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现状分析.doc_第1页
素质教育现状分析.doc_第2页
素质教育现状分析.doc_第3页
素质教育现状分析.doc_第4页
素质教育现状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当今素质教育现状分析摘要:分析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详细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素质教育困难所在。最后,结合中国教育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基本对策。关键词:素质教育 基本对策前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一、 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1. 素质教育定位尚不明确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目前,很多人是根据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提法,来定义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这个定义只表达了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而是一种主观定义。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搞的教育不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所以这样主观定义本身无法取得必要的规范性。因此,当素质教育主张内涵模糊的时候,也必然导致所指混乱。2. 素质教育推进尚有差别目前,素质教育推进的差别巨大,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一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城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设施方面都占有优势,教育的投入大部分用于一些城区重点中小学建设,而农村中小学则师资匮乏、设施落后,只能维护日常教育教学;二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差别大。从小学到高中来看,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效果明显,而离高考、中考越近,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就越严峻,进展难度就越大。很简单的道理,初中入学是就近入学,所以小学教学压力不大,而高中入学要分重点和非重点,最后的高考就是拼分数了。3. 素质教育队伍尚缺保障 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水平,仅有一颗爱生之心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第斯多惠曾说,当你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学生对那些知识渊博、谈吐不凡的教师有着由衷的钦佩和崇敬感,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为他喜爱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但教师队伍形成了每年大量教师离退休,而极少有补充新教师,使教师队伍日渐薄弱。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下,怎样全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4. 素质教育评价尚不能接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体系,存在着片面、不合理的评价现象。(1) 社会评价不科学 地方政府和社会习惯用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一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极大地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社会舆论热衷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结果是“火”了市场,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2) 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一样,现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把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考上多少重点作为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指标,在这一评价标准下,教师也无暇顾及推进素质教育,一心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3) 对学生的评价不公平社会、家长、老师、同学对一名学生是否优秀,也评价的最主要依据也是学习成绩,是否是“尖子生”、“优等生”。建立科学、完备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不建立一种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发展的眼光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解决中考、高考“唯分数论”考试评价体制,无论我们怎样高歌素质教育的优越性,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强大的惯性。二、中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素质教育计划也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落实。国家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为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提拱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国家教育改革举措的出台,为调和教育事业中的供求矛盾和教学冲突起了关键性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深入人心,人才战略的提出在全社会更是掀起了一股重视教育的热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渐强盛,就业机会成倍增加。这一切的进步都为全面教育举措的实施喊出了促进的号角。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素质教育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在培养目标上, 重视智育,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 实际操作中只重视智育, 轻视德育、美育、体育。而在智育中, 又只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能力培养, 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2.在教学内容上, 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严重。 3.在培养对象上, 重视少数中等偏下和不及格的学生, 忽视大多数中等生和尖子生。众多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考试, 标准是分数,没有从评价学生素质入手 4.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现在学生最欠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能力。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5.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其一,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二,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其三,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其四,近视患病率仍高居不下,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6.城乡教育差距拉大,部分地区择校现象严重。 7.教师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改善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素质教育是学校应该着重贯彻的主题,同时素质教育不是校外教育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学习、全面学习、全过程学习的大举动,因此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有目标分层次地稳步进行。 1.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逐步树起新时代教育观。对家长而言,应进一步提高对下一代教育的认识度,但不能唯学校教育马首是瞻,应走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误区,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人才需求方而言,要重学历但不能只重学历,在社会中起到一个良性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不能走“死学习”的怪圈,更不能因困倦于学习而进入不学无术的迷途,同时学生还应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从多渠道中获取有效知识;对于学校而言,学校应端正校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彻底改掉只重分数的恶习。 2.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负责部门,应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制定出科学合理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过度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切实做好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落实国家发出的对学生“减负”的政策,提倡“类教”,重智育,更重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使学生及早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另外,对于老师,应端正师风,形成特色,使课堂教育成为学生吸收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成为枯燥乏味的私塾。 3.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各级政府逐步将推进素质教育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同时,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保证素质教育在城乡中小学的全面推进和深入。 4.优化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培育体系的时代适应性。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民办教育逐渐兴起,各类中高等职业学校相继诞生,同时还应看到,虽然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其道路依旧曲折,表现在社会不予重视,甚至存在偏见,致使这些学生信心不足。而另一方面培训职业人才,鼓励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再一方面培养专业人才,即进行学术教育,对于这类群体,应鼓励其不断深造,在专业领域里取得研究性成果。学生也应积极发现个人兴趣,主动配合教育制度改革,及时走向适合个人需求的教育之路。 5.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完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的重要依据,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系统。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及招生制度,不再让高考成为影响素质教育的障碍。 6.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要认真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和在校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7.重视校外教育,全民关注长期教育的重要性。校外教育即除了传统学校正规教育之外,在学校外部参加的教育活动,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充电。学前教育是由父母或幼儿专家为主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的教育,这个阶段又包括了胎教、幼教、童年教育三个主体阶段。实践证明,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挖掘个人潜力,培养个人优秀习惯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因此父母应该充分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利用科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教导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开发孩子智力,并坚决避免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感染。另外,鼓励社会充电,开展长期教育工作是当代社会人不断保持个人知识更新迎接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脱离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后,在职人员还应不断自我学习,包括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班,自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两大方面。国家各级教育机关也应规范培训教育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