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锤炼动词开启精彩.doc_第1页
1.锤炼动词开启精彩.doc_第2页
1.锤炼动词开启精彩.doc_第3页
1.锤炼动词开启精彩.doc_第4页
1.锤炼动词开启精彩.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锤炼动词 开启精彩浙江省交通厅干部学校 郑静素读背影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父亲“蹒跚”“攀”“缩”这几个动作。读风筝我们看到的是我“抓断”“掷”“踏扁”呈现的粗暴行为。动词犹如一位出色的演员,它再现生活的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试想删去“蹒跚”一词我们怎能感受身负多重压力的年迈父亲为儿子爬月台买橘子的拳拳爱心,把“踏扁”换成“踩扁”我们又怎能体会“我”当时的怒不可遏以致粗暴蛮横。因此学写记叙文我们可以试着锤炼动词,打开文本之精彩,书写人间之真情。那么怎样的动词是我们锤炼的目标呢?好的动词有三大准则。首先,准确。汉语词汇丰富、精密,世间事物也千差万别,写作中以准确、恰当的语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丰富内涵、抒发真挚感情,首先取决于作者对所反映对象的独特感受和对所使用词语的精深理解,唯有对事物、情感有独特感受,细心揣摩语言的细微差别,才能准确予以表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有一句描写格言“应该准确地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事物,用一个动词来标志动作,用一个形容词加以形容决不应该蒙混。”贾岛曾为“僧敲月下门”中的“推”“敲”举棋不定,韩愈的一番解释让他茅塞顿开:“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月光皎洁,万籁俱寂,敲门声惊动了宿鸟,响中寓静。”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一个“探”才能表现出我的小心翼翼、害怕,与我的胆小性格相衬。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排”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孔乙己虚荣、仅有几个钱就摆阔绰的穷酸相。其次,简练。鲁迅先生谈修改文章时就说道:写完后看几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毫不可惜。宋代陈骙在其文则中指出:“且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宋代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法中也特别强调:“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笠翁)也特别指出:“意则期多,字惟求少。”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头四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十二个字,就写出了秦横扫六国诸侯统一天下的不凡气势和强大声威,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的背景与用材的浩费,字里行间已透露出秦始皇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罪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穷奢极侈的腐朽生活。不可谓不简,不可谓不精。再次,细致。细微的一个动作,看似不经意,却能掀起情感的轩然大波。细微的动作也是我们常说的细节描写的一种:动作的细节描写。好的动作细节是一篇好文章的生命,能使人物鲜活丰满;是精彩处的点睛之笔,能使文脉生气灵动。为文数万言,难得几个细节;阅书数十载,难忘的仍往往是细节。生活由细节构成,细节是情感的酵母。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了解水浒的读者再熟悉不过了。施耐庵写到哨棒的地方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每一个无一不是恰到好处。“靠、提、拖、插、拿、抡、劈、丢”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荡气回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有这样一段话“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和女儿讨论去不去参加毕业典礼的爸爸怎么会突然“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呢?再细读,不禁热泪盈眶:女儿终于小学毕业了而且作为代表要发言,爸爸自然希望去,但“怎么能够去?”想到这儿悲从心来,可又怎么能在女儿面前流露?于是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忍受巨大的悲痛告诉女儿要坚强。细微的动作描写刻画的正是最复杂的人物情感。那么怎样锤炼动词,以达到准确、简练、细致的境界呢?1、 源于生活,求真务实写作的原则乃是“以真为美,以假为丑”。学生们一旦离开了自己真实的生活去写作,就只能是缘木求鱼,竹篮打水;他们一旦不能从自己个体的生活经历去找寻心灵感应的动词,其动词必然是呆板无力,缺乏生命力的。