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昆考题含答案.doc_第1页
农昆考题含答案.doc_第2页
农昆考题含答案.doc_第3页
农昆考题含答案.doc_第4页
农昆考题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释名词害虫(农业害虫):能引起农作物或农产品受损害,或对农业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的小动物,多数情况下是指有害昆虫和螨类;有时亦将其他有害动物如蜗牛、蛞蝓等包括在内。虫害:害虫危害农作物、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并造成损害时,就构成虫害。虫灾:当某种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某个阈值,由此造成的损害和损失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时,就形成了灾害,即虫灾。IPM: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IL):指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经济阈值(ET/防治指标):害虫种群达到的某一密度,害虫达到这一密度时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继续增加而达到经济损害水平。植物检疫:国家以法律手段与行政措施控制植物及其产品等的调运或移动,以防止植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与传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在国际上为了防止某些贸易国之间处于政治、经济的需要,利用植物检疫作为贸易技术堡垒,检疫对象的确定都必须通过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农业防治法:在建立最优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根据害虫、天敌、作物、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综合应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天敌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或直接杀灭害虫,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获得作物优质、高产的目的。生物防治法:利用害虫的天地生物、生物的天然产物或其他生物技术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使之不致成灾的防治方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利用光、热、电、声、温度和湿度等物理因子和器具、机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化学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农药)防、除害虫,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疫区:某种检疫对象发生为害的地区,也叫做某种植物检疫对象的疫区。兼性周期型:全周期型向非全周期过度的中间类型,产生的个体有孤雌生殖蚜和雄蚜,但不产生性雌蚜。全周期型:原始的年生活史的年生活史类型,一年中行多次孤雌生殖和一次有性生殖。不全周期型:全年皆行孤雌生殖,不发生有性世代,冬季以孤雌生殖个体在寄主植物上越冬。地下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地上近地面根茎部分的一类害虫被害指数=取样单位:是根据虫种和作物类型来定,是每个样点的形状和统计观察的单位随机取样:按照随机的原则,即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的原则抽取样本的方法。矫正防效= 比较以下组害虫危害症状的异同地老虎类和蛴螬类;危害害虫种类地老虎类蛴螬类异多食性害虫,老虎低龄幼虫(1、2龄)在植物的地上部为害,取食子叶、嫩叶,造成孔洞或缺刻。3龄以后白天躲在浅土穴中,晚上出洞取食并咬断植物近土面的嫩茎,断口平滑,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苗重播。此外,幼虫还可钻蛀为害茄子、辣椒果实以及大白菜、甘蓝的叶球。杂食性害虫,蛴螬在土中食害种茎、咬断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常造成幼苗枯死,缺苗断垄;也可食害花生果荚和各种块根、块茎,造成孔洞或坑道,不仅引起减产,且伤口容易遭受病菌侵入。