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1页
刘玲玲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2页
刘玲玲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3页
刘玲玲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4页
刘玲玲 青海高原一株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东海县山左口中心小学 刘玲玲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教学思路:扣住“神奇”一词,让“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句话贯穿始终。指导学生品词读句,分别与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生长经历、命运不同进行对话,引导学生走进青海高原,与这株柳树同呼吸共命运,深切体味它的神奇之处。最后,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作结,由柳及人,升华情感,让学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青海高原和这株柳树的文字、图片材料、视频等。2、学生课后相关习题,认真预习,课前小组交流。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 第2课时一、 复习导入1、 课文从那几个角度写了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生:生长环境、外形特点、生长经历、命运不同)2、 在作家陈忠实的心目中,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呢?(生:神奇)过渡:这株柳树到底神奇在哪儿呢?让我们再次走进青海高原,感受这株神奇的柳树。设计意图:整体照顾全篇课文,明晰学习思路。同时,抓住本文的中心句段引入对文本的解读,正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二、 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对话1、 自学质疑: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体现青海高原环境恶劣的词语。2、 交流展示。3、 【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悲壮和苍凉 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严酷的寒冷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持久的干旱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 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 【出示:青海高原的图片 配以呼啸的风声】(1) 自由读。(2) 齐读。、互动探究: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呈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精讲点拨:引导想象说话训练:读了 这个词语,我仿佛看到了 。设计意图:体现青海高原生存环境恶劣的词句有很多,且散落于课文的各个自然段。把它们提炼出来,放在一起,让学生品读、想象,利于整体感知和更快地入情入境。5、 矫正反馈:(1) 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2) 顺势引导学生读出“哦”所包含的情感。(3) 齐读“神奇”一句。过渡:就让我们走近这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三、 与柳树的外形对话1、自学质疑:(1)【出示这株柳树的图片】学生观察,说说这株柳树长的什么样?(2)自由读第5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感动?围绕一两个词语,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2、 交流展示: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补充或评议。3、 互动探究:把“锻铸”换成“锻炼”,“撑立”换成“站立”好不好?为什么?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锻铸”和“撑立”两个词语是那么的震撼人心,在理解它们的过程中,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受到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4、 精讲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柳树的树枝、树干、树叶等方面说出柳树的神奇之处。(2)品读“锻铸”。引导学生比较“锻铸”和 “锻炼”的不同意思。继而引导学生联系前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3)品读“撑立”。引导学生比较“撑立”和 “站立”的不同意思。继而引导学生联系前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过渡:你从哪里看出它撑立的不容易?四、与生长经历对话1、自学质疑: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找到答案,做做批注,写写感受。2、交流展示。3、互动探究:从“绝不放过”、“摧毁”、“起死回生”等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精讲点拨:(1)【出示: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这株柳树却造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引导学生抓住第6自然段的有关词语,眼前再现“绝不宽容”的情景。补充介绍青海高原的年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和冻土。(2)【出示: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引导学生抓住第7自然段的有关词句,眼前再现“摧毁”、“起死回生”的情景。【出示:青海高原的图片,配以呼啸的风声】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5、矫正反馈:(1)想象说话:【出示:假如这株柳树会说话,当它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它会说 当它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会说 当它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它会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和这株柳树同呼吸,共命运;在表达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每组的男同学读每个自然段的前半部分,女生读最后一句话。然后,齐读“神奇”一句。五、与命运不同对话1、自学质疑:自由读第8自然段,圈画出这株柳树和灞河柳的不同之处。2、交流展示。3、互动探究: 这篇课外是写青海高原一株柳,为什么要写灞河的柳树呢?4、精讲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灞河柳外形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以及生长道路的“极易生长”和一株柳比较,品味出一株柳的逆境中得以生存的神奇之处。(2)【出示:我喜爱家乡灞河柳的 ,更喜爱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填空。设计意图:抓住二者外形和命运的不同进行对比,更能从学生内心深处唤醒对柳树神奇之处的感悟。5、矫正反馈:(1)指名交流作者写灞河柳的原因。(2)女生读灞河柳的句子,男生读一株柳的句子,最后齐读“神奇”一句。六、由物及人,升华情感1、自学质疑:默读最后一段,想想读懂了什么。2、交流展示:【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互动探究:这句话仅仅是写柳树吗?你还想到了什么?3、精讲点拨:请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出示: 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因为她(他) 】设计意图: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七、矫正反馈,迁移运用。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下来。2、总结由物及人的写法。3、你心中神奇的植物还有那些?选择其中的一种植物写一写。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