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孔电路板基材的影响---深联电路板.docx_第1页
通孔电路板基材的影响---深联电路板.docx_第2页
通孔电路板基材的影响---深联电路板.docx_第3页
通孔电路板基材的影响---深联电路板.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孔电路板基材的影响-深联电路板作者:深圳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电路板多层板之回焊与多层板TCT试验,两者对于通孔可靠度都会呈现劣化的效应,其主要原因当然是板材Z轴CTE远超过铜壁CTE之所致,是故降低板材橡胶态2Z轴之CTE,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但单纯提高塡充剂Silica的比率(例如占树脂重量比的20%),也必定还会出现其他不良的后遗症,是故全面推广Filler之量产板材,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表1、四种基材板之性能参数一、讨论下图1三种PN硬化的板材,先经有铅与无铅各两次回焊折磨后再进行TCT试验,以观察板材与通孔可靠度两者间的关系。其中以有塡充剂的MNF2板材之最终成绩最好,但MNF2在两种强热中所呈现Tg以上的CTE/Z却不是最低者。而MNF1虽为三种板材中通孔可靠度表现最差的板材,但其2的却也不是最大者。看来似乎板材2-CTE与通孔可靠度两者间似乎并无直接的关系。其中是否又因镀铜层延伸率的参与则不得而知。下图2仍为三种PN硬化的电路板,但却先经有铅与无铅全数6次)回焊的折磨,然后再进行通孔可靠度的TC试验。但仍以题MNF2电路板在通孔可靠度方面的成绩最好,其次才轮到高Tg与总体性CTE/Z最低的HN板。而成绩最差的仍然是MNF1电路板,其总体表现与前者相同。下图3除了上述三种型板材外,也加入了Dicy硬化的FR-4进行对比,结果当然最差者就是标淮型FR-4的板材。不过目前多家CCL业者正在开发一种中度Tg ,PN硬化,与重量比10%以上Silica塡充剂(可明显降低2-CTE)的FR-4板材,希望能适应各种无铅回焊而不再爆板。图1、此为三种板材所做之通孔PCB板,先经各两次有铅与无铅回焊之预先考验,再进行通孔可靠度之TCT试验,所得三种电路板失效之循环次数与失效比率之对照情形。图2、此为三种板材的通孔PCB板,先经有铅与无铅各一次回焊之考验,再进行通孔可靠度之TCT试验,所得三种电路板失效循环次数与失效比率之对照情形。图3、此为四种板材所製做的通孔PCB板,先经有铅与无铅回焊之折磨各5次,然后再进行TCT通孔可靠度试验,图中为四种电路板各自失效之循环次数与失效比率之对照情形。图4、左图为菊链的外观,右图为厚双面菊链佈局的电路板,经由X光透视所见到众多通孔与孔环互连的画面。至于多层板的逐孔与逐层孔环的互连情形,当然就更为複杂图5、左图为MNF2电路板,先经6次无铅回焊的折磨,再进行air to air的TC试验,直到做完1096的循环次数时,才首度出现失效的徵兆(电阻值超过10%)而己。从其切片中可发现,立部份铜壁之断裂多半集中在玻织束附近。右图为厚铜板经无铅焊接后,系笔者以FA级的微切片法,在放大400倍暗视野中所见Thin core到与PP之间的微裂情形。二、总结电路板厂家中的电路板欲通过无铅焊接的考验,确实是工程浩大前所未见,目前下游客户倾向要求出货的多层板,其耐强热品质须首先通过峰温为260的回焊5-9次之多。其次还要求通孔的可靠度,至少不得劣于先前的锡铅焊接。从上述众多试验可知,Dicy硬化的FR-4已确实无法通过无铅焊接强大热应力的考验,而Dicy硬化型的FR-4则有机会塡补此段空缺。但PCB本身製程的改善,PCB迭构的设计,组装者回焊机组与回焊曲线两者之最佳化,也都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经由air to air长时间TCT试验的结果可知,通孔长期可靠度确与其回焊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