成虫主要为害各种作物和果树、林木以及花卉新梢嫩叶、花穗和幼果,造成孔洞、缺刻或落花落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同均以幼虫咬断作物幼根茎为害为主 蝼蛄类和地老虎类异同害虫种类蝼蛄类地老虎类异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刚播的和发芽的种子,或把作物幼苗的嫩茎咬断。根茎部受害后造成乱麻状(或纤维状)缺刻,使植株发育不良或干枯死亡。另外由于蝼蛄在近地表下活动造成隧道,切断幼苗根部,且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失水而枯死。低龄幼虫(1、2龄)在植物的地上部为害,取食子叶、嫩叶,造成孔洞或缺刻。3龄以后白天躲在浅土穴中,晚上出洞取食并咬断植物近土面的嫩茎,断口平滑,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苗重播。此外,幼虫还可钻蛀为害茄子、辣椒果实以及大白菜、甘蓝的叶球。同危害种子、根和茎基部,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出苗或出苗后死亡,田间出现缺苗现象,严重时可造成田间成片无苗烟青虫和烟蚜异同害虫种类烟青虫烟蚜异杂食性,为害烟草时多取食心芽及顶部嫩叶,造成大小不等的孔洞、缺刻,严重时烟叶仅剩叶脉;有的蛀食烟茎,造成烟株上部萎焉。留种田烟株现蕾后,为害蕾、花和果实,造成留种困难。多食性,烟蚜对烟草的为害分为直接为害和间接为害,直接为害是指烟蚜刺吸烟株和分泌蜜露所造成的为害,即烟蚜的成蚜和若蚜聚集在幼嫩烟叶背面和嫩茎上刺吸取食;间接为害主要指烟蚜作为传毒媒介,传播病毒病所造成的为害。烟蚜是传播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媒介,因而对烟草产量、品质影响极大同为害烟草烟草蛀茎蛾和烟草潜叶蛾异同害虫种类烟草蛀茎蛾烟草潜叶蛾异以幼虫蛀食烟草 ,幼虫多沿叶脉、嫩茎蛀食。蛀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有潜痕;蛀食叶脉,使叶片出现畸形、肥厚、皱缩或扭曲状;蛀食嫩茎或侧芽,受害处肿大形成虫瘿,俗称“大脖子”以幼虫潜入烟叶片内为害,叶片上出现线形遂道或受害处现亮泡状。苗期为害顶芽,致全株枯死。也有的蛀入叶柄和烟株的茎内。同主要以幼虫为害烟草东方粘虫和亚洲玉米螟异同害虫种类东方粘虫亚洲玉米螟异该虫为多食性害虫,幼虫咬食叶片危害,1、2龄幼虫潜入心叶取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以后由叶边缘咬食形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剩光杆,甚至能把抽出的麦穗咬断,造成严重减产至绝收。钻蛀茎秆及雌穗,幼虫取食嫩叶、心叶、花丝,蛀食雄穗、雌穗和茎杆,造成花叶和排孔、雄穗和茎杆折断,严重影响雌穗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并引起籽粒霉烂,降低产量和品质。同以幼虫蛀食为害稻瘿蚊和稻秆蝇异同害虫种类稻瘿蚊稻秆蝇异该虫以幼虫为害水稻,侵入生长点,使生长点不能发育。受害秧苗初期症状不明显,中期基部膨大,称“大肚秧”,愈合的叶鞘后期成管状伸出,称“标葱”,分蘖期受害影响最大。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受害轻的虽能抽穗,但多扭曲而不结实。秧苗期形成标葱以后,极易死亡。有时虽可分蘖,但新分蘖又可连续受害成为标葱。幼虫蛀食稻苗心叶和幼穗。苗期受害,抽出的心叶上有多条细长裂缝;轻者生长势弱,重者心叶枯萎,停止生长,不能抽穗,分蘖增多,生长不整齐,具腐臭味。孕穗期受害,抽穗较健株早,穗形扭曲,部分小穗不实或无颖壳;严重时,形成白穗,近似螟害。同蛀食心叶和生长点稻象甲和稻水象甲异同害虫种类稻象甲稻水象甲异成虫咬食秧苗茎叶,受害轻的心叶抽出后呈现一排小孔,重的造成断心断叶,引起缺苗缺丛。成虫取食水稻嫩叶,沿叶脉啃食一面表皮和叶肉,仅留一面表皮,造成纵向白色细短条斑,久后条斑可变成褐色穿孔。同成虫危害叶片,幼虫危害根系,以幼虫为害严重、损失大二化螟和三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二化螟和大螟;异同害虫种类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异以幼虫蛀入稻株茎杆中取食组织,致使苗期、分蘖期呈现枯心苗、孕穗期成为死穗苞,抽穗期出现白穗,黄熟期成为虫伤株。三化螟为害时,先心叶受害或失水纵卷,稍褪绿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葱管,称做假枯心,后假枯心变黄死去成为枯心苗。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此外,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形成枯鞘。