只有尊重现实,取之生活,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真实的美丽。正是“夜深了会关门”这一生活常识,让韩愈帮贾岛选择了“敲”字,引得后人交口称赞;正是亲眼目睹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朱自清才发现父亲步履“蹒跚”,让众读者泪湿衣襟。写作课上,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写生活中的真实动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课上创设多种情境,体验生活。一老师在公开课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做一个动作,请同学们把它描绘出来。学生发现可以观看老师表演,一个个伸长脖子翘首以待。只见老师转身疾步走向讲台拿了一支粉笔,然后来到一旁的小黑板前写下了“动作准确”四个字。学生回答踊跃,虽然句式表述不一,但是同学们选择的词语出奇地集中在“走”“拿”“写”上。因为这三个动词最适合描写他们所见的老师的动作。同样有老师在课堂播放校运会上学生“跳高”的精彩一幕,让学生用准确精炼细致的动词再现,学生写的摇曳生姿。鲜活的生活情境给了学生最好的活水,流泻下来的文字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依然清晰记得那一堂运用描写抒写亲情的作文课,我要求学生描写父母最感动自己的一个片段。一个学生泣不成声地讲述感动她的那一幕:“雨越下越大,一件雨衣遮蔽不了我和妈妈,妈妈让我坐在自行车前档上,然后拿起了我的一只脚搁在了她的大腿上。我吃了一惊,想缩回,妈妈用力按住了,用眼神告诉我没关系,接着又抬起了我的另一只脚,同样放到了她的大腿上。我知道妈妈是为了不让我的两只脚被雨水打湿,小时候我常常这样把我的两只小脚搁在妈妈腿上,但是我现在已经是初三了,一个跟妈妈一样高的人了。我的两只脚随着妈妈踩踏板的大腿上下摆动,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这是一个风雨无阻用自行车接送女儿上下学的妈妈,这是一个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冲击的大雨天。妈妈、雨天这生活情境给了她最真切的动词。2、 积少成多,博采众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精妙的动词犹如奇珍异宝璀璨晶莹等待我们却寻找,虽不是俯首即是,却也是数不胜数。于是我和学生坚持阅读名篇佳作并加以批注,积累动词。因为我们知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终必能由量变到质变,自然会妙手偶得之。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正当欧也妮母女欣赏查理留下的梳妆匣时,葛朗台闯进屋)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学生这样批注:“纵”“扑”是猛兽(如狮、虎、豹、狼等)扑食弱小动物的动作,作者用它们来形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敏捷、迅猛,看似与年岁不符,实则和本性贴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纵”不“扑”怎么成其为葛朗台?“纵”“扑”两个动词形象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秃鹫擒鸡般攫取金钱的丑态。又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学生这样批注:嘴上说的是“怎好又拿了回去”手上却是“攥”,“缩”了回去,往腰里“揣”。何其嗜钱如命!经典的动作描写为学生开启了文学的大门,让学生充分领略的动词的独特魅力,也给了学生一笔巨大的矿藏资源动词。三、千锤万凿,反复修改写文章,必须重视语言的锤炼。古人就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这样的诗句传世,他们深知锤词炼句的艰辛。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也说过,要象从几百吨矿石里提一克镭那样,去提炼精粹的词语。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曹雪芹为红楼梦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堆起中国古典文学最高峰。鲁迅在讲座上告诉学生写文章的秘诀就在一个字“改”。作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作文修改的意识,锻炼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我曾经让学生描写电影暖春父亲到柔道馆陪摔的动作片段。学生1:壮汉把爸爸拉过来,重重摔到了地上。学生2:壮汉一把抓住爸爸的双臂,高高举起,把爸爸重重摔到了地上。学生3:壮汉用力一抓,紧紧攥住了爸爸的双臂,猛一下蹲,爸爸一下子被举过了头顶,接着使劲一抛,只听“砰”的一声,爸爸重重地砸到了地上。最后成型:壮汉大步走到爸爸面前,双手用力一抓,紧紧攥住了爸爸的手臂,只见他一个深呼吸,一个下蹲,一下子把爸爸举过了头顶,紧接着使劲一抛,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爸爸被重重地砸在了地上,动弹不得。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修改,选用的动词越来越准确精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