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工作一地点车速调查与分析一、调查目的地点速度调查的资料通常用于掌握某地点车速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是交通安全分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设置、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制定的依据,是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二、调查地点与时间的选择在实施地点速度调查时应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这主要包括调查时间、地点的选择和车速的抽样路段,本次调查选择佳木斯路段,可任选其中的50米;时间为;车速的抽样方面,必须随机选择观测车辆,另外,样本应相互独立,如路段上车辆呈连续流列队行驶时,可以排头车作为独立行驶车辆进行观测。三、调查方法与工具在本次实习中采用人工测量法进行交通流量调查。使用的工具包括计时器(秒表)、记录板、纸、笔、皮尺以及在路面做标记的材料。本次调查每2名同学为一组,其中一人计时,一人填表,二人可轮换。每组可以在规定路段上选择不同的观测点,各组之间可以量测不同流向的车速。每组观测30分钟。详细内容见附表1。四、数据整理与分析1、数据整理(1) 确定分组数和组距先要对地点速度资料进行分组,主要是确定分组数和组距,二者按下式确定:N=1+3.22lgn式中:N分组数,n观测次数式中:H组距,R极差 (R=VmaxVmin)(2) 求出组中值(3) 计算各组的观测频数、观测频率以及累积频率(4) 绘制车速频率分布表 (如表1) 表1 车速频率分布表速度分组组中值观测频数fi累积频数f观测频率(%)累计频率(%)2、 绘制地点车速频率分布直方图 0.3 0.2 0.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绘制累积频率曲线 0.8 0.6 0.4 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车速的频率分布特征值计算(1) 车速平均数 1261120=10.5m/s(2) 中位车速 中位车速即第50%位车速,也就是车速平均数10.5m/s (3)车速众数 出现频率最多的是11.9m/s(4) 车速极差 R=VmaxVmin=15.26.1=9.1m/s(5) 车速样本标准离差(6) 第15%、50%、85%位车速5、检验车速是否服从正态分布6、车速影响因素分析实习工作之二路段交通量与行程时间调查与分析一、调查目的1、掌握路段交通量与行程时间的调查方法与一般分析方法;2、研究路段交通量的时间分布规律;3、研究区间行车时间(速度)的分布规律;4、研究路段交通量与区间行车速度的相互关系。二、调查地点与调查时间选择一般选择在交通量集中而又有代表性、便于调查统计、具有控制性的地点。本次实习选在路段,仅在连续两个工作日针对长安路某个路段的部分车道的机动车进行调查。本次实习选择早高峰进行调查。三、调查方法1、路段交通量的调查由调查人员在指定地点分时对交通量进行观测。每组两人,一人读数,一人记录,二人台轮换。使用工具包括手表(秒表)、记录表、笔、硬纸板。所用表格见附表1。2、路段行程时间调查本次测量采用记车号法进行路段行程时间调查,调查方法如下:在观测路线的两端各设1个观测站,使用工具包括秒表(手表)、记录表、笔和硬纸板。校准秒表后,与路段交通流量同时起测。3人组进行观测,其中一人报车牌号的最后三位,一人读取通过的时间,先报秒后报分,另一人作记录。通过数据整理,计算出同一车牌号码的车辆在两断面处的时间差,妈耿车辆在该路段的行程时间。调查表和数据整理表见附表2和附表3。四、分析要求与方法根据调查的资料,分析所观测路段交通流量和行程时间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要做以下的资料整理与分析。1、绘制所调查地点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的交通流量变化的柱状图、折线图等,分析地点交通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横坐标为时间段序号,纵坐标为相应的交通量。2、绘制所调查地点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的平均行程时间(或区间平均速度)变化的柱状图、折线图等,分析平均行程时间(或区间平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横坐标为时间段序号,纵坐标为相应的平均行程时间或区间平均速度。3、绘制时段长度分别为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路时的段入口(出口)交通流量和平均行程时间(或区间平均速度)的关系图(可以是散点图、折线图等),横坐标为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入口(出口)交通流量,纵坐标为相应的平均行程时间(或区间平均速度)。