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 此外,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大螟为害的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同咬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直纹稻苞虫和稻纵卷叶螟异同害虫种类直纹稻苞虫稻纵卷叶螟异幼虫取食叶片成缺刻或将全叶吃光,为害严重时还可食害、咬断穗子枝梗,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常为单叶纵卷,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同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小菜蛾和菜粉蝶异同害虫种类小菜蛾菜粉蝶异1龄幼虫可钻入叶片组织潜食叶肉,形成隧道。2龄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成为透明的膜斑。称“开天窗”。3、4龄幼虫取食叶片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菜叶被吃成网状。在蔬菜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也可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对油菜和留种菜造成很大威协。以幼虫造成为害。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呈小形凹斑;2龄后分散为害,将叶子咬成孔洞和缺刻,严重发生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叶柄和叶脉。幼虫造成的伤口又可引起软腐病的侵染和流行。该虫排出的粪便污染菜心,引起腐烂同幼虫为害叶片黄曲条跳甲和黄守瓜异同害虫种类黄曲条跳甲黄守瓜异成虫取食叶片、花蕾和嫩荚,常数十成群集中在一张叶上为害,使被害叶片上布满稠密的小椭圆形孔洞。幼虫生活在土中,为害寄主根部皮层,将菜根表皮蛀成许多弯曲虫道,咬断须根,使叶片由外到内发黄萎蔫而死。萝卜被害后,表面被蛀成许多黑斑,变黑腐烂。白菜受害,叶片变黑死亡,还可传播软腐病。成虫主要取食瓜叶,常仅食皮层,咬成半环状或环状伤痕。以后被害组织干枯脱落而成大孔,受害重的成为网状,仅见叶脉。也可取食花及果实。在瓜苗期只有2、3片真叶时,因其为害,常致枯死。幼虫在土内为害瓜根,为专食性,只吃瓜类。幼龄幼虫只吃细根,3龄以后才吃主根,将根咬成条纹状,或蛀入根部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使整株枯死。也可蛀入接触地面的瓜,食害瓜肉,引起腐烂。同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异同害虫种类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异虫取食蛀道仅现于叶面其幼虫取食所形成的蛀道在叶面和叶背均可显现,对花卉满天星和烟草的为害尤为严重。 同以幼虫在叶片组织内取食为害,形成不规则弯曲的蛇形蛀道绪论1、 我国现行的植物保护方针是哪年提出来的?其内容和含义是什么?答:1975年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在这个方针里,“预防为主”是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综合防治”是病虫防治的具体作法。 “防”是基础,即在未造成为害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抑制虫害的发生,叫“防患于未然”。 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虫害为什么会发生?防、减虫灾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答:(1)虫害发生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两个: 虫源和侵入。虫害的发生必须要有害虫的来源,即虫源。虫害的发生还必须要有害虫对作物的侵入。 适宜害虫生存和种群发展的环境条件。 包括寄主作物、生育期、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其它生态条件等 。防治的目标是虫灾,是通过对害虫种群的合理治理来防止虫灾的发生。 (2)虫灾的防治途径归纳起来有两条: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植物检疫,套袋技术、纱网隔离、驱避剂的使用等 。生态控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害虫虫源和已侵入并定殖为害的害虫种群实施生态控制。采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和化学技术直接杀死害虫或改造、控制害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2、 叙述IPM的定义及其3个观点。答:定义: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它包含3个基本观点: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社会学观点。