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答案一直到今天,才在我心中浮现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研究和分析一篇文章,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即“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样”、“为什么这样写”。今天这一讲谈的就是“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两个问题,一个有关作品内容,一个有关作品写作意图。我们小的时候,都熟悉这样的句式“通过对什么什么的记叙或描写,歌颂了什么什么,或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其中通过什么,即作品的内容,表达了什么,即作品的写作意图。描述这个考点的谓语动词是“归纳”、“概括”、“揭示”,所以,属于分析、综合这个能力层级。也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高考中有关这个考点的经典考题。经典试题配一张某报图片例: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2004年上海秋考试卷) 1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快速发展。 2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 3我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 4目前我国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数量还大有增长空间。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4 3 2 1 B4 2 3 C3 4 1 2 D3 4 2细解:这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关注全文的内容要点。答案:D。配一张有眼睛的图片例:根据文意,概述第段“目光有光压”的内容要点。(2分)(2003年上海秋考试卷) (1) (2) 细解:概述段落内部要点。题干明示有两个要点。 答案:(2分)压力不能过大;要有一定的压力。 配一张老北京的图片例:第(4)(7)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 (1) _;(2) _。(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04年上海春考试卷)细解:考查段落大意的概括。检索范围是:第(4)段“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第(5)段“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第(6)段“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答案:(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 (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写出两点即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给分) 配一张某本书的图片例:如何才能啃动一本难读的书,作者的观点_。(2分)(2002年上海秋考试卷)细解:要求概括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共七大段。第一段共4句,第一句说“要毫不停顿地把它读完”,第二句说不要受干涉,补充第一句。第3句假设受干涉的后果,第4句将第一句的意思再强调呼应一下。很明显4句中,第一句是要点。第二至第5段是通过比喻、举例、分析来解释补充说明强化第一段的观点。第6、7段又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小结,呼应、补充第一段,指出“必须把握全书的条理。”所以,答案是:要毫不停顿地读完第一遍,把握全书的条理。关键是要弄清楚段落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答案:(2分)要毫不停顿地读完第一遍,大致把握全书的条理(对全书的整体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例: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 4分)(2008年上海春考试卷)细解:该题探讨作者思想感情,全文主旨。本文是一篇访古探幽的散文,对古镇的历史做了动情的描述,所以主要的情感是“对悠久历史的赞叹”,但作者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回到现实中,又感叹“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所以应该还有较浓的“对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感。但结尾处“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又表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把握散文的情感要从其在文中的感慨与议论入手进行剖析。答案: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以下为考查文章内容要点的变式。配一张阿炳的图片例:根据文意,对阿炳作一简介。(50字左右)(4分)(2003年上海春考试卷)细解:所谓简介,是一种说明性的文字,“人物简介”需要介绍“生平、籍贯、成就”等。而作为“阿炳”的简介,我们需要介绍其“身份、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等。这些东西都在文本里,所以等于是在考查内容要点。示例一: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无锡人。生活于20世纪上半叶,是我们著名的民间盲人音乐家,代表作有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等,乐曲婉转幽咽,沧桑悲凉。示例二: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或盲人艺术家、民间艺人、二胡作曲家演奏家),江苏无锡人。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他的音乐作品,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身份(盲人艺术家、民间艺人、二胡作曲家、演奏家等)、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此类题目出现过两次,还有一次是依据文意简介梅兰芳。配一张西湖的图片例: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5分)(2007年上海秋考试卷)细解:这类题目更多一些,通过回答某个问题考查你对文章要点的把握。题目通过序数标志暗示有三点。解答时需要划分层次,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第为第一层,主要说明西湖的风光秀美;第为第二层,主要说明西湖的文化底蕴深厚;第13写西湖人的高远抱负与豪迈气度。总结起来即为:(1)西湖风景优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西湖人有抱负和气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答案:(1)西湖风景优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西湖人有抱负和气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 例: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5分)(2007年上海春考试卷)细解:与上题考查形式相似。读出了怎样的遗憾,自然是依据小说的情节与拍卖师的性格做出判断,所以还是概括内容要点。不过,转换了视角,由作者视角转向拍卖师的视角。示例:我读出的“遗憾”在于竞拍者们虽然拥有对世界美术精品的鉴赏力与巨大热情,却冷漠了世界上最真挚的亲情。因而最终与他们热衷的艺术珍品失之交臂。他们 虽然在美术品的收藏上卓有成效,却没有一颗爱心。情感麻木的人怎可能真正享有艺术?(紧扣文本,揭示主旨,表达准确而凝练,前后连贯而流畅。)答案:评分要点:参考角度:作者,读者,拍卖师,竞拍者,父亲等(5分) 配一张围棋的图片例:本文结尾说“围棋将是我永远的念想”,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4分)(1) ;(2) ;(2009年上海春考试卷)细解:变换了一种问法,但解答该题还是需要理出全文的内容:表现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答案:(4分,各2分)(1)围棋中蕴含着无限玄机,下棋给人带来无限乐趣。(2)棋如人生,作者从下棋中获得处世为人的感悟。 例: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 。(3分)(2003年上海春考试卷)细解:这道题目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考查写作意图的题目。写作意图不同于文章内容。在倒数第二段之前看起来都是在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问题,读完最后一段才知道是要告诫那些“当前的人物”。所以真正的意图是:告诫当前“负有领导责任的各级官员,更应起好榜样的作用。如果追求享受,脱离群众的监督,胡作妄为,也许自己以为是小节无碍,实际上亏了大节。”请看原文相关语句人们对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可以看主流。对古人的主要贡献、历史作用给以通盘考虑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因为时隔多年,古人的小失误已不再发生影响,留存下来的是他们发生社会影响的那一部分。如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人很不好,纵子横行乡里,但几百年来,人们还是承认他的书画的成就。