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doc_第1页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doc_第2页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赵红(13级会计4班)摘要: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众多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这篇小论文将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的不同模式极其利弊,历史上的实例等几个发面来看这个问题。关键词:中央银行 独立性 政府 一 什么是中央银行,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不同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中央银行虽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因其特殊性,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指的是中央银行与政府行政当局的独立关系,即中央银行是否能够自主地履行法律赋予它的职责而不受政府行政当局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二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表现1权力方面 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一般来说,对于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而对于独立性不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会派代表参加。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于财政部的。2 政策方面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制定政策的方面。只有在美国、德国,中央银行有权单独制定货币政策, 在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只是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 干预。不过各国中央银行也力求与政府(特别是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可分割的。过分的强调独立性,容易与政府关系不协调。3 目标方面 即中央银行自主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能力。中央银行的目标应是追求币值稳定。如果其独立性不强,就有可能被要求完成于该目标相矛盾的任务。特别是在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与政府经济发展要求发生冲突时,中央银行会被迫以牺牲物价稳定为代价换取诸如增加就业、国际收支或汇率等方面的暂时性改善。三 四种主要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模式1 美国模式央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有较强的独立性。美国1913年联邦储备法建立的联邦储备系统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双重职能。美联储(FED)实际拥有不受国会约束的自由裁量权,实际上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部门”。2 英国模式央行名义上隶属财政部,有相对独立性。尽管法律上英格兰银行隶属于财政部,但实践中财政部一般尊重英格兰银行的决定,英格兰银行也主动寻求财政部支持而相互配合。3 日本模式央行隶属财政部,独立性较小。内阁对日本银行享有业务指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任命权以及具体业务操作监督权,但是1998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修正日本银行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实现向第一种模式转化。 4 中国模式央行隶属于政府,与财政部并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关于四种模式的利弊:1 独立性强的央行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应用自己的专业经验积累。使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更加合理高效。但同时也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困难,从而产生政策的“摩擦损失”,降低效率。同时,存在央行官员不正当作为的可能性。如果央行人员贪污腐败,而缺少监管的话,后果是十分严重的。2 独立性弱的央行在政策的制定上,可能会更多地受政府的监督和限制。有时候甚至成为政府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失去其原有的职能。同时行政人员仅凭政治经济的普遍原理和经验在金融资本领域所做的判断和指挥,往往是不充分,不准确的。但是独立性不强也有好处,央行的政策更能与政府的其他政策相协调,配合。提高了政策运行的效率。同时能有效监管央行工作人员,使其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四 央行的独立性在历史上的应用(以卡特,里根政府为例)1978年11月1日,卡特总统宣布美元汇价太低,美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将直接进行干预。这次的干预包含两项重要的政策转变。第一,货币政策将紧缩。联邦储备银行将把贴现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使贴现率达到当时历史高点的9.5%。第二,美国中央银行将调用30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平稳美元的汇价。卡特计划宣布后,外汇市场果然受到震动。在11月1日上午9:13,美元对马克的汇价立刻比前一天的最低点上升3.25%,达到1.83马克;几分钟后,随着中央银行抛出6,900万马克、1,900万瑞士法郎,美元继续上升,对马克的汇价又上升1%,对瑞士法郎的汇价也上升到1.567。在这一天外汇市场收市时,美元对主要外汇的汇价平均上升了7%。在以后的两个星期内,外汇市场仍有抛美元风,以试探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市场的决心,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德国、瑞士和日本中央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场干预。到11月底,美国干预市场的总额达350亿美元,使美元明显回升。但是,到12月初,外汇市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会真正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又开始抛美元,使美元再度下跌。美国等中央银行继续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光是美国就花了310亿美元,但干预的效果已明显下降,到12月底,美元汇价已低于11月的水平。可以说70年代末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是一场失败的持久战而1985年9月工业5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则是一场成功的速决战。里根上台后,美元就开始一路走强,到1985年2月25日达到最高点,对马克的汇率高达1美元兑3.4794马克。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五国的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讨论外汇干预问题。9月22日,五国发表声明。声明说,五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一致同意,“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价应该进一步走强”,他们“在有必要时将进一步合作,进行干预”。第二天早上,外汇市场美元便立刻大跌,对马克的汇率从2.7352跌到2.6524马克,跌幅达3%以上。从此美元一路下跌,以至到1986年底,日本和德国的中央银行又被迫采取支持美元的干预措施。可以说,这是一次有效的干预,它使美元成功地回落。所以说,一国央行的独立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因时,因地,因境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总结: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无论如何都是相对的。由于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不同,政府赋予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也有所不同,从而独立性的强弱也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独立性的程度也有强弱交替的变化。这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发挥央行的作用。不过最终目的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为了国家更好地发展,人民更幸福地生活!参考文献:1 卢溪浅谈中央银行独立性J 网络财富2009年38期2易志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