3、 简述滥用化学杀虫剂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和解决途径。答:缺点:(1)对农产品、空气、土壤和水域有污染,即农药残留与公害问题;(2)害虫产生抗药性;(3)杀死天敌。农药的合理使用:(1)对症下药;(2)适时施药;(3)选用适当的施药方法;(4)选择适当的剂型、用量、浓度和用药次数;(5)交替或混合使用农药。4、 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主要原则是什么?答:一般来讲,确定植物检疫对象主要根据3个原则:(1)主要通过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2)对农、林业生产威胁很大,能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者;(3)国内尚未发生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的危险性有害生物。此外,还应考虑传入定居的可能性。5、 农业防治法的具体措施。答:(1)改变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农业;(2)合理的农田规划与作物布局;(3)合理的耕作制度,适宜的播种期(4)合理轮作;(5)合理间套作;(6)培育和选用抗虫良种;(7)整地翻耕(8)适宜的种植密度(9)加强田间管理。6、 简述生物防治的优点和不足。答:优点:(1)对人畜及植物安全无毒;(2)不会造成环境污染;(3)能在较长时期抑制害虫;(4)天敌的资源丰富;(5)害虫对天敌不易产生抗性;(6)天敌能广泛自动扩散。不足:1)杀虫作用比较缓慢;(2)杀虫范围较狭;(3)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4)一般不容易批量生产,储存运输也受限制。7、 物理机械防治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答:(1)直接捕杀:根据害虫的栖息或活动习性,利用人工或简单器具进行直接捕杀; (2)色、光诱捕或驱避害虫:主要是利用昆虫对光谱的趋、避反应控制害虫。如灯光诱杀、银膜避蚜、黄板诱蝇等;(3)机械阻隔分离方法: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设置适当的障碍物,阻止害虫的扩散或入侵为害。如果实套袋、树干涂胶或刷白、粮面压盖、掘沟阻杀等;(4)温湿度组合的利用:这是一种常用于仓库害虫防治的物理机械方法;(5)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应用电磁辐射防治害虫属于物理防治范畴,包括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以及射线的运用。利用电磁辐射防治害虫常用农产品的储藏与保鲜,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8、IPM、TPM和APM的主要区别。答: TPM主张彻底消灭害虫,是消灭哲学; IPM主张保留部分害虫,是容忍哲学。 TPM主要针对为害人、畜的害虫;IPM主要针对农林害虫。 TPM主张以杀虫剂(包括不育剂)为主要手段;IPM主张尽量不使用杀虫剂。 IPM强调自然防治,重视生物防治;而TPM对生物防治虽不反对,但认为生物防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TPM着重于长远的防治效果,追求一劳永逸;而IPM着眼于合理的害虫控制。与TPM和IPM相比较,APM则是二者的一种折中策略,在一些原则上采用了IPM的观点,但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TPM。APM的总目标是把害虫控制在危害之前和农田之外,将虫口密度远远地压低在经济为害允许水平之下,尽量避免大田防治。地下害虫1、 什么叫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包括那些种类?答: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根、茎等)和地上近地面根茎部分的一类害虫,亦称土壤害虫。 种类: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地下害虫有320余种,分属于8目38科。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拟地甲、根蚜、根蝽、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粉蚧、白蚁、摇蚊、大蚊、水虻、蟋蟀、弹尾虫、根螨等近20类,其中尤以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根蛆等的为害最为重要。2、 我国常见地下害虫的生活方式有哪几种类型?答:1、各虫态基本都在土中生活,仅成虫出土活动、交尾。如金针虫、蛴螬、拟地甲、根蛆、根蝽等;2、幼虫白天生活在土中,夜间爬出土面活动危害。幼虫老熟后在地下化蛹,羽化为成虫后出土活动。如地老虎类等;3、成虫和幼虫(若虫)在地上或地下均能活动危害。如蝼蛄等。3、 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有何特点?