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_导学案(教师).doc_第1页
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_导学案(教师).doc_第2页
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_导学案(教师).doc_第3页
第四节_地球的结构_导学案(教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莱西一中南校2010级一轮复习地理必修导学案 第四课时:地球内部结构【课标要求】1、能够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绘制简易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2、说出不连续面的位置及名称,并根据教材示意图描述地震波在三个圈层的速度变化情况;3、能够在示意图上标示岩石圈、软流层的大致位置;4、能够说出风景图片中涉及到的地球圈层,并谈谈生物圈的概念和具体位置;5、课后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收集有关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材料,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导读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模块提示 自主阅读教材,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并适当圈点勾画要点和疑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分别有哪些圈层构成?解析:内部圈层:地壳(陆壳、洋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划分的界面是?解析: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3、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地壳结构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总结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解析:(1)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几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2)地壳的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地壳结构的突出特点(3)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4、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在哪,地磁产生的主要可能原因是什么?解析:软流层;外核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5、按空间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划分,主要有哪些水体?其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水?解析: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它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导练学会举一反三 初步运用知识模块提示 尝试不翻看课本,独立回答下列问题,并对无法完成的部分做好记号。1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界面F(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是_,B是_,C是_; 岩石圈包括_和图中的_部分。(2)界面F是_。(2分)(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4)A为什么厚度不均,结构有何差异?【答案】(1)地壳地幔外核上地幔顶部和图中的A(地壳);(2)莫霍界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一方面是陆壳上有高山高原,另一方面是陆壳由连续的硅镁层和其上的硅铝层组成,而洋壳只有硅镁层,其上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2(2009成都期考)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3)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 、 、和。其中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因素。(4)2009年12月底,菲律宾马荣火山开始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答案(1)略(2)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生物(4)D 导议合作探究重点 互动撞击思维模块提示 试着讨论以下议题,并推荐一名代表阐述小组的共识1、日本地震发生时,震源中心附近地面上的人、海中的鱼或者假设恰巧低空飞过震中上空的飞机上的乘客分别会是什么感觉呢?为什么?解析:地面上的人,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海中的鱼和飞机上的乘客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因为纵波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一般的,在震源附近,纵波主要会造成上下颠簸之感,横波会造成摇晃。2、地震波(P波和S波)在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速度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推测地球内部的各圈层的物质分别呈什么物质状态?说出你的理由。解析:(1)说明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2)地壳、地幔物质是固态,地核物质状态是推断性的,地核外核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内核(5000千米以下)纵波亦有明显增加,故一般认为内核为固态。3、观察下图这处瀑布景观,跟小组同学讨论该处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4个,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4、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解析: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导疑激疑深析难点 精讲突破瓶颈模块提示 在老师的进一步提问中,思考疑难点,深入理解教材1、为什么陆壳比洋壳厚?解析: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一方面是陆壳上有高山高原,另一方面是陆壳由连续的硅镁层和其上的硅铝层组成,而洋壳只有硅镁层,其上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2、根据已有知识,进一步分析软流层的物质状态,并阐述自己的理由。解析: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以下,它不是液体,软流层所在深度(约110千米以下),温度和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石处于一种熔融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模块提示 梳理知识,归纳、总结、提升本堂课学习内容,或独立完成评价练习,注意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1、点拨导练部分习题疑难易错点2、(2010江苏)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遭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此回答下题。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A,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位于大气圈中,再经过沉降到达水圈、生物圈中,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地质过程,最终回到岩石圈中。3、(2007上海)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2)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波。解析:,横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穿过固、液、气态三态,横波只能穿过固态。3、课后尝试绘制完整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圈层名称、界面名称。总结1、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地球的结构特征之一就是同心圈层结构,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组成。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可以直接观察研究;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不能直接观察,只能借助地震波来研究和划分。2、 比较地球外部的三大圈层大气圈是地球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