4、运用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统计方法分析所调查地点5分钟交通流量的到达规律。5、写实习报告,对观测路段的交通流量和平均行程时间(或区间平均速度)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附表1 路段交通量调查表地点 调查人员 组号方向 年 月 日 星期 天气 时间段车辆数量时间段车辆数量时间段车辆数量7:007:058:008:059:009:057:057:108:058:109:059:107:107:158:108:159:109:157:157:208:158:209:159:207:207:258:208:259:209:257:257:308:258:309:259:307:307:358:308:359:309:357:357:408:358:409:359:407:407:458:408:459:409:457:457:508:458:509:459:507:507:558:508:559:509:557:558:008:559:009:5510:0注:(1)不分车型,可画“正”字进行记录(2)交通流量的统计汇总表与实习工作二中附表2相同附表2 记车号法路段行程时间调查原始记录表地点 调查人员 组号方向 年 月 日 星期 天气 车牌号车型出/入口时间车牌号车型出/入口时间HMinSHMinS注:(1)车辆牌号只记录的四位;(2)车型分为小汽车、货车和公交车。附表3 记车号法数据整理表序号观测路段名称观测路线长度km观测日期星期天气地点编号数据整理者时段长度时段区间车号车型通过入口的时间h:min:s通过出口的时间h:min:s行程时间h:min:s本时段平均行程速度(km/h)5分钟7:007:055分钟7:057:105分钟7:107:15注:(1)这里提供的仅是表头,要求用Excel制作完成整个表格;(2)两个工作日使用的表格形式相同,分别制作两天的汇总表格;(3)约定以车辆通过入口断面的时间划分其所属的时间区段;(4)分别按照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制作表格进行数据汇总。实习工作之三环形交叉口交通量调查1、调查方法对于大型环形交叉口或环岛中心有建筑物等障碍视线的环形交叉口,无法直接观测到各类转向车辆的流量,这时就无法用通常采用的交叉口交通量调查方法来进行调查。下面介绍一种间接的环交流量流向调查及其结果的计算。由环形交叉口及其各向流量可知(参见图1),它们之间有下列关系:(1) 各进口引道的进入环道的交通量Q进 等于其直行、右转和左转交通量(Q直,Q右, Q左)之和,即: (式1)(2)环道各交织段上的交通量Q交织,等于其上游各入口引道进入的有关交通量之和,即: (式2) (3)若将(式1)中有关交通量的关系式带入到(式2)中,则可得到: (式3)进一步化简可得: (式4)(4)各出口的交通量Q出由车流关系可建立下列关系式: (式5)式中:Q进i第i 个进口的总交通量(i=1,2,3,4) Q直i第i 个进口的总交通量 Q右i第i 个进口的总交通量Q左i第i 个进口的总交通量Q出i第i 个进口的总交通量Q交织i第i 个进口的总交通量由以上各式可以看出,利用式4和式1所建立的关系,只要实测各出入口和各交织段的下列交通量:Q进i,Q右i,Q交织i,即可计算出无法直接观测的Q直i和Q左i;并可通过实测各个Q出i来对调查进行复核。利用本方法对环形交叉口进行交通量分流向调查比较方便,计算也比较简单。但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计时区间应尽量长,时间越短,误差越大。2、调查时间和地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形交叉口进行测量,时间选择在早高峰时段,每5分钟记录一次,将相应的统计结果填入到表1中。表1 环形交叉口交通量观测表地点:_路与_路环交口 观测日期:_ 入口方向:_ 观测时间:_ 观测人员:_观测项目时间Q进Q右Q交织Q出7:30-7:357:35-7:407:40-7:457:45-7:507:50-7:557:55-8:008:00-8:058:05-8:108:10-8:158:15-8:208:20-8:258:25-8:303、数据分析将环形交叉口各个进口的测量数据汇总,并进行以下数据分析计算:(1)填写环形交叉口交通量调查资料汇总表,形式如表2;表2 环形交叉口交通量调查资料汇总表入口序号调查内容1234Q进iQ右iQ交织iQ出i(2)计算各入口的左转交通量;(3)计算各入口的直行交通量;(4)检验(2)(3)所得结果的正确性;(5)将各向交通量及出、入总交通量汇总,完成表3。表3 环形交叉口交通量调查资料统计汇总表 进出口序号交通量1234小计Q直iQ右iQ左iQ进iQ出i实习工作之四交叉口排队与延误调查与分析一、调查目的调查的目的是掌握交叉口延误和排队调查的方法,调查数据的获得,数据的处理过程,培养运用获得的数据解决以下实际问题的能力。