答(1)寄主范围广(2)生活周期长(3)与土壤关系密切(4)危害时间长(5)防治困难。4、 常见的地老虎有哪些种类?地老虎的主要为害状是什么?根据地老虎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防治地老虎的最佳防治时期。答:(1)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警纹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八字地老虎;(2)小地老虎低龄幼虫(1、2龄)在植物的地上部为害,取食子叶、嫩叶,造成孔洞或缺刻。3龄以后白天躲在浅土穴中,晚上出洞取食并咬断植物近土面的嫩茎,断口平滑,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苗重播。此外,幼虫还可钻蛀为害茄子、辣椒果实以及大白菜、甘蓝的叶球。5、 如何对小地老虎进行虫情调查?答:药剂防治小地老虎关键应掌握在3龄幼虫期以前,因为这时幼虫昼夜在地面上活动,食害幼苗心叶,食量小,抗药性弱。所以必须做好虫情调查及测报工作,为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调查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预测2龄幼虫盛发期。从3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用糖、醋、酒混合液(红糖3份、醋4份、白酒1份、水2份、0.1%的敌百虫或敌敌畏)诱蛾器或20W黑光灯进行诱集成虫。逐日观察记载成虫数量,当灯下或诱蛾器的蛾量突然增加时,说明成虫进入盛发期,诱得蛾量最多的日期即发蛾高峰期。按发蛾高峰期加上当地小地老虎的产卵前期、卵期、1龄幼虫期和2龄幼虫期的半数,就是2龄幼虫盛发高峰期,即药剂防治适期。(2)田间调查幼虫,定防治地块。在第一代幼虫12龄盛期和定苗期各调查1次。选择有代表性的作物田1020块,每块田棋盘式10点取样,每点20株或1平方米,记载被害株数及虫量。指标:甘薯、棉花地有幼虫或卵1头(粒)/平方米,辣椒、番茄等蔬菜定苗前,幼虫达到11.5头/平方米,定苗后幼虫达0.30.5头/平方米;或幼苗心叶被害率达35%时,应立即进行全面防治。水稻害虫1、 在蛀螟类预测方法中,防治枯心苗和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答:防治枯心苗的“两查两定:(1)查卵量,定防治对象田。蛾盛发期和高峰期后2至3天开始调查,对处于分蘖期和圆秆拔节初期的稻田,每类型田查2块,每块田查66.7平方米,3天查1次,直到卵块密度不再增加为止,按每亩卵块数确定普治和挑治对象田。(2)查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决定普治1次的对象田,在田间卵孵化高峰期用药;普治2次的于孵化始盛期用第1次药,过5至7天用第2次药。 (3)防治指标在每公顷1500至1800块。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1)查孕穗抽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按品种和水稻生育期划分类型,每类型查2-3块,用对角线取样,每点查5丛,分别记载孕穗、破口和出穗株数。凡在螟卵盛孵期前齐穗的,以及螟卵盛孵末期后孕穗不到10%的田块,可不必防治;而在螟卵盛孵期内,孕穗超过10%,抽穗不到80%的田块,列为防治对象田。(2)查破口露穗情况,定防治适期。每天或隔天检查1次对象田的破口露穗情况,在螟卵盛孵期内,凡破口已超过50%,而抽穗不足80%,以及在盛孵末期破口不足50%而大肚已超过10%的田块,均应立即施药。2、 如何确定一种害虫是否有迁飞特性?答:可通过对害虫越冬和同期突发现象的分析,结合高山网捕,飞机和海洋捕捉,标记释放回收,卵巢系统解剖等调查研究,证实害虫是否具有迁飞性。与非迁飞性害虫相比,迁飞性害虫有其独特的特性:(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2)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3)种群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4)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3、如何进行稻飞虱的田间系统调查?答:秧田调查:北纬25度及其以南地区,于秧苗三叶期始至拔秧前,逢五、逢十调查。选当地主要类型秧田3块,用3345cm白瓷盘进行拍盘。每点拍3盘计0.15m2,每块田棋盘式取样10点,计1.5m2,分虫态虫龄记载,折算每平方米虫口密度。大田系统调查:从返青期开始至黄熟期结束。选取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田35块作固定系统观测田,每5天查一次,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分蘖期每田查25点,每点查4丛,共100丛,孕穗至黄熟期,每田查10-20点,每点查1-2丛,共20-40丛。