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doc_第1页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doc_第2页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doc_第3页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doc_第4页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是世界上存在的哺乳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不属于鱼类。鲸的祖先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所以人们误认其为鱼),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自古以来,人类就注意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常有单独或成群的鲸鱼,冒险游到海边,然后在那里拼命地用尾巴拍打水面,同时发出绝望的嚎叫,最终在退潮时搁浅死亡。 据记载,远在1783年,曾有18条抹香鲸冲往欧洲易北河口,在那里待死。次年,在法国奥迪艾尼湾又有32条抹香鲸搁浅。18世纪,一些航海家在塔斯发现可怖的鲸鱼坟场,一堆堆的腐尸和白骨散布在海滩上,呈现一片凄惨景象。 世界上第一个记录鲸鱼搁浅现象的,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直率地告诉人们:“鲸究竟为什么会搁浅?我无法回答这一难题。”古代的著名学者普卢塔赫却把鲸鱼搁浅现象解释为“集体自杀”。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鲸鱼不可能具有人类那样丰富的感情,再说鲸鱼一旦搁浅后,往往显得惊恐,甚至发出悲惨的求救声。鲸“自杀”事件 1754年法国奥捷连恩湾的沙滩上,30多余抹香鲸搁浅死去。 197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的沙滩,150多条逆戟鲸不顾死活地冲上海岸。 1979年7月17日,加拿大欧斯峡海湾,130多条鲸死去。 2005年3月10日,广东吴川长8米重约4吨大鲸鱼搁浅死亡 一条身长8米多、体重约4吨的国家一级海洋保护动物大鲸鱼,于2005年3月10日下午被人发现在吴川市大山江街道良美村附近海岸上搁浅死亡。 2008年3月11日,一头2吨多重鲸鱼在海南搁浅死亡 2008年3月11日凌晨,一条重达2吨多的鲸鱼被发现在海南省文昌市锦山镇潮滩港搁浅死亡。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鲸鱼进行了掩埋处理,并将提取该鱼骨架制作成标本供研究使用。 2008年9月1日, 三千斤重鲸鱼搁浅金沙滩 2008年8月30日晚上,一头重达3000斤的成年日本喙鲸在青岛开发区金沙滩海域搁浅 英国国家海洋水族馆专家也曾猜测,可能是海底低频地震产生的声音冲击波干扰了这些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使得它们误上了海滩。 又是人类惹的祸? 环境污染也被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认为是鲸鱼搁浅的原因。科学家们认为,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了鲸鱼的感觉。此外,法国拉罗谢尔海洋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列 德博士认为,军舰声呐和回声控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会使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 几年前,美国海军在巴拿马岛的深海中使用了大型的声呐设备,随后,一些鲸鱼海豚纷纷搁浅死亡。国家海洋渔业服务部门及海军的调查者称,声呐的噪音导致了海洋生物的死亡。他们发现鲸鱼的耳朵受到了严重的噪音损害,在鲸脑部及耳骨周围也有血迹。科学家称,海洋哺乳动物其实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惊吓。