我们评论当前的人物和言行,就不可以硬套评论历史人物功过的粗略方法。因为目前的小事,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好坏,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各级官员,更应起好榜样的作用。如果追求享受,脱离群众的监督,胡作妄为,也许自己以为是小节无碍,实际上亏了大节。不必等到百年之后,当前就难逃公论的指责。小节失误,也是失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如果不注意小节,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当时不及格,企图从后来的评论家笔下得到宽恕,这是不现实的,对社会、对自己有害无益。我们阅读此类杂文时要关注文章结尾作者的针砭。答案:(3分)不仅提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更为了强调评价当前人物既要讲大节,也不能忽略小节。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考点精析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作品要点:即文章的内容要点,如果是记叙类类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实指题材要点,如景物、人物的特点,情节的要点等;如果是议论类作品,实指作者观点,对问题的基本观点等;如果是说明类文章,应该是说明对象的特征,组成要素等。段落大意:应该即包括自然段落的内容概括,又包括层次的内容综合。主旨:就是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就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因此写文章要中心明确、集中、深刻;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文章,提炼文章主旨。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炼文章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意图:即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应该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创作意图,只不过可能有的意图明显,而有的则不明显,即意图是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自两个方面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其意图针对的也是这两个方面。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作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应该说主旨与写作意图是相关的,或者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全文的主旨。归纳、概括属于综合能力,而揭示则需要分析能力。考查特点:(1)有局部概括,有全文归纳;(2)从题型上看,主要是简答题,分值很高。配一张秋景图片解题方法这里结合2009年秋季高考试题谈谈。例: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 4分) 答案:(4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专家与通人”,全文的主旨就是培养通人的重要性。那么,怎么概述呢?这就需要整体把握。怎么把握?很简单,就是划分层次。首先要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段落之间的联系,然后划分层次。这样文章的眉目就会清晰起来。我们会发现:第段是从掌握学问全境的角度来谈的。第谈到“并非全人”,谈到“精神是残缺的”,第段进一步在说“十足的人”,“全人”、“通人”等;第、段是从青年人“将来的工作”需要来谈的,还有20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整合起来,就是答案。答案:(4分)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年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概括段落大意是归纳作品内容要点的基础,而研究全文主旨又要以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为基础。不同的文章“内容”的性质不同,归纳的方法当然也会不同。议论性文章,内容的要点即是作者的若干观点,说明性文章内容要点即是说明对象的构成要素,文学作品如散文的内容主要指情感的载体,即题材以及所寄托的情感。因此,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归纳要点、把握主旨关键在于分析结构,而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对感情变化脉络的把握。请看下例。例:作者从“春声”写到“春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3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怀恋,也暗含报国之情和憧憬未来之意。(一点两2分,两点3分)细解:在写“春声”的时候,主要表达思乡的情感。而人所谓的思乡许多时候思的是童年的生活,所以自然也有对少年生活的怀念。到了“春深”,就很复杂了。除了这些外,还有“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的报国之情。还有映山红的“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体现的生命力以及暗含的对未来怀着的希望、憧憬。这种憧憬还表现在“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手冷望天”等处。在从头到尾的阅读流程中,我们要时时留意作者随着思路的展开情感是如何调整变化、深化、升华的。很喜欢这样一首歌,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配一张雨景的图片答案一直到今天才在我心中浮现爱情曾出现 那一瞬间我们都没发现那雨势一直到今天还下在我心里面淋湿了双眼事过境遷才清晰地看见你的脸研究散文的主旨,还需要区别不同的抒情方式,除直抒胸臆外,如果是含蓄地表达的,还要研究其艺术手法,如借事抒情,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等。通过分析其象征体或所托之物、所借之事、所融之景体会其深藏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如衬托,铺垫,对比,特别是“以乐衬哀”、“以哀衬乐”的手法。对写作意图的考查在试题中较少出现,这是因为,要准确把握写作意图必须了解创作背景及创作心理,这些对隐去了作者的考试文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当然,有些作品会明示自己的现实针对性,这主要指议论文;有时命题者会提供文本的写作时间,这等于是在提醒我们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可能的创作意图。对这些信息我们要多加关注。怎么才能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呢?特别是文学作品,比如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诗性的散文。如果一定要求简洁一些来回答,还是那句话,从结构入手。如果可以回答的细致一些,正确的阅读应该包括以下七步首先要学会一段一段阅读关注内容上的重大转折或跳跃读完全文后,依据上述转折将文章的层次理出来研究其起承转合,关注其关节处的议论性语句发现前后呼应以及照应标题的句子,进而发现文脉依据文脉把握作者结尾即“合”的部分的含义概括内容及主旨,依据文本和时代背景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当然,如果操作熟练,这些步骤是可以一遍下来同时完成的。让我们以新鲜出炉的2010年秋季高考的第二篇阅读为例配一张雾中城市的图片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起)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承)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齐鲁安全培训班课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标准与政策解读报告
- 酒店反恐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考研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3篇)
- 郭守杰课件更新
- 出租车岗前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退药试题及答案
- 腾讯云主机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折弯机操作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综采队安全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20863.2-2025起重机分级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 2025机采棉作业合同协议书范本
- 树木学试题及答案北林
- 学生历史思维品质提升策略浅识
- 财政补贴政策在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扶持效果可行性分析报告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 2
- 2025第三季度作风建设党课以忠诚廉洁担当的政治品格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 项目部领导带班记录
- 打井设备成套转让协议书
- 组织结构的权力与权威
- 宠物急救标准化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