用3345cm白瓷盘进行拍盘,记数并折算百丛虫量,包括虫种、虫型、虫态。 卵情调查:早稻在主害代成虫高峰后调查一次,晚稻分别于主害代的前一代成虫高峰期调查一次,主害代成虫开始突增后13天左右再调查一次。可在上述定点田内取样,每田取10个样,每个样拔半丛稻,共5丛或20个点,每点2株,计拔40株,逐株剥查,记载虫种、未孵卵、被寄生卵、死卵及卵壳数,换算成百株和每公顷有效卵数。若卵条数不足20,再增查一定数量;若卵量太大亦可先计卵条数,然后剥查20条卵条,再换算成卵数。 4、 在稻飞虱预测预报中,全国统一的世代划分和发生程度分级标准是什么?答:(1)世代划分。除海南岛外,划分世代以我国大陆南部的第一个世代为基础稻飞虱世代划分表第一世代4月中旬以前第五世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二世代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六世代8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三世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七世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第四世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八世代10月下旬以后各地习惯称呼的世代,可在相应的统一世代数后用括弧注出,如四(3)代。每一世代的具体起讫日期可根据当年实际发生日期来确定,若遇早发生年或迟发生年世代的起讫日期可适当提前或推后,但一般不适超过5d。(2)发生程度分级。以主要类型田百丛虫量及其发生面积为依据,分成5个等级发生程度等级大发生中偏重中等发生中偏轻轻虫口密度(头/百丛)300020001000500500该密度发生面积%20202020855、 试分析影响水稻迁飞性害虫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答:(1)温度;(2)降雨;(3)风;(4)越冬虫量;(5)季节6、 什么叫栽培治螟?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答:栽培治螟:通过采用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混栽,栽秧时间差异和水稻成熟期差异不宜太长,减少“桥梁田”,错开水稻受害危险期与螟虫为害期等栽培制度,可减轻螟虫为害的方法,依据:水稻的栽培制度(包括水稻茬口、品种布局、栽培方式和栽插期)与水稻螟虫种群数量的消长和危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凡是使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与螟虫盛孵期相遇、种植结构复杂、布局混乱,为螟虫提供过度桥梁田的耕作类型,螟虫种群数量大,水稻受害重。三化螟由于食性单一,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我国水稻螟害与栽培制度关系密切,栽培制度的改革必然引起螟虫种群和螟害的变化,栽培制度由单纯改向复杂,三化螟种群趋于上升,二化螟凋落。反之由复杂改为单纯则有利于二化螟的发生而不利于三化螟。7、试比较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生活习性的异同。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越冬越冬场所广,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野茭白、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多数以老熟幼虫,少数一34龄幼虫在稻桩及其他寄主残株和禾本科杂草茎秆及根际越冬成虫日伏夜出,喜欢在叶色浓绿及粗壮高大的稻桩上产卵,产卵位置各代均以叶片为主,卵多产于叶片的下半部,产于叶背面的卵更靠近叶基部,产于正面的距基部较远。卵块称鱼鳞状排列多在夜间羽化,日伏夜出,交配和产卵均在夜间进行,飞行能力强,趋光性强,有明显的选择产卵场所的习性(趋绿产卵的习性,故生长浓绿茂密、面积大的稻田着卵多),卵在寄主上如发霉的黄豆,产卵位置可在叶面或叶鞘上趋光性不及二化螟和三化螟,但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多在黄昏羽化,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配产卵,有趋向粗壮高大植株上产卵的习性,产卵部位多在叶鞘内侧,田边比田中产卵多,故边行受害重。幼虫蚁螟孵出后,一般沿稻叶向下爬行或吐丝下垂,从叶鞘缝隙侵入,或在叶鞘外面选择一定部位蛀孔侵人。二化螟侵蛀水稻能力比三化螟强,圆秆期侵人率也较高,抽穗成熟期也能侵蛀为害。幼虫多为4龄、初孵幼虫先咬破卵块上胶质和绒毛或咬破卵块底部叶片穿孔而出。蚁螟爬至叶尖后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到邻近的稻株上,从叶鞘缝隙中蛀入,咬食幼嫩茎叶,使叶片内卷,造成枯心团。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嫩穗粒,抽穗后再蛀入上部的茎节造成白穗。