人类的海上演习也可能让它们惊慌失措。 从以上各方面看来,鲸鱼搁浅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也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希望大家以后大家都能注意生态保护,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此类悲剧能不在发生。鲸鱼自杀的真相 1970年1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靠近皮尔斯堡的海面上,180多头小逆戟鲸突然冲上沙滩。海岸警备队试图把它们拖到海里去,可是鲸群仍旧硬往前闯,最后全部干死。 同年3月18日,一次抹香鲸集体自杀事件发生在新西兰。经过两个小时的暴风雨之后,绵延数百米的沙岸上,搁浅着46头雌鲸和13头雄鲸。 1979年7月17日,加拿大欧斯峡角海湾,一百多头巨头鲸突然冲上窄长的沙滩。渔民们开足水龙头,想把这些鲸鱼赶回海里去,可惜都无济于事。结果,自杀而死的巨鲸竟达135头之多。 这种神秘的自杀现象,自古以来就一直使人们感到困惑不解。 荷兰科学家杜多克,为了探明自杀的原因,在1962年分析研究了26种鲸鱼计133桩的自杀事例,其中包括成群的和单只的。他发现,自杀的场地通常总是在低海岸,水下是沙滩、沙地,或者是淤泥的地区,再不就是远远地伸到海里去的海角。鲸鱼的测位器官之所以不辨东西南北,主要是缓解的砂质海底造成的:鲸鱼发出的信号一落到那上面就衰减了,不能再回到鲸鱼那儿。一旦回声测位器官无法测向,就只好胡乱地游来游去,以致身陷绝地。还有一种重要的因素是:平时,齿鲸类发出低频率的啪啪声,并注意接收从远处传来的带着信息的回波,这样就能准确地判断周围的地形地物。可是,当迫近捕捉物时,它们就发出越来越高的频率,并全神贯注于高频率的回声,因而就往往顾此失彼,忽略了低频回声所带来的关于附近海岸地形的不详信息。所以,鲸鱼在摄食时,发生“自杀”的危险是直线上升的。 前苏联生物科学博士、海洋哺乳动物专家托米林认为,鲸鱼集体“自杀”比单头“自杀”情况复杂得多,还牵涉到生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因素,而物理原因不过是集体“自杀”惨剧的最初一环而已。具体地说,鲸鱼的保护同类的本能,才是造成所谓“自杀”现象的主要原因。 这种保护同类的本能,是大自然关怀整个鲸鱼种族的生存,而不是关怀一头海兽安危的一种体现。因而它们一接到信号,就象士兵接到命令一样,能立刻赴援。在这种情况下,鲸类的救护同类的本能大大压倒了保护自身的本能,所以完全将自身安危置诸度外,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向着发出信号的地方冲波逐浪而去。 每当一头鲸鱼因回声测位功能受到干扰而陷入绝境时,它就发出遇难信号,其它鲸鱼接到信号后受本能的驱使,便急忙赶来援救,而实际上是游向自己的坟场,使它们自己同样陷进遇难者先前陷进的那种困境。1984年3月上旬,在新西兰奥克兰海边,发生了一场鲸群自杀的悲剧。一头幼鲸偏离鲸群后搁浅在海滩,同群的143头圆头鲸冲上浅滩奋力相救。尽管奥克兰的驻军和当地居民闻讯后连续一天一夜紧急援救,然而只有60多头巨鲸被送回海里,其余则全困死在海滩上。新西兰渔业部的专家说:鲸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互助性,一但它们当中的某个成员遇难,其他成员个个都奋力救助。在这次被送回海里的鲸中,有一头已非常虚弱,不能自己游动,这时在它左右各有一头鲸相助,一头鲸累了,会有另一头鲸游来接替,直到它们一起游向海洋深处。 在我国福建福鼎县也发生过鲸群自杀的悲剧。985年12月12日早晨,一头十余米长的抹香鲸被渔网围住,这头海兽拼命翻滚吼叫,无奈被渔网紧紧缠住,动弹不得。与此同时,渔民发现二三海里外波涛翻滚,一群抹香鲸正向这边游来。鲸群在被围抹香鲸周围游弋,并用身体隔网摩擦被围同伴,以示安慰,同时横冲直撞,攻击渔船,显得非常愤怒。渔船在鲸群攻击之下,上下颠簸,儿乎要翻掉了渔民们惊恐万状。3个多小时后,海水退潮,鲸群全部搁浅,横卧海滩,但全都活着。奇怪的是,待海水再次涨潮时,这群鲸仍然不肯离去,渔民们在当地水产部门指示下,奋力驱赶鲸群返回海洋,有的用机帆船拖拽,均不奏效。即使已被拖下海的鲸,竟然又冲上海滩,没有一头退缩,直到退潮。2头2米5米长的抹香鲸,全部毙命,陈尸海滩,情景十分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