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语文.doc_第1页
大兴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语文.doc_第2页
大兴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语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兴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1.A B潦倒,谀(y); C寒暄,笞(ch);D嬉戏,悚(sng)2.A “宜人”适合人的心意,“怡人”使人舒适愉快,“宜人”更合语境。“弥散”向四外扩散;“弥漫”布满,充满;“弥散”更合语境。“不止”表示超出某个范围或数目,副词;“不只”不仅,不但,连词;“不止”更合语境。3.C A成分残缺,“缓解”无宾语,应在“载客”后加“的压力”。B成分残缺,“年龄”前应加“在”。D “降低”与“环节”搭配不当。4.B A“相敬如宾,只用于夫妻之间。C如鸟兽散,贬义。D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5.B “古诗运动”错,应是“古文运动”。6.D 二、15分7D 没:同“殁”,死。8D 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连词。A表并列,连词;将要,副词。B的,助词;这事,代词。C在,介词;从,介词。9A 难道不能说一句话吗?10B 应是顺应苏洵祖母的心意11柔顺睦其族,智能齐其家,开发(或辅导,或成就)其夫、子。(评分标准:每点1分)三、25分12.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评分标准:/为可断可不断,每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13.略(每一句1分)14. (1)C “谁都来过问一下”错,应是无人过问。(2)惊(1分)。“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1分),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1分)。或,压(1分)。化虚为实,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1分),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1分)。 (3)怀乡的孤独寂寞之情,对故都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和对国运衰微的忧思之情。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两点即得4分,答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12分15.(4分)BE A.在第二段最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不构成因果关系。这里属于强加因果;C.据第四段的第一句话可知,以“中性美”替换了“优雅”和“时尚”;D.第七段最后一句,“迫使”表明不是男性的主动行为。16.(4分)开放不羁;优雅时尚;简约自然(评分标准:答对三点给4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每一点给2分)17.(4分)解释:这种社会现象体现的是“中性美”的流行,以及人们对开放不羁、富于中性化的“中性美”的认可和接受。成因:生理方面,每个人都有一些异性特征,中性美是个人自身潜存的某些异性特征的自然显现。社会方面,中性美体现的是男女的性别平等以及对自我性别存在的重新审视。教育文化的发展,是中性美能够被社会容纳和接受的大前提。(观点1分,成因每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五、20分18.A C B“总是充满着沉重”错,D“都比不过萨特等人”错,E“勤奋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错 (评分标准:共4分,答对一项给2分)19.曾经喜欢托尔斯泰,后来产生了怀疑,强烈地喜欢海明威等,再后来终于明白(或肯定)了只有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4分) (评分标准:答出3点给4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1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20.说明真理是浅近的,突出了托尔斯泰作品“教谕”的自然,大方、有力。(意思对即可)生动地讽刺了许多作家生活在人民中间却不知道文学应当为谁服务的可笑,衬托(对比突出)托尔斯泰“不远离人民”的可贵品质。(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意义和作用各1分)21.开篇写到对其他作家的喜爱,是为下文表达对托尔斯泰真正的喜爱和崇敬作铺垫。文中写到许多现代作家,与托尔斯泰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说明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22.托尔斯泰的作品蕴含着对人的深深的爱;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净化人的心灵;托尔斯泰的作品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托尔斯泰始终不远离人民。(4分,一点1分)【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