所以,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者必然视野开阔,目光远大,必然具有新的思维视角,作出既有远见卓识、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决策。如长期的农业社会,使领导者形成一种“重本抑末”的思维模式,排斥和抑制商业的发展。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领导者具有了战略思维观念,就会把发展商品经济看作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千方百计地提倡和扶持。第二,为领导者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谓思维空间是指思考问题的范围和领域。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者必然视野开阔,目光远大。从纵向上看,它表现为动态的时间序列:回顾历史、研究现实、面向未来;从横向上看,表现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即思维视野的开阔程度。邓小平为景山学校的题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短短13个字,将这位杰出政治家的战略思维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为领导者提供新的决策思路。战略思维的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创造性等特点,它必然会给领导者提供新的决策思路。它使领导者在决策时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善于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往往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情况下,能不囿于前人,不拘泥于现有,想他人所未想,做他人所未做,别具匠心,另辟蹊径,从而作出棋高一着的高明决策,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当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众多领导者在历史为他们提供的舞台上的那种大思路、大手笔、所写出的大文章,不就是这种战略思维的生动写照吗!三、领导战略思维科学化的方法论思考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思维博大精深,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由于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也导致了领导思维方式的封闭性、凝固性和单一性。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领导思维方式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从传统思维中的保守、落后的思维方式的羁绊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特别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封闭走向开放。封闭思维是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小生产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生产规模狭小,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导致领导思维方式的狭隘和封闭。其特点:一是封闭性,二是保守性,三是片面性。开放思维是指领导者大脑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处于扩散状态的一种思维方式。其特点:一是广阔性。开放性思维既注重事物内部联系,又注重事物的外部联系;既注重纵向比较,又注重横向比较。纵横交错,因而视野广阔。二是变动性。开放性思维不是静止的、僵化保守的,而是随着事物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能不断地接受新信息,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预见性。能从已知推断未知,从现实把握未来。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既看到内部条件,又看到外部环境;既看到国内,又看到国外;既看到过去,又看到现在与未来。第二,从静态走向动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环境变化很小,使领导者逐渐形成一种静态思维的习惯。所谓静态思维是以程序性、重复性为自己的思维特色,它要求思维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整个思维过程可以重复、再现,周而复始。其特点是凝固性、单一性和经验性。而现代社会,真正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显然,单一的静态思维方式远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领导思维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所谓动态思维是一种追踪事物变化的思维。它是一种运动的、调整的、不断择优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思维要根据事物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以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其特点是动态性、开放性和选优性。所以,面对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掌握决策的主动权。第三,从一维走向多维。小生产社会里,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领导活动内容比较简单。因而领导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而现代社会,变化节奏快,活动范围广,牵涉内容多,一维思维方式已远远不能驾驭这种复杂的局面。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从一维走向多维。所谓一维思维,就是领导思维主体从某一方面或遵循某一固定的思维指向,来透视或把握领导思维客体的过程。其特点是方面性、直线性和教条性。所谓多向思维,是指领导思维主体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变量的系统思考。其特点是多向性、多层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为了驾驭社会化大生产的复杂局面,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从一维走向多维:既要有经验思维,又要有理论思维;既要有正向思维,又要有逆向思维;既要有点线思维,又要有立体思维;既要有聚合思维,又要有发散思维;既要有求异思维,又要有求同思维;既要有形象思维;又要有抽象思维;既要有逻辑思维,又要有灵感思维。这样,领导者才能驾驭复杂局面,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一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观察处理问题首先要着眼于全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局部。全局搞好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局部,全局利益就是最高利益。当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不可兼得之时,要以局部服从全局,即谋大利、避大害,而不计较局部一时一地之得失。改革中的“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在批评左倾冒险主义在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时曾指出:“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联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死也不放。”(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12页。)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局部的暂时的退,正是为了全局的长远的进。这是事物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辩证法。无论是战争还是改革、建设以及各项工作,概莫如此。当前,从战略上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效益;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正是为了把今天的发展与明天的发展联结起来,避免由于今天的发展而使明天的发展丧失必要的条件;如此等等。另一方面事物不仅有全局,还有局部。全局是局部组成,二者是辩证统一。离开全局,局部会迷失方向,一盘散沙;而离一个个局部,全局不复存在。所以,强调全局的重要,丝毫不意味着否定局部。全局的胜利要靠各个局部的共同努力。一般的局部对全局虽不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但如果多数局部失败了,全局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指挥全局的领导者一定要在统揽全局的同时,必须兼顾局部。不仅谋求全局的主动,而且要使局部健康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汇江海”。只有做到微观上细针密缕,无衣无缝,才能棋高一着,稳操胜券。此外,领导者要统揽全局、兼顾局部,不能不重视结构问题。在一定的社会里要研究阶级结构何者处于统治地位,何者处于被统治地位,直接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搞经济工作,要研究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等等。结构不同,效益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搞组织工作,要研究领导班子结构。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气质结构、智力结构等。一个领导群体如果能做到年龄梯形、知识互补、专业配套、气质协调、沟通灵敏、智力叠加,那么,定可大大提高班子的整体效能。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向人们揭示,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将当前与长远结合,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首先,立足当前,预见未来。因为事物发展具有连续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所以,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必须立足今天,总结昨天,预见明天。其次,研究当前,规划未来。事物还有现象和本质之分,现象是入门的向导。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别,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又必须深入研究当前,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已知推断未知,从现实把握未来,这是战略思维的题中应有之义。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谁动了我的时间课件
- 2025年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优化服务合同
- 2025二手集装箱国际运输与销售合同
- 2025年度农业现代化人才招聘与乡村振兴战略合同
- 2025版通信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合同示范
- 2025版文化创意产品原创设计授权协议书
- 诺如病毒知识培训小结课件
- 纪念白求恩精美课件
- 红酒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电子产品买卖合同样本版
- GB/T 12755-1991建筑用压型钢板
- GA 447-2003警服材料精梳涤棉混纺格子布
- FZ/T 14038-2017涤纶转移印花布
-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课件
- 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提出的意见
- 聚酯合成反应原理相关知识
- 中国音乐史讲稿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报告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 某煤电一体化电厂工程间接空冷系统投标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