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doc_第1页
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doc_第2页
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宫内膜异位症(EM)以痛经进行性加剧、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痛、下腹坠胀、肛门坠痛为主要表现,好发于3040岁年龄组,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中年妇女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中医“痛经”、“瘕”范畴。我院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年龄:4045岁10例;3039岁30例;2429岁8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48例均行彩超检查,其中子宫腺肌瘤1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伴盆腔痛28例,月经不调15例,不孕10例,腰腹痛15例。 1.2 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血府逐瘀汤化裁:当归2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三棱15g,莪术15g,柴胡10g,枳壳15g,黄芪30g,水蛭10g,牛膝10g,甘草6g,日1剂,两煎取汁400ml分3次温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如经量多则停服35天,经量不多则继服。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虽局部体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缩小,触痛减轻。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变化,疾病有加重趋势。 1.5 治疗结果 治疗3个月后,48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2 病案举例 患者,女,26岁,于2002年2月就诊。主诉:结婚4年未孕。婚前药物流产1次,行清宫术。婚后4年未孕,每次行经时腹胀痛剧烈,伴肛门坠胀,并向大腿内侧放射,经量中等,经色暗红挟有瘀块。查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弦细。妇检:外阴已婚型,阴道壁异常,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后位,大小如常。后穹隆可触及数粒结节,触痛。彩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正常。中医诊断:痛经(气滞血瘀)。治疗原则: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组方:当归2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8g,枳壳10g,三棱15g,莪术15g,香附15g,黄芪30g,水蛭10g。服药10剂月经来潮,诉腹痛稍有减轻,经量增多,经色转红,仍挟有瘀块,嘱停药3天,3天后月经干净,继用上方中药煎服。治疗3个月后,患者腹痛消失,经色红,无血块,经量中等。肛门坠胀感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和缓有力。于2003年10月8日顺产1女婴。 3 体会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痛经进行性加剧,伴见腹部包块、结节为临床特征。属中医“血瘀证”范畴。景岳全书妇人规血症曰:“瘀血留滞作症,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症矣。”现代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内分泌功能失调,孕酮下降,免疫功能发生障碍,巨噬细胞功能下降,故存在的内膜碎片易于种植。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多由气血亏虚,气无力运血、血脉凝滞;或血不循经,留行脉外,结于下焦而成瘀。又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瘀为其标,而虚为其本。因此治疗时要注意固本,即活血化瘀同时应佐以补气。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因女子以肝为本,肝郁气滞则成瘀。三棱、莪术祛瘀散结。张锡纯云:“三棱、莪术性皆微温,为化瘀要药,以治男子闺癖,女子瘕,月经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虫类药水蛭的运用,则在于水蛭素的抗凝作用能分解消散瘀血,达到攻坚破结的作用。黄芪的运用,则达到了益气固本的作用。正如血证论中所述的“宁气即宁血”,该方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使血液的浓、黏、凝、聚程度减轻或恢复正常,从而达到了消瘀目的。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报道,血府逐瘀汤有改善微循环、促进损伤修复、抑制结缔组织代谢、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用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临床观察,达到了化瘀而不伤正,解郁散结而不耗气,标本兼治的满意疗效。患者长期服用,未发现毒副作用。【参考文献】1 陈春林, 张随学.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yxyy/main/index.php.2011(04)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xyfm/class/. 2010(10) 4 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huanmei/class/.2010(02)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周义军,高劲松,孙建永,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MRI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qikan/class/.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01) 9 高成杰, 张随学,裴强,徐达传.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朱艳宾,王淼,崔艳双, 张随学,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药. /news/class/.2010(24) 14 林丽珍,杨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news/class/.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4) 18 冯妍,刘蒙娜,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8) 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随学.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