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未来劳动力人口和就业吸纳人口的测算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数据,基于阻滞增长模型对我国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人口数量进行测算,结合劳动力参与率测算出我国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100166.2、106728.7和113640.2万人。结果表明:假如我国的gdp保持年均9%的增长率,则在今后的十多年内,我国的失业人口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关键词:劳动力 人口 劳动力参与率 就业21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也是我国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而这一阶段我国国情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严重的就业问题。因此, 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从而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劳动力的自然供给一方面取决于人口及其构成,即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即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称,是反映劳动力供给情况的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一般指16 岁以上的全部人口。它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通常,人口规模数量越大,则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劳动供给总量也越大。劳动力参与率指16岁以上人口中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它是反映劳动力供给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表1为劳动力参与率和劳动力供给情况表。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国内很多学者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我国的就业人口吸纳量问题进行过研究。俞章盛(2001)应用国际通行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十五”时期上海市劳动就业容量与结构进行了预测。郝红军等(2001)通过对我国1985-1999年gdp与就业量两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最小平方法建立了就业量的线性预测模型。欧祥超(2003)通过利用人口预测模型以及生产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十五”时期的新增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这一时期可能的失业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张婷(2004)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我国相应年份的就业量进行了预测。钱振伟(2006)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就业增量,分析就业、再就业目标的缺口,并提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苏变萍等(2006)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理论、协整理论用于控制与预测的改进bp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于陕西省就业的控制和预测中。笔者结合劳动力参与率测算出我国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量,进而做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劳动力人口的预测(一)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malthus,1766-1834)根据百余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于1798 年提出了著名的人口模型,是基于指数增长的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人口的增长率是常数,即随着时间的增加,人口按指数规律无限增长。1.假设:人口增长率r是常数(或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当时的人口成正比)。2.建立模型:记时刻t=0时人口数为x0,时刻t的人口为x(t),由于量大,x(t)可视为连续、可微函数。t到t+t时间内人口的增量为:4.模型的参数估计:要用模型的结果(2)来预测人口,必须对其中的参数r进行估计,这可以用表2的数据通过拟合得到。通过表2中1950-2005年的数据拟合得:x0=57930.54,r=0.016。5.模型检验:将x0=57930.54,r=0.016 代入公式(2),求出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的1950-2005年的人口数,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1950-2005年间的预测人口数与实际人口数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在10%左右。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将以指数规律无限增长,而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著。如果当人口较少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以看作常数的话,那么当人口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这个增长率就要随着人口增加而减少。所以应该对指数增长模型关于人口净增长率是常数的假设进行修改。(二)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人口增长预测也可以通过微分方程来解决。对该微分方程求解后得到的人口增长模型为:,这一曲线被称为罗吉斯蒂(logistic)曲线,x(t)为第t年的人口规模;xm为人口极限规模;r为人口增长率。罗吉斯蒂曲线的含义为:在人口发展的早期,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虽快,但人数增加不多,以后人口增长速度不断放慢,每单位时间增加的人数也逐渐减少,最后人口规模接近最高值xm。1.假设:人口增长率r为人口x(t)的函数r(x)(减函数),假定r(t)=r-sx且r,s0(线性函数),r叫作固有增长率。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下容纳的最大人口容量xm。2.建立模型:当x=xm时,增长率应为0,即r(xm)=0,于是,代入r(x)=r-sx得:根据方程(4)作出x曲线图(见图1),由图1可看出人口增长率随人口数的变化规律。根据公式(5)作出xt曲线图(见图2),由图2可看出人口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模型的参数估计:通过对1950-2005年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出xm=1169313,r=0.016。5.模型检验:将r=0.016,xm=1169313代入公式(5),求出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的1950-2005年的人口数,见表3第3、4列。也可将方程(4)离散化,得:用公式(6)测算1950-2005年的人口数,结果如表3的第5、6列所示。6.模型的应用:用公式(6)作测算得:x(2010)=133199.7,x(2015)=142876.5,x(2020)=153153.9也可用公式(5)进行测算,结合劳动力参与率可以求出我国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100166.2、106728.7和113640.2万人。我国可以吸纳的劳动力的测算本文将通过对gdp与就业人口之间关系的分析,来对我国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可以吸纳的劳动力人口进行测算,表4为我国的gdp增长率与就业人口增长率情况表。以就业人口数量为因变量,gdp的自然对数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的结果如表5所示。回归方程为:就业人口数量=10759.510*lngdp-49210.226,方程的确定系数为r2=0.984,说明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好;而且f=3166.6(sig.=0.000),说明就业人口的数量与gdp的对数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假定我国的gdp保持年均9%的增长率,那么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我国可以吸纳的就业人口数量分别为:85761.5、90397.6和95033.8万人,剩余劳动力分别为:14404.7、16331.1和18606.4万人,这说明在今后的十多年内,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而且失业人口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结论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将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确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较为安全地渡过失业压力所形成的险关。在这一时期,制造业将肩负起我国就业的重担,并支撑服务业发展来全面解决就业难题。参考文献:1.金玉秋.2001-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5(24)2.俞章盛,黄晨熹.“十五”时期上海市劳动就业容量与结构预测j.人口学刊,2001(1)3.郝红军,梁静溪,张雪飞.我国就业量线性预测模型的建立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1,6(2)4.欧祥超,张大超.“十五”时期中国劳动就业前景分析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6)5.张婷,戴乐.投入产出法的就业量预测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6.钱振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预测及其对策研究j.云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执业药师重点试题带答案
- 2024年辽宁省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北京消防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 中级老年照护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征信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新《安全生产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消毒供应室专科及消毒员工作职责知识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年)i国网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北京医院物价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交所开户知识培训课件
-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公开招聘1人(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助理)(必考题)模拟卷
- 2021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罐头食品加工工艺课件
- 《排课高手》用户手册
-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含评分细则)
-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课堂PPT)
-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5篇
- 血液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安装操作评分标准
- 物业交接表格全
- 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过程卡
- 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审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