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西方史学史作业读《历史学家的技艺》有感.doc_第1页
Mr.D西方史学史作业读《历史学家的技艺》有感.doc_第2页
Mr.D西方史学史作业读《历史学家的技艺》有感.doc_第3页
Mr.D西方史学史作业读《历史学家的技艺》有感.doc_第4页
Mr.D西方史学史作业读《历史学家的技艺》有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洛赫对历史爱得深沉读马克布洛赫历史的技艺有感“历史究竟有什么用?”这是一个至今还困惑大多数人的问题,并因为该问题的存在,历史学至今都没有得到她应有的名分,那么,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呢?先前就没有哪一位历史学家对这一问题做出过思考和解释吗?带着“历史有什么用”这一问题,我与马克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邂逅了。其实,在进一步地阅读了解之后,我更喜欢这本书的另一个译名为历史学辩护,因为这个译名更能直接反映作者写该书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大致了解到,该书是一位对历史饱含深情的历史学家面对历史地位不妙的情况下,发出掷地有声的呐喊与辩护。或许是碰巧,马克布洛赫的为历史学辩护也是由一个问题开始的:“告诉我,爸爸,历史有什么用?”这是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无意间向他身为历史研究者的父亲提出的一个问题,正是由于这个不经意的问题,触到了布洛赫的神经,“可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切中了要害,童言无忌。他的问题恰恰是针对历史学存在的理由而言的”。1于是,布洛赫针对当时历史学的地位,同时也为了自身对历史学的深入思考,写了为历史学辩护一书,并“但愿本书能够作为我的答案。”2当初选择读此书,出于两个目的,其一,该书与“历史有什么作用”有关,我想通过阅读它,或许可以解开内心同样存在的疑惑;其二,这是一本比较薄的小书,读起来也不会花太长时间,也容易将其内容快速读完,以求能够快速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是,现在我已经将它欣赏了两遍,回头想想,对当初的两个目的有些惭愧,似乎我的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因为,一,我目前读了两遍,但依然不能很清楚地回答“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二,我读这本书并不是很快(或者说“懂这本书”更加确切)因为它是类似于历史学理论的书,任何东西似乎只要上升到理论,就不是那么容易摸透。但是,我并非一无所获,相反是获益良多。首先,我收获了感动,布洛赫带来的,而且强烈地、持久地。因为对于一个历史学家而言,他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布洛赫不仅热爱生活,而且充满了责任感。“二战初期,法国便沦于敌手,在这极其困苦的时刻,布洛赫开始了历史学的技艺的写作,在该书的卷首,他痛苦地写道:国难当头,谁不感时伤世,草此小书,;聊以排遣胸中的忧愤。”3布洛赫不仅仅是个埋头于故纸堆的历史学者,他更是一个关心国家,热爱民族,支持正义的历史学家。其次,丰收了知识,布洛赫的这本小书“书未杀青,作者却赍志而没了。”4可见该书是本未完成的著作,依据出版的书的内容及布洛赫的好友另一位年鉴学家派的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的描述及推测,布洛赫“原设想写七章。标题分别为:1、历史认识:过去与现在;2、历史的考察;3、历史的分析;4、时间与历史;5、历史的经验;6、历史的解释;7、历史的预见。”5“马克准备在结论中论述历史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还打算写一篇题为历史教学的附录”。6而目前看到的历史学家的技艺则有五章,而且就我个人观点而言,第五章似乎还是个草稿,尚未写完,也没有经作者重新加工和整理,因此,大师含恨离世,留下未成之著,实属吾辈之憾事。但是庆幸的是,关于该书与我们见面的部分是布洛赫史学的精华,其间“颇多精义”,“有人称它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可见其分量不轻。为什么说分量不轻呢?还是先从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谈起。首先,这本于1992年6月,由张和声、程郁译,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历史学家的技艺开篇便是十多页译者的话,这段话高度概括了这本小书的全部内容和观点(但是,这段话并不等于全书,因为有很多东西,不身临其境,是难以感受的,书中的很多道理布洛赫均举出很多例子加以阐释),读完正文之前的这段话,对布洛赫的史学观点大致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年鉴派的观点与实证主义史学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年鉴派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而后者推崇史料即史学的观点”,7布洛赫推崇“问题史学”,进而有了他的整体史观,他认为“若囿于一隅之见,即使在你的研究领域内也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而研究历史不仅仅需要知道史实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史实,因而就需要了解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来得到丰富的环境背景资料,以得出史实背后隐藏的东西,因此,布洛赫认为“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也就是说,史料仅仅是史学的一部分,实证主义史学所提倡的是“只见木,而不见林”,而年鉴派史学是要在史料前问一句“为什么”,并且去探索“史料”背后的故事,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学。我个人也认为“史料”与“史学”是不对等的,史料只是记录或证实史实的实物(包括文字),如果“史料”等于“史学”,那么史学研究的领域就太窄了,而真正的历史学,我个人认为它是文科的另一门基础学科(就如数学是理科的基础学科一样)。文科的任何东西,似乎都离不开“史”,“史”虽未曾表露,却渗透在了文科的各个方面。另外,再从书的内容说一说吧!