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滩九郎锣鼓.doc_第1页
白马滩九郎锣鼓.doc_第2页
白马滩九郎锣鼓.doc_第3页
白马滩九郎锣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马滩九郎锣鼓渊源王民法 李文泉 整理 白马滩九郎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页奇葩。 一、锣鼓的来历白马滩的九郎山,古称九龙头,是东周时期晋国孤儿赵武的藏身地。公元前583年,世代为卿的赵氏族,被权奸屠岸贾陷害,满门遭抄斩。唯有赵武被公孙杵臼和程婴救出,程婴携孤儿在九龙头藏身十五年,后报仇复官。最早在此修的庙叫救郎庙,也叫奕应侯庙。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晋南、陕西东部和河北邯郸由于祭祀和祈雨而形成了九郎锣鼓。锣鼓中的六个曲谱的原始含义都与“神”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二、锣鼓的特点阵容可小可大,打击表演,自由动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是突出一个“浪”字,要“浪”得圆,“浪”得开,自身发挥多样多彩,紧敲快打,醇厚轻巧,有一种波浪滚动,势不可挡的雄威气概。三、曲调都与九郎神有关(一)抬神楼:(又称神钟鼓),鼓声秀气悦耳,动作如风似云,锣鼓与钟相呼应。1(二)行路鼓:不拘一格,自由发挥,大镲与鼓相呼应,整体阵容如蛟龙腾飞.气势磅礴壮观。(三)列阵鼓:1、摆阵:是列阵空间的协调鼓。2、圪埌子:寓意为赵武当年藏身之地是山洞的石圪埌子。3、鸣锣祭祀:表达黎民对九郎神的虔诚敬意。4、摘果子和拾穗子:反映在深山密林中的艰苦生活,当时无粮吃,只好采野果子或到山下拾粮食穗子来充饥。5、钉锅巴:一个烂锅要做饭,赵武就经常钉锅补漏,而发出的叮当声。6、滚轱辘滚:赵武在山上习文练武,而滚动圆木和石头的声调。7、荒草坡:是到九郎山必经之路,要过三十里荒草坡。8、尾声。2012年6月2白马滩九郎锣鼓的传说王民法 李文泉 整理天下锣鼓百花放,各地敲法不一样,挖掘历史找根源,鼓祖出自白马滩。大梁山脉小韩山,赵氏藏孤万代传,山高林密无人烟,荒坡峻岭把家安。生活食宿极艰苦,采摘野果肚中填。藏身圪埌挡风寒,烂锅补漏真可怜,千辛万苦都受遍,立志青云把邦安。白马滩,周边县,三年未雨遭大旱,树木禾苗都枯死,饿死黎民人心寒。众听神灵在韩山,扶老携幼去拜仙,九郎给了求生雨,救活百姓上万千。百姓集资造神庙,九郎大殿落韩山,逢年过节香不断,敲锣打鼓闹喧天。九郎鼓谱有根源,生活片段谱内涵,摘食野果拾穗子,轱辘顶锅含内边,悦耳动听神钟鼓,荒草坡曲似龙虎。1三眼炮,旌旗扬,白马腾飞民富强。周边各县鼓闹红,地方色彩各不同,千变万化鼓韵繁,根子原在白马滩。九郎锣鼓根基深,独占鳌头有特色,优秀鼓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