(1)评价交叉口交通的堵塞程度;(2)研究延误和排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求其发展趋势,做出交通状况是日益好转还是恶化的判断;(3)以延误和排队分析为依据,在拟订道路或路口改建计划时,做出是否应拓宽道路或实行快慢车隔离,是否应设左转专用道等的决策;(4)评价道路服务水平;(5)给交通运输部门提供运营高峰时行车时间最少的路线;(6)根据延误和排队资料,确定是否应限制停车,是否应采取单行或禁行等交通管制措施。二、地点选择一般选择经常发生交通堵塞的交叉口进行延误和排队调查。本实习选在交叉口、叉口进行延误和排队调查。三、调查时间比较显著的延误通常出现在高峰时段,所以一般均选择高峰时段进行延误和排队调查。本次实习选择早高峰进行调查。四、调查方法、表格设计和内容分析1、延误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点样本法点样本法获得的是车辆在交叉口引道上的排队时间,每一入口需要34名观测员和一块秒表。观测员站在停车线附近的路侧人行道上。其中一人持秒表,按预先选定的时间间隔(通常15秒)通知另外23名观测员。第二名观测员清点在停车线后面的车数,记录在附表1中,每到一个预定的时间间隔就清点一次。第三名观测员负责清点经过停车后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停驶数)和不经过停车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为停驶数)。当交通量大时,可由两个观测员分别清点,每分钟小计一次,记录到附表1。连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取得所需样本量。如果调查的交叉口为定时信号控制,选定的取样间隔时间应保证不能被周期长度整除,否则,清点停车数的时间有可能是周期中的某个固定时刻,而失去抽样的随机性,调查启动(开始)时间应避开周期开始(如红灯或绿灯启亮)时间。每到一个清点时段,要清点停车入口(或拟调查的车道)上的所有车辆,而不管它们在上个时段是否已被清点过。也就是说,若某一辆车停驶超过一次抽样时间间隔,则这辆车就要不止一次被清点。在任一分钟内,入口交通量停驶数一栏中的数值总是小于或等于这一分钟内停在入口车辆的总数(即0、15、30、45S时停在入口车辆数之和),这一特性,可用来判断记录的正确性。对于入口为多车道的交叉口,若不要求区分某一具体车道上的延误,可不分车道调查,否则要按车道安排调查人员。交叉口的延误调查,通常要求分析计算以下指标:总延误=总停驶车辆数抽样时间间隔(辆S)每一停驶车辆平均延误=总延误/停驶车辆数(S)每一入口车辆的平均延误=总延误/入口交通量(S)停驶车辆百分比=停驶车辆数/入口交通量100%停车百分比的容许误差= 要求的样本量(1)在进行引道延误调查时,需要调查的最少车辆数按下式确定:N式中:S引道延误样本标准差,通常取2030S;E引道延误容许误差,根据要求的精度取用,通常取E=25S;(2)在进行停车百分比调查时,最小样本量按下式取用:N式中:在引道上停驻的车辆百分比,用小数表示。根据以往调查资料取用,或者假设。停车百分比容许误差,可在0.010.10之间选取。精度要求高时,取最小值,一般取=0.05。相应于要求的置信度的常数。对于典型情况,置信度95%,=1.96。在任何情况下,所取样本最小量不少于50辆车。调查工作结束后,要根据实际样本量N,计算出样本的标准差S(或停车百分比P)和所要求的置信度,用上面公式反算出容许误差E(或d),若不能满足要求,则需增加样本量,重新调查。点样本法的优点是该法为自动调整,一个样本中的错误或遗漏对总的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因为每一个样本相对于前一个样本都是独立的。同时该方法除了周期性的约束(前面提到选择时间间隔的要求)外,不依赖于信号设备。点样本能提供一组比较完整的描述交叉口延误的统计数据。但是,当停驶车辆百分比很高时,点样本很难适用,清点车辆数变得非常困难。另外,点样本法只能得到平均延误,而无法获得延误的分布特性,而后者在理论研究和电子计算机模拟时是很有用处的。2、排队长度调查调查方法:人工法。点数登记排队的车辆数,按每周期分别记录,从绿灯开始到黄灯结束。对未设信号的交叉口可按相等的时间间隔取样,常用的时间间隔为20S或30S。这样可得到平均排队长度、最长排队长度。这对于了解交叉口的服务情况的估计非常有用。