水稻在分蘖期、孕穗期和破口期有利于蚁螟的蛀入,受害最重。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以3龄转株最盛,以夜间转株多,会在稻株上造成“断环”。初孵幼虫群集在叶鞘内为害,23龄后始分散蛀茎。一头幼虫能为害45株水稻,老熟后在叶鞘间或茎内化蛹。8、 试比较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活习性的异同。异同白背飞虱只有雌虫有短翅型,长翅成虫飞翔能力强,一次迁飞范围较褐飞虱广,雌虫繁殖能力较褐飞虱低,单雌产卵85粒,除产卵于水稻外,尚喜在稗草上产卵。群集拥挤习性较差。白背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取食稗草、李氏禾、早熟禾等。褐飞虱雌雄均有短翅型,每雌可产卵360700粒,最多达1000余粒,成虫产卵部位随稻珠老嫩而转移,在青嫩的稻珠上产于叶鞘中央肥厚处较多,在水稻衰老时产于基部中脉组织内较多。群集水稻基部取食、产卵、栖息。褐飞虱嗜食水稻,食性专一。短翅型成虫是定居型、繁殖型,不能飞,只能爬、跳,但繁殖率大,寿命长;短翅型数量增多,是造成严重为害的预兆;长翅型能飞、善跳、长翅型成虫的发生,说明飞虱将大量迁移。成虫于晚上和清晨羽化,不久即可交配,成虫有趋光性和趋绿性,成虫和若虫喜阴湿,怕执照阳光。9、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害虫种类变化或优势种群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答:栽培制度复杂,品种繁多,各稻虫的习性各异,三者交错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稻虫生境,决定了各稻区稻虫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但水稻栽培制度的改革,品种的更新,气候的变化,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天敌的盛衰等,都会导致稻田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引起水稻害虫种类组成的变化和种群的演替。烟草害虫1、 试述烟草生产的特点以及对烟草害虫防治的特殊要求。答:(1)烟草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经济价值比较高,同种害虫在烟草上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在其它作物上大,因此人们对烟草害虫的危害愿意承担的风险小,更倾向于采用保守的对策,即防治标准高;(2)烟草的收获物使叶片,而烟草主要害虫也多是以烟叶为取食对象或直接影响叶片质量。因此,害虫取食便会造成损失,这就要求对烟草害虫的防治要有较高、较快的效能;(3)烟草(主要指烤烟)是稀植作物,不仅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每株所留叶片数相对固定,而且对每片叶的重量和完整度要求也高,因此, 植株群体、植株本身和每张叶的补偿力一般可不考虑,和农作物不同的;(4)对烟蚜等传播病毒病的昆虫,不仅要考虑其直接危害(抑制生长、蜜露污染等),还应考虑其传病的问题,后者有时甚至比直接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5)烟叶主要用于卷烟,从对外贸易和消费者利益等社会效益诸方面考虑,对农药的残留量要求较严格,要求防治中控制农药用量,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与前述几点有所矛盾。 2、 烟草害虫防治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3、 烟蚜的生活周期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烟蚜的生活周期分为三种类型:全周期型:在一年内有孤雌生殖世代与两性生殖世代交替。主要在东北烟区不全周期型:全年行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西南烟区和南方烟区。西南烟区和南方烟区。兼性周期型:在同一地区,一年内两种生活周期型均发生。杂粮害虫1、 玉米螟为害有何特点?如何对玉米螟进行综合防治?答:1)发生特点:玉米螟在我国一年可发生16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或根茬内越冬。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幼虫具有趋糖、喜湿和背光特性,因而所危害和存活的部位多在心叶丛、雄穗苞、雌穗顶花丝基部及叶腋处;幼虫还具有趋触性,即幼虫要求身体尽量保持与危害部位的植物组织接触或贴近,因而4龄前表现为潜藏,4龄后为钻蛀。越冬基数大,一代卵量大,被害株率高,说明越冬基数与+代发生程度有很大关系。春季雨水充足、相对湿度高、气候温和有利于玉米螟大发生。春季越冬后的老熟幼虫必须咬嚼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露滴,取食足够含水食物后才能化蛹。