历史学家的技艺共分为六个部分(除开译者的话),分别是:1、导言;2、历史;人、时间;3、历史的考察;4、历史的考证;5、历史的分析;6、历史的因果。其中导言里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话:“每一门科学本身,仅代表了知识海洋的一点一滴。”“无论你从事什么专业,为了了解和正确评价自己的研究方法,就必须看到它们与其他领域同时代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8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布洛赫对历史的爱,是一种客观的爱,并非在布洛赫眼里只有“历史学是最美”,他始终用一种客观而谦逊的态度来对历史学“辩护”。其实,布洛赫的这一态度一方面来自他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也来自他的学术主张,这个主张其实可以追溯到1900年创办的历史综合杂志的哲学家贝尔那里。“该杂志反对传统的叙事史,倡导对历史进行理论研究,但这种理论来源于经验观察,与传统历史哲学迥然不同。”贝尔还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不是描述历史,而是通过综合比较研究解释历史。”9这为日后年鉴派总体史的写作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因此,从这一方面说,我们无疑可以认为布洛赫是客观而谦逊的,客观而谦逊的研究他深爱的历史学,因为越是爱得深,才越会去透彻地探索。布洛赫除了客观而谦逊外,他还是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学者,他的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不仅是在为历史学辩护,更是在探索出一种有效地研究历史的新观念与新方法,在布洛赫写作历史学家的技艺那个年代(大约20世纪20-40年代),以朗格卢瓦和瑟纽博司为代表的传统实证主义史学占史学研究的统治地位。布洛赫先前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他们效法德国大史学家兰克的研究班形式,创立了综合研讨会。聚集在这里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打破学科分隔状态,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以及跨学科综合研究”,10他们“力图用具体研究成果来说明和推广总体史”,改变传统实证主义史学独大的局面。而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大部分也是布洛赫在探索新史学观念时的“自我对话”。正是由于有了布洛赫的总体史观的提出及开拓精神的鼓励,也才有了第三代年鉴大师布罗代尔的辉煌与“时段理念”的问世。布洛赫无愧于年鉴派开山鼻祖的称号。既然提到了“总体史”,那就不得不再提到另外两个让布洛赫在年鉴派中岿然不动的理论了,其一是“比较历史方法”;其二是“回溯复原方法”。这两个方法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也是分别阐释的。“比较历史方法”是布洛赫十分重视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他在欧洲社会的比较历史研究一文中提出历史比较的两个必要条件:1、研究对象必须具有某种相同或类似之处;2、它们的环境存在着某种差异。并把比较分为一般或宏观比较和特殊或微观比较。前者指对时空相隔遥远的若干社会进行比较,后者则是对同一时代中若干相邻社会的比较。布洛赫的著作是属于特殊(微观)比较,对比同一时期内各种社会要素在各地的异同,进而从总体上分析社会结构及兴衰演变。另一个是“回溯复原方法”。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由古至今里,布洛赫提出“回溯”的历史研究方法,他指出,人们以为学者考察历史的顺序与事件发生的先后是完全一致的,而这正是一种误解。“回溯复原法”打破了以历史学家首先分析起源的“起源偶像”。认为历史研究的合理顺序不仅要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而且应从明晰到模糊,他指出,“由于缺乏文献记录等原因,我们对中世纪农村社会的认识是有限的、模糊的,而近现代关于农村社会的完整记录及农村中残留的遥远时代的风俗习惯和技术等,构成了一幅农村社会的明晰图景,为我们研究过去的农村社会提供了基础。”对于马克布洛赫及其史学观点,后人也有不同的评价,甚至连第三代年鉴派史学家也对“总体史”提出质疑,“总体史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一种愿望,标志着一个方向,只是一种不明智的雄心”。有质疑显然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为质疑而否定布洛赫对历史学的贡献,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布洛赫对历史学的爱。也有人客观地对年鉴派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年鉴学派不是把史学家限制在某种严格的理论框框中,而是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他们扩大历史研究的领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历史研究更为科学化”。1112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1992年版,第7页。34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1992年版,第1页。56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1992年版,第4页。7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1992年版,第10页。8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1992年版,第18页。9王建华、董进泉,历史学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流派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131页。10同上。11王建华、董进泉,历史学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流派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