附表1 交叉口延误时间抽样调查表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天气: 调查者:开始时间交叉口引道上不同时间停过的车辆数交叉口引道交通量015s30s45s停止车辆数不停止车辆数7:300501687:3102245117:327:337:347:357:367:377:387:39附表2 车辆等侍不同周期数分类各周期期排队 车数 计算表方向:前各周期阻车余留数+(本周期阻车数)本周期未能开走车数=本周期开走车数开车前等待不同周期的车数0123456789附表3 交叉口车辆受阻状况分析之一东南西北最长排队车数最短排队车数平均排队车数附表4 交叉口车辆受阻状况分析之二东南西北合计总受阻车辆数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不足1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1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2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3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4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5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6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7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8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受阻9周期车数占受阻车之比实习工作之五交叉口交通流量流向调查与分析一、调查目的(1)深入了解交通量、通行能力及绿信比等交通参数的实际意义;(2)掌握交通流量的调查方法及一般的分析方法;(3)掌握检验交叉口交通设施是否满足目前交通需求的方法;(4)了解使用摄像方法进行调查的基本步骤。二、调查地点与时间的选择本次实习的地点选在:(1)交叉口;(2)交叉口。调查时间取,共4个小时,调查时第5分钟为一个计时时段。三、调查方法与工具在本次实习中采用人工计数法和录像法进行调查。1)人工计数法调查所需的工具包括计时器(秒表),以及记录用的记录板、纸和笔。进行调查时,每一入口需要56个观测员,其中一人持秒表计时(每5分钟报一次时),其余计数人员可以每人统计一条车道的机动车流量。观测员应站在停车线附近的路侧人行道上(必须有看清楚停车线)。在计时员提示开始计时起,其余计数人员开始统计车车道通过停车线的车辆数,直到计时员提示记录时止,记录员将这一时段的车辆数记录到表1中(见附表),至此一组数据记录完毕。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取得所需样本量。2)录像法用摄像法调查交通流量时,观测者应于高处以14画面/s的速度拍摄自交叉入口引道停车线前10米到出口这一区间内车流的动向及信号显示。对于本次实习,摄像的地点就选在华联商厦。同时为便于分析,可直接拍摄信号灯并配以明显的标志。而且分析照片还要判明距离,所以还应该拷贝上交通调查用的过滤核对线即为决定距离的基准线。摄像完毕应该从计算机上记录所需数据。在记录数据时,与人工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摄像法的报时员不再需要看秒表报时,而是按计算机上的时间来报时,而且,在记录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2025自考智能视听工程马克思概论高频题考点
- 内蒙古2025自考会计学财务报表分析一模拟题及答案
- 高端生物医药原料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江西2025自考国际邮轮管理邮轮概论案例题专练
- 2025年安全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 青海2025自考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选择题专练
- 宁夏2025自考生物育种技术遗传学简答题专练
- 全球监管框架构建策略-洞察与解读
- 预制混凝土楼梯构件的模板设计与施工技术
- 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201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 中职生就业指导课件
- 2025年大队委笔试题目及答案
- 收费站复工复产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 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药煎煮法课件
- WST524-2025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标准解读培训
- 人工智能项目落地实施方案
- 2025年sca感官考试题库
- 静电安全培训课件
- 审核评估线上评估专家联络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