成虫羽化后,必须饮水才能正常产卵。成虫多选择在播种早、生长茂密、叶色浓绿、植株高大的玉米上产卵。玉米螟的天敌较多,有相当的控制作用。国内已发现的玉米螟天敌有70余种,其中主要有寄生卵的赤眼蜂、黑卵蜂,取食卵块的瓢虫,寄生幼虫及蛹的黄金小蜂、茧蜂、寄生蝇和白僵菌等。我国许多地区在玉米后期尤其是进入雨季后,对卵块的寄生率往往可高达90100。在山东、河北等地赤眼蜂发生早、寄生率高的年份,第三代玉米螟往往可以不治。玉米品种及作物布局与玉米螟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经研究证实。某些玉米品种植株内含有“丁布”抗虫素,初孵幼虫很难在这些品种(系)株内成活,因而形成了品种间危害的差别。作物布局也可影响到玉米螟的发生程度,如压缩春玉米面积后,第一代玉米螟缺乏繁殖场所,第二代危害显著减轻。防治手段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虫源 、改革种植制度 、设置诱集田 、种植玉米抗虫品种 、田间管理;诱杀成虫 :灯诱 、性诱 ;生物防治:放赤眼蜂 、白僵菌 、苏云金杆菌;化学防治:心叶期撒施颗粒剂、穗期用药防治。2、 粘虫有哪些重要习性?如何利用其习性进行测报和防治? 答:粘虫迁飞能力强,可伴随高空气流的被动传送而进行远距离传播,在测报时应注意对越冬代虫源的监测;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进行测报和防治;成虫趋化性强,可利用糖醋诱蛾器进行测报和防治;成虫产卵具有趋枯黄习性,可利用谷草把诱卵进行测报和防治;低龄幼虫具有隐蔽性,常躲藏在心叶、叶丛、叶鞘等隐蔽场所,所以,在田间调查幼虫时应注意这些隐蔽场所的观察;高龄幼虫具有暴食性和群集迁移习性,所以,在防治粘虫时应在低龄期防治小麦害虫1、 我国危害小麦常见的蚜虫种类是哪四种?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何异同点。答: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异同害虫种类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异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麦长管蚜喜温暖、潮湿、光照,耐氮素肥料,特嗜穗部。在拔节、孕穗期多在上部叶正面,尤其抽穗后绝大多数群集穗部为害。为害盛期在抽穗期至乳熟期,故又称“小麦穗蚜”。成、若蚜易受振动而坠落逃散。麦长管蚜发育起点是4.6,在25下只需57天即可完成一代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麦二叉蚜耐低温干旱、怕光照、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喜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子,不喜氮素肥料。成、若蚜受振动时具假死现象而坠落。为害盛期是小麦的拔节至孕穗期,抽穗后虫口趋向消退。麦二叉蚜的发育起点为1.6左右,在25下只需6.1天即完成一代发育异寄主全周期型,禾缢管蚜喜湿畏光,嗜食茎杆和叶鞘,密度大时,亦上穗严重为害。它喜氮素肥料和植株密集的高肥田,耐高温高湿。成、若蚜较不易受惊动。 禾缢管蚜发育起点温度要比前两种蚜虫略高一点,但在25下,完成一代所需时间与麦长管蚜相同异寄主全周期型,麦无网长管蚜介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之间,以害叶片为主,常分布在植株中下部,最不耐高温。在小麦生育后期,特别是密植丰产田的蚜量明显增多。同四种麦蚜在温暖地区皆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每年发生10余代至30代不等。2、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在危害特点、生活经过及习性上有何异同?差异害虫种类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危害特点苗期为害时,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造成灌浆不足,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品质变坏(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均下降)。麦蚜还是传播植物病毒病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生活经过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以成蚜、若蚜或卵在麦苗或禾本科杂草上,主要在其基部土缝内越冬。遇天暖,仍能取食为害。小麦成熟后,飞离麦田,迁至其它禾本科植物上继续为害,并在其上或自生麦苗上越夏。习性上麦长管蚜喜温暖、潮湿、光照,耐氮素肥料,特嗜穗部。在拔节、孕穗期多在上部叶正面,尤其抽穗后绝大多数群集穗部为害。为害盛期在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